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清末政坛是精英们勾心斗角的游戏,而慈禧和袁世凯都是顶级玩家,慈禧死后只剩下袁世凯一个顶级玩家,出现了无人制衡的局面,其结局自然是通杀。 一、先看看慈禧,慈禧算不算顶级玩家1.慈禧精于"与人奋斗" 慈禧联合慈安、奕訢,发动辛酉政变、攫取清王朝统治权后,一直到死都牢牢抓住权柄不放,经受住了来自奕訢、慈安、小皇帝、权臣、太平天国、革命党、洋人的多方轮番挑战。 其政治斗争水平比之吕后更强、比武则天不遑多让。吕后执政还能依靠吕氏家族的政治、军事资源,慈禧则执政则完全依靠其敏锐的政治嗅觉和高超的政治手腕,使其始终能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压制自己的政治对手,保持自己的权力稳固。 (1)辛酉政变,慈禧联合慈安、奕訢,打掉了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集团,而后又联合慈安将奕訢排挤出权力核心,最后赢得地方督抚的全面支持,在慈安死后开始独掌权柄。 辛酉政变后的慈禧 (2)慈禧执政生涯中的第一次重大权力危机是,同治皇帝死后的皇位继承问题,此时慈禧面对着和汉惠帝死后吕后相同的问题,那就是皇帝儿子死了、太后妈妈执政的合法性基础消失。 慈禧历史作业抄得相当不错,选择了过继老公的弟弟和自己的妹妹的儿子载湉,作为自己的第二个儿子继承自己老公的法统,从而使自己重新获得了执政的合法性,而且小皇帝还是世界上与自己血缘最为亲近的人。 (3)慈禧面对的第二次重大权力危机是,甲午战败、光绪亲政与戊戌变法。 小皇帝亲政打输了战争、还要修正慈禧的政治路线。从甲午战争中的表现来看,光绪在政治上是严重不成熟的,不论外交、战争指挥还是处理与李鸿章之间的关系上都做得非常差劲。 战后急切地进行维新变法更是不但触及了保守派政治势力的底线,而且直接动摇了晚清统治的微妙平衡。 其实最终慈禧做出囚禁光绪的决定,也是很艰难的,因为这意味着她培养政治接班人的计划前功尽弃。 这里划重点了,慈禧死后孙文和袁世凯都镇压不住的根子就埋在这里了。囚禁而不废黜光绪的做法也是高明的,光绪的存在既可以让慈禧仍然可以用太后称制解决合法性问题,又可以让保守派势力紧密团结在自己身边。 (4)慈禧面对的第三次重大权力危机是,八国联军进犯京城。 在犯了无比愚蠢的错误,导致国破山河在之后,慈禧迅速修正自己的错误路线,迅速剿灭义和团和列强达成妥协,说明她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 当然,这次事件对满清统治是伤筋动骨的,充分暴露了清政府在地方督抚面前的弱势,其实在英法联军那次已经暴露过来,只是还不明显。而庚子国难之后,地方离心力不断增强,袁世凯也借着这次机会开始积蓄力量。 2.慈禧善于驾驭群臣 慈禧能够长期把持权柄离不开各方政治势力的支持,其中最重要的当属满清亲贵和汉人督抚,慈禧很好地平衡了两者间的关系。 慈禧把对满清皇权有着重大威胁的地方,反而变成的王朝末期的支柱力量。不要小看驾驭群臣的能力,这不仅是帝王的基本功,更是深宫女主的必修课。 (1)慈禧把满清权贵收拾得服服帖帖,让这些纨绔不能跳出来添乱,让国家机器能够勉强运行。我们看到慈禧死后,失去控制的满清亲贵们的表现之差劲就知道,如果没有一个有威望的大家长压着,败家子们的破坏力有多强。 (2)慈禧让汉人督抚认同、支持中央政权,帮满清解决问题、做大做强,增大加量,而不是成为清朝朝廷的敌人。