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里到了退休年龄,身份证没到,退休审核时候没给办退休,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职工有几份档案?
感谢邀请,更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您好,一般情况下档案如果到了退休年龄,那么是可以直接办理退休的,虽然你的身份证年龄没有到,但是依然可以提前办理退休。只不过就是你的档案到了退休年龄,那么身份证没到退休年龄退休审核时没有给你办理退休的理由是什么?你要问清楚。因为你只有知道了具体的理由,你才会着手来去处理这个问题。
当然一个人终身只有一份档案,如果你有两份或者两份以上档案的话,那么就有虚假档案的嫌疑,这种情况肯定是不会给你办理退休的。一旦出现虚假档案的话,那么处理起来是非常麻烦的。所以说一个人只有一份档案,而且个人档案是不能拿在自己手里的。因为个人档案一旦拿在自己手里就属于这种死档的现象,那么就没有办法来挽回这个档案的作用了,很有可能就不会承认你的个人档案。所以说你看看是不是这方面原因造成的。
总之而言,你不能够及时的去办理退休,那么就要问清楚当地的社保局,你什么时候可以办理退休,依据哪个出生年龄为主,然后你到时候再去办理退休就可以了。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档案里到了退休年龄,身份证没到,退休审核时候没有给办退休,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职工有几分档案?
别人档案盒身份证年龄不符,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不清楚。我自己最初的档案盒身份证年龄不符,我心里很清楚,下边说话我自己遇到的情况吧。
我调动工作后,到了新单位。单位的会计把我的调动介绍信给弄丢了,他又不好意思问我,让我从开介绍信。耽误的时间久了,没办法,他就按照单位上跟我同级同校毕业的两个同事的年龄给我冒上了户口。
等我以后发现的时候,已经无法修改,所以,就一直用新的出生年月日。
上世纪九十年代,也就是办第一代身份证前夕,上级管理部门组织各单位整理档案。当时我们有一个同事参与整理档案了。
他发现我的档案盒后来填写的所有资料的年两不相符,吃饭时闲聊,问我咋回事。我把档案年龄和实际年龄不符的情况做以说明。
同事问我是改回原档案的出生年月,还是保持现有的。因为原档案时间不长,现有的档案时间比较长,所以,让同事把原有的档案中的出生时间全改成现有的,因此,我提前退休了。
不过,过去档案管理混乱,听说有些人为了延长工龄把自己年龄往小改,希望多上几年班,我们单位就有两个。是否是真,都是道听途说,谁也没有真正看到过人家的档案。
以后单位对人事档案管理严格了,基本上不会出错,要是出错了,基本上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事情,那时候户口也没有本本,调动工作都是一张纸,单位管理人员给弄丢了,随便给上一个户口,自己也不知道。
但是,档案是自己填写,一般不会出错的。
根据我多年退休管理工作经验,一般来说:退休审批时,当职工的身份证与档案记载出生日期不一致,应以本人档案最先记载的出生时间为准。由于人事档案一般由具备档案管理资质的企业或者当地档案管理部门保管,不会轻易与职工本人见面。因此,题主所说退休审批部门没有给你办理退休,要么是你本人记忆有误,实质上档案的最早记载与身份证一致;要么就是退休审批部门疏忽大意,对你的出生时间认定出现了失误。另外,员工只有一份人事档案(正本),极特殊情况下,也会有一份人事档案(副本),但是退休审批时,应以人事档案正本为准。一、什么人事档案
人事档案是记载一个人从学生时代、到参加工作、直至退休退休的重要依据。
1.在学生时期,主要是学籍档案(比如在学校的各类毕业生登记表、高考正(副)卷、考生成绩单、入团材料等)。
2.工作以后主要记载你的工作相关档案(比如:招聘、调配、培训、考核、培养、选拔、任用、奖惩、善后等活动中形成的有关职个人经历、政治思想、业务技术水平、工作表现以及工作变动等情况的文件材料)。
3.退休时,它是办理退休审批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档案,可以更精准确定视同缴费年限、核定特殊工种记载、核算基本养老金。
4.一般来说,每个职工只有一份人事档案(正本);在个别国有企业或者事业单位,对于一些特殊人员(如核心领导人员、核心技术人员),他们的人事档案(正本)会由上级单位或者政府的组织部统一管理。因此,个别单位为了方便查阅档案和日常管理,还有可能存档一份人事档案(副本)。但是,在办理退休审批时,主要以人事档案(正本)为准。
二、人事档案是退休审批的重要依据
当身份证与档案记载出生日期不一致,需要审查人事档案。
我们在办理退休过程中,经常遇到类似现象。
根据劳社部发【1999】8号文件规定:对职工出生时间的认定,实行居民身份证与职工档案相结合的办法。当本人身份证与档案记载的出生时间不一致时,以本人档案最先记载的出生时间为准。
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如何处理呢?
