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公司实行多劳多得的薪酬制度,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领工资时却嫌工资低,这是什么心理?

  作为一个做了十几年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看到这个问题就知道公司玩的是什么套路了!
  先说一句:"GP的多劳多得!"貌似多劳多得是一个提高员工积极性的方式,实际上充满了套路!
  当然一分付出一分收获,这个观点没有任何问题!我们要想拿到高的工资,的确要付出更多!
  但为什么,有多劳多得的制度,员工却积极性不高呢?看明白套路就知道了!
  先说一个真实发生在工厂的故事。深圳某电子厂,感觉每天的产能总不能满足订单需求,并且怎么管理监督,效率就那样,基层组长反映,是因为是流水线,有个别员工做事慢,影响到整体生产效率,时间长了,大家感觉做快做慢,工资都拿4000元,于是那些做事快的员工也变慢,恶性循环!
  于是有个主管就建议,我们可以采用计件制,这样做得多的人,收入就高,做得少的人,工资就低,这样可以带动这些做事慢的人,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老板立即拍掌叫好:"安排!"
  于是,一番算计,哦不!是一番计算,把各个工作做事的单价计算出来,然后制定制度,在员工中大肆宣传,轰轰烈烈地开展!
  这些员工一看有这个制度,各个都有充足的干劲工作,甚至有些员工主动加班加点地干。这样一下来,很多做得快的员工拿到5000元,那些做得慢的员工只能拿到3500元了,于是做得慢的员工就开始陆续离职。慢慢地,工作效率起来了,所有的工人都能拿到将近5000元,差点的也能拿4500元,甚至有的能拿到将近6000元。工厂的生产效率和每天的产能,超乎老板的想象!
  老板一看,不对啊,原来工人的效率本来就能做到这么高啊,肯定是原来的工人故意偷懒,既然大家实际上都能做这么快,那为什么还要给那么高的工资?主管,给我把计件单价降一降,大家都能完成的工作目标,那还叫什么计件?
  于是单价下降了,结果很多员工的工资又回到4000-4500元。只有个别不要命的人才能拿到5000元。很多员工就开始郁闷,做同样的活,工资少了将近1000块,感觉自己被忽悠了。最后员工只有一句话送给老板:我信你个鬼,你个糟老头子,坏的很!
  这能怪谁?只不过公司用"多劳多得"的手段,最大化的套出和压榨员工的工作效率!而员工不懂,就毫无保留地按照最大马力就做事!但这能坚持多久呢?
  就像汽车转速表可以到5000-6000转,但是你在这个转速,车子能开多久呢?车主知道,在2000-3000转之间对车是最好的。
  所以为什么年纪大的员工就被公司嫌弃,就要被辞退?因为年轻时候,你的身体全速运转,但你年纪大了,你再也达不到巅峰时期的工作效率,按照公司以往的套路,肯定会让你走人,而去选择更有优势的年轻人。
  没有契约精神的多劳多得制度,都是空话!
  所以现在工厂的员工,大部分都不喜欢找计件制的工厂,因为经历了,知道也就是那样!被套路多了,也都不傻!当然,还是有一些计件制的厂讲究契约精神,不会去随意地调整单价,除非是供应端和客户端价格有变动,才会去变动计件单价!
  但有的公司老板,一看到这个月有员工工资拿得高,就心痛,于是下个月就立即改单价,久而久之,哪个员工还会有积极性?
