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川法苑001你所不了解的中国古代君主理论
中国古代政治法律思想与欧洲的一个明显不同,即:后者从亚里斯多德开始,集中探讨国家政体问题(贵族制、君主制或民主共和制),而中国数千年来集中探讨的则是君主制问题(明君、昏君或暴君)。这是因为中国古代社会一直是君主制政体,君主位居政治体制之中枢,其品行的优劣、权力的大小和政策的好坏,与整个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因此,君主问题遂成为古代政治思想家所热烈讨论的首要课题。他们的许多著作其实都可以称为"君主论",而与土六世纪意大利马基雅弗里的《君主论》相比,是毫不逊色的。遗憾的是,中国学界系统研究古代君主理论问题的论著比较少。
一、中国古代君主理论的历史与逻辑的发展过程
人类认识的发展是一种螺旋式 上升的运动,理论的逻辑行程以现实社会的变化为最终依据。中国古代的君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西周至西汉时期君主理论的产生和定型。
就目前的史料而言,中国古代较为系统的君主理论产生于西周。夏朝计有十七个君王,殷商朝则有三十一个君王。这些君主中,有明君,有昏君,有暴君。明君使国家兴盛,昏君使国家衰弱,暴君则使国家灭亡。民闻明君则喜,遇暴君则怒。民喜则君安,民怒则君危。这些事实启示周人:居于君主地位的人,未必就是合理的君主,既要忠于君主,但又不能盲从君主。于是,作为一般君主的政治道德规范就开始从具体人身上分化出来,变成凝固化的一种政治传统。西周的君主理论就是这样产生的。它用天命论强化和约束君主,提出了君主为政的规范——"德",要求贵族一方面尊君,另一方面又要与君主"和而不同",制约君权。
战国时期的君主大都面临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对旧的宗法贵族怎么办?是继续推行宗法分封、贵族世官制度,还是用军功起家的官僚制度取而代之?二是对传统的治国原则——德(礼), 是因循不变,还是用"法"治取而代之?三是如何统一天下,是厉行耕战政策,还是推行仁攻,以道德教化和平手段感召天下?围绕着对这些问题的不同看法,战国时期的统治政策出现了三种类型:一是以礼治为主、法治为辅,三晋、燕、齐是也。二是以法治为主、礼治为辅,秦国是也;三是在法治、礼治之间摇摆不定,楚国是也。先秦诸子以这三种不同政策为背景,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君主理论。
秦王政继位后,除去了吕不韦集团,开始偏任法家,独尊法术。结果是有得有失,很快统了天下,又很快地被推翻。代之而起的西汉统治者和思想家,对秦朝的兴起与灭亡作了认真的思考,对先秦诸子提出的各种君主理论进行了冷静的评判和有机的综合,而董仲舒则是集大成者。他的《春秋繁露》所构筑的君主理论,吸取了儒家仁义教化的感情因素,但又与阴阳五行相结合,增强了君主理论的客观性;吸取了法家赏罚分明的内容,但减少了它的刻薄寡恩的残忍性。古代的君主理论到此基本定型。
第二个阶段是魏晋南北朝和唐宋君主理论对佛教的吸纳与超越。
董仲舒对君权神化的"天人感应"学说,到了东汉演变成为谶纬神学,人的历史变成神的历史。东汉的君主神化理论,是一股逆流,幸而到了魏晋被玄学所阻挡。玄学针对"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陈腐说教,响亮地喊出了"名教本于自然"、"存在即合理"、"名教即自然"的口号,他们不用天命鬼神证明君权的合法性。而是用玄妙的自然来说明君权存在的客观合理性,秦汉以来愈演愈烈的神化君权的恶作剧至此中止。
东晋时期,玄学开始和佛学结合而步入歧途。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出现了儒、佛、道三教并存的局面。佛、道二教都要人们超脱尘世,以便进入彼岸世界的佛境或仙境。这在根本上与封建纲常秩天序相对立,对传统的以儒、法、 道为主体的君主理论也是一一个严重挑战。唐代的统治者和思想家大部分都未高度重视佛、道二教对君主政治的破坏问题。结果造成君道和臣道观念日趋淡薄。重整伦常,建立新的君主理论势在必行。于是宋代理学应运用而生,它糅合儒、释、道三家学说,对"君道""臣道"作了新的论证。对自然界来说,是"有理而后有象,有象而后有数";对人类社会来说,是" 为君尽君道,为臣尽臣道,过此则无理"。"理"的提出,克服了董仲舒粗糙的君权神授理论的缺限,使君主理论富于抽象的思辨色彩。
第三个阶段为明清时期对君主理论的批判。 明朝左派王学中的李贽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至黄宗羲则直斥皇帝是"天下之大害",充分揭露皇帝"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的罪恶。主张恢复被朱元璋废除的宰相制度以分割君权,设立学校以监督君权。和黄宗羲差不多同时的唐甄大胆指出"天子虽尊亦人也","天子之尊,非天帝大神也"(《潜书·抑尊》),"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潜书●室语》)。这真似深夜警钟,震人肺腑,令人深思。
