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说二世曰:"先帝临制天下久,故群臣不敢为非,进邪说。今陛下富於春秋,初即位,柰何与公卿廷决事?事即有误,示群臣短也。天子称朕,固不闻声。"於是二世常居禁中,与高决诸事。其後公卿希得朝见,盗贼益多,而关中卒发东击盗者毋已。 1、赵高说二世曰:先帝临制天下久,故群臣不敢为非,进邪说。 说:劝说、说服,动词。 临:治理、管理、统治,动词。 制:统治,动词。 临制:动词近义词连用。 为:做、从事,动词。 非:非难、反对,动词。 进:进献,动词。 邪:不正当的、不正派的,形容词。 说:言论、主张,名词。 译文:赵高劝说秦二世说:先帝治理和统治天下很久,所以,群臣不敢非难他,不敢进献不正当的主张。 2、今陛下富於春秋,初即位,柰何与公卿廷决事?事即有误,示群臣短也。 富:多的、充裕的、充足的,形容词。 春秋:指的是时间,年岁。 富於春秋:富于春秋,rich in years,在时间上非常充裕,在年岁方面非常充足,这是用来形容一个人还非常年轻的说辞。 柰何:奈何,为何。 廷:朝廷,此处是地点名词用作地点副词,于朝廷,在朝廷。 决:决断、决定,动词。 即:假如、倘若,连词。 误:错误、谬误,名词。 示:显示、让人看,动词。 短:缺点、短处,名词。 译文:现在陛下非常年轻,刚刚即位,为何与公卿们在朝廷上面决断政事呢?倘若事情有谬误,就向群臣显示出自己的缺点了。 3、天子称朕,固不闻声。 译文:天子自称朕,本来就不应该让他人听到你的声音。 4、於是二世常居禁中,与高决诸事。 禁:帝王的宫殿,名词。 译文:于是,秦二世经常处于皇宫之中,与赵高决断诸多政事。 5、其後公卿希得朝见,盗贼益多,而关中卒发东击盗者毋已。 希:通"稀",稀少、罕见,副词。 毋:不可以、无法,否定副词。 已:停止,动词。 译文:在此之后,公卿们很少有机会得以在朝廷会见秦二世,叛贼日益增多,而被征发向东攻打叛贼的关中奴隶们无法停止。 也就是说,从这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出来,秦二世对于如何做皇帝,毫无头绪可言,他相信的人怎么说,他就怎么做,自己根本就不知道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 右丞相去疾、左丞相斯、将军冯劫进谏曰:"关东群盗并起,秦发兵诛击,所杀亡甚众,然犹不止。盗多,皆以戌漕转作事苦,赋税大也。请且止阿房宫作者,减省四边戍转。"二世曰:"吾闻之韩子曰:‘尧舜采椽不刮,茅茨不翦,饭土塯,啜土形,虽监门之养,不觳於此。禹凿龙门,通大夏,决河亭水,放之海,身自持筑臿,胫毋毛,臣虏之劳不烈於此矣。’凡所为贵有天下者,得肆意极欲,主重明法,下不敢为非,以制御海内矣。夫虞、夏之主,贵为天子,亲处穷苦之实,以徇百姓,尚何於法?朕尊万乘,毋其实,吾欲造千乘之驾,万乘之属,充吾号名。且先帝起诸侯,兼天下,天下已定,外攘四夷以安边竟,作宫室以章得意,而君观先帝功业有绪。今朕即位二年之间,群盗并起,君不能禁,又欲罢先帝之所为,是上毋以报先帝,次不为朕尽忠力,何以在位?"下去疾、斯、劫吏,案责他罪。去疾、劫曰:"将相不辱。"自杀。斯卒囚,就五刑。 1、右丞相去疾、左丞相斯、将军冯劫进谏曰:关东群盗并起,秦发兵诛击,所杀亡甚众,然犹不止。 进:规劝,动词。 谏:直言规劝,动词。 进谏:动词近义词连用。 译文: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将军冯劫规劝说:关东成群的叛乱者一时兴起,秦派遣军队讨伐攻打他们,所杀死的人非常多,但是,依然没有停止。 