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家人(8)
俩姐姐先后嫁人,姐姐泪水涟涟,依依不舍离开了疼爱她们的父母家人,离开了做梦让她心痛的家乡!
离开父母远嫁他乡是无奈的选择,远离家乡的日子,
想家、想父母、想回家……
交通不发达的年代回趟家有多不容易?
其中的心酸只有经历了才能体会!
常言道:"母子连心"!天下
那个母亲不疼爱自己的儿女,妈妈日夜思念女儿,时常以泪洗面,在家里,看到某件东西,总会想起姐姐的点点滴滴,在家外,遇到和姐姐同龄的或姐姐的玩伴难过的不能说话,未开口先流泪,思念无时无刻折磨着我的妈妈……
灶火门前,烟熏火燎的日子,母亲经历了多少无助和心酸,凄风苦雨的日子总该有尽头吧!
盼望云开见晴天……
苦难的日子,父亲积极乐观的心态,母亲勤劳智慧的操持,一家人的生活继续过着,父亲排除万难,竭尽全力,不让哥哥辍学,哥哥也很争气,一路学习成绩优异,很受老师喜爱,一路读到初中毕业,在那特殊的年代,上高中不是看成绩,而是推荐,我们家成分地主,自然是不推荐的,但哥哥学习好,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师生关系处的也很好,哥哥就读的学校校长姓牛,人特别好,就给我的父亲出主意想办法,校长说:"你们家那么多读书人,都在外地工作,就让他们帮忙,想办法只要能在其它地方的学校上一学期,再办理转学手续回来,转学的事交给我"……
父亲听了牛校长的建议,当时我的二姑和大伯家都在市区,哥哥就在市上上了一学期高中,下学期校长帮忙顺利转学,哥哥才得以继续在我们当地的中学读书,直至高中毕业。
在此非常感谢牛校长的帮助,我们全家人永远不会忘记好心人的提携帮忙……
(村里还有一个哥哥很要好的同学,同样学习很好,也不知因他父亲的什么事,不被推荐,最后他去了宁夏读的高中,恢复高考后,考上了大学)
哥哥高中毕业时,还是集体所有制时期,还是十年内乱期间,生活依旧困难,父母亲依旧过着战战兢兢的日子,父亲一直的信念是要哥哥上大学,但那时的大学,也是推荐的,我们这样的家庭你想都别想,那时村里年年也有招工人的名额,同样轮不到我们家,那哥哥只有回生产队劳动这一条路了?
此后的几年,哥哥帮助父亲在家劳动,有时会去外地的叔叔姑姑他们家走走看看,哥哥心灵手巧,没事时琢磨木工活,我们家唯一的几样家具还是哥哥做的,箱子、椅子、桌子,还有当时盖的房子,门和窗子都是哥哥自己做的……
有时我想,假如不是后面的变化,我哥会不会成为一名出色的木匠,成鲁班祖师爷的徒弟,也是不错的选择,木工在那个年代也很吃香,凭本事吃饭吧!
人们常说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但其实个人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