然而批判的武器终究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在资本上义生产关系尚未成熟、资产阶级民主理论尚未建立的条件下,封建社会的进步思想家们只能是对君主制度进行批判,而提不出用什么东西来取代它。只有到了近代,西学东渐,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兴起,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及其为之服务的君主理论才变成了历史的陈迹。
二、中国古代君主理论的主要内容如下:
1. 君权的合法性问题
君权的出现,是合理,还是不合理?围绕这一问题,大体有两种观点。
绝太多数思想家认为君权是合理的。理由有如下儿条。第一,心理需要要说。孔子、孟子把君权的存在直接归为如同亲子之爱般的生活情理,诉之于人们的心理依靠。第二,人类群体生在需要说。墨子认为远古先民没有统一的思想信仰,"是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至有余力不能以相劳,腐朽余财不以相分,隐匿良道不以相教,天下之乱,若禽兽然。"(《墨子·尚同上》)上天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便选择了天子。荀子认为,"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荀子·礼论》),以"明分使群"为已任的君主便应运而生。韩非认为最初的君主是由于适应人民衣食住行的生活需要而产生的,"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民食果窳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使王天下,号之日燧人氏。"(《韩非子. 五囊》)第三,天命说。如董仲舒说:"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春秋繁露·深察名号》)。第四,"理一分殊"说。宋代理学家认为"理"是一个统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最高的本体,而君权的存在则是这个理的一种具体表现。
有一部分思想家认为君权的出现是不下合理的。理由是君权伤害了人们的自然天性,这种思想是从道家一系演进下来的。《庄子》说:"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也。在之也者,恐天下之淫其性也;宥之也者,恐天下之迁其德也。天下不淫其性,不迁其德,有治天下者哉?!"((在宥》)"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胠箧》)。后来晋朝的鲍敬炎将庄子的这种思想发展到了"无君论"的地步,幻想回到那"无君无臣,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陶然自乐的远古社会(《抱朴子.诘鲍>)。无君论提出的意义,不在于它的正面主张,而是在于它揭露了君主制度的罪恶和阶级社会的苦难。
2. 君主的类型
不同时期、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家,都有各自不同的理想中的君主。大体而言,古代:思想家设想的君主有下列几种类型:
第一,道德型。持此说的思想家要求君主从自已做起,先"修身",次"齐家"、次"治国"、次"平天下",以自己的优良道德去感化教育别人,不要轻易动用刑罚。
第二,暴力型。法家创立此说。他们认为君主之所以为君主,靠的不是什么道德,而是权势和权术,因此,君主应牢牢抓住刑、赏二柄,使臣民不得为非。
第三,劳动型。农家许行主张君主应为农业劳动者,而不享有什么特权。他说:"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孟子·滕文公》)。
第四,知识型。清代的曾静说,皇帝应该由学者做,如孔子、孟子、朱子",而不该给"世上英雄"、甚至"老奸巨猾"做(《知新录》)。
3. 君主的统治手段。
老子主张君主实行"无为而治"。君主必须"无为"才能"无不为",表面不管,实际却无所不管。心里很清楚,表面上却装糊涂,"以退为进","以守为攻"。因此老子的"无为而治"实际上是一种阴谋诡诈之术;孟子等主张德治,重教化,轻刑罚,行仁政,贱功利;法家主张在尊君的前提下,"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赏罚分明;荀子及汉儒主张德、刑并用。汉宣帝所说的"霸(刑)王(礼)道杂之"实际上是汉以后的历朝君主所奉行的统治原则。
4. 君主的集权与分权
韩非主张君主绝对专制,不受任何限制;董仲舒、朱熹等虽主张君主专制,但又要求君主须受道德、先王之法的约束,不能随心所欲;孟子、黄宗羲主张分割君主的权力,孟子要求君主为政不得罪于"巨室"(贵族),处理政务要同大夫商量并需经大夫许可,才能颁布政令。黄宗羲主张宰相应当与天子"同议可否",设立学校监督君权。
