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对面》采访节目上,任正非曾感慨:教育是最廉价的国防,我们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华为今天虽然有1400多个科学家,但一大半都是来自外国。你以为我们不想找中国的吗,是找不到啊! 是啊,中国拥有14亿人口,每年更是培养出数百万的大学生,但最后能够回到数理化学科,来到高科技领域发展的人才却屈指可数,这背后到底什么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当初任正非在高校联盟上就曾发出感慨:今天卡脖子难题,不需要你们高校来解决,因为你们只需要培养出更多拥有创新思维的人才即可,你们的职责是要捅破天! 然而,并没有多少人理解任正非的话,更没有人看清今天被卡脖子背后的"真相"! 因为你会发现,在今天的芯片半导体行业,虽然我们在芯片设计和芯片封测环节上拥有世界一流的水平,但由于在芯片制造环节缺乏高端光刻机,导致被卡脖子,而华为也因此手机业务进入寒冬,营收大幅度下滑。 但华为依旧负重前行,甚至说出了"美国不是我们的敌人,我们要向美国学习"。 因为在任正非看来,要卡我们脖子的并不是美国,而是我们的自己人。 你会发现,任正非多次在公开场合感慨:要让中国的鸡留住中国生蛋。这意味着,人才流失已经让任正非心有不甘! 华为曾多次花费大量资金从国外引进设备,却发现这些设备都是华人制造研发的。甚至在今天的芯片半导体领域,前十家企业当中,有好几家的创始人或者高管都是华人。 前段时间网上放出一组数据,全球顶尖的100位材料科学家,前六位都是出自中国,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后都是留在了美国当地工作。 这必然是让人感到寒心,更是让任正非感到心痛。 人才流失问题在近年来或许"见惯不惯",但对比于当下的芯片卡脖子,这无疑更值得重视与深思。 或许你会说,为何我国人才流失如此严重?换句话说,为何我们留不住人才? 然而,归根到底有两个原因,一是缺乏重视,二是教育方式。 曾经有记者到高校做过一个访问,问那些高校大学生毕业后想要做什么。 有人回答去做销售,有人说回家考公务员,甚至有人去外企。但基本上没有人说要致力于科研,去搞研发,做科学家。 说白了,今天人才对于搞科研,当科学家没有任何的欲望或者兴趣,因为这个职业在这个社会上根本不起眼,甚至"无人问津"。 当初"物理天才"尹希选择加入美籍,留住哈佛工作的时候就曾给出过自己的理由:在这里我能得到一流的薪酬待遇以及科研设备使用。如果我有遇到不会的问题,走几步路就能找到人解决。甚至我不需要搞关系送礼,更不需要论资排辈,只要我想,即可拿到想要研究的项目。 回到国内,先不说薪酬待遇,光是研发项目的审批流程就复杂得让人头痛,更别说背后那论资排辈的玩意了。 确实啊,有时候真话往往是刺骨的。 今天很多人都在抱怨中国人才留不住,那么我们真的想要留住他们吗? 你会发现,今天中国芯片半导体行业的人才薪酬待遇基本上在1万多点,就算是"辈分"很高的人才专家,薪酬才2万多点。这意味着什么?就是一位芯片人才的薪酬待遇还不如送外卖,卖房子的销售高。 如此一来,连基本的"生活需求"都无法满足,又怎么可能留住中国发展呢?毕竟今天这个互联网时代,不同于以往的民国时期,没有人会为了理想苦苦坚守,毕竟国外随便一份工作薪酬待遇都是非常丰厚的。 当然了,除了薪酬待遇以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教育方式。 你会发现,之所以人才愿意到国外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缺乏爱国主义精神教育,思维还停留在上世纪的"科技无国界"幌子当中。 这也是为何任正非多次强调,再穷也不能穷教育,要重视起来,培养孩子的爱国主义教育,让他们知道科学家是分国界的。 如果科学家不分国界,为何当初钱学森要回国发展,被老美足足折磨了5年才能回国! 甚至你再往前看,我们的先烈两弹元勋当中,基本上都是从国外留学归来的,那个时候美国难道没有放出丰厚的待遇挽留他们吗?但他们依旧选择回到一穷二白的中国搞建设,这足以证明了,人只要有信仰,足可以抵万难! 这也是为何华为当初选择与高校合作搞"鸿蒙生态精英班"的时候,宁愿"得罪"清华北大,也要放在西工大上。 因为任正非知道,或许西工大的名气不如清华北大,但西工大培养出来的学子"根正苗红",绝对不会流失海外! 因为西工大这么多年来一直低头默默为祖国奉献,特别是在航空航天事业上,西工大作出了无可厚非的贡献。 正如西工大的一座雕塑:它低着头颅,半身埋进土里,双手捧着巨剑举向前方。寓意:隐姓埋名,为国铸剑。 或许,今天中国所有的高校都应该向西工大学习,我们的高校不需要有多大的名气,但起码培养出来的人才要爱国。 归根到底,教育二字,不仅仅是教书,还要育人。 一个国家的科研水平高低,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基础科学教育。一个国家是否强大,取决于这个国家的人才是否有家国情怀,是否拥有民族自豪感。所以今天对比于芯片卡脖子,我们更缺乏的是拥有爱国主义精神的数理化人才。 我们需要解决的不仅是提高科研人才的薪酬待遇,还要从根本问题上解决,从教育开始抓起,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弘扬正确的思想。毕竟只要打造好"梧桐树",就不需要担心"金凤凰"不会来。 #头条群星9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