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力新中国的第一位女中将,父亲是开国元帅,丈夫是上将军衔
这位女将军堪称是当代杰出女性的代表,她17岁才开始上学,却仅用短短几年时间便吃透了小、中学所有的教科书知识。1954年,她远赴苏联学院进修,习得了大量最前沿的机械知识,回国后投身到战略武器研发中,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她的名字叫聂力。
聂力的母亲名叫张瑞华,是河南人,生于1909年,她的父母都很开明,遵循男女平等的原则,给予她受教育的机会。张瑞华天生好学,成绩突出,青年时顺利考入师范学校,期间受几位地下党员的引导,开始信仰共产主义思想。后来与几个志趣相投的同学一起组建了一个进步社团,研讨中国未来之变革方向。
1925年,张瑞华带领同学们走上街头,号召民众反抗封建的北洋政府。1926年,她南下武汉,考入黄埔军校分校,接受政治、军事培训,不久后加入党组织。1927年,蒋介石公然抵制共产主义,张瑞华怒不可遏,联合一众共产党人支援叶挺同志的部队讨伐反动派。
1928年,张瑞华在广州工作的时候,结识了聂荣臻聂老总,两人互有好感,很快便步入婚姻的殿堂。1930年,张瑞华前往上海从事地下活动,同年秋生下一个女孩,取名聂力。后来随着国民党反动派加紧了对上海革命运动的镇压,张瑞华的处境变得危险起来,她担心女儿跟着自己会遭遇不测,便将聂力寄养在一户工人家庭中。
养父母一家生活比较拮据,每月所挣的工资只够维持几口人的吃喝,根本没有余钱让聂力去上学。不仅如此,她稍大一些的时候,还要去做帮工,赚钱养弟弟妹妹们。直到1945年,抗战结束后,聂老总与张瑞华才将女儿接到延安来,这苦命的一家人终于团聚。
聂老总一边极力关爱聂力,以弥补自己对她的亏欠,一边亲自教她文化知识,锤炼她的个人能力,以便日后全国解放,她能为人民政权的建设出一份力。1947年,17岁的她被送入小学接受正规教育,她仅用不到1年时间便掌握了所有小学阶段的知识,次年顺利升入中学。
1953年毕业后,聂力认真复习功课,并自学俄语,于1954年考入留苏预备班,前往莫斯科学习精密仪器与光学仪器制造。与她同行的有一位名叫丁衡高的男同志,性格儒雅,言行举止温柔,她有点喜欢对方,对方也对她暗生情愫。同学们见状,便客串起月老来,撮合两人走到了一起。
回国后不久,聂力便与丁衡高结为夫妻,两人又都在一个研究院工作,感情自然是很好的。60年代,他们先后被调到七机部工作,联手推动我国战略武器研制事业蓬勃发展。1977年,丁被调到国防科工委任职,1994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同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就斐然。
而聂力则在1978年被调到国防科委科技部任高干,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3年晋升中将军衔,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位女中将。进入新世纪,她逐渐退出一线岗位,转而在人大、妇联任职,致力于为广大妇女儿童谋福利、争取社会地位。
聂力将军是一位杰出的党员干部,她的童年过得并不如意,但她并未因此怨天尤人,逆境反而锤炼了她坚强的意志。回到父母怀抱后,她发愤图强,抓住难得的受教育机会,在学海中泛舟而行,充盈自己的知识储备。留学归来后,她立即投入到国防建设中,为新中国铸就卫国"利剑",极大震慑了境外势力,为中华民族争取到了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她值得我们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