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女儿李敏曾说:"远志姐姐在父亲的教诲下,不论是在北京还是在地方,从来不会以毛家人自居,她很少和别人说自己的身世,每当有人提起毛泽东,毛远志一如平常称呼‘老人家’、‘毛主席’"。 正因为如此,毛远志的身世极少人知道,甚至连她工作单位的人不知道,原来这个女孩就是毛主席的亲侄女。 图 | 毛远志艰苦的童年,伟大的品质 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毛主席的两个弟弟都为革命献身,留下了毛远志、毛楚雄、毛远新三个遗孤。 毛泽东和兄弟手足情深,得知弟弟牺牲后,他先后把侄子和侄女都带在身边,对他们充满了无限的关爱。 1925年,毛泽东和弟弟毛泽民回到韶山发起农民运动,还建立了韶山党支部,由于赵恒锡追捕,无奈之下毛泽民前往广东。 为了家人的安全,毛泽民在临走前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要和妻子离婚。 实质上,自从和王淑兰结婚以来,他们的感情一直很好,但为了保护家人,毛泽民不得不这样,他说,参加革命是要随时掉脑袋的。 毛泽民告别妻女后,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革命道路,临走时毛泽民发誓,革命不胜利,就绝不回韶山,这和他大哥毛泽东的誓言一模一样。 然而,毛泽民离开后,他的妻子王淑兰带着年幼的女儿艰苦生活,实在揭不开锅了还要出门讨饭,真是苦难不已。 但即便如此,她还是一直为同志们作掩护,从事党的地下交通联络工作,1929年王淑兰因为被叛徒出卖最后被敌人逮捕进了监狱。 图 | 王淑兰 王淑兰落难后,毛远志一直被寄养在乡下,为了培养女儿也走上革命道路,王淑兰毅然决定把女儿也带到身边,负责向外传递情报,直到这年7月,彭德怀率军攻入长沙,王淑兰才带着女儿越狱脱身。 但是党内的同志建议王淑兰还是去寻找毛泽民,在一些同志的帮助下,王淑兰带着女儿来到上海,但是得到消息,毛泽民因为工作原因已经离开上海。 一段时间的辗转反侧后,组织上很快安排王淑兰母女又回到湖南,又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看着母亲日夜操劳,整日整夜干活而且还入不敷出,懂事的毛远志决定到沅江县的傅家做童养媳。1937年,当时年仅10几岁的毛远志在傅家受尽了折磨,王淑兰于心不忍。 正在这时,从延安传来了消息,是毛泽民写信让王淑兰带着孩子去延安,因为延安当时的环境相对稳定,可以更好地让毛远志学习和生活。 收到毛泽民的信后,王淑兰高兴不已,马上把孩子从外乡接回来,马不停蹄经过长途跋涉,最后终于到了延安。 到延安后,毛远志见到的是大伯毛主席,毛主席得知王淑兰和侄女来了,马上邀请到凤凰山的窑洞中,让警卫员炒了几个好菜招待,王淑兰还拿出家乡的糕点给毛主席,毛主席一边吃着一边笑着说:"真好啊,好久没有吃到家乡的东西了。" 虽然见到大伯很开心,但是毛远志还是禁不住一直问大伯:"我爸爸在哪里呢?" 毛主席蹲下来摸着毛远志的头遗憾地对王淑兰说:"在你们来延安前,他已经前往新疆了。" 原来,当时根据革命需要,毛泽民受党中央派遣前往新疆,先后出任新疆省财政厅、民政厅厅长等职。 王淑兰紧赶慢赶还是没有见到丈夫,毛远志嚎啕大哭,毛主席抱起她说:"好孩子,这不是有大伯在呢吗,等你爸爸回来就可以见到了。" 毛远志对大伯提出,自己想要当八路军,还想去学习文化知识。毛主席知道她的意思,笑着说:"你应该先补习文化知识,等有了一定基础,就可以去抗大学习……" 随后,毛主席安排毛远志先去延安的鲁迅小学读书,先学习点文化知识。 其实毛远志去延安前,王淑兰就多次叮嘱:"你伯父是领导人,到了延安要少去打扰他,小孩子要自己靠勤奋。" 但毛远志勤奋好学,一有不懂的问题不去问老师,还专门去毛主席家里问,毛主席也不觉得烦,抽空就给她讲知识,对她偏爱有加。 仅仅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毛远志就补习完了小学五年的课程,期间还加入了中华民族的先锋队,1938年,他在中学读书时认识了曹全夫,成为了革命伴侣。遗憾错过父亲最后一面 转眼间,毛远志来到延安已经8年时间了,但始终不见父亲从新疆回来,她打算亲自去问问大伯。 1945年10月13日,这是毛主席参加重庆谈判回到延安的第三天,毛远志和未婚夫曹全夫一起去看望毛主席,虽说是看望,但毛远志心里一直有个疙瘩。 毛主席看到毛远志来了,专门让警卫员叮嘱炊事员做了一大碗扣肉给他们吃,大家围着饭桌一边吃一边谈话十分温馨。 