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不南不北的城市,人均烧烤大师
南国门户,北国锁钥,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的 徐州 ,饮食文化自带 豪迈buff 。
最热的 三伏天吃羊肉 ,大片肥美 把子肉 ,大碗 油炸跌了龟 (知了),就连有着江南基因的 米线 ,在徐州都有更粗犷的做法。
就为这一块肉,才点了这碗饭。
摄影/王老虎寻鲜记
徐州饮食与苏南差距极大。徐州人不爱寡淡无味,追求的是 "大呼辣椒大呼油" 的酣畅淋漓。
看似朴实的 地锅鸡 是"口渴神器", 小干鱼炒辣椒 卷着 烙馍 也针扎似的辣,就连凉粉 "蛙鱼" 都免不了辣椒油。
来徐州,必吃特色地锅鸡。
摄影/Cobaltstarry
南方人看徐州是北方,北方人看徐州是南方,而 务实 的徐州人则在想,吃饭嘛,自己 恣儿(舒服) 才最重要!
01
没有一只徐州羊羊,
能活着走出三伏天
徐州人的食谱里, 羊肉 靠前排。徐州遍地是 羊肉铺、羊汤馆、烧烤店 ,早餐常客 羊肉生煎 ,宴客大菜 羊方藏鱼 。一年四季,一日三餐,徐州人的餐桌离不开羊肉。
徐州本地的 山羊 ,比起北方的绵羊膻味稍重,因此徐州人花式处理羊的经验丰富。在 精细制作 方面,徐州很南方; 大口吃肉,大碗喝酒 ,又很北方。
伏天喝羊汤,以热制热
提到徐州,很多人都会想到 "伏羊节" 。伏天吃伏羊,是历史悠久的传统, 从初伏这天开始,持续整整一个月 ,这期间要 吃羊肉、喝羊汤 。
羊汤由大骨熬成。
摄影/想死星星,图/图虫·创意
伏羊节往往会举办盛大的开幕仪式。初伏这天,徐州各地大大小小的羊汤馆都行动起来, 支起大锅,熬起羊汤 ,有的店还会挂出免费喝羊汤的招牌。
伏羊节期间,徐州羊汤馆家家生意火爆。
摄影/Cobaltstarry
大锅直径约一米,只用洗净的 羊肉、羊杂和羊骨头 一起熬煮至奶白,不另加配菜,是 纯粹的羊肉汤 。当食客光顾,师傅在小碗里放一把 羊肉或羊杂 ,然后用大勺在碗内盛满羊汤,一碗香喷喷的羊汤就好了。
"羊辣油"的辣香,与羊汤的暖融为一体。
摄影/想死星星,图/图虫·创意
羊汤馆有个好东西 "羊辣油" ,在热锅里将 羊板油炼制成液态 ,和切碎的红辣椒一起炸至香气四溢,就完成了。直接喝 白汤 ,是自喉咙延伸至胃部的暖意;再随心情加入羊辣油和被称为 "忌讳" 的醋,酸辣俱陈,香溢满口,实在是 恣儿(舒服) 。
伏羊节首日,一家人去家附近 喝一碗羊汤 ,和街坊邻居热热闹闹地聊聊天,也已成为很多人的 习惯 。伏羊节喝羊汤,不仅仅是为了 以热制热 ,更是徐州人的共同记忆,一种 入夏的仪式感 。
喝一口羊汤,配一块烧饼,实在是恣儿。
摄影/Cobaltstarry
苏北吃羊专家,
吃干抹净
以为用伏羊做羊汤,就完了吗?那你太天真了。
在徐州,羊肉 吃法繁多 ,有羊肉羹、烤全羊、羊肉火锅、地锅羊肉、风味卤羊头、 羊三宝、手抓羊肉、盐煽羊腿、干锅羊杂、羊肉生煎包、羊肉盖浇面、蒜蓉拌羊肉…… (都快写不下了)
花式吃羊有多幸福?来徐州就知道了。
图/视觉中国
吸引无数外地人前往打卡的 蘸水羊肉 ,是先水煮羊肉,再蘸着专门的蘸水吃。羊肉鲜甜,而蘸水由 辣椒、醋、香菜 等调配而成,为羊肉增添了丰富的味觉层次。
烙馍卷羊肉炒鸡蛋,豪华顶配。
摄影/郭大葱,图/汇图网
本地特色小炒 羊肉炒鸡蛋 ,由于山羊油少略柴,鸡蛋能增添嫩滑口感。一定要用 大火爆炒 ,葱花辣椒放足,再趁热卷在 烙馍 里,那鲜辣爽滑的滋味,别提多过瘾了!