2、盗多,皆以戌漕转作事苦,赋税大也。 戌:戍守边境,动词。 漕:通过水道运送粮食,动词。 转:转运(通过陆路运输),动词。 作:建筑、建造,动词。 赋:田赋、天地税,名词。 税:田赋、征收的农产品,名词。 赋税:名词近义词连用。 译文:叛乱者非常多,都是因为戍边、漕运和转运粮食、修筑阿房宫诸事劳苦, 3、请且止阿房宫作者,减省四边戍转。 且:暂且、姑且,副词。 减:减少、节省,动词。 省:减少、精简,动词。 减省:动词近义词连用。 译文:请求暂且停止建造阿房宫的人,减少和节省四方边境的戍守和转运。 4、二世曰:"吾闻之韩子曰:尧舜采椽不刮,茅茨不翦,饭土塯,啜土形,虽监门之养,不觳於此。 采:挑选、选取,动词。 椽:承屋瓦的圆木,名词。 刮:削刮,动词。 茅:茅草,名词。 茨:用芦苇、茅草盖的屋顶,名词。 翦:同"剪",修剪,动词。 饭:吃饭,动词。 塯:古代盛饭的瓦器,名词。 土塯:此处是名词用作方式副词,使用土制的盛饭瓦器。 啜:喝水,动词。 土形:一种盛汤羹的瓦器。 监门:看门人、守门小吏。 之:…的…。 养:衣食给养,名词。 觳(hú):古代量器,此处用作动词,少于。 译文:秦二世说:我听说韩非子说过:尧舜(修建房屋)选取椽木不削刮,使用茅草盖的屋顶不修剪,吃饭使用土制的瓦器,喝水使用土制的形器,即使是看门人的给养,也不比这样的差。 5、禹凿龙门,通大夏,决河亭水,放之海,身自持筑臿,胫毋毛,臣虏之劳不烈於此矣。 凿:挖掘、开凿,动词。 通:疏通、开通,动词。 大夏:指的是当时的中原地区。 决:疏通水道,动词。 河:黄河,名词。 亭:通"停",停止,动词。 亭水:即,停水,停止的水,积聚的水。 放:释放,动词。 身:本人、自己,名词。 自:亲自,副词。 持:拿着、握着,动词。 筑:捣土用的杵,名词。 臿:形似铁锹的掘土工具。 胫:小腿,名词。 毋:同"无",没有,动词。 臣:奴隶,名词。 虏:奴仆,名词。 臣虏:名词近义词连用。 劳:功绩、劳绩,名词。 烈:猛烈的,形容词。 译文:大禹开凿龙门,疏通整个中原地区,疏通黄河积聚的河水,把它们释放到大海之中,本人亲自手拿杵和锹,小腿(走路太多而磨得)没有腿毛,奴隶和奴仆们的劳绩也不会比他的更猛烈了。 6、凡所为贵有天下者,得肆意极欲,主重明法,下不敢为非,以制御海内矣。 凡:凡是、一切,副词。 为:是、成为,系动词。 所:所+为贵有天下者,所+系表结构,构成名词性结构。 贵:尊贵地,副词。 得:得以、可以,助动词。 肆:恣纵、放肆,动词。 意:意志、愿望,名词。 极:穷尽、竭尽,动词。 欲:欲望、嗜欲,名词。 主:君主,名词。 重:崇尚、推崇,动词。 明:阐明、表明,动词。 法:法律、法令,名词。 以:助动词,表示目的。 制:统治,动词。 御:统治、治理,动词。 制御:动词近义词连用。 译文:所有成为尊贵地拥有天下的人,都得以肆意放纵自己的意志,穷尽自己的欲望,君主重视和阐明法令,臣下才不敢非难他,以此来治理和统治四海之内。 7、夫虞、夏之主,贵为天子,亲处穷苦之实,以徇百姓,尚何於法? 亲:亲自、亲身,副词。 处:处于、位于,动词。 穷:贫穷的、穷困的,形容词。 苦:劳苦的、辛苦的,形容词。 穷苦:形容词近义词连用。 之:…的…。 实:实际、事实,名词。 以:助动词,表示目的。 徇:顺从、依从,动词。 尚:崇尚、推崇,动词。 译文:虞夏时期的君主,尊贵地作为天子,亲自身处贫穷和劳苦的实际之中,以此来顺从百姓,对于法律而言,这是啥崇尚什么呢? 