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产能新增千亿斤,如何实现?农业农村部部长给出路线图
岁末年初,专访部长。连续三年,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给总台央视记者写下了这样三组关键词:
2021年:粮食,种子、耕地2022年:粮食2023年:农业强国
三组关键词之间有何关联?唐仁健说,一脉相承,内在逻辑关系非常明确。
"农业强国是纲领性的,提纲挈领。首要任务是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而种子和耕地是其中两个要害,抓住这两个要害,粮食安全也就能够保证了。"
全力以赴端牢端稳中国饭碗
回望2022年,我国粮食生产可圈可点。面对新冠疫情多点散发、破纪录北方秋汛、南方极端高温干旱、农资价格高位运行等困难,产量依然再创历史新高,达到了13731亿斤,增产74亿斤。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豆自给率也提升了3个百分点。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为稳预期、稳物价、稳经济大盘提供了基础支撑。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唐仁健说,世界上真正强大、没有软肋的国家,都有能力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未来一个时期,随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城镇化推进,粮食和重要农产品需求仍呈刚性增长态势。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起步之年,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具有特殊重要意义。"我们将以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为抓手,全力以赴端牢端稳中国饭碗。"粮食产能在1.3万亿斤的高起点上,再提升千亿斤。事虽难,做则必成。唐仁健说,"这件事不是能不能、行不行的问题,而是必须要、必须干的问题。我们一定要调动一切资源,想尽一切办法,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唐仁健说,从长远看,要全面发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抓物质基础,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持续抓好种业振兴和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抓机制保障,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 2023年农业工作重点
2023年,面对新发展形势,重点是两稳两扩两提。两稳——稳面积、稳产量:确保粮食面积稳定在17.7亿亩以上、力争有增加,确保粮食产量继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力争多增产。两扩——扩大豆、扩油料:扩种1000万亩以上,确保大豆油料面积稳定在3.5亿亩以上、力争再扩大。两提——提单产、提自给率:力争玉米示范田亩产提高100公斤以上、食用植物油自给率提高1个以上百分点。
当记者问到具体将采取哪些政策举措时,唐仁健说——行政推动、政策扶持两手抓,千方百计稳住面积。在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中,加大面积产量和种植结构权重。农田硬件、科技软件两手抓,把单产提上来。新建4500万亩、改造提升3500万亩高标准农田。以玉米为重点启动主要粮油作物单产提升工程。防灾减损、机收减损两手抓,把损失降下去。
促消费 扩投资 有力促进国内大循环
说到扩大国内需求,唐仁健认为,三农涉及的行业多、领域广、群体大,在扩大国内需求、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可腾挪的空间、可挖掘的潜力非常广阔。
唐仁健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
现在农民收入虽然还不是很高,但创造的消费增量已经和城镇居民差不多了,随着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消费加快升级,预计每年可以新增2万亿元左右消费需求。
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城乡差距最直观的表现,这方面有着巨量的投资需求。初步测算,未来5到10年,仅高标准农田、设施农业等投资需求就有近15万亿元。
▶ 加快激活农村市场 释放农民消费潜力
唐仁健说,2023年,农业农村部将持续发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特别是在加快激活农村市场、释放农民消费潜力方面拿出更多实招硬招,畅通工农城乡循环,促进国内大循环。
优化供给扩大消费。从供给端和流通渠道发力,扩大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和名特优新农产品生产,着力改善农村消费硬设施、优化软环境,扩大电子商务和物流快递的农村覆盖率,让农产品"上行通畅"、工业品"下沉顺畅",促进城市食品消费升级和农村耐用品消费增长。
加强建设牵引投资。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继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布局建设一批产地仓储保鲜设施、冷链集配中心和大型冷链物流基地,持续改善农村水电路气房讯等条件,以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为拉动经济增长添油助力。
发展产业助农增收。指导各地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壮大农产品加工流通业,推进农文旅融合,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持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坚决守好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唐仁健说,2022年,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有效巩固。截至11月底,65.7%的监测对象已消除返贫风险,其余也都落实了帮扶措施,没有发生整村整乡返贫的现象,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比上年增加了133万人,达到3278万人。