1.本人档案最早记载时间早于身份证时间
比如:张三(男性,60岁退休)的人事档案最早记载的出生时间为1960年8月,而身份证记载为1961年8月,那么张三的退休时间应为2020年8月。
2.本人档案最早记载时间晚于身份证时间
比如:李四的实际出生时间1961年8月,身份证记载的时间也为1961年8月,但是李四本人档案最早记载时间为1960年8月。原则上:李四应该以本人档案最早记载为准,即在2020年8月办理退休手续。
但是,李四想按照实际出生时间办理退休,应该怎么办?
如果单独凭借李四本人的人事档案,应该在2020年8月退休。此时,他可通过查询父母、兄弟姐们人事档案的方式来解决。以其亲属的档案为突破口,哪个档案关于李四出生时间记载最早,以哪个为准。
比如:李四本人档案中关于出生时间最早记载的档案材料为《入团登记表》,该材料形成时间为1980年7月。那么,只需查询李四亲属的档案,重点查询1980年7月以前形成的档案材料。如果在其亲属档案记载中,找到1980年7月以前的形成的档案材料有关于李四出生时间的记载即可。如在其父亲1965年7月的档案材料《职工履历表》中找到关于李四出生时间的记载为1961年8月,那么就可以将此材料作为认定李四出生时间的最早记载。即:1965年7月形成的档案早于1980年7月,应以1965年7月的档案为准。三、退休时,主要审核人事档案中的哪些材料
1.《工龄认定表》。主要是对于需要做视同缴费年限认定的人群(如知青、复员军人、建立社保制度以前参加工作的人员),通过工龄认定,可以间接确定视同缴费年限。
2.招工材料(人员安置材料)。在过去包分配的年代,一般以劳动等管理部门人员安置材料为依据,确定参加工作时间;随着社会发展,逐步以劳动管理部门的招工备案材料或者社保缴费情况为依据,认定参加工作事假。
3.《干部履历表》、《干部任免审批表》、《转正定级表》。主要是在做干部身份认定,确定女职工和女干部退休年龄时,作为辅助依据。
4.工资材料。如工资审批表/保健津贴发放表等,主要是辨别特殊工种退休时使用,看工资审批表中的工种是否记载为特殊工种,是否领取保健津贴。
注意:实际退休审批中,没有人事档案也是可以办理退休的。但是,如果涉及到视同缴费年限的认定、特殊工种的认定、干部身份的认定等事宜,还要有人事档案辅助方可精准认定。写在最后:
1.建议您找到公司人事或者退休审批部门,再次查询和确认你本人人事档案中关于出生时间的最早记载,是否与身份证一致,是早于、等于、还是晚于身份证记载的出生时间。然后才能开展下一步的退休审批工作。
2.人事档案除了可以作为退休审批的重要依据以外,还可以作为遗产继承、亲属关系认定的依据。因此,一定要重视人事档案,人事档案至此一份,丢失很难补办。它不能放在本人手里,应该存放在有资质的企业或档案管理部门。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内容,感谢您的阅读!
关于【人事档案的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我是人事通,你身边的人事小助手。
欢迎【关注】,更多精彩等你发现!
档案到了退休年龄,身份证没到,退休审核时候没给办退休,什么原因造成的?职工有几份档案?
一般来说,在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最低缴足15年,正常退休年龄为:
男60周岁、女职工50周岁、女干部55周岁。
病退年龄: 男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
特殊工种退休年龄:男性55周岁、女职工45周岁。
当有些人职工档案中的出生年龄与身份证上的出生年龄不一致时,目前我国现行政策是依据档案上最早记载的出生年月为准,并不以身份证的出生年月为准。
劳社部发[1998]8号文件第二款明确规定,档案与身份证出生时间不一致时,以本人档案最早记载的出生时间为准。所以说,身份证与档案年龄不符,在办理退休手续时,人社部门依然是按照上述文件办理。
为什么会出现档案出生时间与身份证上的出生时间不一致,有的人甚至档案上有好几个出生时间的情况呢?
这主要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档案管理不严肃,加上有些人太随意,为了招工、参军、上学在政审或填表时随意乱改自己的出生时间,甚至有的去更改自己档案上的出生时间。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当初的随意行为会给今天办理退休带来这么遭糕的后果。
至于题主提到的职工有几份档案的问题,因为个人档案是一个人一生生命轨迹的缩写,是用人单位了解一个人情况的非常重要的资料,也是一个人政治生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按正常来说每个人只有一份档案,所以我国的政策规定个人档案不能保存在个人手中,必须把档案存放到有资质的专业部门去保管。但现实生活中就是有少数人,特别是下岗人员随意存放自己的档案,有的甚至去拆看涂改自己的档案,结果自己给自己找来麻烦。
像题主这个问题估计是档案上出现了不止一个出生时间,甚至有随意涂改行为,所以退休审核时工作人员出于慎重要认真审查,所以暂时先放一放。不过请放心,只要没有大的问题,人社部门一定会按照你档案上最早记载的出生时间给你办理退休手续的。
档案里到了退休年龄,身份证没到,退休审核时没给办退休,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职工有几份档案?这个问题的涉及面也是比较广泛的。每个职工只有一份档案,不可能有几份档案,但是你既然档案年龄到了,为什么退休审核会不通过?
