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卖保险的人员保险公司安排全国各地坐飞机参加培训旅游,他们真实的实际收入如何?
保险是一个比转复杂的商品,真正做好这个业务需要掌握融合金融、法律、医学、精算等诸多方面的知识。所以保险公司按排业务人员参加培训是工作需要,也是业务要求。
卖保险的人并非是保险公司的正式员工,而是保险业务代理。他们与保险公司签订的並不是劳务合同,而是代理合同。所以这些业务员没有底薪,他们的薪酬靠推销保险后的提成。新招来的代理人很多业务能力有限,想要在这个行业生存下去、想要拿到更高的收入,就必须有业绩支撑,但现在想要把保险卖出去並不是那么容易。对于一个刚入行的人来说,销售只能从身边的亲戚、朋友下手,通过自己的过往关系产生销售额度,以保证自己的提成收入。打不开更多销售渠道的普通保险代理人的收入普遍不髙,且髙低不匀,只有少数业务能力强的人工资稍髙一些。据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研究中心和保险行销集团保险资讯研究发展中心联合发布的《2020中国保险中介市场生态白皮书》显示,保险行业中只有31.04%的受访者月收入超过1万元,有68.96%的受访者月入不到1万元,其中,超过四成月入不足6000元。而那些卖保险的代理人大多属于月薪不足6000元的人。
保险代理行业是个离职率非常高,留存率很低的行业,很多新人在把保险产品向自己朋友圈里的亲朋好友都销售一遍后,客户资源基本就枯竭了。在 没有开拓新客户的能力下,没有业绩就没有收入,还会面临公司的考核,很大一部份人就做不下去,没做多久就离职了。干卖保险的人多,干不下去的也很多,没有真正的业务素质和能力的人,开拓不了市场渠道,想挣髙薪自然是不可能的亊情。
保险公司一直组织人员学习培训旅游也是一个一箭双雕的营销策略。不断学习培训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将有能力的人才纳为己用;另一方面,通过组织这些活动也是介绍和推广自己保险业务的良机,吸引更多人关注保险业,发展更多的客户!
其实,做任何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收入,一是需要坚持,一是需要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和开拓市场的能力。
保险业,其实就是变相传销……
我说的不是保险本身,保险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还是多少有刚需的,尤其是养老险种之类的……
我认识很多所谓的从业者,大多数都是从听一堂课开始,变成了听若干课就有一千或一千五报酬,然后就入职,为了保住职位或者升职,就把各种各样的保险强迫推给家人,亲朋好友………强推几份之后没有别的客户了,就加一个新的小团体,拉新人听课,当下线………最终周期为几个月到一年,骗无可骗的离职,极少数人赚点小钱………
这不是变相传销是什么?
首先,我先自证一下身份~~
我就是一名保险经纪人(非代理人)~~
这里不讲保险经纪人和代理人究竟有什么区别~~
但我的工作最终是用保险这种金融工具来解决客户家庭财务规划的问题~
针对楼主所提的问题:我来做下回答~
1.朋友圈里那些晒旅游晒各种的是他们展现自我形象的一种方式,至于他们赚的钱有没有那么多,我认为确实有能力的人他的朋友圈不会同质化,一定会有别于其他人,你会一眼看出他与别人的不同,或许可以翻翻朋友圈那些做保险的,谁的更独特~(为什么这样讲?其实朋友圈的经营也是线下客户开拓的一种方式)那么这些独特的人一定能赚到钱。
2.保险能不能赚到钱,答案一定是能的。但是保险行业人员留存率很低,基本是二八法则,所以那80%不能留存的人或许是那些夸大保险责任,夸大收益,外加些"坑蒙拐骗"技巧的从业者居多,20%留存的人一定不会与80%不能留存的人同样来欺骗消费者,首先,这批人是为客户着想的,用个词叫拥有同理心。其次,这批人具备很强的专业知识(从家庭方案配置,到投保如实健康告知,再到每年保单年检,再到协助理赔)各项方面都深耕细作,我们试想一下这样做的一批人怎可能留存不下来,赚不到钱?