  总而言之,诚信和契约精神,才是员工积极性高的前提,否则就中了公司的套!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职场问题,多劳多得的薪酬分配制度,却不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少劳少得的人不反思自己付出少,只会抱怨收入低。正向激励的机制,一般会激发正向的积极性。但总有一些员工仍然负能量爆表,不出力却抱怨收入低。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少数员工嫉妒心理和不平衡心理过重,二是所谓多劳多得并非等价的多劳多得,制度依然不合理,让员工感到吃亏。
  第一种,任何企业单位,总有一部分人是负能量满满。你认为他们干的少,就应该拿的少。要想拿的多,他们就应该多干活啊。但他们不这么想,因为他们不自知,他们认为自己干的比别人还多呢。一些工作很难衡量谁干的多谁干的少,比如,一些机关事务性工作, 很难量化的。你给他们讲量化,他们给你讲数量与质量。即使是计件工作制度,他们也有理由,说他们的硬件条件不公平。他们不会和其他企业比,只会攀比身边的同事。平时想偷懒耍滑,发工资时又抱怨收入低。这是他们的本性,永远不知足。
  第二种,多劳多得制度没有问题,那是在你们企业内部循环没有问题,但与市场机制相比,与行业内其他企业相比,未必就合理。比如说,这家企业做一个零件1元钱,你多劳多得。但别的企业做一个零件2元钱。你多劳多得吗?你还觉得你亏了1元钱。这样的薪酬机制,员工没有办法,因为他们不敢跳槽,害怕失去这个1元钱的工作。但积极性上肯定不高,因为他们与市场相比觉得自己吃亏了。
  综上,应该怎么办呢?
  对待那种永远不自知、不满足、始终抱怨的员工,就让他们抱怨吧。因为你无论怎么做,他们都会抱怨。因为在他们的心里,永远都是"别人家的老板好、别人家的公司好"。他们只比那些不如人家得,只比身边同事的,总觉得别人占便宜自己吃亏。这种心态,很难改变,要么让他们提高工作量获取高工资,要么让他们自然被淘汰。
  对待多劳多得不合理的机制,有两个态度:有的老板说,要干就干,不干滚蛋。还有的老板着眼长远,尽量让企业的薪酬制度向行业高水平靠拢,以引起更多的人才。如果企业想做大做强,可以采取市场化的多劳多得的机制,比如,按照行业较高水平来制定薪酬机制,如果企业就是家族小企业,就在一个小镇上,那么就坚持自己的薪酬机制吧,因为这些员工不会离职,因为跳槽到很远的企业里,各种成本也会增加。
  "多劳多得是真理,但是抵不过老板的一句话。"相信我,这句话放到任何一家公司都适用。作为HR,我制定过许多绩效办法,都是以"多劳多得"为基础设计的,但是从执行结果上看,很难达到双方满意的预期。
  我认为薪酬制度好,但是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大多不是员工的问题,而是管理层在自嗨。认为自己设计、制定的方案很棒,给了员工很多钱,员工一定会拼命干。
  下面我来分享几个实际案例:钱给的太少,大家没有动力
  过去我们公司的某部门员工拿的是固定工资,每月大概在5000元左右。这样产生了一个问题,工作任务分配不下去。因为做多做少,都是这么多钱,大家主动接新任务的积极性就没了。
  后来我主持设计了新的绩效办法,以计件的形式,来体现多劳多得。而且是阶梯式的,比如完成1-30项,每项20元,31-60项,每项25元,以此类推,到一个值封顶。
  但是方案报上去后,老板一算,给多了,提出"降薪加绩效"的指示。最后经过反复博弈,底薪从5000元降到我们这里的最低工资标准1920元。
  在执行的第一个月,大家都能拿到六七千元的工资,收入一下多了。但是到了下个月,大部分人的工资就降到了三千元。因为第一个月是旺季,工作量大,收入就大。第二个月旺季过去了,进入淡季,工作量迅速下滑,收入锐减。
  这时大家一算计,发现虽然在旺季大家的收入高了,但是按一年的估算,有2个月只能拿底薪,有3个月属于淡旺季过渡期,工作量不大。算年收入,大概就比过去多了500-1000元。
  结果自然是,动力又慢慢消失了。
  这属于典型的低薪高绩效模式,现在大多企业也是采取这样的薪酬。一旦进入淡季,员工的收入会发生断崖式下跌。短时间效果不错,但是没有持续激励的可能。
  钱给多了,老板要反悔
  人在面对钱的时候,有时候会有无限的潜力。我曾经在设计一套绩效办法时,反复参考历年的工作数据,为一个部门量身打造了一套方案。老板看过觉得很好,大家干得多,拿得多也天经地义,还意外的将绩效金额往上提了一些,说是多给点,让大家更刺激些。
  原来设计的时候,我估算大家每月最多可以拿到3500元。哪知道,第一个月就有人最高拿到6000元。第二个月更是有人9460元。
  老板一看,这个部门这个月要发近9万元的绩效,傻眼了?工作效率也太高了,简直就是奇迹了。不行,绩效要下调。
  大家看老板出尔反尔,干得多就往下调绩效,一下就泄气了。
  很多小企业都是老板一言堂,绩效想改就改,想扣就扣,这样不仅打击员工的积极性,严重的,还有可能违法。
  以后老板就算不改绩效,员工也失去了对公司信任。
  钱不是万能的
  如果高底薪高绩效,老板还不随便改,是不是大家就有动力了?
