这正是这代孩子们的悲哀。早早的就与大自然无缘,失去了快乐的童年。 他们不是在辅导班里上课,就是在辅导班的路上;不是被家长逼着练钢琴,就是在拼命的赶作业。…… 以我小孙子这周的周未时间为例: 周五下午5点放学,待集合整队出校门5.15分,进家门5.30分。马上进书房做作业。6.30吃晚饭,7.00再做作业至9.00。休息半小时,洗漱休息。 周六,7.00起床,早饭后背书至8.10,8.15去学英语,12点回家。 中午吃饭半小时,看课外书20分钟,做网上英语作业半小时。下午1.40启程去练跆拳道,4.00回家继续做作业。晚上吃饭半小时,继续做作业至8.30。 周日,从起床吃早饭后开始做作业至11点,我带去洗澡,12点进家,吃午饭后仍是看课外书、做网上英语作业,去练跆拳道。4.00回家后,整理检查这两天的语数、道法及科学的作业,晚上还背诵布置的各科背诵任务至8.00。 孩子哪来的玩耍时间?稍微松一松就会连作业都完不成,或该背诵的背不会,那周一就要罚抄5遍、10遍,不会背的到家再背,家长还要再发视频至家长群里。这不本周一晚11.02分还有家长才发的视频呢。 不是孩子不想玩,不是家长不想让孩子玩,也不怨老师布置作业多,成绩上不去学校也会考核他们。…… 你说我们该怨谁呢?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容易走向漠视社会属性、高度自我、失去相互信任、充满自私和孤独的方向。 不可否认,计划生育可能让一代人腾出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创造了腾飞的社会和辉煌的财富,社会也由此减少了上亿人的吃饭穿衣问题,解决了人口过多带来的生存压力。但不少问题也由此产生: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现,传统美德急剧流失,人与人之间交流交往不断减少,特别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渐渐趋同于利已主义的教育模式。 我们生长的时候没有计划生育,每家都有弟兄姊妹,那时候的学生很单纯,尽管日子不富裕,但知道比旧社会的日子好过,我们知道的领袖是毛主席,学习的榜样是雷锋,知道的战斗英雄很多,刘胡兰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等等。读书任务不重,所以有很多自由自在的时光伴随。 放学路上,偶尔不和也有拳脚相见和互骂的时候,但打赢打输家长一般不管,如果在学校打架则可能招致老师的批评。星期六天是学生最高兴的日子,邀约几个要好的同学一起去河边钓鱼摸虾或掏鸟窝之类的,很少在家,更不用说读书写字了。 但现在不同,被奉为小祖宗的当今孩子,从生活宠爱方面而言象似祖宗,但从自由程度而言更象被囚于笼子的鸟儿。学习的压力不是一星半点,每个家庭都在望子成龙的愿望中,让孩子学了这个学那个,即便是星期天还是假期,哪有时间跟小朋友玩耍,即使偶有时间,也是被家长规划好了的,时间地点人物样样不缺,与写记叙文无异,跟谁玩跟谁不玩,玩什么那里玩等等都在规定之中。 这么中规中矩的教育模式下,我们的孩子能否真正的成长起来? 以前我也想让孩子在周末或者放假的时候,和小伙伴们相约一起玩耍,但是后来发现,我的想法实行起来太困难。 首先,我家小区或者同一楼里就有幼儿园和小学的同学,但是现在孩子一起到楼下玩耍,必须有大人跟着,每家每户派一个大人定时跟出来只能是偶尔的事情,孩子们的时间对不上,孩子们各有各的艺术课辅导班。大人的时间也对不上,谁能天天不做晚饭不做家务随时随地陪着孩子们?可是让她们自己玩儿根本不可能,多危险? 其次,虽然都是邻居,住得很近,但是毕竟每个家庭都不一样,从家庭组成到经济条件,还有各自家庭的作息安排。有的家长也想经常组织一下集体户外活动的事情,但大多实现起来困难,因为这些交往需要经济条件相当,社会层次差不多的,能够谈的来的家长们聚在一起带着孩子才行。家长们五花八门,有教授有医生有企业家有官员,也有车贩子鱼贩子菜贩子,先别说家长们的心情都是择善友而处之,光说能凑在一起有个良好的交流,有多不容易啊? 周一到周五,孩子每天要上学,放学后,同学会在一起玩会再回家,周末就不一样了,很多家长会带孩子出去玩,或者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特长班。 如果感觉孩子比较孤单,可以让他主动联系班里几个要好的同学,一起学习、玩耍。 孩子太内向的话,父母可以带着他一起,时间长了,就熟悉了。 家长周末有空,也可以多带孩子去户外活动,让彼此都好好放松一下,亲子关系也更融洽。 小区里孩子那么多,甚至楼上楼下都有同班同学,可周末却不见有孩子在楼下一起玩,原因何在? 