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组团改造乡村养鹅厂 提升狮头鹅存活率30% 都说"00后"个性鲜明有主见 却少有人知道 他们整起科技活儿来有多"硬核" 深圳大学腾讯云人工智能特色班 16名"00后"大学生 今年暑假 跑到汕头澄海区的后溪村一顿猛操作 仅用了100天时间 就鼓捣出了一家在校大学生首创的 人工智能养鹅场 硬件设备安装 那么,问题来了。 这个人工智能养鹅场究竟有多"智能"? AI鹅脸识别 在这群00后的"整顿"下, 乡村鹅场发生了哪些变化? 没有一只"病鹅" 能逃过AI的金睛火眼 众所周知,没有一只狮头鹅能"飞"出广东人的餐桌,但从鹅苗到餐桌,鹅正常的一生并不如我们想象得简单。 鹅瘟、禽流感、副黏病毒……这些疾病,对鹅群而言都可能是"核武"级别的攻击。 早发现、早治疗是拯救鹅群,减低农户们损失的最佳方式。 传统的养殖户,只能依靠经验和24小时蹲守鹅棚来发现有异常的鹅。鹅农一双眼睛要盯着成百上千头鹅的一举一动,甚至每天要摸数百、上千只鹅的体温。 稍不留神,疾病就会在鹅场内扩散,导致经济损失惨重。 因此,如何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是鹅农最关心的问题! 深圳大学腾讯云人工智能特色班大学生们(简称深大"腾班")改造的这个人工智能养鹅场,能够用AI及时识别生病的鹅群。 当大鹅出现呆滞、不合群、趴地不起等姿态,并且持续数分钟; 当小鹅在红外测温时出现异常,超过40摄氏度~41摄氏度的正常范围等症状时; AI会第一时间捕捉并跟踪病鹅轨迹, 在算法智能诊断后,通过小程序向养殖户推送疾病预警消息。 AI养鹅小程序 除了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更是保障鹅群们健康生长的关键! AI养鹅小程序的"数据分析"功能将智能分析鹅场温湿度、PM值等数据,确保鹅的生存环境适宜,还可将环境数据与鹅生病时间、频次等关联计算,为鹅病预防和科学养殖提供更多依据。 有了AI的帮助,鹅农不用24小时蹲守鹅场,疾病预警准确率、效率更是提高很多。 目前这个AI养鹅小程序已平稳运行3个多月,每天都可以推送5~10次的呆头鹅、发烧鹅的预警,显示鹅场的温度、湿度、PM2.5指数及数据变化的趋势图,帮助农户将狮头鹅的存活率环比提升了30%。 农户使用数据分析功能 看到这儿, 相信不少人已经直呼"好家伙"了。 但这只是开始! 深大"腾班"的养鹅团队并未止步。他们计划继续开发2.0版本,加入一整套"望闻问切"诊断病鹅的手段: "望闻问切" 1望诊:鹅脸识别——细化脸部动态,如是否有流口水、张大嘴等"病征"; 2听诊:鹅语翻译——设置专门通道,采集鹅叫声,识别鹅是否"咳嗽" 3 问诊:疾病诊断——将鹅农经验与专业知识结合,研究狮头鹅不同疾病的症状,一旦发病可迅速对症治疗; 4切诊:鹅步监测——给狮头鹅安装计步器,通过传感器更精准地掌握鹅的精神状态…… 在这样的"天罗地网"下 真的没有一只病鹅能逃过AI的眼睛! "爆改"鹅场背后 深大"腾班"学生的3个"硬核"首创 这群"爆改"鹅场的"00后"大学生 可能成为业界AI养鹅的"少年祖师爷"! 01
大湾区高校学生率先打造人工智能养鹅场 距离AI养的第一批猪出栏已经很多年了,但AI养鹅几乎一张"白纸"——行业先例、开发经验、技术基础,学生们都是从零开始! 不仅开发了首个大学生做的AI养鹅小程序,更是首个改造人工智能养鹅场。 鹅场 02
近30万次的点击鼠标 整出首个"鹅脸数据库" 采集鹅脸数据 市面上和学术界并没有现成的"鹅脸数据库"来训练AI,深大"腾班"学生决定自己来采集鹅脸数据—— 从摄像头拍摄的影像中抽取出6000张照片,每张照片有20~30只大鹅,或者是50~70只小鹅。 全员近30万次的点击标注,完成了对AI的"数据投喂",也成就了行业首个"鹅脸数据库"的诞生。 AI鹅脸识别 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个"鹅脸数据库"的地位,那就是:不管往后的鹅脸数据库数据有多大、标注有多精准,都得叫它一声大哥! 03
训练出业内首个病鹅识别算法模型 病鹅识别算法模型,是实现AI养鹅最难、最关键的环节。 首先要懂得养鹅和鹅的习性,其次要掌握算法、机器学习、图像学习等知识。 对学生们来说,算法是大三才开的课程,机器学习、图像识别是研究生阶段的知识。并且,同样的算法在不同的场景里,准确率可能差几十个点。 算法讨论 在老师和腾讯专家的指导下,这群大二学生们开始自学深度学习、图像识别等知识,同时到鹅场实地考察、查阅了2000余页养鹅论文,自行调整算法参数、设计数据模型,最后锁定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技术,优化了识别算法和追踪算法,训练出了行业首个病鹅识别算法模型。 学生撰写代码 看到这群00后的深大"腾班"学生们取得的成效,深圳大学视觉研究所所长沈琳琳表示,AI养鹅实践激发出孩子们探索的热情,学习人工智能本不是在空调房写写代码,"既要仰望星空,也要双手沾泥"。 硬件设备安装 据了解,"腾讯云人工智能特色班"(简称:深大"腾班")是由腾讯和深圳大学联合共建,是全国少见的校企共建的人工智能特色班,腾班注重将人工智能理论与实操深度结合,让课本知识走出校园,扎根产业。 深大"腾班"连续三年录取分数线高居该校理工科类第一,学生们既可以学习最前沿的技术,又可以体验最丰富的产业实战。 今年7月,深大"腾班"迎来了首届毕业生,90%以上的学生,在毕业半年前就确定了自己满意的发展方向。 现场观测 深圳大学副教授、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人工智能系副主任冯禹洪表示,"智慧养鹅项目把深大腾班课程的知识点结合了起来,学生们在项目中边学习边实践,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激发了无限的创新潜能,更强化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因此我们正在考虑将智慧养鹅项目模块化,让每一届‘腾班’学生都参与进来。 同时也希望借这个项目进一步完善腾班的‘产学研’一体化机制,培养更多的创新应用型AI人才。" 网友点赞: 这届00后大学生太"硬核"了! 这样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方式, 再多来一些!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文静 图/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