  答案是,不一定。
  人对金钱的需求看上去是无止境的,其实是有一个前提"白给"。不用任何付出,随便拿,这种情况下,人的欲望才是无穷的。
  要通过劳动付出换钱,我们的欲望肯定会有封顶。因为我们的精力、体力、时间等等都是有限的。
  这一点销售的感受最为明显。1万、10万、30万、50万、100万,都是一道道坎,每过一道坎,都会进入疲软期或者调整期。
  没有调整过来,可能业绩就会长时间的停滞,甚至后退。
  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高收入并不能百分百满足我们的社交需求,被尊重的需求,以及实现自我追求的需求。
  想要长期对员工激励,除了物质上的满足,精神激励更是不能少。很多小企业老板,认为自己"花这么多钱养了员工",就可以随意呵斥指责。这是对员工工作积极性,最大的打击。
  从激励的角度出发,我认为老板尊重员工,关怀员工,才是对员工的长期激励。当然,画饼除外。
  总结
  企业制定按多劳多得,设计绩效,这个出发点是正确的。为什么对员工没有激励性,是企业人事部门、企业管理层需要反思的。
  特别是企业老板,随便拍脑袋来修改绩效制度,把薪酬改革变成变相降低,或是对绩效出尔反尔,都会严重打击大家的积极性。
  更重要的是,人虽然是为了赚钱努力工作的"经济人",更是有感情,有生活的"社会人"。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世界这么大,谁心甘情愿一直待在一个小工位里。关于单位的绩效,大家是怎么看的?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
  按理说,实行多劳多得的薪酬制度,员工应该生产热情高涨才对。可是为什么员工没有积极性,发工资的时候嫌工资低呢?这是一个需要管理者深思的问题。
  作为企业管理者,你先不要妄下断言"薪酬制度应该没问题"。管理中有个"克里齐法则":没有不好的员工,只有不好的领导。很好的薪酬制度,却与公司的设计初衷背道而驰,这不能完全归咎于员工懒惰自私、心态消极,我想应该与公司的管理和制度设计大有关系。
  如你题中所言,你认为制度设计合理,而且还以"积极的工人收入还是可观的"来佐证自己的判断。那么,我想问一问,你所谓的"收入可观"是一个什么概念?工作积极,效率很高的员工每月收入能达到多少?这份收入在行业处于什么水平?还有,我需要提醒你的是,看一个公司的薪酬水平,并不能以技能水平最好的员工的工资来作为参考,必须以中等技能水平的员工收入来衡量。更为关键的是,公司设计计件单价时,也不能以熟练工或高技能员工的操作水平(速度)为依据,必须以中等操作水平的员工操作速度为准,这样设计出来的计件单价才是合理的
  还有一件事,你没有说清楚,员工没有积极性,嫌工资低,是少数人不满意还是多数人不满意?如果是少数人不满意,那是他们工作态度和操作技能的问题,公司制度设计是没问题的。如若是多数人不满意,那就是公司制度设计的问题了。很可能就如我上述分析,你的计件单价设计有问题。比如,百分之七十的人,一个小时只能干一千件,只有少数人能达到1800-2000件,如果计件单价一分钱,一般工人一个小时只能挣10块钱,一天最多80块钱,一个月收入2500左右。而极少数技能高的员工,他们月薪可以达到4500-5000元。所以说,积极性高的员工收入还是可观的,没有任何意义,恰恰掩盖了公司的制度问题!