"当前,受新冠疫情、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面对困难挑战,唐仁健给出了应对方案。
"我们将采取更大力度、更有针对性的举措,进一步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用发展的办法把贫困甩得远远的。"
在培育提升产业方面,按照"土特产"三个字的要求,指导各地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把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提高到60%以上,谋划实施一批整体性区域性产业项目,健全联农带农益农机制,让脱贫群众更多分享增值收益,通过产业稳定增收。
在着力稳定就业方面,发展一批就业容量大的县域富民产业,加大对脱贫劳动力的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力度,确保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
在推进创业创新方面,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建设一批创业孵化实训基地,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以创业带动就业增收。
强国必先强农
农强方能国强
唐仁健说,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已经响鼓重槌发出。将锚定这一目标系统谋划,抓紧研究制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更高水平守好确保粮食安全和防止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高质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开拓创新实施科技改革双轮驱动,不断开创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发展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来源|新闻联播
编辑 、责编 | 孙丽敏
监审 | 钟倩
开发理发小程序,帮助门店获得更多客户广州微信小程序开发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现在,人们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来完成许多重复性的任务,比如理发。有了微信小程序,人们可以更轻松地找到一家适合自己的理发店,并预约所需的理发服务
特斯拉重新捡回来的毫米波雷达,下一步脚落何处?一石激起千层浪。最近,特斯拉又有大动作搭载4D毫米波雷达的特斯拉要来了。日前,Twitter博主Greetheonly曝光了特斯拉全新HW4。0硬件,指出该产品具备至少两个以太网接
从电视到人工耳蜗,亚马逊想让声音通行更无阻亚马逊和澳洲人工耳蜗公司Cochlear合作,让亚马逊流媒体上的内容,能直接串流到人工耳蜗里。人工耳蜗是一种植入式辅助设备,能让重度重度失聪的人产生一定的声音知觉。人工耳蜗的用户需
研究表明,每天多运动20分钟可能有助于预防住院我们都知道锻炼对您的整体健康很重要它的好处不仅限于身体,它甚至对您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现在,一项新的研究表明,每天多锻炼20分钟可以降低您未来因严重疾病住院的可能性。这项发表在JA
Oasis对黑客的反击和去中心化是完全背离的!WormholeJumpCrypto和Oasis展示了由多签名控制的可升级智能合约所带来的中心化威胁。注意这篇文章比我写的大多数文章都更具有技术性,因此,如果你有不熟悉的专业术语,
企业数字化转型微探近几年数字化绝对是高频词汇,这并非偶然,而是社会环境的发展使然。尤其是新基建时代的来临,企业数字化转型肯定会向更深入的地方探索,IT从业者如何抓住机遇使得职业生涯更进一步非常关键。
科技与教育教育变革的希望之光科教科教兴国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人类对知识的渴求,科技和教育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科技的进步为教育领域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这也意味着教育变革的希望之光已经在慢慢照耀着我们的未来。一科
电量焦虑之外,竟然还有容量焦虑!你的手机电池健康度是多少?在当代生活中,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所有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手机的不断发展进步,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很大的便捷性。但是,随着5G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发现,手机的电池越来越不耐用了。别
东数西算迎爆发风口!三大核心环节龙头梳理东数西算工程是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政策导向加以扶持。2022年政府报告首次单独提出数字经济及其发展目标国务院在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
华为发布XMAGE2023报告探索移动影像未来发展西班牙,巴塞罗那,2023年2月26日在巴塞罗那举行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期间,华为发布了华为影像XMAGE2023年度趋势报告。这是华为在2022年推出全新移动影像品牌XMAGE以来
SmartNoteBook数据分析数据科学平台介绍(上)联系咨询wangxinyismartnotebook。tech借助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数据技术的演进,大数据整个行业实现了生态的完善和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从最初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