3.看评论有人说找不到什么好工作的都来干保险了,但其实我想说的是至少我所在保险经纪公司不是这样,他们都具有较高的学历,进入需要一定的门槛,其中不乏有硕士以上学历甚至更高~为什么选择做这个?是因为认同保险经纪人的职业定位,认同公司价值观,还能客观中立,帮助那些需要进行家庭配置的人找到解决方案~
以上回答望能帮到你,希望早日找到那20%的人来帮你配置~做的好,可以收入没有天花板的~
看了各位的评论,我身边就有同学和亲戚做保险业务员,只有一个赚到钱.......因为她老公是领导,无语...........其他的都是秋后的蚂蚱,蹦哒蹦哒一段时间以后,烟消云散...........那几个说底薪5000再加提成的,不知道你们是哪个大城市的保险公司人员,我这边但凡是底层员工,最多也就一千多到两千元月薪,每个月还有保底任务,如果无法完成保底任务,那就扣工资,我所知道的那些业务员自从把家里人,亲戚,忽悠完以后,就每天只能去公司打卡,外面的单根本开不了..........有人说,保险公司没问题的,就是下面的业务员不好,我就觉得纳闷了,你辣么大的一间保险公司,连培训员工这种事情都做不好,你还有脸到处说? 我都不明白说这种话的人的逻辑! 谁质问保险公司,他们就是一句话,公司没有错,错的是下面的人,我就知道,是公司把这种有错就推的素质一代传一代,根都烂了,你还指望树会健康吗?
这辈子最后悔的一件事儿就是到太平洋保险卖寿险。白白浪费了四年的青春。除了卖嘴什么都不会。而且还造就了性格缺陷一种奴性。只有不负责任的父母才会送自己的子女去卖寿险。连寿险公司内部正式工都看不起卖寿险的。
办公室有个姐妹前年开始卖保险,那个疯狂啊!我们每个人都被她洗脑大半年,都痛苦了大半年,有一两个买的,现在还天天忐忑啊,纠结啊,天天看消息,到底是好是坏?不知道啊,还好我们经过了一年,现在耳根终于清净了,大家不在相信了。保险太多坑了,上当也是正常的。哈哈哈哈卖保险的都是拼脸皮厚的,比城墙倒拐还厚。不择手段!
我曾在保险公司上过班,我们公司的总监在2月份的时候,发放的工资是92万,说他们年入百万,这话一点也不过分。
卖保险这行,业内的金字塔非常严重,二级分化,越往上走,收入越高,如果是分公司老大,年收入大概在千万左右,而总监级别的,大概在百万,至于一些经理级别的,则是在几十万徘徊,更多的那些普通员工或者组长,一年的收入大概在几万,甚至于更低都有可能。
不过那都是过去式了。
我卖保险的时候,那都是五年前的事情了。当时我们的分公司在整个省的业绩排名都是数一数二的,这也就决定了那些高管的收入一般不会太低。
坐飞机去国外旅游,参加各种保险论坛,这些都是家常便饭了,而保险这个行业的特性,又注定了他们不可能低调(低调你还怎么招人?),因此,高收入主要聚集在顶端的高管们,至于下面的员工,我只能说——这个行业的离职率是相当高的。
对于不懂这个行业的外人看来,保险代理人一般都是穿着西装,打着领带和穿着乌黑发亮的皮鞋,手里提着公文包,怎么看都是一表人才。
但实际上呢?我五年前卖保险的时候,我们这一行是没有任何底薪的,要想有收入很简单,全靠自己卖保险然后拿提成,非常苦,经常到处跑找客户,去陌拜,这些都是家常便饭了。
作为员工,保险代理人是非常苦逼的,但作为高管,他们的收入就非常可观了。
当初我们分公司的老大,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每天穿着好几千的西装,走起路那都是带风的,每次开早会一讲起话来,那就跟打了鸡血似的,卖保险一年时间,我几乎没看见他颓废过,就跟影视剧中的传销一模一样(贬义词)。
但这不妨碍别人赚钱,而且还是赚大钱。
为了给我们打鸡血,这位分公司老总没少给我们传递一些他的"个人生活"。
