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业单位稳定,几乎没有下岗失业风险,社会地位比较高,工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较之私企和国企大多数工作都有优势,好的工作自然想进的人就多。 二、很多人家庭条件本身不错,不求大富大贵,又不想太累,承担太多责任,事业单位就成了最好选择。 三、很多人专业没有优势,找不到太好的工作,长远考虑,只能考公务员,退而求其次考事业单位。 四、部分人外行看热闹,不了解情况,跟着瞎起哄考事业单位。考上了发现工资很低,没有太大前途,想辞又舍不得辞,大量这样的人滞留体制形成虹吸效应,吸引越来越多不明真相的人跟风报考。 五、机构改革,行政编和事业编含金量越来越高,吸引力趋强。另一方面,经济环境目前不是很理想,就业形势相较以前更紧张,多方面因素综合,事业单位无疑更吃香。 六、两点建议:经济条件不好的,最好别考;有一技之长的,尽量别考。 为什么感觉那么多人想进事业单位? 我就是属于其中的一员,而且为了获取编制,我整整花费了5年多的时间。 2015年到2020年11月份,我在我们当地局机关下做临时工,足足做了5年,期间我也不断考试,为的就是能够获得编制,进入事业单位或者行政单位。 直到2020年11月份,我才通过事业编考试成功上岸,到现在已经上班6个月了。进来之后,我发现真的很香。 01事业单位的收入,不能一概而论,经济发达地区收入属于中上水准 在提问的下方,我看见了"月收入三千的事业单位"的字眼,如果我们这里的事业单位,每个月的收入也只有三千块钱的话, 我绝对不对花5年的时间去准备,还不如去公司上班。 经过我在头条与诸多网友的沟通、了解,我才知道在我们中西部、北方地区,事业单位的收入的确不是很高,月收入两三千是普遍现象,一年五六万已经很好了。我想,这样的收入,的确没有多大的吸引力,我到现在也不明白这些地方的事业单位,收入为何会这么低。 与此相反,像东部沿海、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的地区,事业单位的收入就不错,属于中上的水准。就拿我原先的单位来说,一个普通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一年拿到手13W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而现在的单位收入更高,一年到手15W也没有问题。 02大部分人出身普通,渴望稳定安逸,事业单位是最好选择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讲,出身于普通家庭,高考时考取了一个不是很突出的大学,毕业之后自己又没有什么特长,出去找找工作又四处碰壁,眼看自己年龄越来越大,生活、家庭等各方的压力,都让我喘不过气来。 到了一定阶段之后,我们看开了,不在去追求什么理想和梦想,只需要迫切解决眼前的问题,那就是找到一份比较稳定、安逸的工作。这份工作,不需要有多高的工资,也不用着急有非常突出的能力,每天朝九晚五,按部就班,非常适合自己的性格和节奏。 综合之下,事业单位就成了我们大部分人最好的选择。因为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稳定安逸,没有什么绩效压力,也没有压得喘不过气的工作内容。只要我们严格遵守工作制度和法律法律,就能一直做到退休为止。 03不排除部分人,不敢直面社会,盲目跟风报考 当然,也不排除部分人,完全属于那种随大流的报考。他们和我上面第二点所说的人有点类似,也是普通人,但是唯一的不同的,就是他们连去社会上找工作的勇气都没有。 他们对自己没有清晰的认识,不知道的优势和短处,更没有自己的主见和选择,只会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在某些场合,听到了其他人在说事业单位、公务员稳定,工资又高,想也不想,自己就去盲目备考。他们当中的有些人,其实是不敢直面社会的,怕自己被嫌弃、打击,干脆就用备考来麻痹自己。 这也在侧面造成了事业单位、公务员的报考人数居高不下,上百人、上千人争夺一个岗位的情况。现在有个词非常流行,那就是"内卷",备考人相互恶性竞争,造成了水涨船高的现象屡见不鲜。 我是@一个临时工,做了5年临时工,2020年11月份通过事业编考试成功上岸,和你一起探讨关于编制的大事小事。 事业单位的工作还是很稳定的,像题主说的一眼望到头的人生,只是外界给它的定义,一传十,十传百,传的人多了,味道就变了。不然的话,为什么每年还会有那么多的人去考事业单位呢。 事业单位每年竞争的压力还是很大的,报考的人数也很多,要是觉得一眼望到头的人生没有意义的话,职位就不会被热抢了。 如果有意愿想考事业单位的话,还是要提前做准备比较好。毕竟事业单位的考试科目还是还是很难的,事业单位报名的时间和考试的时间不过相差一个月左右,要是不提前复习的话,很容易复习不到位。 