  解决方法只有一个。如果是少数人不满,那是他个人的问题,爱干就干,不干拉倒。如果是多数人不满意,就是公司制度问题,修改计件单价就行了,就是这么简单!
  1.阅后如果喜欢,不妨关注、点赞和评论一下,谢谢!
  2.如果喜欢职场和管理知识,请阅读我的相关文章。
  所谓"多劳多得",其实基本就是旧生产模式的"计件工资",已经被玩坏了!
  原因很简单:管理者总在不断提高"单位工资计件数量"(比如,原来100元对应1000件产品,现在100元对应1500件产品),员工干的多,暂时拿的多,等过段时间调整"单位工资计件数量",必须加倍努力,付出更多…拿员工当傻子了!
  这是典型粗放管理,靠价格战生存的产物!
  所以,员工的对策就是达标就好,这样自己不会过于劳累,收入波动不大(你降工资,人家还走人不干了!)
  一种落后粗放的管理模式,穷途末路!
  多劳多得的理念是公平合理的,但面对这样的薪酬制度,为什么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会不高呢?原因一:公司运营条件不成熟,员工多劳了,却没有多得,进而使员工失去了信心。
  某酒店老板有一定的互联网思维,在实际经营中,他深知酒店的痛,即服务能力充足,客源却不足;他也深知消费者喜欢打折优惠。于是,他搞了一个"服务业商家e联盟",对商家的口号是"平台驱动会员到商家体验消费,解决服务能力过剩问题";对会员的口号是"刚需消费,八折优惠"。
  这个项目的理念听起来确实很好,加之对市场部员工实行多劳多得的薪酬制度,员工的收入理论上很轻松就能上万元。老板是这样分析的,平台向商家采购服务是75折,会员消费结帐是8折,即有5个点的毛利;员工推荐商家入驻平台,可享有商家接待会员消费额的1%奖励;员工发展会员,可享有会员在平台任意商家消费额的1%奖励。
  若员工一年推荐60个商家,每个商家每年接待会员消费30万元,那么奖励就是18万元;一年发展1000名会员,每个会员每年在平台商家消费2000元,那么奖励就是2万,加上基本工资,平均月薪2万元是不是很轻松。
  于是,市场部员工像打了鸡血一样,专心推荐商家和发展会员。然而一个月下来,没有一个员工拿到奖励;老板说,项目刚启动,品牌的推广有个过程,请大家坚持。大家又坚持了一个月,不但没有拿到奖金,而且原来入驻平台的商家还说员工是骗子!为什么呢?
  原来,商家入驻平台,不需要交纳任何费用,还能从平台引流会员,所以,员工每月完成5个商家没有问题。但在发展会员这个环节卡壳了,一是公司只花几千元开发一个公众号来试验商业模式,消费者就会从心理上觉得平台没实力,连个app也没有;二是平台无法与大家信任的支付方式合作,需要会员先充值再消费,消费者觉得不靠谱,要是平台开溜怎么办?