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包括袁世凯都是那个时代的精英,曾国藩兄弟为满清剿灭了太平天国,李鸿章为满清建立了现代海军,左宗棠为中华保住了新疆,袁世凯和张之洞为满清建立了新式陆军,个顶个都算得上是乱世能臣。这才能保住已经风雨飘摇的清朝不出现塌方式的崩塌。 慈禧既能挑拨这些人相互牵制,不威胁到朝廷,又能让这些人充分发挥自身能力,为满清建功立业,其驾驭群臣的水平是顶级的。 其实这一点是很难遇到的,成熟的权谋者,应能做到不以个人好恶为先,即便再讨厌一个人,但为了大局着想,也能做到重用他。以慈禧的权衡手腕,还是实现了这些群臣之间的制约。 3.慈禧压得住同盟会 对于亲历了清末众多巨大危机并多次力挽狂澜的慈禧来说,同盟会策划的闹事只是小菜一碟。同盟会在清末的作用,其实就是针对满清皇室的持续打击,同时给了袁世凯神助攻。 二、再看袁世凯,袁世凯算不算顶级玩家1.袁世凯政治嗅觉敏锐 袁世凯一生中在政治上几乎没有犯过路线性的错误,始终与以慈禧为核心的朝廷保持高度一致,并和自己顶头上司保持紧密的政治关系。 这一点在《走向共和》里面刻画得惟妙惟肖,虽然未必和历史事实完全一致,但可以节省大家脑补的时间。 2.袁世凯政治手腕高超 在权力的游戏中,光有敏锐的嗅觉不够的,还需要成熟的心智和高超的手腕。这点上袁世凯成为了清末仅次于慈禧的那个人。 此时的袁世凯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3.袁世凯业务能力强 (1)袁世凯在朝鲜做太上皇的经历可圈可点。 (2)袁世凯秉承了北洋系一贯的优良作风,在天津掀起了洋务运动的新高潮。 (3)袁世凯小站练兵为满清建立了第一支新式陆军,这支北洋新军是袁世凯最终获得最高权力的重要原因。 4.袁世凯的北洋团队强悍 袁世凯北洋集团并不只有军事人才,还有很多政务和专业人才。其形成了一整套势力,完全可以作为一个班子运转起来。 5.袁世凯有洋人支持 在主持洋务运动过程中,袁世凯与洋人及其买办建立了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6.袁世凯懂得拉拢人心 北洋政府的政治纲领是"五族共和",这比"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更具包容性,能够更好地团结国家,获得更多政治力量的支持。 三、袁世凯的对手们表现如何 1.慈禧死后,袁世凯的主要政治对手是以摄政王载沣为首的满清皇族,这群人基本上就是沐猴而冠的水准。 (1)皇族内阁侵害其他政治势力权益,尤其是汉人督抚的权益,加速了地方的离心进程,这是最致命的! (2)排挤袁世凯又不能有效控制北洋军,还不敢肉体上消灭袁世凯,给了袁翻盘的机会。 (3)沐猴而冠,得不到洋人的信任和支持。 (4)倒行逆施,压不住广大民众的革命热情。辛亥革命居然是在武昌新军里爆发的,说张之洞不知道新军里有革命党人,谁会信呢?清廷离心离德,可见一斑! 2.武昌起义新军与袁世凯是友非敌,各种神助攻,双方其实很默契。 (1)新军志在推翻满清政权,袁世凯后期也有想法了。 (2)辛亥革命给了袁世凯重新回到政治中枢的完美机会。 (3)武昌新军为主体的义军在北洋军面前菜得一塌糊涂。 (4)武昌新军与北洋军的一唱一和最终掀翻了满清。 可以得出结论,慈禧死后,镇压袁世凯的雷峰塔就倒掉了,其政治对手不论在任何方面都远不能与之相比,北洋系获得政权是汉人地方督抚与满清中央政府长期博弈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