据说你们徐州,
人人都会烧烤?
但徐州人的最爱还是 烧烤 。徐州出土的一批 汉画像石 中,有一幅刻着两名劳动者在剖鱼和烤串的画面,这就是中国关于烤串最早的史料记载。
徐州烧烤自成一派。
摄影/诗酒趁当前,图/图虫·创意
"大金链子小手表,一天三顿小烧烤" ,这略带霸气的调侃,也是徐州人吃烧烤的缩影。羊身上的任何一个器官,都能穿串烤制。 烤羊肉、羊肚、油腰 已算寻常,追求刺激的可以尝试 烤羊脑、羊眼、羊球、羊鞭 ,就连羊血都可以做成热乎乎的 羊血豆腐 。
丰富的油脂滴在木炭上,就腾起一阵猛火。
摄影/Cobaltstarry
徐州人吃烧烤都是 按斤点单 。来两斤烤羊肉,再来一把特色 羊球 和 油腰 ,羊球切花刀,羊腰子不能省略那一圈肥厚脂肪,烧烤师傅就在火炉前忙活开了。猛火炙烤、小火催熟, 一把盐、一把孜然、一把辣椒, 滋滋冒油的烤串就可以端上桌。
在徐州,"人人都是烧烤师傅"。
摄影/Cobaltstarry
徐州烧烤店都会在桌子上另外放置 小炭炉 ,师傅烤到六七成熟,接下来就由食客凭喜好 自己完成烤制 。徐州人讲究 "老球嫩腰" ,羊球要大火旺烤,烤老一点;油腰子则一定要嫩烤,最好留有一些血丝,才能有最佳口感。
三/六/九串夹一饼,才是最地道的吃法。
摄影/Cobaltstarry
烤过的 羊球 ,口感稠密,风味独特; 烤油腰子 夹在 烙馍 里,肥而不腻,香气瞬间充盈口腔。蔬菜则烤得干干的,口感微脆,很好地中和了烤肉的油腻。
徐州人爱喝酒,也出了名, "东北虎西北狼,喝不过江苏小绵羊" 。在吹着小风的夜晚,喝着酒,撸着串,能让人忘记所有烦恼。
啤酒配烤串,美滋滋。
摄影/Cobaltstarry
02
徐州天气热热的,
我的心是"饼饼"的!
"大呼辣椒大呼油"的徐州菜,搭配徐州的各种特色 馍面饼 ,才最相得益彰。
羊汤 最地道 的吃法,是要掰一块刚出炉的 烧饼 泡进去,烧饼部分吸满鲜汤,部分保留脆的口感,然后连汤带饼一起吞下,才能真正品尝到伏羊的美妙。
烧饼上满满的芝麻,实在!