就比如说公基这个科目,一个月的时间就复习这一个科目,难度很大的。要是在考点其他科目的话,根本就没法同时兼顾。不过要是公基跟着秦叶事考红宝课学习的话,就能节省很多的复习时间了,可以利用这些省下的时间去复习别的科目,提高复习备考的效率。它帮助记忆的效果是其他视频课都比不过的,看一遍视频课就能把知识点记住个七七八八了。后续无论是跟着粉笔app刷题还是跟着公基6000题刷题,都是特别的顺手,题刷的又快又好,分数也能慢慢的提高到能进面试的高度了。 关于这个问题就先回答到这里了,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一些帮助。 我就是在事业单位,我认为大家选择事业单位的原因主要如下。 一、关于收入。 事业单位可能月薪三千多,但月收入并不只是三千多。我在贵州一个县城事业单位工作了八年,专业技术岗位,中级职称,每个月到账工资4493元/月,公积金1952元/月,电话补贴80元/月,季度奖金4500元(平均每月1500元),去年年终目标奖15880元(平均每月1316.7元),第十三个月工资3200元(每个月平均是266元),这样算下来,一个月拿到手的钱平均是9598.3元(不含五险),一年收入115179.6元。而我们今年新进来的同事,每个月拿到手的工资也有3950元每月,公积金也有1200多,其他的和我们老员工差不多。所以说在事业单位,工资并不只是三千多。在县城里面,收入算中等以上了。当然和北京上海深圳的工资比起来确实不算,但在贵州县城,还是可以的。如果两口子都在单位里,那么一年收入23W+,这在县城,生活还是很好的。 二、关于节假日保障 事业单位虽然难免也有加班,但相对于企业的996,还算比较温柔了。一般来说,大部分情况国家的法定节假日和周末是得到保障的,同时,上班相对规律,一般是早上八点半到中午十二点,休息两个半小时,下午两点半开始上班到六点下班,一共7个小时,中秋国庆等法定节假日能够放假。另外,每年的年休假也比较能够保障,工作满一年可以享受5天,连着周末就有9天,工作满10年就有10天,连着周末就有16天,工作满20年,就有15天,连着周末就有23天,这是很不错的。在企业很难享受到带薪年休假,除非在大型国企和央企。 三、保障 事业单位各项保险缴纳齐全,生病有医疗保险,退休有养老保险,由于有职业年金的补充,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要比企业高不少,正常退休能拿到六千多到七千左右的退休金。虽然比不上公务员,但比企业还是好的。 四、工作稳定 事业单位工作非常稳定,除非你做了违法乱纪的事情,一般情况下都不会被开除。单位也不会很容易倒闭,即使机构改革,单位不在了,你的事业编制还在,你还能安排在新单位继续上班。事业单位不会像企业一样有很明确的KPI,不会因为你完不成任务而开除你或者扣你工资,只会把你调离原来的工作岗位,但你的工资不会减少。 五、买房 县城里的房价不高,像我们这里高的也就四千多,买120平米,使用公积金利息也比较低,二十年的话,一个月的公积金就够还了,不需要额外补钱。 因此,我认为,事业单位总体福利待遇还是不错的,特别是在贵州、云南等县城,工业不太发达,由于大型企业少,在企业的收入待遇也不是太高,所以事业单位、公务员是很不错的选择。当然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企业收入可达两三万,可以选择企业。 公务员、机关事业单位报考热,已经持续了十多年。每一次机关事业单位的岗位报考人数与招收人数都能达到60~100:1。与之相对应的,是很多企业工厂招工难。 为什么企业工厂每月也是3000多元,事业单位也是3000多元,大家却都想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呢? 主要有这么几个: 第一,事业单位是铁饭碗、公务员单位是金饭碗,旱涝保收,没有风险。企业工作人员,一般是努力工作打拼,才能有较高的工资待遇。 有了编制就有更好的保护层。比如 ,一些地方对于编外人员上班玩手机问题,一次违纪,立即清退;对于编内人员只是通报批评,扣几百元工资、考核不合格或者调离岗位。 企业工作人员,动不动还要看老板的脸色行事,一旦犯点错误就会失业的。一些企业老板感觉给职工发工资就很了不起,对待职工的态度上非常倨傲。 不过企业有企业的好处,不会论资排辈,一般是按能力吃饭,工资待遇也没有体制内那么限制的死。只要努力工作,有真本事,干出真成绩,就能够挣到更高的待遇。 第二,事业单位工资表面低、实际高。都说事业单位到手工资也是3000多,但实际上还有很多各项保障? 虽然国家不让发各种奖金福利,但是机关事业单位仍然有动辄上万元的年终奖金。 安徽六安教师讨要工资上访,让大家知道了,原来安徽还有一次性工作奖励的补贴,标准是2.4万元到3.6万元。这相当于一年的工资了。 