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小曼罕见老照片吸鸦片牙齿烂光,死后葬礼凄清,骨灰没人领
民国乱世出了不少著名的文人,他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让人当做茶余饭后的消遣来议论。
大文豪徐志摩的感情经历就很有意思,经历了三个有名的女人,其中第二任妻子陆小曼下场最凄惨,后半生靠吸食鸦片度日,牙齿掉光,死了之后,连将她骨灰接走安葬的人都没有。
才子配才女
徐志摩爱的都是才女,最有才有名的当属女建筑家林徽因,但林徽因只与他短暂相恋后,便毅然选择了梁思成结婚,这让为林徽因抛妻弃子的徐志摩很受打击。
好在他很快就认识了陆小曼,发现这个女子也是个相当富有诗书气的人之后,徐志摩毫不犹豫地娶了她。他们两人当时都是二婚,都是为了追求心中的理想伴侣与前任离婚。
可以说,这两人的结合才是绝配,不管林徽因还是张幼仪,还是王赓,跟他们都不是一路人,姻缘这个东西,确实很奇妙。
虽然陆小曼没有林徽因和张幼仪后来的成就,但她也是个不容小觑的人才。她出生名门,家世显赫,从小就是个娇生惯养的大小姐。
受父母的精心栽培,陆小曼诗书画样样信手拈来,她还会英语和法语,17岁就替北洋政府接待外宾,翻译外语资料,一时间名声大噪。
才女交际花
如果陆小曼肯将自己的才华转变成社会技能好好工作,她的成就不会亚于林徽因和张幼仪,可她偏偏是个相当爱玩的主,不如那两位"踏实"。后人议论起陆小曼,对她的印象更多的是——交际花。
交际花这词,可褒可贬,可以指德才兼备又善交际的女子,但是大多数时候还是含轻蔑的意思,指妩媚有手段,能在社交场合中活跃气氛,提供娱乐陪伴的女子,比如歌女、舞女等。
这么形容陆小曼着实忽略掉她的才华了,不过,这也算是她"自作自受",不肯踏实生活,白白浪费了自身的能力。
陆小曼喜欢社交,应该是在北洋政府当翻译的时候开了眼界,便回不去了。
由于父亲很早便培养她学英语,1920年,才17岁的陆小曼已经可以轻松地做口译了,于是北洋政府的外交总长顾维钧便聘用她到外交部门去当翻译。
经常跟随上级领导陪同外国人进进出出各种高档场合,接触的全是上层人物,大方得体的陆小曼很快就在北京社交圈出名了。
两年后,奉父母之命,她嫁给了国民党将领王赓。王赓本是官宦子弟,虽然后来家道中落,但不妨碍他自己努力挣下了一个好前程。
他从清华毕业后,赴美国名校留学,先后在密歇根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读书,后来还去了西点军校,成为美国后来的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的同学。
这明明是桩门当户对的婚姻,但陆小曼觉得王赓是个军人,没有文人身上特有的诗书气,王赓一忙起来,连回家看她的功夫都没有。而陆小曼只想着出去玩,王赓便让好朋友徐志摩陪着她。这一让,便直接把老婆给让了出去。嫁给真爱
都说朋友妻不可欺,作为文艺青年,徐志摩可没有这方面的道德,与陆小曼打得火热。他俩结婚时请了老师梁启超来征婚,梁启超人是来了,但却当着众人的面训斥两人,希望他们好自为之,不要拿婚姻当儿戏。
再婚后,有了真正情投意合的爱人,陆小曼更爱玩了,徐志摩打几份工的钱都不够她挥霍,他只有长期在外找活干。丈夫一缺席,陆小曼身边又有人乘虚而入了。被人包养
这人便是上海有钱有名的医生翁瑞午,两人像异性闺蜜一样相处,徐志摩坠机死后,陆小曼便正大光明地跟了他。
在当徐家媳妇的时候,徐家父母不待见陆小曼,她也不愿意像张幼仪那样侍奉公婆,徐志摩死后,徐家人把儿子的死全部归咎到陆小曼的身上。张幼仪直到最后都以徐太太的身份在徐家享有很高的地位。
虽然跟了翁瑞午,但陆小曼心里除了徐志摩根本装不下第二个人,翁瑞午就像个接盘侠,勤勤恳恳地养着心里没他的陆小曼,直到去世。
他俩没有结婚,也因此陆小曼才被人说是个被包养的。
此后她戒掉了出去玩的爱好,整日在家与大烟为伴,朋友去看望她时,她总是卧病在床,脸色青灰,牙齿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掉完了。
捱到63岁,陆小曼病逝,火化很久后都没人来领骨灰。二十三年后,她的一个堂侄才将她安葬,她想跟徐志摩合葬的心愿也永远达不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