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偶老头六十岁,存款十万,年收入三万,是独居好还是找老伴好?
谢谢悟空问答邀请!
六十岁丧偶了,真是可怜,年龄到了六十岁,不能单身,还是找个老伴好。
对于六十岁男人来说,正是人生分水岭,有社会经验,有成功业绩,有工作的到了退休年龄,退休在家,考虑自己的后半生是否幸福。
事到如今,不用去问别人,还是自己來掌握,有孩子,也不能麻烦孩子,自己有能力,身体力行,还是自己来完成自己的事情。
男人丧偶了,再婚是好事,有个老伴陪伴,能让家庭有个温暖,男人回到家里有个依靠,六十岁,身体力行,就要慎重选择,与家人商量,得到家人支持,婚姻才能幸福。
不管是谁,六十岁丧偶了,还是找个老伴,自己的生活自己分享,别人替代不了,所以,作为男人就要活出尊严,活出价值。
丧偶老头六十岁 存款十万,年收入三万,是独居好还是找老伴好?回答这个问题:君子所好不同。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各人有各人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选择。书到心融真有味,事非身历且休言。据我的所闻所见,所思所想,还是找老伴儿好。为什么这样说?因为:
第一,《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有两句打油诗:"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爱,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女谁见了!"这首诗虽说有点儿偏见,但在现实生活中的确存在。前几年,我在县城医院治病期间,同室靠近我的病床,躺着一位六十岁左右的老头。
中午时分,门外走进一小女孩儿,后面跟着一位中年妇女。小女孩儿,看着只有四五岁,身穿粉红色连衣裙 ,白色秋鞋。浓眉大眼,圆圆的面宠儿,扎着两个小辫儿。一进门就快步走到老头床边,叫喊"爸爸。"后面的中年妇女,落落大方,仪容不俗,眉清目秀,满脸含笑。她缓步走到老头床边 ,掀起饭桌,摆好带来的饭菜,然后把老头扶起来吃饭,叙寒问暖,很亲热。老头儿也显得很高兴。三人一边吃饭,一边交谈。其乐盈盈,让我羡慕。
她们走后,病房只剩下我们俩个人。我问老头儿,刚才送饭的中年妇女与小女孩儿,是他的什么人?他说是他的妻子与女儿。我有点儿诧异 ,便说你的妻子好年轻,好漂亮,还有那么可爱的小女孩儿,你真有福气,好羡慕你!
他说,说起来话长。几年前,他的前妻患糖尿病综合症,去逝了。他与前妻感情深厚,前妻子去逝后,他准备独自终老。他有三个子女,俩个女儿,一个儿子,都已成家立业。起先,大女儿让把他的二十亩地给她,让他去她家养老。他听了大女儿的话,去了大女儿家。可住了不到一年 ,女婿不高兴,亲家不喜欢,把他看作外人看待。他天天要看女婿亲家的脸色过日子。
他在大女儿家住不下去。又把家产变卖了五万元,去了在东北哈尔滨市工作的儿子家。在儿子家住了不到三个月,特别不习惯。他又回来了…
后来 经人介绍,他认识了这母女二人。她们见面 后,接触了一段时间,互相感觉都不错。她比他小十五岁,他今年六十二岁,妻子四十七岁。她们在一起三年了,生活过得很开心。他说儿女靠不住,养老还得靠自己。
我们这里 还有俩位老人。一个姓刘, 一个姓杨。刘老汉六十岁丧妻,为了抚养子女,没有另娶。现在八十岁的他,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就是他一个人独自在家。孤独寂寞,逢人便说,他后悔当初没有找老伴儿。如果当初找老伴儿,现在在一起生活二十年,老夫老妻,互相照应 ,那该多好。他现在老了,后悔来不及了。