  由此可见,若公司的运营条件不成熟,员工多劳了却没有多得,是员工面对多劳多得的薪酬制度,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一。员工是很现实的,在没有看到或体验到多劳多得的真实性,谁又会相信呢? 原因二:多劳多得,一开始是真的;但员工收入稳定后,老板的心态却变了,导致多劳多得成了可望而不可即,进而使员工失去信心。
  我曾在一家产品代理公司干过,一开始老板为了开发市场,给出了一个很有吸引力的级差提成制度。我带着三人做三个县级市场,渠道布好后,我们专注于宣传工作,爬楼扫街,与渠道商搞活动,回访客户等工作做得非常扎实。
  功夫不负有心人,对照奖励制度,每个月大几万的收入,使我心花怒放。并且从心底里佩服老板的一诺千金。经过一年的打拼,市场相对稳定,收入也相对稳定。我正准备再向老板申请二个县级市场,大干一番时,老板的回答却让我大失所望。
  老板说,这一年他在我的市场投入了多少钱,而利润却没我赚得多,再这样下去,公司就运营不下去了。但考虑到我做市场也很辛苦,所以,提成的系数不变,但销售额要增加一倍。让我回去考虑。
  我的个乖乖,老板的心态怎么说变就变了呢?原来,他看我的市场销量相对稳定了,通过抬高提成的基数,降低我的收入。由于品牌是他的,货源是他的,如果我不干了,他派个人去接管,利润则全是他的。
  我经过认真的核算,如果接受调整后的提成政策,销量不变的情况下,我赚的钱刚好够市场开支;若要把销量翻倍,市场容量决定无法实现。故果断决定不干,其他市场部的人看我干得最好的人都不干了,他们连考虑都不考虑,也不干了。
  所以,面对多劳多得的薪酬制度,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甚至是走人,并不是员工不想积极,而是心态变了的老板扼杀了员工的积极性。
  当然,员工觉得付出的"多劳"与所谓的"多得"不对称时,也不会有积极性。要想提高员工的积极性,首先老板要有好的心态,该员工的就要一分不少的给员工;其次是要在员工中树立多劳多得的榜样,用事实和数据说话;再次就是老板在设计制度时,不要画饼充饥,而要让员工稍作努力就能完成,从而顺利拿到自己的"多得"。
  说一下我这里的情况吧,它所谓的多劳多得:本人目前在生产一线,班组,一个班组的工资总额是按人固定的(大家工资一样时假如一个人100,一共10 个人,班组的总额就是1000),也就是说蛋糕就那么大,实行工分制,工分多的人工资多拿,工分少的人工资少拿。听起来很公平,实际不然,也就是说一个班组固定死一个蛋糕,让你们一个班组里的人去厮杀,去抢,结果弄到最后还没有工资一样时拿的多(原来大家均分一个蛋糕,工作大家也一起做,班组都是年轻人基本没有偷奸耍滑的人比较和谐),现在搞的班组内部很不和谐。工分制猫腻很大,领导看你顺眼,加个工分,领导看你不顺眼,月底扣工分。这在有些人看来可能是小问题。说完本班组说隔壁班组,同样生产一线的班组,工作性质的不同,工资一样,他们的工作量比我们的少的多,轻松很多,你在自己班组累死累活死命干活,拼命加班的情况下还没有隔壁班组的那个倒数第一工资拿的多,性价比差很多。我们班组经常加班到晚上8点以后,隔壁班组上午干干活,下午基本茶话会或者那些女的偷溜出去逛街,真的没法比。国企这种所谓的多劳多得真的是骗死人不偿命的。
  这个问题需要正反两面来考虑,一是企业管理有没有问题,二是员工自身有没有问题?
