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互联网 一个国家被两个国家联合打败,危在旦夕,却能重新获得生存的机会,其原因何在? 魏国发生了内乱,大夫王错逃奔韩国。公孙颀对韩懿侯说:"魏国内乱,可以乘机攻取。"韩懿侯于是与赵成侯联合出兵攻打魏国,在浊泽地方交战,大败魏军,包皮围了魏国都城。此时的魏国已经到了国破家亡的地步,它的命运掌握在两个占领国手中。 面对共同取得的胜利,赵国和韩国的国君将如何打算?赵成侯说:"杀掉魏,立公中缓为魏国国君,然后割地退兵,这对我们两国是有利的作法。"韩懿侯说:"不妥。杀死魏国国君,是强暴;割地后才退兵,是贪婪。不如让两人分别治理魏国,魏国分为两半,比宋国、卫国还不如,我们就再也不用担心魏国的威胁了。"赵成侯不同意。韩懿侯不高兴,率领他的军队乘夜离去。赵成侯也只好退兵归国。魏于是杀死公中缓即位,是为魏惠王。 魏惠王之所以能自身不死,国家不被瓜分,是由于两个占领国韩国、赵国意见不和。如果按照其中任何一家的办法去做,魏国的土地都一定会被瓜分,但是没想到,两个占领国在取得胜利之时,却在如何分享胜利果实的问题上出现意见分歧,结果竟然共同放弃了胜利果实,魏国才得以继续存在。 有一条成语"同甘共苦"。赵国和韩国在攻打魏国的时候能够团结一致,因此达到了目的,但在取胜之后却各怀异心,这样的结果只能是让第三方得利。诸侯国之间如此,个人做事又何尝不是呢? 推荐阅读 ¥4.99 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