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消息,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原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徐宝义涉嫌受贿、国有公司人员失职、内幕交易案,近日已由大同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检察机关在起诉中指控徐宝义所涉受贿、失职、内幕交易"三宗罪"时,用了三个"特别":非法收受他人给予的财物,数额特别巨大;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非法获取证券交易内幕信息,在该信息尚未公开前,明示他人买卖该证券,情节特别严重。 "三个特别"令人震惊,作为肩负粮食安全重任企业的一名负责人,如此肆无忌惮地"靠粮吃粮",毫无底线,刷新了公众的认知。据报道,2021年8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粮仓"硕鼠"也成了近年来的反腐热词之一。 今年6月,徐宝义被"双开"。双开通报中披露了徐宝义违纪违法细节,其中,徐宝义被指政治品行卑劣,长期大搞政治投机钻营,大肆编造履历,挖空心思跑官要官,并处心积虑试探组织态度,对抗组织审查。他还被指"为多人安排调动工作,破坏任职单位的选人用人制度""道德败坏,大肆进行权色、钱色交易",以及"借赌敛财,靠粮吃粮"等。其中,"大肆编造履历"这样的措辞,首次出现在"老虎"处分通报中。 这样一个行为不端的国企高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给党和国家事业、给社会公共利益、给民众利益造成的巨大损失,也令人深思。 "硕鼠"徐宝义被养肥警示人们,必须加强对粮食系统等"冷门"区域的监管。一直以来,人们对于粮食购销领域存在的问题相对不熟悉,直到一个个"粮耗子"被揪出来。可见,只有监督的薄弱区域和薄弱环节,从来不存在腐败的"冷门"地带。监管应该防患于未然,从小抓起,从早抓起,坚持露头就打。像徐宝义这样,何以做到长期为所欲为,值得深入检视。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另外,徐宝义所涉"国有公司人员失职"罪名,在刑法中有明确规定,针对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的失职行为。这也表明,对国企公职人员涉罪的惩治,会越来越严厉、精细。 当然,徐宝义的问题也与其本人"长袖善舞"有关。以他"大肆编造履历""挖空心思跑官要官""处心积虑试探组织态度"看,此人并不老实,这实际上也反映出,确有这样一种类型:做人不行,却到处钻营,或能够得志于一时。这类人的存在,不仅猎取了个人功利,也败坏了政治风气。必须严厉惩治,绝不姑息。 徐宝义被查,体现出国家坚定不移抓粮食购销领域腐败"硕鼠"的决心和意志,也再次验证,那些疯狂的"猎食者",不管有什么样的保护色,最终难逃落马的命运。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龙之朱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