  薪酬制度,属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范畴,而人力资源本身就是研究人性,所制定的各项制度也是围绕人,所以当人性有问题时,制度再好都难以解决。
  下面,我说说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一、因为惰性导致的薪酬问题,很难靠制度来解决
  一个好的薪酬制度,当然可以对大多数员工起到激励作用。
  比如许多企业都实行的多劳多得方式。
  我自己也曾经在生产型企业工作过,那时候工人们都是按照计件制方式来核算奖金,即你做得越多,拿到的钱也就越多。
  可就是有些工资即便知道身边的工友比自己赚钱多,也不会愿意去努力干活。这样的惰性,可能已经是其多年来的个性,除非你的刺激非常大,否则他是没有足够的动力走出自己的心理舒适区去努力工作的。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你要为某个员工或者某几个员工去改变一个制度,影响了大多数正常员工的利益,成本是非常巨大的!
  既然多劳多得能够激励多数的员工,那么对少数不愿意努力去达成目标的员工只有调岗或者换人了。
  再好的薪酬制度,也抵不过懒惰的人性!二、多劳多得的薪酬制度,你需要让员工明白自己可以够得到
  说到薪酬制度这个角度,一个好的制度,除了制度本身设计科学合理外,你还需要让员工明白自己有能力够得到。
  我说几点我自己以前搞薪酬体系的经验。
  首先,就是对制度进行宣贯,即把制度中关系薪酬发放与核算的原理给大家讲清楚,让员工明白拿钱是怎么拿的。
  其次,你可以组织几个多劳多得机制下拿钱比较多的优秀员工树典型,或者分享他们的工作心得,在企业内部进行宣传,形成一种人人争先的文化氛围。
  最后,你还可以找那些对薪酬有抱怨的员工单独谈话谈心,了解下他们的想法是什么,究竟是对制度有误解还是对公司有误解?
  这些事情都可以去做,因为薪酬这回事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不能简单只是依靠制度一刀切就完事了,有特殊情况的个人还是需要多调研、多沟通来解决问题。
  可能本质上压根就不是冲着薪酬来的呢?写在最后
  以上,就是我关于这个问题的两点看法,仅供各位朋友参考,希望有帮助!
  感谢悟空老师的推送,@悟空问答欢迎分享本文,我是丁路遥知事,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每日为您解答各类职场问题,分享职场信息,请点击关注我吧。
  多劳多得有错吗?整体思路是没有错!难道做工厂弄个多劳多得就可以一劳永逸了吗?这就错了!其实大部分人并不关心多劳,只关心多得;或许你看到这会想笑,那你就笑一会儿!  我们不应该硬生生向工人强调"多劳"的事情;我们要讲究方式方法让工人按照既定的计划快乐安全生产,让他们在不知不觉就完成了"多劳"同时还赚到了"多得"!
  多劳多得导致工人积极性不高就是很大的问题,既然薪酬设计理念没错,那我们就来看看薪酬设计的细节!
  一.工人有没有基础底薪
  工人不知道工厂的业务量有多大,更不知道工厂的业务持续性怎么样的情况下,再加上没有底薪,那很明显直接违背了工人求稳的心理!他们心里没有安全感,又哪来的工作积极性!甚至还会引发一些人辞职,新人又招不进来,到时候人心就更慌了!
  二.多劳多得换算出来的工资是否打动工人
  工厂所谓的多劳多得,其实大部分情况下等同于计件工资!一个工人每小时的产能有多大,就能够换算出他每小时能赚多少钱,也就能够推算出他一天能赚多少钱!这边我要讲三个关键数据:
  1.工人每小时的平均产能
  2.工人完成每件产品作业的单价
  3.工厂的正常上班时长
  以上三个数据换算出来的是工人一个月正常上班能赚到的工资!如果这个数值低于同行业,你认为他们能有积极性吗?显然是不可能的!你可能会怼我"想要高工资去加班呀",你这未免有点强词夺理了吧! 所谓的加班那又是另外一个概念了,工人又不傻,你说是吧!况且,工厂未必有那么多的业务量!
  三.工价没有问题,业务量没有,工人依然积极性不高,那你就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逐个排查!