8、朕尊万乘,毋其实,吾欲造千乘之驾,万乘之属,充吾号名。 尊:最贵的、高贵的,形容词。 万乘:周代制度规定,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以"万乘"指天子、帝王,万乘之尊。此处的万乘是名词用作副词,方式副词,万乘般地。 驾:古代车乘的总称,亦特指帝王的车,名词。 属:种类、类别,名词。 充:充实,动词。 号:名号、名为,动词。 名:名义,名词。 号名:名词近义词连用。 译文:我有万乘般地尊贵,却没有其事实,我想要打造千乘的车乘,万乘的级别,充实我的名号和名位。 9、且先帝起诸侯,兼天下,天下已定,外攘四夷以安边竟,作宫室以章得意,而君观先帝功业有绪。 攘:驱除、排斥,动词。 观:看、观看,动词。 有:系动词。 绪:余留的、遗留下来的,形容词。 译文:而且,先帝以诸侯身份兴起,兼并天下,天下已经平定,对外驱除四方的蛮夷以使边境安定,修筑宫室来彰显心意得以满足,而且,你们也能看见先帝的功业有遗留。 10、今朕即位二年之间,群盗并起,君不能禁,又欲罢先帝之所为,是上毋以报先帝,次不为朕尽忠力,何以在位? 是:如此、这样,副词。 报:报答、报酬,动词。 次:其次,副词。 尽:竭尽、用尽,动词。 忠:忠心,名词。 力:能力,名词。 忠力:名词近义词连用。 何:什么,疑问副词。 以:凭借、依仗,动词。 何以:以何,凭借什么。 在:处于、位于,动词。 位:职位、地位,名词。 译文:现在我即位两年之间,众多的叛贼一时兴起,你们不能禁止,却又打算停止先帝所从事的事业,如此,对上无以报答先帝,其次,不为我竭尽忠心和能力,凭什么处于现在的高位。 11、下去疾、斯、劫吏,案责他罪。去疾、劫曰:"将相不辱。"自杀。斯卒囚,就五刑。 案:查讯、审问,动词。 责:责备、追究,动词。 案责:动词近义词连用。 辱:受辱、被侮辱,动词。 卒:终究、终于,副词。 囚:拘禁、囚禁,动词。 就:接受,动词。 五刑:指中国古代官府对犯罪者所使用的五种主要刑罚的统称,先秦以前的五刑是指墨、劓、剕、宫、大辟。 译文:把冯去疾、李斯和冯劫交付司法官吏审问,查讯追究其他的罪责。冯去疾和冯劫说:将相不受辱,自杀而死。李斯最终被拘禁,接受了重刑。 三年,章邯等将其卒围钜鹿,楚上将军项羽将楚卒往救钜鹿。冬,赵高为丞相,竟案李斯,杀之。夏,章邯等战数卻,二世使人让邯,邯恐,使长史欣请事。赵高弗见,又弗信。欣恐,亡去,高使人捕追不及。欣见邯曰:"赵高用事於中,将军有功亦诛,无功亦诛。"项羽急击秦军,虏王离,邯等遂以兵降诸侯。八月己亥,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於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後群臣皆畏高。 1、三年,章邯等将其卒围钜鹿,楚上将军项羽将楚卒往救钜鹿。 围:包围、围困,动词。 钜鹿:即,巨鹿,现在的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 译文:秦二世三年,章邯等人率领他们的兵士围困了巨鹿,楚国的上将军项羽率领楚国的士卒前往解救巨鹿。 2、冬,赵高为丞相,竟案李斯,杀之。 竟:最终、终于,副词。 案:查办,动词。 译文:这年冬天,赵高担任丞相,最终查办李斯,把他杀了。 人品差,还没有同理心的人,什么事都做得出来,这种人相互在一起混,只有利用的关系,当没有了利用的价值之后,马上就相互置之死地。 3、夏,章邯等战数卻,二世使人让邯,邯恐,使长史欣请事。 数:多次、数次,副词。 