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学校收费基本情况就全国而言:中外合作院校最高,民办本科收费第二,独立学院收费第三,公办大学收费第四,也是最低。当然公办大学个别专业如播音主持,表演专业等花费可能比民办大学还要高。不同省份大学收费不同,即使同一省份公办与公办,公办与民办,民办与民办收费也不尽相同。 一些独立学院刚转设民办大学,暂时可能不会涨学费,因为害怕招生遇冷。但从长远来看涨学费是必然。现在公办与公办,公办与民办,民办与民办竞争十分激烈。大学,没有大师不行,没有大楼也不行,没有钱啥都不行。 中国高等教育的特点就是,公办大学缺资金,民办大学缺政策。只有北京两所大学啥都不缺,但是这两所大学毕业生大多出国不回,剩下的要么进央企当高管,要么进机关当高官。现在全国有11个省份只有本科,19个省份只有一本和二本,只有湖南一个省有三本。这都非常有利于民办大学的发展。民办大学要想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没有资金很难请到好老师,也很难吸引好学生。 中西部有一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民办高校学费2万4,2万6,2万8,住宿费4500(2人间9300)。学校还担忧学生上不起,而招生比该校哪一年都招的好。这必然给其他独立学院转设民办大学做了榜样。 民办大学有了钱,教师都要求985或211博士,这对学生非常有利。如果独立学院转设民办大学没有钱,就像我国很多贫穷山区地级市所属公办二本学校一样,当地没钱拨款,学校又不能高收费,师资,设备都很难跟上时代需求,对学生发展不利。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今年年底前我国的独立学院都将转为民办院校或停办。其实独立学院原本就是民办院校,只不过最初是由大学与企业或其他民营资本合资创办;也有大学独立出资举办的;还有民企独自出资举办的。主要目的是挂上大学的名字,但每年是要给被挂靠的大学交学费分成的。 独立学院转设后,对考生区分公办、民办学校比较有利,但也有某些省的民办院校的名字"比公办还公办、还好听"。例如黑龙江财经学院(原名华德)、黑龙江工商学院(原名成栋)、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原名恒星)都是民办院校,其他省也有,怎样弄清楚呢?上学校所在省教育厅或这所学校网站查,一定会弄清楚。 独立学院转设后的学费不会有啥变化,因为公办学校的师资、设施费用都是是由国家出资的;民办院校是由举办者自己出钱的,所以只能逐年递增,不会降低的。 民办院校学费太高,一年的学费相当于公办院校四年的学费甚至更高,因为赚了钱都是自己的,所以尽可能多收费、少投入,而且不止学费高,还有宿费等其他费用也高,一般家庭条件承担不起。 除了费用高以外,还有师资、设施等也差一些,例如教师主要是其他高校退休人员或在职代课者,加上一些考不上公务员或公办院校的人员为主组成,所以整体上杂、弱、流动性大。 还有就是毕业证的社会认可度,民办(三本)的毕业证认可度、含金量都低,很多公务员、事业单位招录;国企等单位用人都不认可;即使毕业证被认可,能力也会被看低或心存疑虑。所以高考报考时,一、要分清公办、民办(不要只看名字,应该一看学费;二上网查)。二、公办优先,即使偏远一些也建议上公办。三、好的公办高职(专科)比一些二本、三本还强,并且可以专升本,升的本科二本学校都不错。 独立学院转设为民办大学后,学费会有所变化吗?个人认为短期内大概率会保持不变。 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1、过渡时期的稳定是必需的,不能因为转设而涨价,本来转设时期,学生与社会对学校就保有一定程度的疑虑,你再来个涨价,估计就不是疑虑了,而是慌张了,那很有可能对学校招生不利,此其一;其二是价格不是自己想涨就涨的,一般学费的稳定是带有一定刚性的,这个需要地方政府审批。 2、看转设的成本而定。一般来说,绝大部分独立学院是有自己的独立校区的,而有一部分独立学院其实用的就是母体的校区,这种难度就比较高了,如果母体不吸收,需要在外面另找场地办学,这个投入就很大了,这种涨学费的可能性是比较高的,但是会遵循第一条原则,在转设时期一般不会涨价。 3、看师资成本而定。独立学院在起步时,绝大多数是依赖母体的师资力量,独立学院承担师资成本,但是无需再外招聘师资。在转设后,与母体共享师资的机会基本上没有了,如果独立学院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没有培育起自己的师资力量,还是依赖母体的师资的话,这种转设困难都比没有异地转设更为困难,待转设完成后涨学费的可能是存在的。 