毛主席还询问了曹全夫的家庭情况还有个人经历,当得知曹全夫也是穷苦孩子出身,从敌后来到延安十分不易,毛主席专门夹了一大片扣肉放进了他的碗里,以表示肯定。 期间,毛泽民的老部下余建新拿出毛泽民的照片无意间询问毛泽民的情况,实际上也是毛远志想问的。 "爸爸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消息了,我们很想念他,大伯,爸爸在哪呢?" 毛主席听罢后,脸色骤然阴沉了下来,他叹了一口长长的叹息说:"孩子,你爸爸已经被敌人杀害了。" "什么?"毛远志不敢相信这个事实,她的脑子一片空白,蹲在地上瞬间大哭起来,毛主席也看不下去了,轻轻拍打着毛远志的胳膊,也是悲痛不已。 7年多了,她一直期盼着父亲回来,可是怎么就突然牺牲了呢。 原来就在3年前,1942年的9月份,毛泽民和陈谭秋等同志被反对军阀逮捕,毛泽民在敌人的拷打下坚决不提半字情报,最后牺牲在了敌人的屠刀之下,年仅47岁。 毛主席不停地安慰毛远志,毛远志情绪稳定后,坚强地说:"大伯你放心吧,我一定可以挺住的,我也要参加革命!"毛主席点点头,心里感到无限的欣慰。 最让毛主席感到高兴的是,幸亏毛远志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有曹全飞的照顾,毛远志一定会很幸福。 几天后,毛远志和曹全夫又来到毛主席的住处,表示一定会听党的话,还请求批准他们的婚姻,毛主席同意了他们的婚事。 结婚当天,毛主席还特地让叶子龙把那匹听话的棕色老马牵来,送给他们当结婚礼物,在当时艰苦的战争年代,结婚已经是简朴至极,但毛主席还能想到送个礼物,真是让人感动和尊敬。 曹全夫是安丘东关人,虽然家境不好,但在当时算是名门望族,仅在明清两朝,曹氏一门就出过8位进士。据《曹氏家谱》记载,曹全夫的父亲一辈都是德高望重的老前辈。 青年时期的曹全夫励志从那家革命,在民族危亡之际,加入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来到延安后,一面上课一面开荒种地,通过学习教育知识,思想得到了巨大改变,随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5年10月,曹全夫和毛远志告别了革命圣地延安,加入了进军东北的队伍中,在河北转战期间,毛远志生下了一个儿子,真是大喜事,另外他们还收到了毛主席寄来的一张照片,照片中有毛岸英和李讷,他们这才得知,原来是毛岸英回到国内了,真是喜上加喜。 等到他们再见到毛主席,已经是进驻西柏坡时,当时毛主席在西柏坡指挥作战,曹全夫夫妇得知后前去看望。 毛主席在院子里亲自洗衣服,曹全夫看到后感动地说:"大伯,您穿的衣服还不如我的好啊,该换换了。" 毛主席说:"我这缝缝补补又是好衣服了。"转身就看到他们夫妇也是穿的打补丁的衣服,又笑着说:"看来你们都会打补丁了。"顿时几人开怀大笑。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日理万机,毛远志夫妇便很少再去看望,只有才香山时期去看望过一次,随后曹全夫便南下到江西军区工作了。 那年冬天,毛主席见天气寒冷,又想起来了这个侄女,就托人给她做了一件棉衣,毛远志感动不已,上门看望大伯,顺便还提出了个请求,她不想和丈夫分居两地,也想去江西。 毛主席知道毛远志的意思,随后便同意了毛远志的请求,她也去了江西革命老区工作。 曹全夫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在江西担任中央办公厅"五七"干校第一任校长兼党委书记等职位,但很少有人知道,原来他就是毛主席的侄女女婿。 后来李讷去江西五七干校接受锻炼时,曹全夫还力所能及地给予照顾,毛远志得知李讷已近30岁还没有对象,很是着急,多次和毛主席沟通,足以见毛主席和毛远志之间的亲情之深。 毛主席问毛远志:你怎么不来看我 最让毛远志难以忘记的就是1959年那个让人难忘的幸福日子。 大概是1959年8月的一天,毛远志让儿子曹耘山带着自己的妹妹曹立亚穿上漂亮的衣服,要去中南海吃家宴。 到了丰泽园后,两个孩子才知道,原来是母亲带着他们来参加婚礼的,新娘子正是毛主席的大女儿李敏。 李敏的爱人是大学高材生,家父是开国中将孔从洲,邀请毛远志赴宴正是毛主席的主意。 在家宴上还有一位特殊的客人,那就是王季范,是家乡的代表人物,也是毛主席的表兄,家乡人见面了,毛主席谈笑风生用浓重的湖南话打着招呼,让毛远志倍感亲切。 现场摄影师要照相,毛主席招呼大家都站好,起初两个孩子站在毛远志的身边,毛主席俯身看了一下,然后笑着示意孩子们过来,他把两个孩子曹耘山和曹立亚紧紧揽在自己的身前,真是温馨十足。 