卻:同"却",退却,动词。 让:责备、谴责,动词。 请事:以私事请托。 译文:第二年夏天,章邯等作战数次退却,秦二世让人责备章邯,章邯恐慌,让长史司马欣找赵高请托。 4、赵高弗见,又弗信。欣恐,亡去,高使人捕追不及。 译文:赵高不肯接见,又不信任他。司马欣害怕,逃亡而去,赵高让人抓捕和追赶,没有赶上。 赵高之所以不见司马欣,不是因为不喜欢他,或者不相信他,而是因为像下文所说的那样,赵高之前数次跟秦二世说,关东盗毋能为也,关东的叛匪成不了什么事,那么,现在章邯派长史司马欣来求助,岂不是打了赵高的脸,所以,干脆把他拒之门外,这样就没有这档子事了。赵高的做法就如同自己家客厅着火了,赵高选择把自己卧室的门关上,他的思维模式就是:看不见不就没这回事了吗? 5、欣见邯曰:"赵高用事於中,将军有功亦诛,无功亦诛。" 用:治理、管理,动词。 事:政事、政务,名词。 中:宫中,宫禁之内,名词。 译文:司马欣回来见到章邯说:赵高管理政事于宫中,将军您有功也会被诛杀,无功也会被诛杀。 6、项羽急击秦军,虏王离,邯等遂以兵降诸侯。 急:迅速地、疾速地,副词。 虏:俘虏、虏获,动词。 王离:字明,频阳东乡(今陕西省富平县)人,秦朝名将,王翦之孙、通武侯王贲之子。封武城侯,拜上将军,参加过秦灭六国之战,统一后常年跟随蒙恬抗击匈奴,率兵戍边备胡。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与章邯一起统率秦军与起义军作战。在巨鹿之战中被项羽和诸侯联军击破,两个月后被俘,结局不明。 译文:项羽疾速地攻打秦军,俘获了王离,章邯等人于是把军队投降了诸侯们。 7、八月己亥,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於二世,曰:"马也。" 设:筹划、设置,动词。 验:实验、检验,名词。 持:拿着,动词。 译文:八月乙亥,赵高打算制造叛乱,担心群臣不听从自己,于是先设置实验,拿着一头鹿进献给秦二世,说:"这是一匹马"。 8、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误:错、错误,动词。 邪:句末疑问语气词。 谓:称呼、称谓,动词。 译文:秦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称呼鹿为马了。 9、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 默:沉默、不说话,动词。 阿:曲从、迎合,动词。 顺:顺从、服从,动词。 阿顺:动词近义词连用。 译文:秦二世询问左右两边的人,左右两边的人,有点沉默不语,有的说是马,来迎合和顺从赵高,有的说是鹿。 10、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後群臣皆畏高。 阴:暗中、背地里,副词。 中:中伤、陷害,动词。 诸言鹿者:那些说是鹿的人。 以:使用,动词。 法:法律,名词。 畏:畏惧、害怕,动词。 译文:赵高因此暗中使用法律陷害那些说是鹿的人。后来,群臣都畏惧赵高。 通过恐惧来实现下属的和他人的服从,通过恐惧来维持自己的统治,这就是世界范围内各国的独裁者所历来都会自觉奉行的白色恐怖统治。其实,远在秦二世之前,早在最初的人类社会中,这种统治方式应该就已经盛行了,比如,玛雅人向上天祭祀活人的祭祀仪式,这也是一种通过在被统治者内心种下恐惧而维持统治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