对于退休审核不通过的,社保部门一般都会将详细的原因告诉你或是用人单位。按照你的描述,既然档案年龄到了而身份证年龄没有到,按照一般的常理,对于档案年龄和身份证年龄不一致的,都是按照档案最先记载的年龄来作为办理退休的年龄,为什么没有通过,我建议你还是通过用人单位和当地社保部门进行沟通,了解不通过的详细原因。
在职职工,一般档案只有一份,大部分人的档案是从高考开始就有了个人档案,有的是从参加工作开始才建立的个人档案。在个人档案中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当初对于个人户籍资料的管理不严格,导致部分人员的年龄基本上都是个人随便填写,有的为了招工进厂,有的为了入党入团。但不管是哪种情况,都是按照档案里最早的年龄记载来办理退休。这种记载有的体现在招工表中,有的体现在入党入团的申请书中,有的体现在高考的报名登记表中。本着不能重复得利的原则,在档案年龄与身份证年龄不一致时,都是以档案年龄来办理退休。
当然像你这种档案年龄大于身份证年龄,按照档案年龄来办理退休,你是占了便宜的,如果身份证年龄大于档案年龄的人,也许在办理退休时会吃亏,但是对于那些想多干几年,想追求进步的人来讲,可能就会了占了很大的便宜,不管当初的动机如何,不能重复得利是处理这类问题的根本原则。你档案年龄大于身份证年龄,按照现在的政策规定,你应该按照档案年龄办理退休,但是审核时没有通过,是不是因为随意改动了档案年龄,或是档案管理不规范,档案出现在个人手里保管等原因造成的不得而知。也或许是视同缴费年限有问题,或是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不够等,但既然没有通过,肯定是有原因的,具体是什么原因,我想社保部门是告知了你的,可能你不方便说出来罢了。
综上所述,按照我国目前退休年龄的规定,在档案年龄与身份证年龄不一致的,以档案最先记载的年龄为准办理退休,但是既然你档案年龄已经到了退休年龄,而只是身份证年龄没有到,办理退休时没有通过审核,这其中的原因我想只有你自己知道,如果自己不知道,需要具体咨询当地社保部门。
首先,负责任的讲,办不了退休社保局会告诉你。至少在济南是这样。
退休一般先个人提出申请,由社保征缴部门办理个人账户结清,如果你是女职工,需要审核你在单位是否累计交够10年,如果不够,即使累计年限够15年,那也办不了退休,这是第一种可能。
即使你也满足了15年累计交费,在单位累计也够10年。在档案复审的阶段,如果发现你的工作属于管理岗位,并且核实确实如此,那么不好意思,您需要55岁方可办理退休。
职工档案只有一份,退休政策任何人都逾越不了。
希望能帮到你。
认可我的分析,请关注,请点赞,谢谢!