我认为这个中原因可能主要在于如下几个方面: 一、孩子读书补课忙 现在的家长都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孩子所谓的未来,不惜占用孩子难得的周末时光和寒暑假时间,到处给孩子报班补课,或学这学那,如琴棋书画或吹拉弹唱等,不管孩子喜不喜欢,也不管孩子愿不愿意,在父母心中,认为这都是为了孩子好,都是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 殊不知,在家长这种所谓的"不输起跑线"观念下,许多孩子失去了自由,也失去了应有的童真本色,不得不收敛自己的玩心,不得不应付各种学习补课,至于收效如何,孩子是不会去理会的,反正是父母愿意出钱的。 孩子们被读书补课缠住了手脚,哪还有时间下楼玩耍? 二、电视、智能手机吸引住孩子 现在的生活节奏相当之快,人们的生活压力相当之大,平时为了工作,许多人已忙得晕头转向,自然难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为了能让自己忙里偷闲,往往将孩子"推向"电视或智能手机之类,让孩子自顾自的娱玩,久而久之,孩子们就被电视或智能手机深深吸引,甚至从此不能自拔,哪还有时间下楼玩耍? 三、为了安全,不让孩子单独下楼玩耍 现在的父母忙里忙外,起早贪黑,没完没了,没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而现在的社会,相对于孩子来说,随处都充满着好奇,且又随处都充满着危险。 为了孩子的安全,在父母没空陪伴孩子的时候,宁愿让孩子在家呆着,也不会让孩子单独下楼玩耍,哪怕是自己的同学一起玩耍也不行。 综上所述,小区里孩子虽然那么多,甚至楼上楼下都有同班同学,可周末却不见有孩子在楼下一起玩,就不足为奇了。 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经常在小区楼下、农村田间地头,看到三五成群的小朋友在一块玩耍。现在就是同龄的孩子集中在一个小学, 甚至楼上楼下都是同班同学,周末也看不到孩子们在一块儿玩儿的身影。 一是孩子们忙着写作业。现在不同以往,孩子的学业越来越重,八十年代前后,学生的教材就那么薄薄的几本,作业也不像现在这么多。 二是 孩子们忙着上补习班。 成绩好了,就有机会把孩子送到一些更优秀的中小学校就读。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众多家长都是抱着这样的心理。语文好了, 到补习班补习数学;各科都好了,参加奥数等文化科目的拔高学习。 各科都优秀了,参加钢琴、书法、小提琴、吉他、书法等综合艺术培训。 三是孩子们忙着到大型游乐场或外地旅游。周末,忙了一周的父母也想放松一下。陪着孩子到大型游乐场、科技馆、图书馆等场所的也很多。同时很多家庭为了开拓孩子视野,采取自驾方式, 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也不在少数。 除此之外, 当今的社会治安,家长都不放心让孩子出去玩,让人贩子盯上, 孩子的安全就不能得到保障。 现在,孩子的性格都比较孤独, 同学间缺乏交往和了解,影响了孩子们的人际交往。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来回答: 第一:现在的孩子学业太重了,从小学开始,有的家长就怕孩子在班里学习不好,就给报了多项补习班,孩子放学回来就上补习班,星期六、星期日就上各种特长班,有的孩子天还没有亮就起床了,然后吃完饭就去上学,天黑才回来,孩子根本没有自由,孩子在这个年龄应该是玩的年龄。 第二:人与人之间不沟通,城市跟乡村不一样,在城市里一个楼上的住户在一块住了多年,见面有的还不认识,也不说话,非常的陌生,乡村就不一样了,在乡村里,不用说前后邻居,就是村大东头的邻居见了面都会打招呼的,谁家有事情了都会去帮忙,非常的热情,有人情味。孩子受家长的影响,也不会跟邻居的孩子玩,有的孩子在家里待一天也不会找邻居的孩子玩的。 第三:还有的家长怕孩子在一起玩,怕摔着或者碰着的,也不让他们在一起玩,同时也怕伤着别人家的孩子,到时候赔不起,现在的孩子比以前的孩子娇贵,但是,在农村的孩子就不一样了,他们可以放学了在一起玩,踢足球、爬树、抓知了,猜谜语等等,真是不错的。 之前也有过这种想法的我,来回答你这个问题。 我家孩子6岁多,男孩,正是玩闹,调皮的时候,有段时间我也纳闷,为什么那么大个小区,就没有组群的孩子在下面玩呢?我也跟着还在出去了几次,总结了下: 气候的问题。常说:有一种冷是妈妈觉得你冷。冬天太冷,夏天太热,秋天的蚊子能吃人,妈妈们不愿意孩子们冷了、热了的,就不让出去了,孩子们就少了。 操心1。现在丢孩子的消息太多了,十几岁的被骗走的也有。一家一个的独苗,没有大人跟着,放在外边玩,总是让人不放心。女孩子更甚。此处呼吁,请不要把脏手伸向孩子。 操心2。一群皮小子爬树、追打,不按规矩的骑自行车比赛,太危险。我跟着孩子出去了几次,总能碰到七八岁的皮小子们在爬小区那些"柔弱"的树,树断了要赔,孩子摔了要上医院。要不就是一群没有铃的自行车"呼啦啦"的来了,又飞走了,在小区里不控制速度,不看行人,操心。 补课。