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是现今保存最为完整的皇家园林,自然具有皇家园林的大气,而且也是享誉世界的旅游胜地,景色非常的漂亮,可以说是一步一景!那么都有哪些主要景点呢?今天就给大家说下: 仁寿殿 仁寿殿(也可以叫勤政殿),在乾隆与光绪两个历史时期均为皇帝临朝理政之所,其陈设主体布局大致相同,均为皇家宫殿特定的陈设形式。但陈设的物品各异! 乐寿堂 乐寿堂是颐和园居住生活区中的主建筑,原建于乾隆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750年,咸丰时期被毁,光绪时期重建。乐寿堂面临昆明湖,背倚万寿山,东达仁寿殿,西接长廊,是园内位置最好的居住和游乐的地方。乐寿堂庭院内陈列着铜鹿、铜鹤和铜花瓶,取意为"六合太平"。院内花卉植有玉兰、海棠、牡丹等,名花满院,寓"玉堂富贵"之意。 玉澜堂 玉澜堂在仁寿殿西南临昆明湖畔而建,是一座三合院式的建筑。正殿玉澜堂坐北朝南,东配殿霞芬室,西配殿藕香榭。东殿可到仁寿殿,西殿可到湖畔码头,正殿后门直对宜芸馆。后檐及两配殿均砌砖墙与外界隔绝,是颐和园中一处重要的历史遗迹。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慈禧发动宫廷政变后,曾把主张变法的光绪皇帝囚禁于此,是光绪皇帝的寝宫。 万寿山 万寿山万寿山属燕山余脉,高58.59米。建筑群依山而筑,万寿山前山,以八面三层四重檐的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从山脚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形成了一条层层上升的中轴线。 长廊 沿湖北岸东西逶迤的"长廊",共273间,全长728米,这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 昆明湖昆明湖 昆明湖是颐和园的主要湖泊,占全园面积的四分之三,约220公顷。南部的前湖区碧波荡漾,西望起伏、北望楼阁成群;昆明湖是清代皇家诸园中最大的湖泊,湖中一道长堤──西堤,自西北逶迤向南。西堤及其支堤把湖面划分为三个大小不等的水域,每个水域各有一个湖心岛。这三个岛在湖面上成鼎足而峙的布列,象征着中国古老传说中的东海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 十七孔桥横卧湖上,湖中3岛上也有形式各异的古典建筑。 东宫门 东宫门区在颐和园最东边。这一带原是清朝皇帝从事政治活动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包括朝见大臣的仁寿殿和南北朝房、寝宫、大戏台、庭院等。门楣檐下全部用油彩描绘着绚丽的图案。六扇朱红色大门上嵌着整齐的黄色门钉,中间檐下挂着九龙金字大匾,上书"颐和园"三个大字,为光绪皇帝御笔亲题。 大戏楼 大戏楼在德和园内,与承德避暑山庄里的清音阁、紫禁城内的畅音阁,合称清代三大戏台。德和园大戏楼是为慈禧60岁生日修建,专供慈禧看戏。高21米,在颐和园中仅次于最高的佛香阁。戏楼共三层,后台化妆楼二层。顶板上有七个"天井",地板中有"地井"。舞台底部有水井和五个方池。 佛香阁 佛香阁位于在万寿山前山中央部位的山腰,建筑在一个高21米的方形台基上,是一座八面三层四重檐的建筑;阁高41米,阁内有8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结构复杂,为古典建筑精品。原阁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后,光绪十七年(1891年)花了78万两银子重建,光绪二十年(1894年)竣工,是颐和园里最大的工程。阁内供奉着"接引佛",供皇室在此烧香! 另外在颐和园昆明湖的西北面有一石舫也是一个不错的景点,很多来颐和园的都爱在此取景照相! 最后说下颐和园的收费情况,门票是30元,在园区苏州街景区,大戏楼景区,佛香阁景区需要额外收费,不过很少,你也可以不用花花这个费用,在远处也是可以取景的!当然如果想实地体验一番花一些小钱也是值得的毕竟不是常来嘛,旅游就要玩的开心! 石舫:石舫坐落于长廊西端的湖边上,是一条很大的石船,有着"海清河晏"的美好寓意。而且这是颐和园里面唯一带有西洋韵味的建筑。石舫长达36米,船是由大理石雕刻堆砌而成的。船的身上有两层船楼,船的底部都是由花砖铺地而成加上彩色玻璃制造的窗户,真是一个具有特色的建筑物。 