而且机关事业单位各种奖励补贴层出不穷,住房补贴、招商引资奖、政府考核奖、文明创建奖、扶贫奖、双拥奖、午餐补助,车补等等,各地虽然不一定都有这些名目,但是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这些补贴,一般不算工资范围统计事项了。 企业工人说3000元工资,绝对没有这样那样的补贴,或者补贴就包含在工资里,顶多有个几千元的年终奖。 第三,事业单位保障全。 在企业工作,企业为工人缴纳社会保险,已经是非常不错了。很多用人单位即使给职工交保险,也是按最低基数60%社会平均缴费基数交。 机关事业单位严格按照国家的缴费基数规定进行社保缴费,主要包含了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和绩效工资。不管钱数多高,有财政拨款负担。普通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缴费基数一般会超过社平缴费基数,处级以上干部一般能达到1.6到1.7倍的社平工资。 除了社保五险之外,机关事业单位还一般按照最高缴费比例缴纳住房公积金,缴费基数也是最真实的。一些发达地区除了住房公积金之外,还有住房补贴。2011年深圳市从每月2400元到4600元不等,还不知道有没有调整标准。 企业缴费一般按照住房公积金最低基数、最低比例给交就不错了。 事业单位还有职业年金制度,这是一项补充养老保险机制,按照个人、单位4%和8%的最高比例缴纳。虽然企业也有企业年金制度,但不是强制性。90%以上的企业人员是没有年金制度待遇的,参保缴费的2300万职工中,主要集中在央企和北京地区。 机关事业单位,还有公务员保险补充医疗保险机制。这些都比企业工人要强很多。 第四发展前途,机关事业单位都有完整的职业发展规划。 如果在企业,我们年龄增大之后怎么办?在企业工作年老之后,就会面临到失业下岗的风险,即使没有工资待遇也会下降不少。 在机关事业单位,有完整的工资制度保障体制。将基本工资中的薪级工资,只要考核合格,就能够年年晋级。相当于工龄工资,不会根据你岗位劳动差异而有区别的。 同时还有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国务院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两年一调,一般会上升10%以上。 绩效工资也会根据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而提升。 晋升机制,机关事业单位不仅可以走管理岗位,也可以走专业技术岗位晋升。这些晋升都需要相应的工作时间限制的,否则无法晋升职称。因此很多年轻人吐槽一些老年工作人员,职称高高的,待遇高高的,但是活干不了多少。这也是目前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的弊端。 所以,很多有知识有能力的青年,都努力去考取机关事业单位。这也是好事情,这样的我们国家管理机关他们的水平和能力会越来越高的,也会把我们国家带领的越来越好。 感谢邀请,更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您好,事业单位行政事业单位,尤其是参照公务员执行的事业单位,它的待遇相对是比较稳定的,当然这个事业单位的待遇谈不上高,但是他的待遇是绝对的稳定的,也就是不会出现发不下工资,或者是因为经营不善导致裁员破产的情况,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 所以说进入这种单位可以说是旱涝保收,尤其是自己的社保福利方面,他的这项待遇比企业职工的待遇要高很多,因为我们都知道行政事业单位人员退休之后领到的退休工资,基本上是自己在职期间70%到90的一个水平,而企业职工的退休工资大约仅仅只有40%到60的一个水平,所以说事业单位人员的待遇要远远高于企业单位人员的。 那么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想进事业单位工作的一个主要原因。事业单位总体来讲,他没有经营压力的约束,因为它本身是政府财政补贴的,所以说他吃的是纳税人的钱,他不需要任何的经营利润,所以在这方面他实际上就不存在一些什么破产或者是工资发不下的情况,所以说这也就是很多人想进事业单位了。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事业单位招考与公务员招考有相同或相近的笔试内容,事业单位招考除了就业人群以外,也成了其他几类人员笔试应考的练兵场,这些人通过预演练兵,很快提高了笔试应考实战水平,也使事业单位招考笔试人数发生虚高的情况,那么考生应当怎样对待呢?我具体分析如下: 一是现在有不少考生是下了决心考出一个工作的,碰上招考公务员的就报考公务员,遇到事业单位招考的就考事业单位,只要有自己心仪又能报考的职位,就去参加考试,所以形成那么多人考事业单位。这类人员积极备战应考就行。 