我们分公司老总开的车是路虎加长版,两百多万。住的别墅是五百多万的大房子,用他的原话来说(至今我都记得):"那天我们公司的几个总监到我家做客,毕竟是新家嘛,总得带他们参观参观,刘总(一位总监)参观完了我家的卫生间说,你们家的厕所都比我们家的客厅大,你们看,这就是有钱的感觉,真好。"
至于我们分公司的几位总监,都在我们分公司老总的要求下,全部换成了奔驰S级,用他的话来说,这叫做逼格、格调,见客户也有面子。
而我当时所隶属的部门经理,也是我们的总监,当我进入保险公司的那一个月,发了92万,这是她那一个月的收入,第二天就提了一辆奔驰S320。
在这之后,她几乎每次给我们开会总会提到她的那辆豪车,言语里全是骄傲。但讲真的,由于她的演讲水平太差劲,几乎不会提起我们的激情,反感倒是挺多的。
当然了,即便是保险公司的高管,也不可能每个月的收入都在92万。相对而言,每年年后的那个月,应该算是他们收入最高的一个月了,而在业绩一般的时候,他们的收入可能一个月只有几万,而不会是几十万。
至于这些高管的收入构成,也不完全是源自于他们是"开单王",是做业务的小能手。相反,他们的收入来源,更多的是依靠"发展下线",这个跟三级分销差不多。
总监把自己的下属培养成经理,经理又把自己的下属培养成组长,组长则招募更多的组员进来,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员工做了十万业绩,组长提一部分、经理提一部分、最后总监再提一部分,而分公司老总的收入,则跟该分公司的总业绩挂钩。
当然了,即便是总监和经理,也是需要自己做业绩的,不然有可能会以"能力不行"为由而被降职,降职意味着你下线的提成减少,也就表示着你每月的收入来源少了一个环节。
以上,便是保险公司的收入构成了,这也是导致那些高管收入高的原因之一,因为他们的收入源自于自己下属的收入,享受下属所创造的开单金额。
据我所知,一个员工要想晋升为组长,至少需要自己招募五个员工,且每个月的业绩在五万左右,而经理则需要下面有五个组长,总监则需要下面有三个经理,以此类推。
因而,但凡是在保险公司爬到了经理位置的人,几乎都在保险业干了五年以上,而那些总监级别的高管,则是十年以上。
就我个人而言,保险公司的高管们收入虽高,但却是建立在下属的前提条件之上的。这一点原本无可厚非,但让我尤其反感的是,一些保险公司员工为了招人会故意利用信息不对称,只捡好的给你说,这也导致很多员工进入保险公司后才发现,自己被欺骗了。
例如,我当初就是因为我的好朋友的推荐才去的保险公司。可结果,他完全没有给我讲这份工作没有底薪,需要深挖熟人关系,前期开展业务非常困难等等。
更让我恶心的是,在我进入保险公司三个月后,他就离职了。且在离职的时候,都没有跟我讲。
这些林林种种,都会让不少人对保险公司恨之入骨,当然也包括我自己。
这也更加表明,这个行业需要一些束缚和监管,需要劳务合同制,而不是所谓的保险代理人。
保险这个概念是极其好的,可在利欲熏心之下,却被不少人给玩坏了。至于那些高管们的收入,羡慕羡慕就好,尤其是当你的身边没有什么资源的时候。
end.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关心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关注我,把知识磨碎了给你看。
有个保险公司底薪5000元,业务员提成22.%多点,还有加上上线,上上线,再上上线金字塔式分成,保险公司留下利润这块,还远远超过22.%,在我们外人来看,保险公司几乎要拿到投保人近70%险金。怪不得,陆家嘴有个保险公司能造得起巨大宏伟办公大厦。
对卖保险的毫无好感,甚至恶心。曾经在儿子出生后那一个月里,遭受不住卖保险的死缠烂打(都是熟人),买了几份保险:什么教育险,康宁终身……交了10来年,感觉兑付如空中楼阁。要求退保,退了本金一半左右。
