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向重庆捐赠方俊院士学术成长资料
方俊在翻阅文献。北碚区科协供图
为弘扬老一辈科学家的奉献精神和榜样力量,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自立自强、创新争先,日前,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向重庆自然博物馆捐赠了中国大地重力学和地球形状学的创始人——方俊院士的一批学术成长资料。
据介绍,重庆自然博物馆的前身为中国西部科学院,抗战时期,著名的中央地质调查所曾在此开展地质、古生物、土壤、大地测量以及地震观测等工作,并出版了中国人自撰的第一本恐龙专著《许氏禄丰龙》、重建了北碚地震台、研制出中国人自制的第一台现代地震仪器——"霓式地震仪"……留下了丰富的地质成果。
已故中国科学院院士、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家、中国大地重力学和地球形状学的创始人、固体潮研究的开拓者方俊院士当时曾在位于重庆北碚的中央地质调查所工作,留下了科研的足迹。
方俊获得的"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先进工作者"奖状。北碚区科协供图
今年7月,重庆市科协承办了"科学与中国"20周年科普工作座谈会暨院士重庆行活动。院士们在参观了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陈列馆《科学魂,强国梦》展览后,提出应继续大力宣传重庆抗战科学、弘扬科学家精神。其中,方俊院士当年的同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孙和平表示,将通过其单位捐赠方俊院士学术成长资料,以支持重庆自然博物馆国家级"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创建工作。
近日,捐赠资料陆续到馆。此次捐赠的资料有其论著《从练习生到院士——方俊自述》《固体潮》《方俊院士文集》以及方俊院士入党心声视频、"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先进工作者"获奖证书照片和相关工作生活照片、实物等十余件。
北碚区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都是方俊院士筑梦地质研究,孜孜不倦追求事业的充分见证。下一步,在市科协的指导下,北碚区科协、重庆自然博物馆将保存利用好这些珍贵资料,通过策划举办《中国地质调查所历史陈列展览》等形式,呈现方俊院士的成长历程与学术成就,进一步加强新时代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宣传和弘扬老一辈科学家全身心投入科学研究的奉献精神和榜样力量。(记者 伊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