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标题党 老舅累了 真的去思考一下人生 关于认知的问题 之前也谈过很多次 这次真的很认真的聊 公考中大多数考生可能不需要我 但,还有人真的需要我 这是一个撕裂的状态 人不怕一边倒 最怕的就是撕裂的状态 今天一个留言往左撕裂老舅 是和机构同流合污? 也不应该叫同流合污 应该是保持和考生同频 一个上岸的喜讯往右撕裂老舅 还是坚持自己的理想 这就是一个认知问题 一类人群觉得老舅讲的偏深,考试用不上,这类就是小白考生居多;另一类,是受过社会煎熬的考生,明白社会的道理。 先说第一类: 首先说明: 现在我非常理解这种心理状态 他们需要的不是知识 需要的只是一种按照自己理解 或者按照自己可以接受程度的一种学习 甚至可以说 他们想好了学习的模式 拿着钱求你设计他们的模式 前几天看到这样的一个留言 写了一篇文章 今天又看到这样的留言 郁闷了整整一天 老舅您好,有两个问题请教: 2.您讲的题目里没有给参考答案吧,都是思路和批改,可否给出参考答案呢?(最近的讲解版最后都有参考答案,这点就不回复了。) 1.您的思路确实很专业化,更加符合工作实际,比学生写出来的答案有深度,但是实战考场上跟机构的答案相比会有分差吗?现在都强调材料化表述,是否需要提升高度呢? 现在材料都强调材料化表述,就这一句,根本就扭转不了。 什么叫材料化表述 什么叫更有深度的答案? 实战考场上跟机构的答案相比分会有分差吗? 照我看,我比机构的好的多。 机构看,老杨是SX 大家千万别信他的 有些政府经验的人看 老杨写的符合政府思维和行文 考生看,机构说了要材料化表述,还是机构的好。 为什么考生觉得机构的好呢? 因为,你写的符合政府行文的词,他写不说, 那么写不出来就当没有,在这一种心理状态下,自然而言就维护机构的答案。 (2018·联考)关于日常对话的争论模式如何影响人们对客观真理的感知,即为认知心理学和实验哲学领域的专家用实验的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发现,我们越是为了胜出而争论,我们就越是感觉到存在着唯一正确答案,且所有其他的回答均为错误;相反的,我们越是为了学习而争论,我们就越是感觉到,并不存在唯一的客观真理,不同的回答可能同样都是正确的。 这是联考的真题,我写出了你不会的词语,在大多数考生看来,如果我的是正确的,那么他们就考不上。接下来,他们就会想,老杨是错的。机构是对的。 那么我就考的上了? 对,那么老杨就是错的! 我只举一个例子,前面我讲过的题,我就不举了。 我没讲过的,2022年国考副省的题。 这一段材料,概括出来的关键词: 近10年来,B公司先后收购了法国、意大利、德国等国家的多家企业。收购法国某公司时,B公司出价仅为299万欧元,而一家外国竞标者出价一度高达1500万欧元。B公司如何以低价取得了胜利?原因是B公司承诺该公司100多个员工一个也不下岗,而竞争对手则要求立即裁员30%,最终B公司提出的"文化融合,善意收购"得到了认可。 目前B公司在多个国家建立了研发中心,通过创新全球研发体系实现了技术共享、全球研发、协同共赢。公司对发动机研发流转进行了优化,建设了具有强大功能的、完整的、基于互联网支撑的全球协同研发平台。该平台秉持"统一标准、全球资源、快速协同、最优品质、集中管控"五大原则,充分考虑数据安全性,依托明确的信息共享机制,通过分布式部署,加快了研发进程,大大缩短了新产品推向市场的时间。B公司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构建了一套数字化协同研发机制,聚集全球智慧,为新产品研制提供优质资源,实现了传统制造技术的又一次创新飞跃。 从海外并购整合到合资建厂、技术输出,一张愈渐清晰的B公司国际化蓝图成为引领中国制造业的风向标。目前,B公司产品远销全国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带一路相关出口占集团出口总量的90%以上。 国际化、国际化蓝图等,这些都是机构给你们的词。 记住老舅给你们的词:链合全球资源 这词说的很好,以后老舅不会再说了! 造成这样的认知偏差的原因是因为,公考小白真的觉得公考很容易。 觉得,申论就是抄抄材料。 觉得,我应该今年就考上。 我不说,选择听我话是正确的 但是绝大多数没有受过社会毒打的人 在最正确和最容易之前,往往会选择最容易的。 未来也会打磨出大家"喜欢"的机构的课程。 太容易了 照着材料读逻辑词… ------------------------------------- 选择我全程班的都是什么样的人? 基本上都是被社会毒打过, 对考公做好了长期准备的, 我们看看今天有上岸喜讯的对话, 我很少展示这样的喜讯, 不是因为少,是因为没意义。 人家的努力,和你一点关系没有。 从2021年4月29题报名。 到2022年11月18日算是上岸! 一些时间节点的聊天 这是我希望的 一直陪伴 分享知识,成长,一辈子的朋友。 公考这个行业没有江湖 公考这个行业遍地韭菜! 我没在这里抱怨和委屈 路是自选的 在最正确和最容易之间如何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