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手脚冰凉?千古名方3味药,暖心温肾,整个冬天都是阳气满满
每次起床手脚都是冰凉的,好不容易活动活动,暖和了一些,伸手吃饭的功夫,瞬间又是手脚冰凉。
西医会告诉你:这很正常,吃完饭后,全身的血液大都流向脾胃,以助消化,离脾胃越远体温越低,所以出现手脚冰凉的症状。
那为什么有的人不这样呢?其实在中医看来,手脚冰凉是因为阴寒内盛,导致心肾阳虚。阳气虚弱的人,阳气无法运行到四肢,因此手脚多是冰凉的。
阳气虚弱,必然会阴寒内盛,导致气滞血瘀,体内气血不畅,加重了血液运行的负担,这就不仅仅会手脚冰凉,还会经常出现手脚发麻的症状。
今天,就分享这样一个"千古名方"——四逆汤。
出自东汉"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有温心肾之阳的功效。
【组成】附子、干姜、炙甘草。
所用均为辛热之药材,手足得温,则阳虚之证得以改善,是故,不得久服,中病即止。
附子,为大辛大热之物,入心、肾、脾三经。
附子秉性纯阳,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益火消阴,为治疗阳虚诸证之要药 。具有强大的散寒功效,温善走窜,可将体内的阴寒之气统统赶出体外。
《本草正义》原文:"附子,本是辛温大热,其性善走,故为通行十二经纯阳之要药。外则达皮毛而除表寒,里则达下元而温痼冷,彻内彻外,凡三焦经络,诸脏诸腑,果有真寒,无不可治。"
干姜,同为辛热的药材,入心、肺、脾、胃经四经。
干姜为生姜切片晒干或低温烘干后而得,与附子一样。既可温通心脉而回阳救逆,亦可助附子温心肺之阳,散脾胃之寒,为温中散寒之良药 。素有"附子无姜不热 "的说法。
此外,干姜入肺经,温散肺经的寒邪,为治疗寒饮伏肺喘咳之要药 。
《珍珠囊》原文:"干姜其用有四:温通心阳,一也;去脏腑沉寒痼冷,二也;发诸经之寒气,三也;治感寒腹痛,四也。"
最后,炙甘草并非辛热之物,其性平和,调和诸药,可使药力平缓持久。
此方中,其用有三:
其一,与附子、干姜温热的药材同用,可达温补结合,以治虚寒之本;
其二,炙甘草可缓和附子、干姜峻烈之药性,以达破阴归阳之功,而无有暴走伤身之险。
其三,炙甘草调和诸药之威 ,可使药力平缓持久。
《别录》原文:"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
《药性论》原文:"制诸药毒。"
看完想必有人想过平替其中药材,以达省钱省事的目的。千万不可!例如:生姜代替干姜。生姜为解表药,善解肌表之寒;干姜为温里药,专于祛脏腑阴寒。若换成生姜,不仅达不到干姜的效果,附子的功效也大大削减。
最后,还是告诉大家,中医用药严谨,讲究辨证用方。就如此简单3味药,都是如此的严谨,就别想着自己抓方用药了,吃不好反而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