十七孔桥:作为园中最大石桥的十七孔桥,位于昆明湖之上,由17个桥洞组成,且横跨了南湖岛和东堤,石桥的宽度为8米,长度为150米。石桥两边栏杆上面 林立着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500多只石狮,甚是壮观。 画中游:画中游是万寿山西部很重要的景点建筑之一。正面有一座两层的楼阁,左右两边各有一处楼阁,建筑之间还有爬山廊。因为地处半山腰,所以建筑形式丰富多彩,楼、阁、廊分别建在不一样的等高线上。 听鹂馆:据说在当时,这个馆是乾隆皇帝为让其母亲大人看戏所建。现在的听鹂馆和以前的作用不一样,如今的听鹂馆早已成为专门经营宫廷菜式的餐厅,是著名的宫廷菜系式饭庄。在这里曾接待过上百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 苏州街:是后湖两岸模仿江南水镇而建造的买卖街。清漪园时期岸上有各式各样的店铺,如玉器古玩店、 点心铺、 绸缎店、茶楼、银庄等。店铺中的店员都是太监或者宫女的妆扮。皇帝游幸时便开始"营业"。 北京颐和园,现存的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之一,笔者去过很多次了,那些众人皆知的标志性景点咱就不多赘述了,随便百度一下就看到了,咱今天就给题主说两个特色的小众景致,但是比较有象征性。 这个两个小景致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位置在万寿山的东西两侧,东边的叫做文昌阁,西边的叫做宿云檐,他们代表着一文一武,象征着文治武功,文武双全。接下来咱细细的说一下这两个景点。 NO1,文昌阁。 原来这颐和园叫做清漪园,文昌阁是始建于乾隆十五年也就是1750年,它是颐和园内六座城关建筑中最大的一座。文昌阁是一种传统祭祀建筑,为祭祀传说中掌管文运功名之神文曲星,1884年为慈禧太后退居休养,以光绪帝名义下令重建清漪园,并改名为"颐和园"。光绪十七年文昌阁得以重建。现在老猪探访的文昌阁就是在光绪年间复建的那座,由原来老照片中的三层缩减为两层,遗憾的是现在已经不能登阁瞭望了。 (这个是一百多年前文昌阁的老照片。英法联军拍摄的) NO2,宿云檐,代表文武之中的武德。 (老样子先看上图清末的老照片,下图是笔者2018年亲手拍摄) 宿云檐在如今颐和园西北部。原为一座城关,又称贝阙。清末之时,此地毫无意外的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劫掠,把供奉在这里的银质关羽塑像抢走。但建筑本身基本无损坏,如今可以看到当初的原貌,对于看腻味了传统景点的朋友,笔者推荐这2个小景点怀古思幽,感觉是极好的。 门票必须有啊,相对来说几十块钱门票不算贵东宫门和北宫门进去都比较方便,北宫门距离地铁站更近一点。进北宫门先到苏州街,山定是佛香阁,山的西侧有石舫,东侧谐趣园,绕过山是长廊,昆明湖,走到长廊正中可以上佛香阁,阁内有千手千眼观音,还可俯瞰昆明湖,十七孔桥,玉带桥,西堤,及整个北京西部地区。如果走马观花,一刻不停,这些景点大约需要两个小时。如果想围着西堤转一转,可以再加上一两个小时。如果想租条船玩玩,那就看有多少时间了。 北京颐和园,与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并成为中国四大名园。 颐和园北侧依万寿山,难免临昆明湖建成,建筑众多而不杂乱,景物广布不显分散,是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 1.十七孔桥 东南方向昆明湖上,连接南湖岛与东堤。 2.仁寿殿 东宫门内,是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在颐和园内坐朝听政的场所。 3.长廊 沿昆明湖北岸,万寿山南麓修建,每根枋梁上都有精美的彩绘。 4.佛香阁 万寿山前山,建在20米高的八方形石砌须弥座月台上。 这是全园的中心建筑,登临佛香阁可以将整个颐和园周边的景色尽收眼底。 5.石舫 昆明湖西北岸,始建于乾隆二十年,咸丰十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九年重修改建生西洋式造型,取"河清海晏"之义,因此又叫清晏舫。 其它景点还有大戏楼、谐趣园、智慧海、听鹂馆、画中游、西堤六桥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