5. 君主的世袭与更替
大多数思想家是赞成君主世袭制的,认为这样可以避免争夺君位的混乱;有些思想家反对君主世袭制,他们提出三种君主更替理论。第一,禅让说。即原任君主将君位让给其他贤才之人,传者与被传者非属同一家族,《论语》《孟子》皆有此说。第二,传贤说。柳宗元、黄宗羲等此说。他们反对传子,是否可传除子之外的君主的其他亲戚成员,未作说明。第三,"革命"说。先秦儒家主张,对暴君可以推翻,并取而代之。《易传》谓:"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孟子·梁惠王》解释"汤放桀""与武王伐纣"时说:"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中国古代的君主理论,有力地抵抗了宗教(佛、道)势力对世俗君主政权的进攻,使得中国的封建帝王们把主要精力放在对政治事务的处理上,具有重人事的现实态度,避免了西欧中世纪教皇与君权并立和伊斯兰政教合一局面的出现,成为世界政治文明中的一朵奇葩。但是,中国古代的君主理论也有着严重的缺陷。因为它逐渐变成一种僵化的封闭的政治规范体系,一个君主继位后,马上就被它所束缚,欲图革故鼎新,何其难也!它要求君主率由旧章,墨守成规,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熟视无睹,抑制了君主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中国历史上常常是开国君主敢作敢为,而其后代则一代不如一代,昏君、庸君不断。还应指出的是,中国古代的君主理论没有转化为一种对君主有约束力的制度,不能阻挡住君主的态意妄为,暴君虽然少,但又是不能避免的现象。
郝铁川 简历:史学博士,法学博士后,河南大学法学院名誉院长、特聘教授。曾任中国法律思想史学会会长、中国比较法学会副会长,华东政法学院副院长等职。1983年以来,先后《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报刊杂志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个人学术著作十余部。
丁克就可以忽略避孕?错!丁克才更需要避孕!头条创作挑战赛中国的生育率一年更比一年低!丁克这词儿这几年出现得越来越频繁。丁克即丁克家庭,指的是那些具有生育能力而选择不生育,除了主动不生育,也可能是主观或者客观原因而被动选择不
如果国宝会说话你有一条来自东坡先生的留言叮你有一条来自东坡先生的留言查收了吗?CCTV纪录央视频四川博物院看度直播四川观察四川人民艺术剧院联袂推出的直播活动你有一条来自东坡先生的留言圆满结束!许多网友表示喜欢讲解风格,轻
家中的孩子,在25岁前有这些迹象出现,预示家运兴盛现实当中,一个孩子能够有出息,是大多数父母最大的心愿了。人都说,三岁看老,一个孩子3岁时的样子,就能预测他的未来如何。这未免,有些过于夸大了。但是,一个孩子25岁之前,如果出现这3
4个儿童情绪管理法有效又简单,屡试不爽,孩子发脾气时可以试试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曾说一个人的成功,在于1的智商99的情商。对于一个人而言,想要拥有高情商,最基本的要素便是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只有控制自己的情绪了,高情商才能被逐步养成。
刘畊宏长期主义者的胜利刘畊宏演员歌手创作人主持人。绘画张烨2022年度人气主播刘畊宏获奖理由他是歌手是演员是创作人,但他如今最为人所知的身份标签是一个健身博主和健身教练。他凭借奇特的感召力,似火的热情,
当李现徐海乔遇上刘亦菲,脸上全是感情毫无技巧!最近刘亦菲李现主演的去有风的地方正在热播中,这是刘亦菲主演的第一部现代剧,期待值自然很高,再加上现男友的加成,有望成为爆款剧。有网友说这是李现笑过最多的剧,而且是发自内心的笑,这痴
元旦快乐,致我今生最惦念的人作者昕月蓝殇光阴如水,待到回首,已经走过了许多春秋。元旦快乐,致我今生最惦念的人,一个人的时候,总会想起远方的你,划一笔流转的时空,又见你的笑颜。坐在安静的角落,感慨一切太过匆匆。
谢谢你,钟南山!世上最高的山是喜玛拉雅山,可它高不过我心中的那座山。他令众人敬仰,令妖孽胆颤,他就是抗疫先锋,院士钟南山!耄耋之年,逆行抗疫上前线,奋不顾身,深八疫区破疑难,担当使命,科学判断。迎
两手空空又一年时间真快一晃一年了,这一年有得有失,认识了许多新朋友,做了好多自己没做过的事,核酸坚持三天二检,喉咙都起了老茧,有为快乐钓鱼捡山栆无忧无虑的刷抖音刷头条,有为父亲生病孩子上学的高昂
写在魔幻现实主义的2022年尾从年初的熙熙攘攘,到年中的忙忙碌碌,再到年底的慌慌张张。汇集了整个2022年。在这一年中,我体会到了从希望到失望再到燃起希望的小火苗。在这一年中,我体会到了连夜逃离一个城市的慌张。
被讨厌的勇气你的不幸,皆是自己选择的青年不,不,这不可能。哲人为什么不可能?青年有人拥有富裕而善良的父母,也有人拥有贫穷而恶毒的父母,这就是人世。此外,我本不想说这样的话,但这个世界本来就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