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弋矶山医院首任院长师图尔传
老弋矶山医院首任院长师图尔传
弋矶山医院病理科 徐国祥
师图尔(George Arthur Stuart,1859 -1911)
师图尔(George Arthur Stuart,1859年12月31日-1911年7月25日),字书林,医生、教育家,出生于美国马里兰州的奥克兰,是家中十二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他的父亲是美以美会牧师。在他幼年时,一家人迁居爱荷华州。他毕业于辛普森学院的艺术课程,又在爱荷华州医学院获医学学位。1882年与安娜(Rachel Anna Golden Stuart,1859-1949)结婚。
1882年10月26日 师图尔夫妇 结婚照
1886年,在他们的女儿米尔德丽德(Mildred Esther Stuart,1884-1974)出生后不久,这对夫妇离开美国,成为美以美会在中国的传教士。
1886年 师图尔夫妇及长女 上海
1886年8月师图尔来到中国,先在南京美以美会创办的金陵医院(英文名:Philander Smith Memorial Hospital)跟着比必医生(Robert.C.Beebe 金陵医院院长)学习中文九个月。
比必和师图尔的中文名
1886年12月25日 师图尔练习写汉字 南京
金陵医院师(图尔)医生印章 1886年
1887年 5月初,被派往芜湖,以期规划在该地区开展医疗工作,并于1887年8月1日在二街状元坊开设门诊部。但因为缺乏药品和资金,以及夫人生病,至1888年末,门诊开的时断时续。1888年底开始筹建芜湖医院(老弋矶山医院),从医院设计到施工监督,都亲力亲为。1889年10月1日医院开张,其任首任院长,并一直为医院的经营运作而呕心沥血。至1895年回美国休假,在芜湖工作共八年。
师图尔在弋矶山住宅的书房
书房照片的说明
1887年师图尔一家在弋矶山住宅屋前
(笔者分析:因其二女儿玛丽Rachel Mary Stuart于1886年生于南京,
故照片拍摄时间应为1887年)
照片背面描述
1889年华中使团年会纪要 示师图尔任芜湖医院院长
1895年,于美国休假期间,他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学习,以优异成绩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1896年,师图尔博士回到南京,为汇文书院(南京大学前身)创建了医学部,并任医科总教习。
汇文书院大门
1897年,福开森辞去汇文书院院长职务,师图尔接任院长。1908年,因为他坚持美以美会独立办学的初衷,反对与南京的另外两所基督教书院合并(合并后为金陵大学),而毅然辞职赴上海任中国卫理公会圣公会《兴华报》主编,并于1911年7月25日在上海去世。
1896年汇文书院医学部首批毕业生两人
其掌管汇文书院10余年,对汇文书院的发展颇有贡献,使汇文书院"匪特冠绝东南,实侨居中国人士所组织教育事业而首屈一指者也。" 在大学期间以及之后在上海,他将许多宗教和医学文本从英文翻译成中文,译著作甚多,如《圣经研究》、《美以美会教会例文》、《贫血病与组织学形态学及血液化学之特别关系》、《解剖学名词表》、《医科学生之习练法》,尤以1911年生命行将结束时,翻译出版了英文版的《本草纲目》最为引人注目。他为西方医学引入中国以及向西方介绍中国的传统医学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英译本草纲目封面
英译本草纲目内页
除前文介绍的两个女儿外,师图尔夫妇又生了五个孩子:长子小乔治(George Golden Stuart, 1889-1948);奥尔玛(Alcy Orma Stuart,1890-1942);梅(Anna Mae Stuart,1892-1964);爱丽丝(Vera Alice Emily Stuart,1896-1992);和查尔斯(Charle M Stuart,1900-1989)。
师图尔博士一家 合影
(笔者分析:照片大约拍摄于1901年-1903年,因为小儿子生于1900年。)
师图尔博士是一个智力敏锐的人,对许多思想和行动都感兴趣,并在许多主题上的信息都是简洁准确的。作为汇文书院医学院的院长,他对中国的医学教育非常感兴趣, 1896年至1900年他担任《中国医学杂志》编辑,1907年至1910年担任中国医学宣教协会主席,在他手中,建立了现代医学文献翻译的中文术语,努力在中国建立一种合理、科学的医学和外科实践。
师图尔博士性情温和、待人彬彬有礼,即使是那些不熟悉他的人也喜欢他。在其孙子捐献给斯坦福大学图书馆的照片中,有许多他的学生和朋友赠给他的私人照片,而且他视为珍贵的礼物,保存了下来,可见他是一个重情义,受人爱待的老师和朋友。
汇文书院医科毕业生名单
1891年师图尔芜湖医院首份报告中医院员工名单
1896年汇文书院毕业两名学生,其中有一名确定是来自芜湖医院的员工,他或他们(另两人存疑待考)的成长,必然离不开师图尔医生的栽培和提拔。
我就纳闷了,这样一个医术高明,懂管理,善学术,重友情善交际,又能提携年轻人的好领导,为何会被赫怀仁这样的后辈拍在了沙滩上,而鲜为人知呢?
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
1.赫怀仁在芜湖医院工作时间较长1896-1913,共计17年,且以身殉职,较为悲情,令人印象深刻。
2.赫怀仁院长自带光环,其父赫斐秋是传教士一代,1867年即来华传教,先后任华中和华西传教士使团负责人。
3.赫斐秋、赫怀仁、及其后人,共计有3代9人在中国工作和生活,累计72年。再加上近几年赫怀仁曾孙史丹利·克雷福德先生又沿着父辈的足迹,重走了一遍中国。2013年10月,其孙在皖南医学院担任外教期间将他祖辈留下的芜湖的全部老照片捐赠给了芜湖市文物局,又涮了一波热度。
4.赫怀仁医生医术高明,善长于外科手术,而师图尔编著英文版的《本草纲目》可见其偏内科,此处无意于比较内外科的高低,只是外科治疗来的直接,比较讨喜。
5.赫怀仁喜欢写日记和拍摄有大量照片且多流传于世,图文并茂,故事性很强。
综上,这么具有丰富故事和传奇色彩的人物,一定会是大众和影视剧导演心中的明星。
历史人物,我们不便评说,此处只是为师图尔叫倔而已。当然赫怀仁也非常伟大,他们以及那些普通的外国和本土的医生和护士都为西方的现代医学引入中国,并发展壮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都值得我们去缅怀。
下接赫怀仁传上、中、下,今日头条已发表。
作者声明:
业余玩家,难免谬误,望不吝指教或嫣然一笑。
图片和资料信息均来自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与我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