杨老汉的老年境况我不想提起,后果更惨。四十岁时,妻子去逝,也是怕娶老伴对子女不好。孤身一人,既做爹,又做妈,含辛茹苦,抚养了五个子女长大成人。前年,八十三岁的杨老汉,因与儿媳妇吵架想不通,投河自尽了。这样的事例,我见到听到的不少。
由此可见,六十岁丧偶的老头儿,还是找个老伴好。相互照顾。消除寂寞,快乐开心。
第二,静耕心上田,谨行脚底船。俗话说,吃饭穿衣看家道。找老伴儿,找好了是妻子,是朋友,是闺蜜,是恋人。相亲相爱,相濡以沫。找不好,是夫妻同床睡,人心隔肚皮。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我们这里,好几对半路夫妻,年轻时还可以。老了丈夫有病瘫痪了,妻子转身离开了。
根据题主的信息,丧偶老头儿,存款十万元,一年收入三万元。虽说不是贫困户,但也不是富裕户。经不起折腾,来不起假。找老伴儿是好事,但一定不能马虎。玲珑骰子安红豆,要找就找知心人。
我们这里,有一位四川人。分田到户后,他承包了两千亩撂荒地。经过改造种上了黑伽仑。成了当地爆富户。六十岁退休后,他把土地转让给别人,一次性转让费六百多万元。他在县城卖了楼房,几年前,六十八岁时丧偶,妻子去逝。现在七十多岁的他,先后找了三任老伴儿,都是美女爱大叔,老牛吃嫩草。第一个年轻美貌离婚了,带走了几十万。第二个活泼可爱离婚了,又带走了几十万。现在的第三个妻子温和贤淑,比他小二十岁,俩个人感情很好。但他不在乎,说好聚好散,他有的是钱…
而题主说的六十岁老头丧偶,只有十万元存款,一年三万元收入。只够过日子,经不起高消费。找老伴儿必须要慎重,只能一次成功,一步到位。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
这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谢谢!
您这么问的话,依我看哪种方式都好或都不好。独居,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自由自在无牵无挂。但独处一室时,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啊!找伴儿,互有依靠互相关照。但或许也会产生矛盾,甚至鸡飞狗跳。
所以说,这事别人也无法说哪种方式好,哪种方式不好。即便是说出个子丑寅卯来,也只是客观的是一般的看法而已。也就是说,这事还得看自己,到底是怎么想的。
说到经济条件,当然是必要和必须的,后走到一起过日子的老年人,多半是以男士花销为主的。有十万元存款,也是很不错的了,多少也是有一点底气的,和很多"缺边少袖"过日子的人来比,这样最好不过。
您每月的收入,应该是不足三千元,是退休工资不?是的话最好,若是自谋职业,是存在着不稳定因素的。这些钱两个人生活还是可以的,老年人消费不是太高,再不去旅游也够用了,还可以攒一点。
人生苦短,余下的应该都是黄金岁月了,完全可以安排得丰富多彩一些。老来伴儿老来伴儿嘛,不仅生活上可以互相照顾,特别是不舒服时,有个端茶倒水的,肯定是不一样的。
尤其在情感方面,心情情绪是影响健康的第一要素啊!甚至胜过美酒佳肴,胜过好医好药。人是高级的情感动物,更需要爱与被爱,更需要交往与交流。
别犹豫了,选个比较合适的就出手吧!朋友们以为呢?
人生五十知天命,
六十甲子一轮回。
丧偶老头六十岁,
存款十万不算多!
年收三万勉强度,
生活不愁知常乐!
乐在其中心安得,
随缘就好乐消遥。
折腾花心牢骚扰,
十万个啥塞牙缝。
如今物质猛如虎,
一场婚礼票全无。
吃糠咽菜谁跟你,
倒贴图你寒酸样。
穷途末路狂花钱,
作死找罪为哪般?
缘分未了天注定,
情何以堪梦里见。
知根知底搭个伙,
不羡鸳鸯不羡仙。
相互照应啥都好,
世上哪有美事多?
不图名分将就过,
打着灯笼也难寻?
十万虽多不算啥?
