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是什么?为何晚清首富胡雪岩,告诫子孙要远离白虎?
清朝时期,有一种特殊的存在——红顶商人。而 胡雪岩,便是清末年间最为知名的红顶商人之一,同时也是徽商的代表人物之一。
由于清末特殊的社会环境,胡雪岩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某种程度而言, 从胡雪岩的人生经历当中,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社会走向。
而作为一个成功过亦失败过的著名人物, 胡雪岩在临终时给子孙留下的告诫 ,可以说是其对自己整个人生经历的一种总结。
然而, "勿近白虎" 中的"白虎"究竟为何,胡雪岩又为何会留下这样的话来告诫子孙呢? 一路向前
清朝道光三年,胡雪岩出生了。胡家并不是什么大户人家,相反的, 胡家家境十分贫寒 。
作为家中第三子,胡雪岩的童年并没有太多美好的记忆,但是吃饱饭,就已经是一件十分不易的事情了。
12岁时,父亲因病离世 ,使得胡家众人的生活更为艰难。
因此,在长到13岁的时候 ,胡雪岩为了摆脱这与生俱来的贫困,决定出去闯上一闯 。
本是安徽人的胡雪岩,一路行行走走,来到了杭州。彼时的胡雪岩并没有什么足以安身立命的本事, 只能在各种商铺间,做一个不起眼的学徒,用以积攒经验 。
之后,在钱庄当学徒的三年,胡雪岩可谓是任劳任怨、勤苦好学。于是,胡雪岩终于得以转正, 成为一名钱庄伙计 。
不过,这工作虽可糊口,却并没有过多的发展。都说人往高处走, 19岁这年,胡雪岩改为在阜康钱庄做伙计。
这阜康钱庄的于老板,虽然有着不错的家底,却奈何身下无子,后继无人。 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于老板决定让胡雪岩做自己的接班人。
之后,有传言说,胡雪岩曾在此期间资助过家道中落的王有龄,但是, 这一说法并没有相应的正史资料作为依据。
不过, 胡雪岩与王有龄之间,的确在其任职期间,有着不错的交情 。并且,王有龄得势后也的确知恩图报,带胡雪岩更上一层楼。
此时的胡雪岩已经37岁了,距离其离家闯荡,已经过去了24年。 而这一年,却是胡雪岩真正开始走上顶峰的时刻。
此时的胡雪岩,在王有龄的提携之下,几 乎占据了当时整个浙江省近半数的战时财经 ,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然而,清咸丰十一年,太平军大肆起义, 王有龄不敌太平军,使得城池失守城 。无法接受这样污点的王有龄最终自缢身亡,而胡雪岩也因此失去了彼时最大的靠山。 走上巅峰
原本以为,王有龄的离世,会给胡雪岩的事业带来极大的冲击。然而, 胡雪岩并未因此陷入危机当中,反而更上了一层楼。
王有龄离世后, 左宗棠接任了浙江巡抚一职 。多年的沉淀早已使得胡雪岩脱胎换骨,很快,胡雪岩便得到了左宗棠的器重。
由于当时浙江境内大小官员,都为了财产安全,将大部分身家存在了胡雪岩的钱庄, 胡雪岩有了发展更全面贸易的资本。
加之左宗棠当时对其青眼有加,将筹办军饷与军火的事宜,全权交与胡雪岩操办, 胡雪岩一跃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红顶商人"。
不过,事业上蒸蒸日上的胡雪岩,并没有变成为富不仁、满身铜臭的模样, 反而大力支持设粥场、善堂、义塾等。
因此,胡雪岩不仅事业上赚了个盆满钵满,名声上也是人人称赞。 有钱、有名声、还有官方支持,胡雪岩的事业愈发红火。
当左宗棠提出要在福州办船厂时,胡雪岩也是鼎力相助,就这样, 我国历史上第一家新式造船厂——"福州船政局"就此诞生。
到了同治十一年,由于其协助左宗棠有功, 胡雪岩得黄马褂之赏,被授江西候补道 ,在当时所有红顶商人中,也是出类拔萃的那一位。
只可惜,"花无百日红",适逢乱世, 即便是胡雪岩,也无法抵抗时代的洪流。 郁郁而终
光绪八年, 已经59岁的胡雪岩在上海开办了蚕丝厂 。此时的胡雪岩野心极大,想要就此垄断丝绸贸易。
然而,这却是胡雪岩一生当中,做出的最为错误的决定。由于胡雪岩的动作影响了外商的既有利益, 外商开始联合起来抵制胡雪岩。
从最初的势均力敌到后来胡雪岩略占上风,这当中,胡雪岩投入了大量成本。 只可叹其时运不济,"天时"开始倾向于外商一边。
先是意大利生丝大丰收,而后,中法间爆发战争 ,胡雪岩这次兵败如山倒,只得低价贱卖蚕丝厂。
当然,这并不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原本胡雪岩尚有转圜余地 ,但当初在其钱庄存款的大小官员,却给了胡雪岩致命一击。
众多官员开始争相提取当初存款,并每每以官位压制,对胡雪岩进行敲诈勒索。
于是,在苦撑数月后, 胡雪岩的商业帝国终于全面崩盘 ,在没有半分转圜余地。
而没有了利用价值的胡雪岩也沦为弃子, 被革去了官职并抄没家产 。就这样,胡雪岩毕生的心血,在这样的境遇之下,尽数付之东流。
光绪十一年初冬,胡雪岩郁郁而终 ,临走前向子孙留下了"勿近白虎"的告诫。
在玄学中"白虎"为凶,但是,胡雪岩所说的"白虎"却并非是如此含义。
关于胡雪岩话中"白虎"的含义,有两种指向 。
第一种是以"白虎"代指"白银" ,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追名逐利本是人之常态。
然而,一生几经沉浮的胡雪岩却深知只钱财的可怕之处。 在那个"重农抑商"的年代,商人即便赚了再多钱财,最终仍然无法得到与其相匹配的社会地位 。
也就是说,在那个年代若是一味从商逐利,很难保证最后不落得同胡雪岩相似的下场。
因此, 胡雪岩希望后世子孙可以远离商道,不以追逐财富为人生目标 。
第二种指向则是代指"官场" ,晚清政局混沌,即便胡雪岩曾得了官职,有过靠山,最后却仍在大环境的影响,官场中人的践踏下,失去了最后的希望。
因此,见过官场厌恶、人心叵测的胡雪岩, 希望自己的后世子孙,可以远离这些纷纷扰扰 ,做一个平民百姓,保自己一生无虞。 结语
胡雪岩的一生,的确令人感叹。不过, 令胡雪岩能够青史留名的 ,更多的是其虽生逢乱世,又是以利为先的商人, 却始终不忘心怀天下苍生的那份纯粹善良 。
另外,胡雪岩留给其后世子孙的告诫, 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品味 。如今社会不似从前,人们的选择也有了更多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