二是有考生用考事业单位这个考场,不符合报名条件的应届毕业生和不符合条件的在校生为将来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提前进入演习战场,在笔试阶段出现很多事业单位报名人数较多的情况。到面试阶段有人弃考就是报名参加笔试进入面试,不够审查条件弃考的。 三是立志考公务员的利用招考事业单位的机会,检验自己应考水平到了什么程度,毕竟实战的机会很少,参加笔试路程不远又支出不大,比参加一个短班节省很多学费,又能提高自己的实战能力。这样的考生即使进入面试,绝大多数人会放弃机会弃考面试,这就给递补名额创造了机会。 四是经济下行给就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原本计划去企业就业的毕业生和观望的毕业生一旦遇到事业单位招考,也就蜂拥而至,增加了事业单位招考参加考试的人数。这样的考生要背水一战,争取及早上岸。 结论:1、事业单位招考笔试不失为成本低,效果好的预习战场,有条件的考生要不失时机加以利用。 2、贴近面试成绩的考生要注意递补信息,有时会有额外的惊喜,你留给招考单位的电话最好多开一些时间。 3、够条件并进入面试不想去事业单位工作的考生一般不要参加面试,防止进入弃录黑名单而影响今后的考试;如果去面试题不要答完整低分自然淘汰为好。 首先,事业单位覆盖面比较广,全国在编人员估计有3000万人,几乎每个人的亲朋圈里都会有在事业单位就业人员,影响面非常大,不是任何一个企业所能比拟。 其次,事业单位工作的社会地位相对较高,我影响最深的是事业单位在择偶上的优势非常明显,不管男女,事业单位人员的择偶都较企业人员更受异性青睐,身边托我介绍事业单位年轻人相亲的络绎不绝。 再次,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在当地处于中上层次,随不能大富大贵,但生活也算富足,特别是夫妻双方都是事业单位,年收入更是可观。 最后,工作轻松稳定,这点应该说是事业单位吸引眼球的最重要一点,稳定性不用多说,不违法乱纪,想被开除都难。工作轻松是相对企业而言,即使加班也不会是常态。 总结,事业单位虽然大多数人想进来,但近几年来,事业单位人才流失严重,尤以技术性人才为多,对真正技术流来说,逃离事业单位或许才会一飞冲天吧。 想进事业单位的人都是进不了行政单位的人。进不了行政单位的人才想进事业单位的。能当公务员的话,你看看他还想进事业单位吗? "要致富,送孩子读书是条路",这句话虽然有点照片面,但说出了读书的重要性,很多高中生为了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提出了"奋战1000天,实现自己梦想"的口号。他们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不分白天黑夜努力学习,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然而最残酷、竞争最大的考试还在等着他们,那就是就业考试。 在众多大学毕业生中,进入公务员行业是他们求职就业的首先,如果无法进入公务员行业,退其次考虑的就是事业单位。因为事业单位也属于体制内的人员,进入事业单位后就属于国家公职人员,虽说工资福利待遇不是太高,但工作稳定、工作体面,还行使国家的公权力,那也是一件光宗耀祖之事, 也是很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就业的首选。与事业单位相比,公务员考试比事业单位考试竞争大得多,因此很多大学生毕业以后方面为公务员考试备考,同时也在努力备考事业单位,造成事业单位考试人员不断增加。 1、有的人会这样认为国家公职人员掌握国家政策,方便办事 。中国人是很讲面子的,再说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人在社会上生活,不管是生、老、病、死都离不开国家,谁家没有点大屋小事、谁家不会遇到一点困难,这些困难都与国家有一定的关系,当遇到困难时都首先要问这个部门有没有熟人,好打听办理和经过的流程,如果有熟人的话就方便多了,造成了很多人报考事业单位的原因之一。 2、工作体面,社会地位高 。进入事业单位后,就属于国家公职人员,很多人会认为就是属于政府的的官员,说话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能够受到人们的尊重,社会地位高。 3、工作稳定 。进入事业单位后,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自己心尽职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是不会担心下岗失业的问题,至少每月的工资还是有保障的。再说退休后退休金也比一般的企业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