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原创)**我曾遇到一个怪姓,使我尴尬而出丑。 ——有一次,我到省城参加一个短期培训班,两人一个房间。我先住进去的,看到名单上有一位叫"万俟森"的同志和我同住。不一会,这位同志来了。因为我先来,先来为主吗!我就客气的迎上去,说:"老万同志来了!两个舖随你选?"他也客气地打着哈哈说"来了,来了,先来后到吗,我就睡靠里面的哪个舖。"于是我们各自整理自己的床铺和东西,一边聊自己县的情况。我一看表,中午11点了,我说:"老万,开饭时间快到了,我们还得找饭厅。"他也没有异议,就去吃饭了。 ——饭后,回到房间,我左一个"老万",右一个"老万"地和他谈心。这时候,他忍不住了,对我说:"老冯,我不姓万。"我十分诧异了,他明明姓万,怎么说不姓万?我疑问道:"你不姓万?你不是叫万侯森吗?"他一听,哈哈大笑说,"老冯,你把我的姓认错了,我是复姓,这两个字要读"莫其(moqi)"。他接着说:"南宋时,害死岳飞的奸臣,除了秦桧外,还有一个人和我同姓,叫万俟卨(moqixie)。"他说得我脸通红,十分尴尬。这件事,我至今还记忆犹新。 2018年去河南睢县,巧遇俩个四川老乡,一个姓苟,一个姓敬,这两个姓是比较少见的,后来查阅,发现这两个姓竟然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些姓苟的觉得这个姓不好听,就加个文字旁,改为敬。乾隆年间有个壮元名叫苟莲峰,皇帝觉得有伤大雅,大笔一挥,赐名敬莲峰。苟敬两姓虽然人口不多,但还是出了很多的人才,如央视主持人敬一丹,我们是看着她的节目长大的。 列写成文,共同分享! 夏姓——夏菊花! ——新中国第一代杂技表演艺术家。多次出国演出并获国际奖项,素有"顶碗皇后"、"杂技皇后"美誉。 ——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主席,连续八届全国人大代表。(见图片①③⑥⑧⑨) 仝姓——仝轨! ——仝,读作"同"音。仝轨,清朝康熙年间举人,学者,诗人。 钮姓——钮茂生! ——河北省省长,国务院水利部部长,国家抗旱指挥部副总指挥,,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图片④⑦) 卞姓——卞之琳! ——近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图片⑤) 宁姓——宁静! ——著名影视演员。电影《新上海滩》冯程程饰演者。(图片②) 列写至此,欢迎交流! 我当兵时,见到一个最少的姓氏,真不敢叫他的姓,但他却是实实在在5年的老兵了。 这个老兵姓苟,音近似狗,确定有战友叫他做老苟,后来我问愿他之后,才敢叫他做老苟。老苟是广东的一个城市邻区,他们的家乡话我们差不多,双方家乡话有共通之处,在遥远的新疆,能听到乡音真的让我高兴不已。 我们新兵刚下到老连队,遇到热心的老兵老苟,他很热情,详细介绍这个后勤单位做什么工作?平时要注意些什么?到这个单位后,才知道这个老连队有十多种工种。 老苟一一请我们请注意那些工种,那些岗位有危险性,千万要注意安全。还吩咐道,分下连队后,千万不要抢饭吃,不要练精学懒,学习要努力认真,争取上进,工作上要积极主动,否则会让人瞧不起。 可惜的是,到了年底,老乡老兵老苟就退伍回乡了,至今再沒有见到好心肠的老苟,不知老苟现在好吗? 我们重庆有极个别姓,南方人都是不介意的,而北方人对这个姓应该不会接受。 这个姓"操"的,你们有遇见吗? 有一次我外出办事,碰到一个姓太的,我以前从没听过这个姓,就问他这个姓历史上的名人,他说太姓历史上的名人基本上都是武将,比如:太史慈。太姓之所以少,也是这个原因;武将伤亡大;有时候打了败仗满门抄斩等。每一个姓都有些历史的故事,希望天下太平,太姓能够发扬光大。 你听说有姓屄的么,还真有,由于此姓在当地不好听,屄学明在六三年改姓毕,叫毕学名,现在人口约30来人(估计数,具体没数过。吊,屌,锥,天,知公,垒,瓦等,在现行的汉字中,几乎都可为姓,有些被遗忘了,每一代又有多少新的姓氏出现。如贠,他是什么时侯出现的,自解放以来,通用字典就有贠字。(个人见解,合君不同)。 我曾经是小作坊型工厂的仓管员兼统计,并负责工人的工资核算和发放;有一个来自云南的小伙子,姓"虎"名小毛。我与他开玩笑说:"明明是老"虎",为什么装小毛(猫)?"小伙子说:"自己的父母都不识字,随便能叫应我就可以了。但是我不叫"虎"小毛,我叫"猫"小毛。"当初我还以为他也是在跟我开玩笑;我说他,明明是只大老"虎",却偏要装成病"猫"。而且还是只小病毛(猫)。当时小伙子笑了笑,也没说什么。 ——有一次,我叫小伙子有事干,"老虎"!"老虎"!我远远地喊他。他却充耳不闻,头也不转一下,就是不理我。我走近他问,我喊这么多声,为什么不理我?他反问我说:"你那里是在喊我呀!"我说我"老虎","老虎",喊这么长时间了,你却装作没听见。