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过乡的知青现在都在做啥呢?
我是69年4月下乡的知青,同车去的十五名知青,男7个,女8个,已知死亡男的4名,女的已死2名,都早已退休。人生苦短,我从20岁下乡在那批中最后一个出来工作,也是唯一安家在下乡所在队,退休后才回到老家城里。都70多岁还能干啥,等候上帝接你去吧!
下过乡的知青基本上是四零末,五零后。现在干什么的都有。
下乡时赶上第一次高考,能力强者考上大学的不少,现在事业有成很多。仍在为自己的企业,自己的事业奔波奋斗着成为富人了。
再有就是一般能力者,回城务工,正常退休了,过着正常退休人的生活。
还有很多人,因为种种原因已经不在人世的也不少。
总之现在下过乡的知青什么情况的都有。什么人什么命,都是老天爷安排好的。
现在只要是健在的下过乡的知靑,管好家庭,过好自己,热爱祖国,就是对国家的贡献,好好的活着就很不错了。
下乡的知青年龄最大是66届高中生,已经76岁了,老三届最小的也七十岁了。
还有70年代下乡的,也都60多岁了。退休了还能干什么?大部分在在家为儿孙服务,这也是中国特色的老人生活状态。当然不是全部。
有的人结婚早,孙子孙女也上高中或大学了,他们不用为儿孙服务了。这部人可以游山玩水,逍遥自在。
也有的喜欢打麻将,万里长城永不到。也有的喜欢炒股,钱进钱出,玩的不亦乐乎,也玩的垂头丧气。
总之每个人都有自已的活法。没有好与不好,适合自己的生活就是好。
现在老知青们已不在为衣,食,住而担忧。也不再怕下岗失业,退休工资多与少也不必在乎了。
只要健康快乐的活着,就是赢家,就值得庆幸,因为所有的一切都会灰飞烟灭。如鸟儿已飞过,天空未留一丝痕迹。
下过乡的知青都是50后,已退体多年,老态龙钟的还能干啥?!身体尚可的游游山,玩玩水,体衰多病的宅在家里与病痛作斗争。本人下乡东北六年有余,如今颐养天年。退休十余载一直参于社区党务和志愿者服务,算是老有所为吧。剩下的时间是一机在手,爱不释手,昼夜与机不分手。浏览天下事,结交八方友,学写长文、短篇、诗词、对联,虽没啥文化,水平在地平线以下,可还是乐此不疲、欲罢不能。这或许就是老有所乐吧。入头条一年半多了,与头条君们互动交流、互相支持、彼此鼓励,使我这个老知青受益匪浅,自觉文化修养的积淀赋予了当年知青这个词更多的文化内涵,使之逐渐厚重起来。这是我晚年生活不大不小的收获,乐哉,悠哉!
从年龄上看基本上都退休了,大多数人应是下岗工人,有一部分人也已离世!愿活着的同龄人安渡晚年,快乐生活,放弃烦脑,无忧生活,用知青战胜困难的意志,战胜自我!
看到这个题目,我的思绪猛然间又回到了1975年5月13日那个轰轰烈烈"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年代,仿佛一下子又年轻了几十岁……
我们那一批"知青"属于山东枣庄煤矿工职工子弟,是一九七五年下乡的第一批"知青"。要问"如今都在什么?"我来告诉大家,当时我高中没有毕业,年龄最小,如今已经退休四年,其他大哥哥姐姐们也早已退休多年了。
说句心里话,这几年与过去的老"知青"基本上都没有太多的联系了。不过,我敢肯定的说:我们那一批"知青",现在已经都当上了爷爷、奶奶、姥爷、姥姥了。当然,也有因病离世的……
根据我的了解,我们那一批下乡的二十个"知青",生活上也分三六九等,从回城以后有干的好的,最好的职务也就是正县级干部,退休后每月养老金约在七八千元左右,大部分像我一样干到企业中层正职退休,每月养老金四千多元,有个别的"乡友"因为企业生产经营不景气,有的下岗了,养老保险都是自己缴纳的,退休后每月养老金也就是三千多元左右。
前段时间去医院检查身体的时候,也偶尔碰到了几个一起下乡的乡友,从过去聊到了现在,大家非常感慨,生活上总的来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还是比较知足的,好在这几年都挺过来了。
我认为,下乡那几年劳动、生活上虽然苦了点,在"广阔天地没有大的作为,"但在农村那段时间确实磨练了意志,锻炼了人生。我并非是向小伙伴们灌输心灵的鸡汤,那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将会永远激励着我们这一代人,奋勇向前!
一,全国上山下乡运动,是从六十年代后期开始,首先从大城市开始的。二,到了七十年代形一成了大气候,大热潮和大规模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三,现在他们都干啥呢?从七十年代后期国家落实政策,逐步解决他们回城安置问题,回城后被安排在各条战线上,现在都进入老年时代了。都退休和离休。四,他们这一代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了青春,后来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没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把一生献给这个国家,我们不能忘记他们!
