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成都世锦赛乒乓球比赛有感,很是怀念那个百家争鸣的年代
成都世锦赛进入淘汰赛,中国乒乓球队毫无对手,以碾压之势横扫各路好手,全部是3:0,所有对手连一分都没有得,现在是比赛易赢,一个好的对手难求啊!观众朋友们看了这样的比赛也毫无兴趣,所以成都世锦赛的观众并不多。乒乓球比赛曾经也是百家争鸣,比赛也是精彩万分,现在变成中国乒乓球一家独大,不知道是高兴,还是惋惜呢?
而乒乓球真正因好看而大火,是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一直到2010年之间,彼时各项技术趋于成熟,选手开始根据自身优势进行特化,一时百花齐放,流派无数,无论你是什么类型的运动爱好者,总有一款适合你。
比如喜欢电光火石间的激烈碰撞?那么一定不要错过那个不懂球的胖子,中式直拍正胶快攻打法的刘国梁
喜欢大开大合的暴力美学?去看势大力沉的王励勤和格林卡横拍反胶快攻结合弧圈的王励勤。
想看闪现般的大范围移动?有南韩的飞毛腿金泽洙和柳承敏
日式直拍反胶单面拉的金泽洙,日式直拍反胶单面拉的柳承敏,想看古灵精怪的骚操作?马琳和老瓦是不二之选中式直拍反胶单面拉的马琳,横拍反胶快攻结合弧圈的瓦尔德内尔。
要优雅?看看乒乓王子孔令辉和乒乓绅士萨姆索诺夫,横拍反胶快攻结合弧圈 孔令辉,横拍反胶防守型萨姆索诺夫等等等。
这是乒乓球人气最旺,也是最辉煌的年代,彼时技术体系极其丰富,中国队对乒坛也未形成绝对的垄断,使得外国的球员依然有着足够的曝光度,一时百家争鸣,群狼围饲。上至世界比赛,下至打法器材,皆是球迷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而随着国际乒联09年与14年两次器材改革,不同打法之间产生了巨大的性价比差异,诸多流派相继消失,最终只剩下一种:均衡型横拍两面弧圈从美感的角度来讲,这是一种非常中庸的打法,动作小,节奏快,没有特长,没有短板,本身结合了多种美感,且在不破坏本质的前提下,可以向各种风格稍稍转变,但并不能像特化打法那样贯彻其中一种,这样的改革,几乎彻底消灭了乒乓球运动中的"美感碰撞"的要素。
换句话说,如果十年前你不喜欢某个选手的球风,那么乒坛上还有无数风格迥异的选手供你挑选;而今天,如果你觉得这样的比赛挺无聊的,那么……远离这项运动吧,因为所有的比赛都长这样,你没得选等龙蟒这最后一代继承了特化技术的选手退役后,到时的乒坛就只剩清一色的无脑相持了,别说新血液,大概会有千千万万的老球迷从此粉转路吧,很遗憾!
确实,现在是只打球少看球了。没有悬念,少了那份激动;打法单一又觉得很乏味。还不如看业余比赛,还能乐一乐。
以前的比赛基本是势均力敌,合打法有一席之地,现在的球赛千篇一律,的确没有乐趣了!
以前的乒乓球观赏性一直被嫌弃不够,才尝试改革器材的,这一点中国的乒乓球前辈也是认同的。其实是大家技术越来越全面,极少缺点漏洞所以才没了以前的百家争鸣。
还有就是所谓的金牌至上,导致于国乒教练组努力研究透对手,别人都学我们,胜负毫无悬念,久来久去乒乓球比赛也变得越来越不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