他说:"我跟本不姓"虎",我姓"猫"!我怎么会知道你是在喊我。"我说:"你的身份证上明明写着"虎"字,为什么偏说自己是姓"猫"呢?"小伙子说:"身份证上写的确实是个"虎"字,但我们那里真的是读"猫"字音的,而且全中国也就我所在的那个乡里的人,姓"虎"的都读成"猫"字音的。"他还说:"为了这个姓,好象有专家作过专门的调查研究。为什么会把"虎"字读成"猫"字音,我们那里姓"虎"的人也都说不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 ——不知可有人知道"虎"字"猫"音的原因是什么? 2007年3月,机关调来一名后勤部长,听同事说姓"胡",大家都叫"胡部长"。 "胡"部长调入后的第三天,根据部署要安排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我负责此项工作,打印领导座位牌时,我问清楚了"胡"部长的大名,想当然地打上了"胡某某"。 学习开始时,"胡"部长走进会场,扫视了一下座位牌,脸带笑容在自己的座位牌前入座。我坐在一侧搞学习记录。学习结束后,"胡"部长站了进来,手里举着座位牌,仍然脸带微笑说:各位领导,我阐明一下,我姓扶,不是古月"胡",不敢"胡来",更不敢"胡闹";而是帮扶的"扶",扶助的"扶",请各位领导在以后工作、学习上多多帮扶我、扶助我。 扶部长说得风轻云淡波澜不惊,但于我而言却像晴天霹雳,在我听来扶部长是在说我"胡来"、"胡闹",工作不细致,凭想像把他的姓都弄错了。同时,我注意到政治部领导向我瞪了一眼,批评我的工作失误。 事后,我查了一下相关资料,据2006年的有关资料显示,"扶"姓在我国姓氏中排名488位,全国扶姓人口总数仅3万2千多人,的确属于少见的姓氏,早期主要分布在河南、陕西,现四川、湖南、安徽等省有少量分布。 关于少见的姓,类似的问题我已回答两次了,在友友们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有一篇推荐量达57万,阅读量7万,评论590多条。今天再介绍共和国开国少将中,有几个少见的姓氏,他们是: 宫乃泉(1910.8—1975.4),营口市人,籍贯山东莱阳人,1937年1月参加革命,1940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解放军医学科学院院长,解放军总后卫生部副部长,中华医学会第九、第十届副会长,全军医学委员会主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兴中(1914—1996),江西省崇义县左泉村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空军师长,东海舰队航空兵司令员,海军第二航空学校校长,海军航空兵部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幸元林,湖南省醴陵县人,1914年出生,1930年参加红军。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湖南省军区邵阳军分区司令员,空军第二十二师师长,后勤学院队列部部长,新疆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北疆军区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 资凤(1895—1955),湖南省耒阳县人,1927年入党,1928年参加红军。新中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漆远渥(1915 2012.10.14),安徽省金寨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北军区空军、北京军区空军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后勤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阙中一(1914—1995),福建省永定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入党。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皖南军区政治部主任,解放军海军政治干部学校副校长、校长,海军舟山基地政委,海军舟嵊要塞区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这几个姓氏少见吧,友友们,你们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