摄影/Cobaltstarry
更不用说能卷下一切的烙馍,炉膛子里贴着烧透的各种烧饼,除了面饼和鸡还能装下整个宇宙的地锅,还有 徐州炒面、板面、羊肉烩面……
给徐州人一张烙馍,
ta能卷起地球
要问最百搭的徐州美食,非 烙馍 莫属。
不同于字面带来的观感, 烙馍 是一种很薄的面饼。它祖上与壮馍略有渊源,本是厚饼,因行军途中赶时间,改成了 薄款 ,为它日后成为 爆款 打下基础。
超市就能买到的烙馍,是真正的徐州人家必需品。
摄影/亦闻,图/汇图网
烙馍必须用 铁鏊子 烙。将面团擀成薄薄的圆形面皮,放在鏊子上, 煤炭 火烧,待到飘出面香即可。这样烙出来的烙馍,表面有一层细细的面粉,举在太阳下会透光,口感柔软有韧劲。
徐州人谁的童年记忆里会没有一口 烙馍卷白糖 呢?烙馍 卷一切 ,也是徐州人的生活之道,让人有勇气面对一切困难: 卷羊肉炒鸡蛋,卷烤肉,卷小干鱼炒辣椒,卷盐豆炒鸡蛋 ……
烙馍柔软,馓子酥脆,配菜丰富口感层次。
摄影/易启创意,图/汇图网
徐州人还深谙碳水+碳水=奇迹的神奇公式, 烙馍卷馓子 便是如此,心里脆,外面软,奇妙的口感令人上瘾。
烟熏火燎,烧饼驾到
炭火能烙出徐州烙馍,还能烧出 徐州烧饼 。
烤熟后,从炉膛里夹出烧饼。
摄影/Cobaltstarry
缸贴子烧饼 ,要用老面头发酵的面饼,在上面涂一层糖稀和蜂蜜,洒满芝麻,然后 贴在 用 砂缸特制的炉子内壁烤啊烤 。新出炉的烧饼外酥里软,芝麻的香气和面香融在一起,后味里还有淡淡的甜,空口吃也好吃。
用铁劈子从炉子里取出来的烧饼,金黄诱人。
摄影/Cobaltstarry
新沂的 "朝牌" 烧饼,因形似古代官员上朝所持的牌子而得名;官湖镇的 芝麻饼 ,香脆可口,名气大到不少人专门驱车前去购买。各类烧饼直接吃也好,搭配羊汤、炒菜、辣椒疙瘩也很妙。
有人超爱菜煎饼,爱到在家里买了铁鏊子。
摄影/爱摄影的軒儿,图/图虫·创意
试问徐州人有多爱馍饼?一日三餐,可以少吃米和面, 不可缺少馍和饼 。在这一点上,徐州又很不南方。
地锅"帝国",
面饼的豪华吃法
徐州地锅鸡 ,起源于微山湖的渔船,自带野性况味。正宗地锅鸡必不可少三要素: 泥炉、柴火、铁锅 。走进一家店,看到这个配置,就大差不差了。
白泥小火炉,能饮一杯无?
摄影/Cobaltstarry
宽油爆香辣椒和葱姜蒜,再将鸡块倒入一顿爆炒,加酱油、糖等给鸡肉 送香增色 。会吃的徐州人,一定要点 3-5年的小公鸡 ,这样做出来的地锅鸡,肉质紧实、嚼劲十足。然后 最精华 的一步来了: 在锅的四周贴上一圈早已擀好的生面薄饼 ,再盖上锅盖,炖10分钟左右,开吃!
美美吃上一顿地锅鸡,吃完感觉啥都不想了!
摄影/世界太美了,图/图虫·创意
鸡肉 口感干香,鲜辣可口; 焖熟的面饼 ,吸收了 满满的鸡肉香气 ,嚼着竟有肉感,再用面饼蘸一下浓郁的汤汁,那香气真是妙不可言,难怪总有人说 地锅鸡的饼比肉还好吃 。一群好友围着地锅鸡,就着小酒,就要吃他个大汗淋漓、热火朝天。
地锅把子肉,最强混搭。
图/视觉中国
如此天才的吃法,若只有鸡肉太可惜,于是徐州人将其发扬光大,创造出一个 "地锅帝国":地锅羊排、地锅鲫鱼、地锅地三鲜、地锅凉粉烧鸡蛋、地锅泥鳅 ……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
既然有锅,吃个地锅羊肉不过分吧?
