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的甘肃省籍将军定西占了三分之一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的甘肃省籍将军共9人定西地区占了三分之一
中国工农红军成为历史上新型的人民军队,土地革命战争成为贫穷子弟出身的将军的摇篮。
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的李化民、康健民、张明远,便是在这个时候脱下国民党军装,走入到人民军队行列之中的。
李化民 临洮县卧龙乡杂堡子人
李化民
张明远 岷县三十里铺乡小西路人
张明远
康健民 ,定西县符川乡康家沟人原名康亚东
康健民
他们都是在甘肃全省空前大旱、饥民号寒、积尸盈道的1929年为找一条活路而在驻守于当地的西北军中补名当兵的。
李化民、张明远所在部队在1930年蒋冯阎大战中被蒋介石收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6路军,后赴江西参加对中共中央根据地的第二次围剿。1931年12月14日,26路军举行"宁都暴动"全军编入中国工农红军序列,组成红军第5军团。
1932年7月9日,康健民所在国民革命军新编11旅1团特务营参加在甘肃合水县举行的西华池起义。
当时参加"宁都暴动"的定西儿男有200多人,1934年开始的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他们大多血洒荒野,骨埋沙滩。
合水起义部队则加入红26军骑兵团,驰骋在陕甘边。当李化民作为红1军团宣传大队副队长在艰难征途鼓舞战友士气,张明远作为中央红军政治保卫局特务队队长率领侦察员日夜兼程100里抢占绞平渡口,为全军渡过金沙江建立头功的日子里,康健民所在骑兵团和敌马步芳骑兵旅在合水县柳村塬展开一场遭遇战。战马嘶鸣,战刀闪亮,在团长身负重伤的情势下,康健民挺身而出协助政委指挥作战。他由3连指导员直接擢升为骑兵团团长。
康健民履历表上填的是"甘肃榆中人"因为符川乡一直属于榆中县管辖,1958年3月才划归定西县。康健民1945年率骑兵旅开赴大青山直至1951年赴朝作战,一直活动于今内蒙古、宁夏一带,他在兰州军区副司令员职位上兼任宁夏回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主任、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1977年1月逝世时,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为他送了花圈。
张明远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一直从事室队启勤工作,离休前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解放战争中和张明远同在第4野战军的李化民,在15兵团邓华帐下做副军长,建国后位至武汉军区、沈阳军区副司令员,相继辅佐过杨得志、李德生两位威名赫赫的上将军。
康健民是中共第九届、十届中央候补委员,李化民是九、十、十一、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的甘肃省籍将军一共9人 ,定西地区籍占了三分之一。
定西地区籍,甘肃省籍将军中还应该出现一位中将的。
李彩云
他是 李彩云 。 李彩云(1908—1937)甘肃临洮人
红军时期甘肃省籍人中他职务最高。1936年在徐向前、王树声指挥的西路军担任骑兵师参谋长,鏖战于河西走廊。
西路军惨遭失败,他在突出祁连山途中因内部误会倒在了战友的枪口下,造成冤案达半个世纪之久。
1992年5月13日,才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为其昭雪作出公正结论;7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向李彩云在家乡临洮县的亲属颁发"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牺牲烈士证明书"尽管"牺牲"用作李彩云总令人感到不尽贴切,但他毕竟被证明为烈士——把死叫做牺牲。假如李彩云不被误会,假如李彩云和幸存无几的后来成为共和国将军的战友一道突出噩梦一般的祁连山……
历史没有假如,祁连山下一声枪响,殒落了一颗定西地区籍人中的灿烂将星!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