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为了清零拼了?连夜转送870人到徐州,26辆大巴进行运输
郑州的夜景看起来还是挺美的。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河南人,我对郑州的印象一直停留在郑州烩面高昂的价格,还有郑州胡辣汤那让人难以忍受的辣,特别的辣。
这段时间以来,郑州在互联网各大平台上面的热搜是接连不断,看的人瞠目结舌,也不得不感叹一句,郑州究竟是怎么了?
这印证了那句话,明天和意外,你永远不知道哪一个先到来。
真的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颇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
郑州接二连三的热搜已经足够吸引大家的眼球,同时也暴露出来一件问题,那就是郑州当地的压力很大,舆情也很大,舆论更大,但我相信,舆情和舆论也是动力的来源。
只要为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我相信所有老百姓都会举双手赞成和支持。
11月26日,江苏徐州的一则通告迅速引起了互联网的热议,间接地送郑州登上了热搜排行榜,而且在排行榜上的热度居高不下,引来了很多吃瓜群众的驻足观望。
按照江苏徐州的相关媒体给出的消息是,郑州在凌晨的时候分成三批,运用了26辆大巴车,搭载了870人运送到了徐州。
对于这一突如其来的状况,让徐州当地的相关工作人员感到手足无措也。也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突如其来的消息让徐州当地的工作人员忙的是头晕眼花,这么大量的人员转送,不仅给当地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也伴随着非常大的风险。
事情发生之后。
徐州的相关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按照媒体给出来的披露是经过排查,乘客一共870人,人员为郑州航空港区重点企业离职员工。
根本消息得知现场的很多员工登上了大巴车,他们并不知道前往的目的地是哪里,这一点也确实让人瞠目结舌和匪夷所思。
徐州当地的压力非常的大,紧急进行了各种后续措施的排查,也对很多工作人员的正常工作,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从徐州当地给出的通报,我们不免觉察到徐州有一些小情绪,这一点是人之常情,我们也必须要理解,因为按照徐州给出的通报,是郑州市单方面做出的决议,而且是在夜间进行了人员转移,事前并没有和徐州当地进行有效的沟通。
也难怪徐州当地有些意见,按道理说,在疫情防控面前,各地都要互相帮助。
但是,如此不经过沟通,单方面做出的决定,是否合适呢?
疫情三年,很多地方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件事情,那就是面对突如其来的状况,无论是财力、人力、物力,都需要进行紧急的调配,才能更有效的做出决定,也能更妥善的处理。
郑州这样的做法,单方面"突袭"了徐州,确实给徐州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没有经过有效的沟通,势必在后续措施上无法到位,这也伴随着一些相关风险,特别是在妥善安排转送人员的后续处理问题上,更要小心对待。
疫情防控的本质,目的是为了保障居民的生命健康和生存权益,在共克艰难的同时,互相帮助是理所应当,但也应该有做好良好沟通的前提,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落实相关的政策和推行,才能够更稳步的执行下去。
从相关媒体下面的评论当中,我们也能看得出来,有一些徐州的当地人也有情绪,这一点我想大家也能够理解,毕竟突然转送到当地一些人员,势必会给当地的医疗方面、物资调配等方面造成影响,从而引发一些不可控的因素。
当然,只要当地能够做好妥善的安置,一定可以将不可控的因素排除干净。不过这样"偷运"的举动也让人不能够理解。
还有一些网友爆料到,这次转运的人员其实是徐州的当地人,因为徐州方面没有派遣车辆来接这些人回家,所以郑州才单方面做出了决定。
无论如何,这都演变成了一场闹剧,希望有关部门能够调查清楚。当然,最重要的原则是对转送人员做好妥善安置的后续措施。
这场风波希望能够赶紧结束,也希望郑州和徐州方面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对后续的处理进行妥善的安置。
我们这些好奇的吃瓜群众在网上看看热闹就行了,还是要期待后续的官方通报,才能了解到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最主要的是妥善安置相关的人员,保证他们的生存权益和生命健康,这才是大方向。
发生这样的闹剧,我想这也是郑州当地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要做好应对舆论的相应办法,妥善地安置相关人员,进行后续问题的处理,这才是重头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