档案到了退休年龄,审核时没给办退休,我觉得有以下原因
1,单位没给整理档案。档案材料零乱,没有目录,没按顺序,没有装订在一起。
2,最早记载年龄的"录用工人审批表",或"应征公民入伍审批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审批表",年龄模糊不清,或有塗改,或与"职工登记表"的年龄相差较大,没有最后认定的年龄结论。
3,材料不全。有的缺"职工定级表",有的缺"职工工资调级审批表"。特殊工种的表中没有体现。单位调动的缺调动审批表。审核人员怀疑此人空落此单位,或"空中飞人"。
4,没有工龄认定表。从何时参加工作到何时,工龄多少年,必须经组织认定并盖章。
5,审核人员缺乏责任心,嫌麻烦,就简单退回不予审批。
为不影响正常退休:
1,单位必须提前给职工按《档案法》的规定和具体规则整理档案。必须有目录,必须按前后顺序整理,必须装订成册,装入正规档案袋。
2,最早记载年龄的表,必须字迹清晰。如有模糊,组织必须负责认定。
3,材料齐全。
4,工龄认定。
5,审核人员加强工作责任心,不能怕麻烦。借口刁难,应向监察部门举报
至于档案中最早的年龄记载与身份证年龄不一致,劳动部下过文件,以档案最早记载的为准。
结合本例,档案最早记载的年龄到了法定年龄,就该办理退休。
在这里,我提醒没退休的职工(下岗)早点与本单位或档案管理中心,核实一下自己应该退休的具体时间,防止延误自已办理提休。
同时我回答干部档案有正本,副本。工人档案只有一个,表若干。
謝邀回答 入职档案与身份证的年龄不一致,原则上按身份证记载的(户口薄)年龄为准。法律依据是;原劳动部办公厅1993年4月17日劳办发(1993)8号文件《关于核定职工退休年龄问题的复函》中规定"关于企业办理职工退休是以档案中历史记载的出生日期为依据,还是以职工身份证,户口簿记载的出生日期为依据的问题,我们认为在启用身份证以前,办理职工退休手续时,原则上应以职工原始档案中记载的出生日期为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身份证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身份证条例实施细则》发布以后,凡启用了身份证的,在办理职工退休手续时,应以职工身份证记载的出生日期为准。其他档案材料的记录只能作参考,旁证。
退休年龄基本都是以档案内的资料为准的。
参考《关于制止和纠正违反国家规定办理企业职工提前退休有关问题的通知》内的规定,在办理退休时,如果出现了本人身证上的出生日期与本人档案内的出生日期的时间不一致时,都是以本人档案内最先记载的你的出生日期为准的。
按照你提供的情况来看,正常状态下是应该能够通过退休审核的。之所以未通过退休审核,很可能不是因为出生日期的问题,这一点你应该向办理人员咨询清楚,弄清楚了具体的问题才能最终落实退休的办理。
另外职工档案一般都是只有一份的,一般都是保存在单位或者当地的人才交流中心。要知道档案是不能个人持有的,如果长时间个人持有档案,那么这份档案可能就失去其相应的效力了。
简要分析一下你可能遇到的问题。
由于你的提问并没有说清楚具体的原因,因此不好判断你具体遇到的问题,这里只有大概试着猜测一下你可能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
【1】你的档案可能长时间处于个人保管状态,相应的档案本身就失去了相应的效力,对应的档案年龄也就没有了参考价值,因此无法通过退休审核。
【2】有些灵活就业人员需要通过职业介绍中心申报退休,有可能你的申请流程出现了问题,这个也是需要进行详细咨询了解的。
【3】你办理相关申请手续的行政区与参保所在的行政区不一致,也是有可能不通过的,这个也是需要进行详细咨询了解的。
总的来说这个问题应该都不严重,你只要向相关部门的办理人员咨询清楚,问题就一定会找到并解决,也就不会耽误你正常办理退休手续了。
以上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看来这是体制内职工进行退休时,才会碰到的问题。因为对于私营企业,外企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士来说,在办理退休时,只看社保缴纳年限。只要缴纳年限够,身份证时间够,那么就可以办理退休,之后就可以领取养老金了。这些人士的退休,是不存在审查档案问题的。
但是体制内的职工退休,确实会审查档案。因每个人只有一份档案,如果出现两份,那将引发大事情的。如果身份证上日期同档案日期保持一致,那也不存在任何问题。关键是在过去,很多信息记载确实有差异,所以在退休时要进行甄别和确认,防止弄错。
目前碰到的情况肯定就是档案上出生年月日是比较早的,而身份证记载的出生年月日是比较迟的,在人事部门办理退休时发现不一致,导致退休手续中止。其实此事的解决也相对比较简单,哪一方面证据比较充足,最后人事部门就会按照哪一方面进行确认?如果身份证记载错了,那么就拿着证据去修改日期吧。如果档案记录错了,那就搜寻新的证据去补充修订档案吧。
实际在实务操作过程中,很多人事部门会劝退休者按照身份证上日期进行,或者按照后(迟)一个日期进行办理。原因在于,其实一般这种差异都不会超过一年,如果搜寻证据修改是需要花费大量的资源和时间的,还有各种审批确认流程。如果仅仅差几个月,那么就晚点退休,不也挺好的。人事部门会从投入和产出以及花费的精力角度,劝说职工不要去折腾了。因为有时候修改档案是一件极其繁琐的事情,而且未来可能档案的用处也会越来越小。
而且要知道,其实在体制内,最后临近退休那几年的工作量一般都不会大,多上几个月的班,还能多点工资,也不会多干多少活。这不是挺好的事儿吗?所以规则是规则,灵活度是灵活度,实际操作是实际操作。如果人事部门让按照早一点的日期退休,那也挺好。早退休早过上自己无忧无虑的退休人生嘛。
因为体制内的职工在退休时,会有专门的人事部门进行手续办理。所以一般都依照他们的流程和建议办是最好的。只要记得临退休前半年到一年,提醒人事部门别忘了提早启动退休流程就可以了。
如果觉得好,请给予点赞、评论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