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朱正 江苏省苏州市人社局局长 " 为加强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出系列部署要求,为新征程上我们做好人才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省苏州市人社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扣苏州市委人才工作决策部署,推动人才工作动力变革、效率变革和质量变革,人才发展综合环境、比较优势、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全市人才总量从2012年的178万人增加到343万人,其中留学回国人员数量增长近3倍、高层次人才数量增长近2倍、高技能人才数量增长近1.2倍,苏州多次被评为"中国最佳引才城市"。 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态势,苏州市还存在战略性支撑性创新型人才供给不足、人才资源全球配置能力还需提升、产才融合的紧密度尚需提高、人才流动渠道有待进一步畅通等不足和挑战。接下来,苏州市人社系统将锚定党的二十大部署的宏伟蓝图,聚力苏州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平台、打造人才发展现代化强市的"大写意",努力绘就苏州人社系统"以实干兴业,用实绩作答"的"工笔画"。 牢牢把握"三个聚焦"大方向 奋力开辟人才工作新境界 苏州市将聚焦提升人才工作引领力,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立足人社职能和优势,落实联系专家人才制度,开展留学回国先进企业、个人评选等工作,不断提升人才工作的政治引领力。 聚焦提升服务全局支撑力,以更大力度服务苏州实验室等重大平台载体及长三角一体化、环太湖科创圈、吴淞江科创带等空间布局,在人才引进、博士后站点设立、职称评价改革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鼓励龙头企业、高校院所大力推行揭榜挂帅机制,设立博士后创新中心等引才"飞地",实现柔性引才、破格育才、精准用才。 聚焦提升格局体系变革力,着力构建完善"大人才"工作格局及推进机制,联合发布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人才政策和高层次紧缺人才需求、组建高端人才猎聘联盟、率先实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服务"九城通办"等,推动人才资源共建共享。紧扣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发展重点聚焦的优势细分领域,深入梳理编制核心人才库和紧缺人才图谱,开展人才资源统计分析,理清人才资源分布,强化针对性招才引智。优化市县人才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强化人才政策落实和跟踪问效,提升全域人才工作一体化水平。 锁定优化"三个布局"新指向 奋力增创人才集聚新优势 苏州市将优化引才空间布局,深化延伸全球招才引智触角,加大国内重点城市和重要科创城市的引才力度,滚动支持和新建一批国际国内创客育成中心和博士后联合培养平台,面向全球开展创新领域人才合作交流。建强用好部省共建留创园,创新实施"留创园赋能"和"留学归国人员集聚"两大工程,将"筑巢引凤"和"腾笼换鸟"相结合,助力苏州打造"归国人才首选城市"。 优化平台载体布局,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聚焦品牌活动,持续升级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苏州技能英才周、校园苏州日等覆盖各类人才、人才发展各个阶段的品牌矩阵。发挥好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先行启动区作用,推动国际化技能人才中德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布局打造更多创业园、创新创业街区、公共实训基地等,特别是围绕支持数字经济发展,新建一批数字技能类专业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 优化人才结构布局,聚焦产才融合,实施紧缺人才引进、海外人才回巢、技能人才扩面、乡土人才提优、青年人才汇聚等工程,打好政策纳才、柔性引才、项目揽才、活动聚才、校园招才、环境留才组合拳。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修订完善姑苏高技能人才计划,探索举办乡村振兴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力争5年内引育卓越工程师1万名、高技能人才30万名、专技人才50万名,加快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树优建强"三个品牌"强导向 奋力激发人才创造新动能 苏州市将建强人才评价体制机制改革品牌。深化人才评价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制定更多"苏州标准",创新开展数字经济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工作,探索建成乡土人才分类评价体系,开展新型农民、传统工艺新人等重点乡土人才职称专项评审。开展文化创意产业比照认定研究,加快推动两岸人才评价体系贯通融合发展,进一步扩大中德专技人才职称互认范围,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德资企业联合评审,探索开展航空航天产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价体系研究。 建强市场化机制招才引智品牌,推进人力资源与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市场招才引智的决定性作用。实施好新时代促进人力资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面向全球创新举办人力资源数字化创业大赛,加大国有人力资源机构建设支持力度,打造更多省级、市级人力资源产业园,探索建立数字化人力资源产业园,综合性、专业性零工市场等,力争"十四五"末全市人力资源服务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成立高端人才引进猎聘联盟,积极拓宽"猎头+企业+项目"市场化引才路径。通过社会力量在全国知名高校设立苏州招才引智工作站,形成招引青年人才大网络。 建强"苏式"人才服务生态品牌,打造"苏州人才会客厅",升级人才服务专员制度,创新开办人才政策"直播讲堂",做优12345"尚贤"人才服务热线,迭代"升级人才政策计算器",切实办好人才关心的落户、教育等关键事项,最大限度提升人才满意度。 编辑丨邱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