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江科技,用技术赋能中国农业新发展
近年来,国家全面推行制造强国战略,农机装备作为其中一个重要领域,发展高端农业机器人装备是当前及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垠坤科创产业园,就有这样一家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农业高科技企业,怀揣情怀与理想,凭借超前的技术能力抢占农机装备的风口,研发出国内最早的集打药、除草、运输为一体的智能机器人,成立仅半年就完成了两轮天使轮数百万元融资,它就是江苏岚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岚江科技"),本期《产业故事》让我们一起感受它的事迹。
研发技术 传承中国世代农耕经验
岚江科技成立于2021年,是一家专注于农业机器人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农业高科技企业,致力于用农业机器人代替人工,通过将信息技术、智能化装备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农艺深度融合,为客户提供软硬件一体化的解决方案,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田间管理的难题。
公司主要研发果园多功能机器人及大田巡管机器人。其中果园多功能机器人通过模块化集成了打药、除草、运输三项功能,岚江科技也是国内最早将这一概念实现的企业之一 。该机器人与南京农业大学联合研发的风送雾化系统经过精密的流体力学设计,实现了打药直径高达15米,面积覆盖180度,节省了农药的使用量的同时也保证了打药的效果。
为更有效的构建传统农业和科技型农业的桥梁,在张洪菠的带领下,岚江科技研发团队集结了来自AI、神经网络、北斗导航、电控、机械制造等5个不同领域的人才,采用雷达避障功能、电子围栏、传感器等先进技术,让机器人实现规划路径一键自动作业、傻瓜式操作,减少人员配备数量,降低人工投入成本,增加利润。目前该产品已经在全国十几个省份实际投入使用,并且出口到了东南亚和欧洲地区 。
此外,研发团队还通过将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自主研发了智慧果园平台,扎实提高机器智能。张洪菠说,"中国农民在世代劳作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经验体系,这些经验和科技型现代农业并不相排斥的,反而是科技型农业需要仰赖的知识库。岚江科技希望通过信息化技术等科技手段,将中国农民世代耕耘得到的宝贵经验存储下来,传承给子孙后代。"
情系土地 从田间走出的企业掌舵人
张洪菠毕业于东南大学,在进入农业智能装备领域之前有16年的IT技术解决方案的背景,在农业科技领域有6年的一线管理经验,在大田遥感、农业设备智能化、自动化驾驶等领域有着深厚的理论与实践功底,是一位真正"田地里走出的高科技企业掌舵人"。
拥有多年经验的他发现,在主要农作物种植流程的"耕-种-管-收"四个环节中,"管"的机械化率极低,而这是一个持续时间长、情况复杂且对农技要求很高的环节,张洪菠说:"发展农业智能机器人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时代的必答题。"他认为,这是一个尚待开发的千亿级市场,未来几年中国将涌现一大批专业的解决方案提供商。
目前公司正在研发大田巡管机器人,通过信息化的手段不断收集汇总每个阶段的环境数据,在开展植保、除草等作业的同时,收集病虫害、土壤、气象、地块等数据,用科技的手段指导农民种植管理,稳产增产,让传统印象中"土、粗、笨"的农业机械具有了无人化、自动化、智能化、高效化等诸多先进特性。
"我希望通过岚江的努力,农民不再是一种身份,而是一种职业"
——张洪菠
谈及岚江科技的发展,张洪菠说:"岚江科技的愿景就是让不会种地的人种地,让会种地的人能多种地,让多种地的人高收益;用更少的土地养活更多的人,能够解决中国的粮食危机以及粮食安全问题,让中国的粮食不再受制于人,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我们希望在五年之内,成为国际知名的农业机器人公司。"岚江科技一直遵循"立足国内,放眼全球"的宗旨,早在8月份就与东南亚某经销商签订了购销合同,近期又将产品卖到了欧洲某发达国家,证明了中国的高端智能农机完全不比国外差,为国货争光。
扎根沃土 为企业成长灌溉希望
自创业伊始,岚江科技就选择入住垠坤领创系产业园——垠坤STAR(徐庄)。"我走访过很多园区,垠坤STAR徐庄不仅有优越的区位、合适的价格,让我选择落户这里的关键点是垠坤科创丰富的运营经验和体系化的企业成长服务体系成,这对企业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
企业成长和种地一样,都需要肥沃的土地和精心呵护来打理。垠坤凭借多年的产业深耕积淀,不仅为企业提供茁壮成长的沃土,更凭借垠坤特有的企业成长服务,深度了解企业,从培育企业出发,到企业发展壮大,助力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成长灌溉希望。
垠坤STAR(徐庄)
垠坤STAR(徐庄)
张洪菠表示,入驻后垠坤STAR徐庄后,感受到了垠坤"靠谱"的服务能力,对垠坤的信任和依赖也不断加深。垠坤专业服务团队通过企业诊断,为岚江提供了定制化、全方位的企业成长服务,先后对接了多家政府、投资机构等重要发展资源,并积极向市场及政府部门推荐企业。垠坤服务的响应性、及时性以及服务态度等方面都给岚江科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着岚江科技的快速成长壮大,垠坤也在积极准备、协调产业生态资源,响应企业的下一阶段发展需求,拓展更多的合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