普普通通再平常。
十万救急能管用,
凡事想开一点通。
天有不测风云变,
人有旦夕祸福兮。
阎王疾病来缠身,
事事难料说不准。
命里有时终须有,
命里无时莫强求。
知足常乐开心多,
比上不足比下余。
丧偶孤独孤枕眠,
冷锅冷灶冷被窝。
少年夫妻老来伴,
事成定局后悔迟。
看看儿孙福临门,
自得其乐心欢愉。
丧偶老头六十岁,存款十万,年收入三万,是独居好还是找老伴好?六十岁这样的年龄,当然是找个老伴好。可是你这年收入三万元,平均到每月收入不到三千,的确不高哈。
最重要的一点,我国男的六十岁退休,你说的年收入是退休金收入呢还是其他收入呢?如果是其他收入,那说明你以后可能没有固定的退休金,以后年龄大了可不一定能保证还有三万的年收入。你这样的经济条件能找个老伴恐怕没有多少人愿意和你一起共度余生吧?
虽然你有十万元存款,看起来不少,但十万元也不经花哈。在找老伴困难的情况下,独居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你每月有尽三千元的收入,作为你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也够了,如果精打细算过日子每月可能还能有点节余,能够潇潇洒洒过日子,多好。
18楼的老刘,今年68岁。十年前老婆得了癌症,白天老刘伺候,晚上儿子陪床,老刘回到家楼下三十八岁的小李就端着包子小菜来敲门:"刘哥,看你一天辛苦的,热饭也吃不上,我刚好蒸了韭菜包子,热乎着尼。"老刘退休前是副处,脑袋瓜聪明,也很好面子:"谢谢,谢谢我在医院吃过了,你拿回去吧。"门就顺带关上了。
晚上小李又来敲门,老刘打开门,声音很大:"你不要这样,我老婆还活着。"
小李在楼下聊天时说:"躺在床上还活的长,活的不要脸。"
老刘老婆熬了五年,终于走了,头七刚过,就有人看到小李早上从老刘家出来,然后老刘儿子也看到小李阿姨在给老爸做饭。老刘儿子不是个胡搅蛮缠的人:"爸,我不反对你找,可是我妈刚走几天,你不怕别人笑话,我怕。"
老刘说:"我现在是退休人员,只要我不犯法,做什么都是我的自由,我都不怕丢人你怕什么?"老刘儿子说:"你要找也找个年龄各方面差不多的,人家比你小二十岁,图的什么?"老刘说:"图我什么我不管,我就知道她做的饭好吃,脾气好,不像你妈,不会做饭只会挑刺。"
儿子自此极少来,老刘和小李俨然一对热恋情人,出双入对,老刘的白发也变得乌黑,脚上的皮鞋换成了阿迪,夹克换成了休闲,身后斜挎绿色小包,俨然一个精神小伙,精神和气色年轻不少。
本来说闲话的邻居,看到老刘过的潇洒浪漫,也从开始的不看好到后来的偷偷羡慕。可是啊,好景不长,小李的儿子要结婚,小李提出来:"亲家好面子,我家房子只有76平方,咱俩住太浪费,你在客厅我在卧室,喊你都听不见,我俩搬到我家住,这房子让儿子结婚用用,亲家母在城关镇,她家拆迁最少五套房子,分下来他们(儿子、媳妇)就搬走。"
人说老的爱娇妻,小李年轻会撒娇,老刘怎经得住枕头边的柔风吹,便一口答应下来。
老同事劝老刘:"这事你跟儿子商量商量,请神容易送神难,以后恐怕是事端。"老刘就骂:"王八羔子,一年到头不来,打过去电话,冷冰冰的,好像他是老子我是儿,我也没打算靠他,反倒是跟前这个(小李儿子)靠得住,上个月心口疼,人家娃娃半夜打车送我去医院,我冲这点情分,认他。"
婚房可不像租客,小李儿子开始砸墙换门窗,大搞装修,有好事的邻居就给老刘说:"老刘,装修房子十几万,不可能住一年半年吧。"老刘心里也有过恐慌,只是不好意思说出来,心里抱着只要和小李好,住在楼上和楼下没什么区别。
房子装修期间,老刘的儿子回来了,父子俩大吵一架,老刘二次犯了心口疼,老刘儿子吓的赶快送医院,在医院陪护了一周,看着小李送饭送粥,心里也有松动。心里想:爸爸伺候妈妈一辈子,妈妈却没福先走了,爸爸喜欢也行啊。
小李儿子拍婚纱照的时候,小李流着泪说:"老刘,咱俩也拍个婚纱照吧,你看多好看,我太想了。"