4、前面只谈了涨学费的可能,那有没有可能降低学费呢?其实这个也是有可能的,对于一些办学实力比较雄厚的独立学院,一旦转设完成,能自己独立教学后,其场地、师资等都是固有的群体,而经过长期的母体培育,其教学能力也能自己把握了,在这样的条件下,学校转设后,可以通过适当的降低学费、扩大招生规模来实现规模效益,这也是未尝不可的。 5、独立学院本来绝大多数本来就属于民办性质,是自负盈亏的,完成转设以后,无需再为母体学校提供收益分成,这是学校成本节约的一个部分,对于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独立学院来说,光这一块就是一笔不少的收益了,所以完全没有必要再这个时期来调整学费,引起不必要的震荡,所以,个人认为保持稳定是绝大部分的选择。 其实,很多人担心的,并不是独立学院转设后,学费是涨、是跌,还是保持稳定,而是担心录取分数线是涨、是跌,还是会保持稳定呢?这是另外的一个话题了,在此不再详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一起来沟通这个话题。 估计在短期内,学费不会有变化!从长远来看,学费是会上涨的! 独立院校转设为民办大学之后,涉及到的学生有两种。按照目前的统一说法,是‘老生老办法,新生新办法",那么,对于那些在转设之前就已经入学,且尚未毕业的学生来说,学费原则上是不能变的。尤其是目前独立院校转设备受瞩目的情况下,想要涨价基本上不可能。 而对于转设以后新入学的学生来说,至少2021年的招生计划,转设为民办大学的原独立院校,学费绝大多数维持2020年的水平。个别学校少数专业有调整,整体上来说是有升有降,但调整幅度不大。 需要注意的是,独立院校转设之后,一些学校,专业上的调整比较大,一些学校开设了新的专业,2021年属于首次开设,这些专业的师资情况,毕业后的就业、升学情况,没有可供参照的目标。至于说它们的学费,大多和学校的整体收费情况相似,没有什么太过突出的表现。 独立院校转设为民办大学,而民办大学如果你留意的话,它的办学性质分两类:民办非盈利性、民办盈利性。 而现实是,无论性质上写的是盈利还是非盈利,民办大学都有涨价的欲望和冲动。,而目前,绝大部分省份,对于高校的收费,都从之前的审核制转为了备案制,也就是说,民办大学,既有涨价的动机,又有涨价的能力的。只不过这个涨价的范围会受到限制。因为备案制里面,它有一个最高限价,也就是说,不能超过这个价格。 当然,短时间(两三年)内,绝大部分完成转设的民办大学,应该不大可能会大幅涨价来着。毕竟,转设完成以后,脱离了和原来母体高校的关系,同时也意味着它不再可能享有原母体学校的师资、设备等。这会使得家长和考生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报考刚刚完成转设不久的民办大学,更加的谨慎。显然,这不是一个涨价的好时机。 既然完成了转设,而目前阶段很多省份,民办高校本质上并不缺乏生源。那么,度过了转设初期的适应期以后,一些办学条件较好的民办高校,学费上涨将会是必然的。 最简单一点,在通胀的大前提下,啥不涨价?所以,也就没有了不让民办高校涨价的理由啊。 当然,考生和家长对此也不用过于担心。总体来讲,学生数量的高峰期基本已经过去,而高等教育的总体供给是在增长的。 如果完成转设的独立院校,只是一味地追逐学费的上涨,短时间有可能会得逞,但绝不是什么长远发展的良方。这一点,相信民办高校的举办者,也应该会考虑的。 实在不行的话,用脚投票就是了!惹不起还能躲不起吗? 本来就是"民办"的,只是脱掉了"马甲"而已。 独立学院本来就属民办性质,收费标准也是按民办大学收费,如果转设成为民办大学学费是不会有变化的。 如果转设成公办大学,转设后新入学考生肯定按公办大学收费标准收费。原来在校生收费标准由各省市自定,例如已经转公的浙江两所大学执行原来收费标准,新疆两所大学执行新的收费标准。 肯定会下降。 独立院校名声很高,被人打听学校直说挂靠的一本大学,独立院校的名字不提,外表是很光鲜。 目前的独立学院学费大部分地区不算太高,北上广地区比较高有4到8w每学年的,其他的在2w上下每学年,在以后如果全部转设成民办性质是市场调节行为,应该大部分学校会调整,目前每个省教育主管部分有指导定价,当然后续市场定价 独立学院和民办大学,都差不多,都是教育局备案,团体或私人开办的学校,以前在本科三批次招生,人们叫它三本,现在取消三本了,都在本科第二批次招生,大家现在叫它二本,其时分数线跟以前没什么变化,私人开办的二本校,分数比公办二本校低几十分,它还有和公办学校的差别就是学费,公办的学费一年三千多到六千左右,私人办的不管叫独立学院也好,或者民办也好,学费都在一万多起步,高的十多万一年都有,所以两个学校差不多,都是学费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