我是一名保险代理人,我卖产品,你买产品,你觉得不好可以不买,买卖不成情义在,没有必要喷,我也没有必须非得你买,至于收入问题,那是我的个人隐私,低于我心里理想的工资我也不会干,我去哪里旅游那是公司给的奖励机制,我努力了达到了我去玩很正常啊!试问哪个公司还不卖点什么?既使不卖产品也卖服务。试问哪个公司没有奖励机制?没有的话估计你也不会干。隔行如隔山,请不要对你身边的保险代理人有偏见。
国际美容教母郑明明殿堂级教母人物国际美容教母郑明明在美容界,是一个很知名的殿堂级教母人物。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期,她带着国际先进的护肤理念正式进军大陆,把适合东方女性肤质的先进护肤理念带向内地,推动内地美容行业更
鞠婧祎银灰色挑染搭配红唇造型超靓!雪肤玉貌又美出新高10月20日,鞠婧祎放出一组杂志拍摄花絮,魅力十足。鞠婧祎身穿黑色衣裤,她俏脸清丽,秀眸明亮,浓郁眼妆搭配红唇,银灰色挑染在浓密黑发中别致抓眼,她站在沙发前面优雅大方,美得让人窒息
伊丽莎白泰勒与她的珠宝们(上)翡翠钻石耳吊坠一对翡翠和钻石耳吊坠,作者宝格丽,1960年,理查德伯顿的礼物1962年,她在阿拉伯劳伦斯的巴黎首映式上穿着它们1976年,她在华盛顿迎接伊丽莎白女王它们是她在V。I
秋天的美超温柔请先说你好可爱其实所有纠结做选择的人,心里早就有答案的,咨询只是想得到内心所倾向的选择。最终的所谓命运,还是需要自己一步步走出来。你可爱有趣漂亮,如精灵被世俗所掩藏,你不是没人爱,
我要为祥林嫂正名提到祥林嫂,人们总会联想到她喋喋不休地诉说自己的苦难,听得所有人都厌烦了。久而久之,祥林嫂成为爱抱怨的代名词,很多人也会在劝说别人的时候说不要整天跟祥林嫂一样抱怨这个抱怨那个。如果
格林赛间和詹姆斯谈笑做的对吗?比赛进入第三节的时候,中间的一次插曲,詹姆斯听到有人喊格林,扭头跑过去,和格林寒暄了几句,俩人有说有笑,好不快活!反观勇士替补席上,哎呦我去,你瞅瞅一个个的,库里那表情,好像就是在
菲利普柯蒂纽如果你希望在职业上取得成功,就必须学习中文老外讲故事海外员工看中国(43)英文名FilipeCoutinho中文名菲利普柯蒂纽国籍巴西职业中国宝武宝钢股份宝钢美洲有限公司巴西代表处销售经理金句如果你想有所成就,就必须学习中文,因为未来属于中国42岁的巴西
2019届新秀合同即将到期,除了锡安莫兰特,还有哪些球员完成续约在2019年进入联盟的球员迎来了自己在新秀合同的最后一年,在这一年里,他们要更加专注在球场之上,因为这将关乎到他们的下一份合同。锡安和莫兰特是这一届球员中的绝对强者,他们已经完成了
强者不言,善者不评,智者不辩说话是银,沉默是金。海明威说我们用三年学说话,却用一生学闭嘴。随着年岁渐长,你会悟到生活不需要夸夸其谈,妙语连珠,而是在沉静中自守,不因嘴巴招惹是非。强者不言,善者不评,智者不辩。
如果可以(原创作者刘云)如果可以(原创作者刘云)如果翅膀还坚强羽翼还丰满一定将她笔直竖起一定将她竭力绽放绽放出江南的杏花烟雨绽放出北国的风光旖旎让世人惊艳她的缤纷多彩让世界惊叹她的绚烂神奇。在筋疲力尽时颔
厦门大学王传超深度解读,诺奖得主帕博的主要贡献以及成功的关键导读我们是怎么进化来的,是什么让我们与众不同?这些问题自古以来一直吸引着人类学家去探索。2022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授予了德国马普进化人类学研究所斯万特帕博(SvanteP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