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清宫剧流行,出现了大量的以雍正帝为背景的角色,让大家对雍正帝的感觉就是一个冷酷多疑,只会儿女情长的皇帝,但历史上的雍正帝可不是一个简单角色。 在史书中,雍正帝的评价也不算高,他被塑造成"谋朝篡位"者,说他得位不正,残害兄弟,荒淫好色。雍正帝可谓说是评价很低的皇帝。 但从现在的眼光看雍正帝,确实完全不一样的一个君主,可以说是颠覆了以往的认知。 雍正帝还只是一个皇子的时候,经常在民间走动,去感受百姓的生活,对朝廷的弊端非常了解。 当上皇帝之后,面对朝廷的弊端,雍正帝果断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 首先是整治贪官。雍正时期的反贪风暴就没停过,从中央到地方,贪官逃无可逃,雍正一朝少贪官是史学家都公认的事。 其次是充盈国库。在康熙晚年,皇子和朝廷官员互相勾结,造成大量的政治经济上的贪污,当时国库空虚已经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 雍正登基初期国库居然只有800万两白银。这说是康乾盛世的国库,简直让人不敢置信。 雍正大胆启用李卫、田文镜等实干派官员,开始实施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制度,这些改革有效的充盈了国库,让雍正时期的经济状况开始扭转。 但是这时候也出现了很多反对的声音,但是对于反对自己的声音,雍正一点都没有手软,他采用了文字狱等极其残酷的方式,让反对自己的声音越来越小,虽然朝廷开始走向了正轨,这也导致了他的风评也越来越差。 最后是励精图治。雍正从登基那天开始就自律勤政,有历史记载,在雍正掌权的13年间,他亲笔用红字批改的奏折就达到了360卷,他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足4个小时,可谓是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可以说,雍正是用自己的"勤"换取清朝的繁荣发展。 不仅勤政,雍正帝还十分的简朴,在位期间没有给自己建造国一处行宫,相较之败家儿子乾隆皇帝的奢侈,雍正帝可以称的上十分的是节俭。 在雍正帝在位期间,资金财富迅速积累,到了乾隆时期,达到了民富国强的鼎盛时期。可以说为康乾盛世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所以说有史学家说,乾隆是清朝最悠哉的皇帝,也是很有历史原因的,康熙的励精图治,点滴积累,雍正的勤政,肃清朝廷腐败现象,让乾隆登基之后享受到了康乾盛世的成果。 雍正长期辛苦的工作,换来清朝的稳固发展,在雍正十三年八月的时候,雍正身体抱恙,可是他依然坚持工作,在两天之后突然离世,乾隆继位,雍正皇朝宣告结束。 雍正皇帝是被严重低估的皇帝,摊丁入亩制度是历史上公认的良法美政,历史意义重大,这也是初级国本的改革。历史上的中兴之主,都会在某个关键的节骨眼上厉行变法。成了的,王朝中兴,没成的,王朝覆灭。 商鞅改成了,秦统一六国; 王安石没搞成,北宋灭亡; 张居正改了一版,为明朝续命50年; 雍正也改成了一半,才有康乾盛世的光景。 历史上很多人会直接跳过雍正,认为雍正短短的十三年统治,不能给清朝带来什么发展,这种说法真的是对雍正最大的侮辱。 因为如果没有雍正这十三年的励精图治,推进改革,清朝灭亡的速度估计要提前好几十年。 雍正的冷漠无情确实存在,但是如果没有他的勤政严苛,康乾盛世是不可能达到的。 所以历史上对于雍正的评说还是比较片面的,大家都看到了表面,而忽视里面的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