  1.工人饮食是否达标 :饭菜都难以下咽,都吃不饱,你让工人怎么干活!工厂一定要科学、合理的制定工人的餐标,严格要求菜品的质量,确保饭菜可口、确保工人能吃饱并稍微吃好!我们一定不能从工人口中扣食,这种行为绝对不可取,否则就是本末倒置、因小失大了!
  2.工人的休息是否达标: 人只有吃饱睡好,才有力气干活!伙食刚刚讲了,现在说说住宿环境是否能够达到工人基本的住宿要求,保障他们的睡眠很重要!
  3.工厂管理与生产流程是否影响工人的产能 :
  我们一定要排除一切影响工人产能的因素,就算一时无法根除那也必须做好优化!工人的产能讲白了就是工人的工资,从某种意义上讲工人的产量也就是工厂的效益!工

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Aanjneri洞穴离纳希克(Nashik)的领地不远,AnjaneriMountains提供了从繁琐的城市生活中获得的适量的孤独与安宁。但到达这里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游客必须首先从纳希克乘坐公共汽车到风中的张掖从地图上看,张掖位于河西走廊中部,东邻武威金昌,西连酒泉。西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西征,战败匈奴,浑邪休屠二王率众归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取张国臂掖大理客房退单严重,三亚游客消费下降,全面放开后你会去旅游吗?正常来讲,从12月7日国家提出新十条开始,我国旅游业已经迎来了重要拐点。随后,尽管各大旅行平台上元旦春节机票搜索量暴涨,但是可能真实行动者并不如看上去那么乐观。中国新闻周刊20日报武汉是否需要扩容?面积仅约杭州12,GDP比成都少了2000余亿!说到湖北省的情况,相信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这个省份可以说处于祖国的心脏地带,是一个交通条件相当优越的区域。除此之外,湖北也是一个地方文化迷人经济发展快速的省份,境内拥有众多知名城市廿万公里23章鬼城人未了,统万波浪生我跑到鄂尔多斯见识了二十万公里自驾徒步的星火历程第二十三章鬼城人未了,统万波浪生靖边统万城鄂尔多斯情伊金霍洛游记波浪谷第一节G70车堵如牛,九头鸟精明过度。国庆来了很是让人发愁,中国之大没有去过的地方哈市交警发布提示!事关元旦出行2023年元旦临近,交警部门预测市区内各主干街路商圈公园沿江区域及城市周边旅游景点的人流车流将有所增多。为给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安全良好的节日出行体验,保障大家的出行安全,哈市交警部此二人不死,刘邦根本不敢动韩信,可惜这二个人全被韩信给杀了刘邦平定天下之后曾说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作为汉初三杰之一,韩信领兵打仗的能力在汉臣中可称第一。可这样一个常胜将军,下场却不怎么好,逃不过兔死狗烹的命运。其实,韩战争改变中国(14)小霸王郑国崛起郑武公兼并诸侯之战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开始。东周分两部分,春秋和战国。周平王东迁后,周王朝丧失了西部大量国土,直接统治范围方圆不足六百里,只相当于一个中等诸侯国的规模,周王室式微,对雍正为何暴死圆明园刺杀中毒还是累死的?死后又为何不随父葬雍正无疑是大清二百多年历史中争议最大留下悬案最多的一位皇帝皇位继承真的合法吗?有没有弑父篡位呢?雍正年仅58岁突然病逝于圆明园,真的如坊间传闻的那样是被吕四娘砍掉了头颅?雍正死后为韩国拒绝承认曾经是中国的附属国?日本人这样打韩国人的脸!众所周知,古代朝鲜在历史上曾经是中国附属国,但最近韩国却拒绝承认这一历史事实,甚至直接向日本提出要求,希望他们在教科书中删除古代朝鲜曾做过中国附属国的历史。但没想到日本主管文化教育四阿哥胤禛继位后,曾参与九子夺嫡的其他诸皇子下场如何?1722年,康熙帝于北郊畅春园病逝,终年69岁。同年,44岁的四阿哥胤禛从九子夺嫡大战中胜出,奉康熙遗诏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为雍正,从而正式开始了他的执政生涯。九子夺嫡一度成为清历
