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城最近的日子不好过,一点都不"阳光",挺"灰暗"的,这家由福建老板创立的上市房企曾经有过辉煌,但随着国内楼市政策的大调整,形势急转直下,第一次听到阳光城的负面消息是在2021年,和众多房企类似,与现金流危机有关。 这几天阳光城的境外子公司更是传出被香港法院颁布清盘令的消息,所谓清盘令其实就是破产清算的意思,债权人告到法院希望把欠债的公司卖了以后分钱,由于这种诉求过于激进,法院会慎重对待,只有确实发现被申请的主体没法救的时候才会同意债权人的申请。 换言之,法院同意意味着这家公司确实快不行了。 境外子公司未按时归还债务,7月就被清盘呈请 大型集团一般都有几十甚至成百上千家子公司,位于全国乃至全球各地。 搞那么多子公司的好处之一是规避风险,公司为独立法人主体,母公司没有义务替子公司还钱,一旦某个业务的子公司经营不下去了可以申请破产清算,相关债务随之消灭,不会牵连到集团母公司以及其它子公司。 阳光城集团被债权人申请清盘呈请的是一家位于香港的子公司,公司名为嘉世国际,这家公司是阳光城集团在2017设立的,专门用于在境外发行美元债,借来的钱自然是提供给母公司以及其它子公司搞房地产业务。 嘉世国际成立后为阳光城集团融来了不少美元债,借钱就得还,阳光城发生现金流危机后债务出现了违约,去年11月阳光城组织债权人开了一个会,提出了解决方案,结果部分债权人同意,部分没有同意,没同意的债权人里有一家叫作东方金控的公司,其是东方证券在境外的投资子公司,持有的债券本息合计853.74万美元。 东方金控可能是不看好阳光城未来的发展,觉得拖得越久拿到钱的概率越低,于是不仅没有同意阳光城就子公司嘉世国际所欠美元债提出的解决方案,还向香港法院提起了清盘呈请。 7月27日,阳光城发布公告称子公司嘉世国际接到香港高等法院的通知,东方金控已经就嘉世国际未偿还的853.74万美元债券本息正式提交关于嘉世国际的清盘呈请。 看到这则公告时我一点都不意外,国内大一点的房企都在境外借美元债,现金流出问题暴雷的不少,阳光城之前已经有多家上市房企遭到了清盘呈请,最典型的就数总负债高达1.97万亿元的恒大集团了,此外,还有新力、花样年等房企。 创造历史,阳光城成为内地第一家被香港法院裁定清盘的上市房企 根据最新消息,香港高等法院已经做出裁定,颁布了清盘令,嘉世国际将被法院指定的管理人接管,阳光城也成为内地首家明确裁定清盘的上市房企。 当然,前面已经讲过,被清盘的主体并非阳光城集团,只是旗下的子公司嘉世国际,这意味着东方金控只能就嘉世国际的资产受偿,基本上不太可能拿回854万美元的债权,这是为什么呢? 阳光城的主要资产也业务都在内地,嘉世国际注册在香港,再加上公司法人人格独立原则,债权人没有办法直接要求阳光城集团归还嘉世国际欠的债,虽然大家都知道通过美元债融资来的资金是由阳光城集团使用的。 这也是为何大部分债权人同意了阳光城给出的债务解决方案的原因,即使都找法院申请清盘嘉世国际,把壳公司的资产都卖了基本上也拿不到什么钱,还不如寄希望阳光城恢复元气,慢慢把钱还上。 东方金控的目标是担保人,但想要拿回本息依然十分困难 既然嘉世国际就算破产了也还不上债,为何东方金控还要向香港法院申请清盘呈请呢?这就要从担保人制度说起了。 房企成立子公司借美元债,债权人也不傻,一个空壳公司借那么多钱,万一还不上了说理的地方都没有,为防止意外,债权人往往会要求房企母公司为债务进行担保,也就是当借钱的子公司还不上钱的时候可以找母公司要钱。 我不太清楚东方金控持有的美元债是否由母公司的担保,估计是有的,所以才会申请清盘,可以把矛头指向作为担保人的母公司阳光城,理论上获得本息兑付的概率高一些。 不过,理论归理论,实际管实际。 阳光城有担保也不一定有用,因为有一句话叫作债多不愁,根据三季报显示阳光城的总负债为2985亿元,总资产为3315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90%,这还没有算上表外负债。此外,阳光城在最近一年里累计收到的执行文书涉及的案件总额合计近6亿元,并且还有总额为127亿元的借款正在与金融机构谈判。 东方金控的800多万美元看着根本不值一提,几亿元的还没还,哪轮得到你呢,至于名声就更不用担心了,暴雷房企"不讲武德",这不,阳光城最近发布了一则免费送高管股票的员工持股计划公告,有钱送股,没钱还债。 2430万股0元"卖给"高管,深交所看不下去了 阳光城于10月20日发布了一份员工持股计划,真是让我大吃一惊。 阳光城决定对包括董事、高管及公司核心成员在内的50人进行股权激励,未来三年里有机会累计获得2430万股阳光城的股份。 上市公司推出员工持股计划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阳光城的比较"特殊",原因有二,一是旗下子公司刚被裁定破产清算,没钱的公司还搞员工持股,时机有问题;二是受到奖励的高管根本用不着出一分钱,因为购买价格为0元,明着是买,实际上就是送。 要知道2430万股可不是天下掉下来的,均是在2019年的时候从二级市场买来的,花的钱是公司的流动资金。 根据公告显示,用于员工持股计划的阳光城股票一共花了上市公司1.44亿元的流动资金,对于目前处于困境中的阳光城来说不是一个小数字。 一边经历债务危机、另外一边给高管赠送股票,阳光城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难道是知道公司快不行了赶紧给核心成员发放股票让他们套现? 我们没有证据,不能轻易下定论,但可以质疑员工持股计划的激励效果,就像监管部门正在做的一样。 深交所看到阳光城发布的员工持股计划后立马发出了关注函,要求公司针对重要问题给出答复,这些也是我想知道的。 比如,关注函里的第2点问道,"公司拟通过何种方式确保此次员工持股计划切实产生激励效果?",第5点更是说得简单直白,要求公司说明本次员工持股计划是否存在变相利益输送。 深交所的灵魂拷问是我们想知道的,阳光城最晚于11月1日需要回复,我们拭目以待,看这家创造历史的上市房企如何自圆其说。 阳光城今日公布了2022年三季报,1-9月亏损59.3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同比下滑303%,2021年阳光城亏损69.52亿元,今年必然要打破成立以来的亏损记录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今年的阳光城还是有点东西可以拿出来讲的,一下子创造了两项记录,确实得发点股票庆祝一下?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王五说说看,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