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数字生态财富监测与评估系统
深圳视创天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5G数字生态财富监测与评估的系统平台是实时监测区域陆地生态财富变化,保障区域生态财富保值和增值的基础性设施。
生态环境监测是评估生态产品供给情况的重要手段,是生态系统管理和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提高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对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系统平台的重要性
生态监测网络与5G数字生态财富监测与评估的系统平台共同组成区域生态监测与评估网络——实现数据采集、传输、存储、管理、处理、模型模拟、集成分析、可视化以及共享服务的一体化的生态监测与评估。可为生态修复、生态工程和重大决策的生态效益评估提供重要的量化指标,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和生态工程实施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平台具有以下优势与必要性:
1)平台对评估结果的呈现帮助公众了解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了解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促进公众了解和支持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与行动,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生态保护与建设。
2)平台能够持续动态地产出时效性强的生态财富变化评估结果,为政府及时、快速掌握区域内生态系统经济价值的变化提供有效工具,同时也有助于政府及时了解生态文明各项举措、工程实施的成效。
3)平台内生态财富评估模型的情景分析功能可助力政府制定提高生态财富生态经济价值存量的科学决策。并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的制定和生态保护工程实施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系统平台的前端功能
系统平台主要功能如下:
(1)系统输出:区域生态财富评估结果以及影响生态财富的主要生态要素,如总初级生产力、净初级生产力、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土壤碳、植被碳、蒸散等。
(2)系统输入:气象数据(气温、降水量,云量和空气湿度)、植被和土壤类型数据。气象数据有等。
(3)系统分辨率:空间分辨率为0.1经纬度网格,时间跨度为1981-2018年。
(4)平台模拟功能:模拟功能主要有分两类,一是用户给定国内区域任意点的经纬度坐标、植被和土壤类型、气象数据,则平台可输出研究时段内的GPP、NPP、NEP、土壤有机碳、植被碳、蒸散、直接生态财富、间接生态财富和总生态财富。二是用户给定国内任意区域的经纬度范围和研究时段,上载植被类型的空间分布。模拟平台通过后台运行可输出研究时段内的GPP、NPP、NEP、土壤有机碳、植被碳、蒸散,将结果返回给用户。
(5)平台展示功能:展示功能主要展示 1981-2017年国内区域GPP、NPP、NEP、土壤有机碳、植被碳、蒸散的空间分布和年际动态特征。模拟平台的生态系统评估功能有常规生态评估和订制评估两种。
(6)平台评估功能:在常规生态评估中,用户选择省级行政区域,研究时段和需要评估的变量(GPP、NPP、NEP、土壤有机碳、植被碳、蒸散),系统则生成研究时段内该变量的动态变化分析结果,用户可下载评估简报。定制评估则为省级以下的评估,包括县域和用户指定区域的评估。
(7)平台下载功能:在常规评估中,用户可选定评估的省级行政区域和评估时段,生成评估报告,下载生态评估报告。在定制评估中,可下载县市级行政区域的定制生态评估报告。
综合展示界面展示如下内容:
(1)1981-2018年生态系统关键要素GPP、NPP、NEP、土壤有机碳、植被碳和蒸散的时空变化格局;省级行政单元总量占比。
(2)1981-2018年中国生态财富要素(直接财富、间接财富和财富总和);省级行政单元总量占比。
(3)1981-2018年全国平均的气温和降水时序变化。
以GPP为例,点击主界面中的"GPP",进入GPP展示界面,显示GPP年际动态、各省GPP总量占比,以及1981-2018年GPP空间变化。其余变量,如NPP、NEP、土壤有机碳、植被碳和蒸散的展示与GPP类似。
生态系统功能指标区域观测
GPP区域观测数据前端显示界面
区域观测界面显示如下内容:
(1)地基观测站点数据分布(GPP、NPP、NEP、土壤有机碳和植被碳);数据来源。
(2)依据观测站点数据测算的GPP、NPP、NEP、土壤有机碳和植被碳的空间分布。
(3)以泰勒图和表格形式展示了上所述5个重要生态系统要素的多模式模拟评估结果。
以GPP为例,欲了解区域观测内容。点击图中的"区域观测",进入区域观测界面。出现经过空间插值的GPP地面观测数据,图的右边上部分则显示平台模拟的GPP与国外模型模拟的GPP与观测数据的比较,比较的变量包括相关系数、模拟与观测值得标准差以及泰勒得分,用雷达图的形式显示。图的右边下部分则用表格的形式显示各模型的相关系数、模拟与观测值得标准差以及泰勒得分。其余变量,如NPP、NEP、土壤有机碳、植被碳和蒸散的展示与GPP类似。
在区域观测GPP前端展示界面中可以通过点击右上角的开关按钮查看样点分布,获取地面观测数据的空间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