照片上的毛主席虽然已经将近70高龄,但他满面春风,精神饱满,神采不减当年。 第一排第一位是曹轶欧,紧接着的是邓颖超和蔡畅,李敏亲切地称呼她们邓妈妈和蔡妈妈,站在毛主席身边的就是10岁的曹耘山和妹妹曹立亚,她们是毛泽民的外孙,更是毛主席唯一的亲侄女毛远志的孩子。 时光匆匆,转眼三年,三年又三年。女儿的婚事已定,毛主席抽出更多的精力忙国家大事,他日理万机,毛远志想去看望过伯父,但时间不允许。 1963年,是毛主席七十大寿,俗话说人过七十古来稀,眼看着身边的人都逐渐长大,毛主席也步入老年,他突然想起来了自己的亲侄女,便让警卫员去接毛远志。 听说要去给毛主席过生日,毛远志赶紧让丈夫给小女儿换一个干净的衣服,当他们走进颐年堂时,毛主席正在开会,毛远志便带着孩子在后院玩耍。 不一会毛主席出来了,还没有送走客人,便忍不住和毛远志打招呼:"远志,你来啦!这么多年,你怎么不来看我呀?是不是忘了我这个大伯了。" 一句话让毛远志心里有点难受,她何尝不想多来看望看望大伯啊,可是时间不允许,她也不忍心打扰毛主席。 几个人都做下来后,毛远志还是像小时候一样依在毛主席身边,握着毛主席的手,毛主席说:"你的头疼病好点了没?" "好多了。"毛远志没有想到,这么多年了,毛主席还记得他的头疼病,看着毛主席慈祥的样子,她鼻子一酸,泪水就悄悄滴了下来,明明有一肚子的话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毛主席的生日很简单,除了他喜欢吃的老三样,厨师还特地做了长寿面。和大伯在一起吃饭,一如当年的感觉,还是那样地亲近,毛主席笑着说:"远志啊,吃完饭别急着走,和伯伯说说话。" 毛远志低声说:"伯伯,您可别怪罪我,我一直是害怕打扰您的工作,害怕给您带来不好的影响。" 毛主席点点头,他明白毛远志的难处,他是毛主席的亲人,工作上学习上难免被人说她走后门。 毛主席摸摸孩子的头说:"远志你今年多大了?还在组织部工作?远新去看过你没有?" 这些不经意的关心让毛远志倍感温暖。 谈话间,毛远志注意到毛主席可能有鼻塞的情况,猜想可能是感冒了,毛远志说:"大伯,您穿的太少了,这么冷的天,别感冒了。" 毛主席笑笑:"感冒只要不发烧就不要紧,我的身上还热乎乎的。" 毛远志拉着大伯的手,还真的感觉到很暖和,随后她还拿出给毛主席带的艾绒与艾卷,将艾卷点燃,在毛主席手部治疗感冒的穴位上,温温的灸着。 毛主席惊奇不已:"远志啊,你啥时候还学会中医了。" 正巧这时候,摄影师来了,毛主席说那就合个影吧,大家担心毛主席身体不好,让毛主席坐在沙发上,毛主席却说:"没事没事,我就站着就好了。" 图 | 1963 年,毛泽东 70 岁寿辰与家人合影。左起 :曹全夫、毛远志、王海容、毛主席、曹立亚、李敏、孔令华 当时毛远志和王海荣紧紧站在毛主席的身边,李敏还抱着毛远志的女儿,这张珍贵的合影毛远志一直珍藏着,生怕找不到了。 从那以后,毛远志因为一直在江西工作,很少回到中南海,毛主席的小女儿李讷谈恋爱时,毛主席曾写信希望毛远志多照顾照顾。 当时李讷在五七干校认识了一个服务员小徐,他年轻帅气,为人热情,虽然是初中毕业,但其他方面都还好,李讷决定和小徐交往试试。 不曾想,一来二往,两个人渐渐稔熟,不久就相爱了。毛远志给毛主席做报告,毛主席对李讷的婚姻没有反对意见,还委托曹全夫、毛远志就地操办婚礼。 莫不想,还没有几年,毛主席便病重,她紧急让李讷回北京看望,但是时间就是那么快,1976年9月9日,听到毛主席逝世的消息,毛远志的心都要碎了。 他们马上赶到北京,去和毛主席告别,尤其是毛主席纪念堂建好以后,她和丈夫每年都去纪念堂看望大伯,他们总是悄悄来,悄悄去,工作人员每次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但在签字册上他们从来没有留下名字。 遵照毛主席生前的嘱咐,毛远志决定等到孩子们大了,就把父亲的真实情况告诉他们,直到1983年,毛远志带着孩子们去了毛泽民的墓地,他们这才知道,原来他们的爷爷是烈士。 图 | 1983 年 9 月,毛远志、曹全夫与儿子曹耘山(右)在毛泽民烈士墓前 为了补充毛泽民和王淑兰的资料,毛远志在退休后一直奔走在韶山和赣州、瑞金等地,几年的时间内共整理了近30个卷宗。 毛远志在晚年一直怀念着毛主席和父亲,她一直叮嘱孩子们,要学习毛主席的精神,认真秉承毛家家风。 不幸的是,1990年7月6日,毛远志因癌症病逝,享年68岁。党组织在追到会上称赞她是毛主席的好侄女,是党的好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