下过乡的知青现在都在做啥呢?
这个问题,现在的知青基本全部退休,在家养老,最后一届1976年下乡的知识青年现在也都61岁基本全部退休养老。
下过乡的知青都在70岁左右,退休后生活各异。有的旅游、养花,生活怡然自得。有的含饴弄孙,辛苦并快乐着。有的疾病缠身,和疾病共存。不管现在拥有什么样的生活,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和共和国共同成长的知青。
我是75年3月到农村插队落户的。当年我17岁。和我一起到这个公社插队落户知青有32人;我是年龄最小的一个知青。
我是78年8月招工进厂的。2015年退休的。老伴比我晚一年退休。生有一儿一女。儿子在深圳经营自己的小公司;女儿在政府经济开发区工作。我有两个孙子一个孙女、两个外生。儿女独立经营各自的小家庭、我老两口经营我们的小家庭、儿女不啃我们的老。
我每天是这么过的:早饭后,玩头条,中午几乎不是朋友请我喝点小酒,就是我朋友喝点小酒;午睡后,下午和牌友打点小牌、娱乐娱乐;晚上和老伴两人看共同喜欢的电视剧,十点钟正式就寝。一天就是这么轻轻松松,平平淡淡打发了!
顺口说事今日长春降甘霖,秋意渐浓夏残存。深吸一口气息甜,就差江南雨中船。四季分明冷与暖,不问世间千百转。但愿不平成云烟,清流长存人世间!今天上班走在路上,下着小雨,感觉空气很清新,心情本来
凤凰涅槃,做自己人生的主角拿起笔,写一段心语给自己!笺笺书书沉淀过往,朝朝暮暮皆为序章。一路走来,我清醒的知道,自己不是优秀的人,缺点一堆,更不完美。但我本善良不虚伪,做人有原则,坦坦荡荡,遇事有底线,与人
人老了,真正的自律,是做到以下三件事01hr人老了,退休了,心中无事,身上无病,万事皆安。是不是在你的印象里,老人的生活,就是以上这样呢?有道是,越自律,就越自由。所有的自由,都是有附加条件的。美国作家罗伊鲍迈斯说过
人生很长,偶尔摆烂嗨,晚上好,我是你们的情感小博主邮递员十三。今晚跟大家分享来自第406个故事。十三,你知道什么是生活的松弛感吗。松弛感,就是不急不慢,允许一切发生的态度。任何人不管在什么年纪,无论
人生旅途,要学会慢的智慧从前的日色变得很慢,车马邮件都很慢。在作家木心的笔下,过去的日子如同家门口缓缓流淌的河水,日夜向前,却不急不躁,让人忍不住驻足,细细品味,淡淡的喜乐哀愁便在心头荡漾开来。而在当下,
做人显摆必惹祸,在这些事上学会低头,才能闷声发财头条创作挑战赛人字两笔,一笔写高调,一笔写低头。人无低头之心,必然有高调之祸。所有的低头,都是为了保全自己。而所有的高调,只会给自己惹来是非和不幸罢了。每个人都知道高调有害的道理,
申花与国安的比赛还没开打,球队就收到一个坏消息,多名主力缺阵上海申花在出战下一轮中超时,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缺兵少将。首先,申花主力中卫朱辰杰受到了重伤困扰,已经进行完手术治疗。未来朱辰杰需要经过漫长的养伤恢复,才能在比赛中复出登场。其次,申
霍金斯等球员没斗志!奥沙利文我像德约能碾压到底奥沙利文近日接受一档节目采访,再次开启批评模式,指出当今斯诺克台坛很多球员都没有战斗力,缺乏斗志,这让自己很轻松就赢得比赛,值得一提的是,奥沙利文点名批评了巴里霍金斯。奥沙利文在节
57岁大妈坦言我想找伴侣,只需满足这4个要求即可,可惜找不到每个人都想要度过幸福的一生,年轻人是这样,老年人也是这样。并不是说老年人的时光就比不上年轻人的珍贵,很多老年人甚至珍惜老年青春的点点滴滴,认为追求幸福生活,对于老年人也是必须的。尤
南非快运破产清算,民航继续深陷泥潭南非快运(SouthAfricaExpress)近日开始清算。它成立于1994年,与南非航空深度合作,被认为是南非航空的支线子公司。南非快运疫情前拥有24架支线客机,包括Dash8
车市智论新能源时代,标致和雪铁龙还有存在感吗?今年是神龙公司30年了,这30年里,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是走得步履蹒跚的。10年前的燃油车占主流时代,标致和雪铁龙是因为外观和功能设计上不愿意迁就中国市场,终于百弊缠身。那么在新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