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海瑞官阶不断上升,官至都察院御史的时候,他上任之后第一步就是前往松江府,专门调研吴淞江一带发生的洪水问题,在治理水患之余,他还张贴告示,鼓励百姓们大胆揭发当地官员滥用职权,中饱私囊的种种乱象。 海瑞这次调查可谓是大刀阔斧,但是旁观的官员们其实也都明白:虽然海大人阵势摆得不小,但是他这次来松江府的主要目的,其实就是针对前内阁首辅徐阶。 随着来公堂上告状的百姓们越来越多,听着他们的控诉,海瑞的眉头也跟着皱得越来越紧——这位自己昔日的大恩人,在这几年当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晚年为何会不得善终? 前后不一致的徐阶 海瑞能够当上一名高官,实际上徐阶有着一半的功劳。没有徐阶的知遇之恩,恐怕海瑞永远也没法达到如今的高度,而徐阶在为官的时候,风评也不比海瑞差,他虽然身居高位,但是丝毫不懈怠,经常通宵达旦地处理事务。 这种勤政的品质,让同样关心政事的嘉靖皇帝对他十分赏识,所以他的官位自然也一路高升。除此之外,徐阶对百姓的生活品质也给予了很多关注,首先他在位的时候调整盐税,让百姓得以增加积蓄,随后又带头提倡节俭生活,关注民生。 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之下,一时间朝廷内外都对徐阶极为支持,百姓也对他非常爱戴,都称他为一代名相。但是退休之后的徐阶,似乎就没有那么爱民如子了。 他引退之后,首先利用自己的剩余权势霸占土地,强买强卖,由于他颇有家资,于是经常差手下把家里的银钱拿出去放高利贷,他的手下办事时态度蛮横,经常出现暴力事件,甚至还闹出过命案。 于是一时间,徐阶在当地就成了恶霸的代名词,让当地百姓避之不及。 除了这些事情以外,徐阶还怂恿百姓到他的门下做仆人,这样一来就可以逃避日渐增长的税赋,而一旦入了他的家门,百姓们就会变成免费的劳动力,脏活累活无数不说,一年到头还没有什么报酬,这一点令居民们苦不堪言,纷纷恳求海瑞为他们做主。 由于徐阶家拥有的农田,极大一部分都是从农民手中强行购买的,甚至有些是直接抢过来的,所以在恨透了地主阶级的海瑞看来,无论是强买强卖,还是巧取豪夺,这两种行为的性质都一样,都属于欺压百姓。 海瑞想到自己辛辛苦苦救济的农民们,居然被徐阶和他的家人们剥削至此,气得他当堂就宣布,要将徐阶削籍处理,他名下和家族成员所拥有的农田也都要通通还给农民们。 明争暗斗,两败俱伤 何为除籍呢?除籍就是指,要将徐氏家族因徐阶的官职所带来的特权全部削除,在明代,高官的家族成员都具有免除徭役和减免税赋的特权,这也是高级官员家中都比较有钱的主要原因(因为明朝的税赋实在是比较高昂),而徐阶听闻要对自己的族人除籍,又怎么会乖乖服从呢? 如果就这样认罪的话,不仅对他的处罚可能会进一步增加,而且自己前半生做官积累的名望,就相当于毁于一旦了。徐阶想到这里,不仅拒不认罪,还称自己夺取的田地都是来自刁民恶霸,自己只能接受把田地退还回去,其余罪名都坚决不承认。 徐阶强硬的态度其实不是凭空而来的,因为无论是在当地的地方官中间,还是在皇宫之中,徐阶都还有着广泛的人脉,此时如果硬要和徐阶争执的话,不仅告不倒这个大明首辅,甚至还有可能会被暗中算计,到时候能不能从松江府全身而退,可能都难说了。 海瑞想到这里,只能选择暂时不发生冲突,而是用这次来松江的主要目的——水灾来说事,他进一步提出指控,称徐家的建筑和庭院,占据了疏通水道的必经之路,所以相应地区的土地必须退还给公家。 徐阶见自己以前的门生现在不仅公然对自己进行审判,还一点面子都不给自己留,心中也十分不快,他先避开海瑞的锋芒,暗中买通了一些朝中官员,让他们上朝的时候在皇帝面前好好地参海瑞一状,不明就里的皇帝被那些官员蒙蔽,宣布把海瑞降职为南京粮储,慢慢地将他手里的实权尽数收回。 海瑞虽然没能彻底将这位霸道的前任首辅给告倒,但是也通过其他途径大大削减了徐阶的家族实力,让他之后再也没法祸害百姓了,后来,徐阶一直到八十多岁去世的时候,都活得比较安分守己。 一生压抑,老来孤独 徐阶年少好学,中了进士之后从礼部做起,官阶一步步上升。而此时他遇到了人生当中最大的对头——严嵩。 在经过漫长的明争暗斗之后,1562年,严嵩还是没能斗过足智多谋的徐阶,被一举扳倒。而在严嵩倒台后,苦等多年的徐阶,终于如愿以偿地出任了内阁首辅一职。 嘉靖帝与徐阶这一对君臣,虽然看上去关系不错,实际上却是彻彻底底的冤家。 嘉靖去世之后,徐阶为嘉靖撰写遗诏的时候,利用笔杆子狠狠地出了一口怒气,他不仅擅自做主,以嘉靖皇帝的意愿为借口,将之前在"大礼议之争"中被处罚的官员尽数平反,还称嘉靖帝是愧对江山父老、列祖列宗的不孝子孙。 从这一股怨气就不难看出,在嘉靖人生中最后的十几年,他有多么的暴躁和昏庸了,而每日心惊胆战的徐阶,终于在皇帝驾崩后不用每日战战兢兢,不用担心一句话说得不好听,就被株连九族了,这是他何等放松的一刻啊。 但是后来上台的隆庆帝则不一样,他是一位不喜欢听取意见的皇帝,对于臣子的意见他是丝毫不在意,徐阶这个时候苦谏几次无果,不仅没有得到皇帝的理解,反倒让皇帝对自己充满不悦,识趣的徐阶明白,隆庆帝甚至还不如之前的嘉靖皇帝赏识自己。 他认为这时候应该早点回归田园,远离朝政,于是就带着自己的家人搬离了京城,开始悠闲自在地养老。 徐阶的为官生涯,基本都是在很大压力中度过的,刚刚上任的时候他尽心尽力,然而不久就碰到了死对头严嵩,花了半生时间扳倒了这个奸臣之后。 本以为可以高枕无忧,却没想到虽然贵为内阁首辅,他的每一条计策却都得不到皇帝的共鸣,久而久之,徐阶对朝堂之事已经开始失望,新皇帝对他的态度,更加坚定了他辞官回家的想法。 所以这位一身怨气的老人,才在回归田园之后逐渐忘记了自己的本心,开始放纵手下欺压百姓。 总结 徐阶虽然由远大的志向,但是皇帝的不配合、自己儿子的不听管教和一生与严嵩争斗带来的戾气,让这位老人不仅晚年没能安生地度过,反而还平添了几分骂名,要是隆庆帝能够听从大臣们的劝告,组织徐阶辞官回家的话,徐阶的结局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