老两口拍完婚纱照,然后也就领了证,小李儿子也不用考虑婚后自己买房还是等丈母娘的拆迁房了。
老刘新婚不到两年时间,高血压引起中风,半边身子不能动,一年之间住院出院,出院住院两三次,病人也疲了,家人也乏了。小李就对老刘有点厌烦了:"本来找你想过几天好日子,你可好,不是住院就是住院,这样活着有撒意思。"
老刘很爱,很爱面子,他平日在人前装出来的恩爱,就是多委屈也要继续装下去。邻居去看他,小李守在床边,老刘也是歪着嘴巴含含糊糊的笑着:"小妮好。"儿子来看他,小李阿姨寸步不离的守着,儿子问:"爸,怎么样?"老刘说:"嗯 嗯。"
后来邻居去看老刘,小李不让进门,邻居就找社区,社区工作人员进去后,老刘的屋子锁着,小李不情愿的打开后,一股屎尿发酵的味道喷涌而出,老刘像猴子一样睁着两只眼睛,嘴里念叨着:"儿 子。"
在这里我们不能批评老刘儿子好不好,如果父亲把工资,存款,房子都给了年轻后妈和无血缘的兄弟,如果儿子还能不计前嫌,照顾父亲,这样的人很少。六十岁再婚,真要好好考虑值得不值得,儿女的态度很重要,手里的钱财够不够二婚的开销,对方的家庭需不需要补贴。
六十岁是迈入老年的第一步!为什么这么说呢?六十岁是刚刚从革命前线回到后方,在老年这个阶段应属于年老益壮!刚刚迈开老年的第一步。还有这么好的条件,我看独居不如再找个老伴好。
说起找老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六十岁这个年龄,应是儿孙满堂的家庭,想找老伴也得征求儿女们的支持。在这个问题上,大多数儿女们都是支持的,也有小部分儿女极力反对的。在这个问题上必须征得儿女们的同意才是。
想找老伴首先要明确你想找什么样的。这个问题也有先例,有的一起过了一段时间分手的,还有过了三两年离开的。这个年龄找对象不像年轻人,论的是像貌、才华、家世,现在的你找的是老伴,是一个能陪你到老的爱人。只要对方心地善良,在一起能谈的来,对你又体贴关心的人。其实能找到这样的老伴,也是不太容易的。
如果能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老伴,后续工作也要做好,首先要和儿女搞好关系,不要让他们感觉失去了你的爱。在这里不坊有个建议,你的那十万存款,留一部分后要给儿女们分,你每月的退休金也够你和老伴用的。必须要瞻前顾后!
六十岁,物质上的追求已经没多少了。
六十岁,孩子们大都已成家立业了,他们白天忙于工作,回家照顾妻子和孩子。
而大部分六十岁丧偶老头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是空虚!精神上的空虚!他们需要的是一个能共度余生的灵魂伴侣!
所以,我们应该站在老年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他的幸福考虑,如果还计较那三万五万而忽略了精神上的满足,那他的晚年生活也可能真的会很忧郁!
当然,如果老人愿意为了孩子自己愿意去独居。我们当子女的也应该善意地劝劝他,为了他晚年幸福,必要时我们也应该适当的资助点。
余生很短,要及时享受天伦之乐。
这个状况适合一个人生活。年收入三万,自己生活够了。
如果寂寞可以找个搭伙过日子的老人,经济上不用你负担,就是搭伙互相有个陪伴。
搭伙过日子,好处在于身边有个陪伴,互相帮助,有病有灾能及时通知家人,能及时得到医治,免得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终身遗憾。
这个收入只能是勉强解决自己的温饱,就不要特意拿来说了。钱不是万能的,无钱则万万不能。下半生不想折腾就独守空房好了,如若不甘心则要看自己命运的造化,有缘千里来相会,缘分到就顺其自然,没有就坦然面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