华润万家飞天茅台只卖1499遭会员疯抢,为啥别处就要3000?有啥不一样说起中国白酒代表品牌,大多数人都会说茅台酒,独一无二的风味,加上稳定的品质和历史文化价值,喝一口便让人难忘。不过因为酒厂年产的限制,茅台酒并不好买,每天只能限量抢购,能买到的寥寥无白蒿浑身是宝,可惜很多人当草,经常上火多吃点,蒸一蒸,太香了导语这菜浑身都是宝,可惜很多人当草,经常上火多吃点,蒸一蒸特香。大家好我是傻姐美食,春天气候干燥容易上火,不妨可以多去挖些野菜来吃。不仅可以清热去火还可以润肠通便。野菜的营养价值非买酒时,如果老板问自己喝还是送人,马上警惕,其中暗藏深意处处留心皆学问,买酒是门技术活。现在又是液态法白酒又是贴牌酒,偶尔还有山寨酒,一不小心自己买好酒的美梦就会石沉大海。明明花钱了,但还买不到好酒现在已经成为了常态。所以不少酒友会选择浙江一名酒复出,曾名扬海内外,也曾无人问津,如今再度崛起浙江,作为吴越文化的发源地,历史积淀深厚,吸引过无数的商贩文人到此游历,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里同样也盛产美酒。可是,有酒友发出疑问浙江当地除了黄酒以外,好像没有什么出名的酒了吧?此汾阳贾永祥一行前往中国酒业协会进行交流座谈2月14日,市长贾永祥一行前往中国酒业协会进行交流座谈,促进双方就助力汾酒产业高质量发展达成进一步共识,推动杏花村汾酒专业镇136战略稳步实施。汾酒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清茂,我市领导韩春天豆腐和它煮一煮,口感香滑,清淡养胃,解春困,喝着特舒服!头条创作挑战赛莫愁厨路无知己,谁人不识小面姨。大家好,我是小面姨。今天小面姨给大家分享一道茼蒿豆腐汤的做法。在北方民间,往往到了每年初春的日子,就会盛传每日一汤,人生富康的说法。言江苏这些特色小吃,每一种都让人念念不忘!江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源地,著名的鱼米之乡。江苏风景秀丽,人文荟萃,在饮食上也别具一格,各种特色小吃清淡雅致,令人回味无穷。今天小编就和大家看看江苏都有哪些的特色名吃?苏州园林去宜良樱花谷赴一场美丽之约游客在樱花树下拍照散步宜良山后樱花谷的千亩樱花正在盛开立春之后,宜良山后樱花谷的千亩樱花次第开放。今日,2023年七彩梦乡昆明宜良樱花文化旅游节(以下简称樱花节)在宜良山后樱花谷开朝鲜观察,十块钱在朝鲜可以吃到什么?现在随着国人越来越有钱,十块钱作为小孩子的零花钱都不够了。小编记得小时候,手里如果有个几块钱,那绝对是一笔巨额,能买一大堆东西。现在十块钱在大城市,可能吃一碗面都不够。十元钱对我们寻乐肇庆赏花篇丨霸屏朋友圈,这片花海美到犯规肇庆人你是不是被这片桃红色花海刷屏了呢?李显才摄西江1号摄迎春绽放桃花作为肇庆经典的赏花地七星岩桃花岛内,成片的桃花正绚丽绽放,随手一拍就是大片。梁亮摄许庆彬摄桃花在蓝天白云下相继马尔代夫免签生效!自由行还是跟团哪个更好?环球网报道记者王楠2月17日,据领事直通车微信公众号最新消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马尔代夫共和国政府关于互免签证的协定已正式生效。中国公民持有效的中国护照因旅游商务探亲过境等短期事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