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到了补课的行业。 游乐场。现在规范的游乐场越来越多,周末可以去看看,周边的游乐场全部人满,孩子多且有人陪玩,相对也比较安全。我几乎每周带都去游乐场或者旱冰场,安心。 电子产品。想想80年代的我们,小时候谁家有个电视那都是很稀少的,孩子们都在外边玩。现在孩子们在家,看电视、玩电脑、IPAD······选择太多,玩具也多的多了,孩子一天不出门都玩得不亦乐乎的。 可是,孩子们还得要多在自然界里玩。上周带着孩子去体检,视力不达标,我家孩子每周在家看电子产品的时间不超过10小时的。回家后上网查了下,户外活动对孩子视力发育的影响。 主要有三点原因-- 01 维生素D: 晒太阳可以促使人体分泌更多的维生素D。维生素D可以增加人体钙的吸收。钙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元素,仅对眼睛而言,缺钙则易使眼球壁的弹性和表面张力减弱,在近距离眼或在低头状态下,易使眼轴拉长而发生和发展近视。 02 多巴胺: 晒太阳促使人体分泌更多的多巴胺。多巴胺可有效的抑制眼球的增长,从而可以抑制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03 自然阳光: 户外活动时阳光为全光谱光源、视线景深较深且清楚、运动时交感神经较活络。阳光可使孩子瞳孔收缩,加大眼睛的聚焦力同时阳光太强的时候,人们一般不会太多地近距离用眼,而是更多地眺望远方和活动,使眼球得到放松,有利于近视防治。 因此,只要是在户外哪怕只是静坐也会比"宅着"对眼睛更有好处。户外活动对防控近视的作用早已在国际得到了科学认证,也取得了具体的科学实验数据。 结束语:户外运行对孩子是有利的、必须的。家长朋友们要多带孩子们出来走走,有利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带孩子出来时,一定不要只顾看手机,要时刻盯着孩子,保持孩子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确保孩子安全。 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欢玩耍,哪有孩子不想玩的?记得我家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一放学就拉着我出去玩儿,在小区里面找小朋友玩。但是自从上了一年级之后,孩子变得再也不想出去玩儿了。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大,根本就没有时间下楼去玩。我家孩子这几天正在跟着老师做期末考试复习,每天语文和数学都是好几套试卷,晚上都要做到9点。正在过去都是无法想象的事情,毕竟在一年级啊,如此一来,根本没有时间出去玩。 其次,现在孩子的兴趣培养多,稍微有点空闲时间也是需要去参与兴趣爱好培养的。作业做完了还要练习弹琴,写字之类的。 另外,现在孩子的娱乐活动变多了,孩子们可以在家里看电视,看书,玩各种玩具,自然对外面的世界失去了兴趣。 最后,现在的孩子父母都呵护的过多,生怕出去玩,在一起打闹会磕着碰着,所以父母一般都不愿意让孩子出去玩。 总的来说,我觉得孩子们还是应该尽量出去活动活动,多和小朋友接触,这样有利于性格的养成,不至于小孩子长大后变得自我封闭和自私,也有利于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没有童年,失去了童真。 现在的小孩不要说周末平时都没有小孩一起玩儿,不是在上课就是在上课的路上,周末更是,各种补习班,这上完那马上又去,深怕迟到,感觉到一种悲哀! 以前高中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一直印象很深。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但是现在的孩子,家长从出生就让他们冲刺,但是最重要的是健康的跑完这场马拉松,厚积薄发,最后加速的才是赢家。感觉说的很对,现在的家长,从小就生怕孩子跑不赢,不断的,加速,加速,造成的结果就是很有可能跑到后面,加不起速了,反而记恨让他加速的人,得不偿失! 以前的我们,学校里跟同学嬉戏打闹,放学后做游戏阿,打弹珠,下河洗澡,捉鱼阿,要到饭点才回家。周末,约同学爬山阿,郊游阿,下河摸虾,玩儿的好不乐乎,插秧,种玉米,很快乐。现在基本不可能了,成绩永远在第一步,强行灌输。最好的教育是,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养孩子养成独立的性格,成长为独立的人格,父母只需要在方向上辅导一下,让孩子走自己的路,而不是你给他规划好的路,当你百年之后,你还能干啥?各辈有各辈自己的生活,自己有权利选择,弯道超车,最后冲刺的才能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