摄影/我心向阳,图/图虫·创意
地锅鸡朴素的初始形态,就这样被无限扩展外沿;而徐州人 包容四海 的气度,就装在这大大的锅里。
03
包邮与暖气兼具,
重口与甜蜜并存
徐州是一个神奇的城市。她既拥有江浙沪的 包邮 ,又享受着南方垂涎的 暖气 ;她的方言不是本省南部的吴侬软语,而是更接近 北方的山东、河南口音 ;北方人看她是 南方 ,南方人看她是 北方 。
这座城市的温度,就在美食的烟火气里。
图/视觉中国
地处 山东、安徽、河南、江苏 四省的 交界区域 ,也许这就是徐州的宿命。
从庙堂之上的雉羹,
到早餐标配的sá汤
据史料记载,上古时期, 彭祖 受封在如今徐州这一带,并创立大彭氏国。有人根据史书推测,彭祖做得一手好 雉羹 ,因此很得尧帝赏识。在中国,彭祖文化仅徐州一家。 彭城 ,也一直是徐州的另一个名字。
那道传说中的雉羹,如今演变为 "饣它汤" ,一般称作 sá汤 。sá汤的制作需要耐心, 老母鸡 和 小麦粒 一起熬煮 三四小时 ,再将鸡肉拆下和姜、胡椒粉、酱油等一起投入甑中,用小火吊 十几个小时 ,吊出高汤,勾芡,这才最终完成。
小勺子绣花针,sá汤一定要端起碗大口呼噜才香呢!
图/视觉中国
早起去老城区的两来风,两碗 sá汤 ,点少许酱油和醋,还要师傅用热汤冲一些 蛋花 ,有的店还会加入鸡丝、鳝丝、豆皮等,汤薄味浓、温热暖胃。
从传说中政治博弈的点金道具,到徐州人早餐桌上的固定角色,sá汤的一生既传奇又平淡,正如生活本色。
一碗sá汤配一份羊肉生煎,开启活力满满的一天。
摄影/ 徐畅宇,图/图虫·创意
秦风汉韵,
终归于酸甜苦辣咸
徐州的历史离不开 "楚风汉韵" 这四个字。据考证, 刘邦 是沛郡丰邑人(今徐州丰县), 项羽 以彭城为都城,展开楚汉交锋。曾经的金戈铁马,千年后已成过眼云烟,留下的,是 江苏北部"最硬核" ,是徐州人 敢啃硬骨头的不服输精神 。
浓油赤酱的把子肉,配菜丰富,营养全面。
摄影/mlhc531,图/汇图网
徐州人因此从骨子里偏爱浓重调味的食物, "大呼辣椒大呼油" 不是说说而已。
徐州饭店必备的 干煸菜系 ,要从红辣椒里找肉;家常大菜 蒜爆鱼 ,泼油如倒水;街边随处可见的 把子肉 ,大块肥五花肉,配上海带结、豆筋、四喜丸子、小青菜等配菜,能干三碗大米饭。
徐州三步一家把子肉,最佳下饭菜。
图/闻视频
气质上偏向北方的徐州人,同时还带有江南特有的温柔,他们喜爱的小吃,能在这炎炎夏日,一解暑气。
小吃街里、凉皮铺里、小推车里, 凉皮、卷皮、擀面皮、牛筋面 ,搭配着黄瓜丝、花生碎、油泼辣子,以及各家自制的醋水,酸辣开胃,美味解暑。
酸、甜、辣、脆,徐州人的童年凉爽记忆。
摄影/gnxyjz1314,图/汇图网
徐州人的童年里,都有 蛙鱼 一席之地。湖北、四川有凉虾,广西有槐花粉,徐州则有蛙鱼。红薯粉做成的蛙鱼是蝌蚪形状,晶莹剔透,加入甜醋、花生碎、榨菜碎,连喝三碗才能餍足。
同样是童年的味道,蜜三刀能甜进心里去。
摄影/晔希,图/图虫·创意
还有点心 蜜三刀 ,每一块表面都带着三道刀疤,味道却浆亮绵软,香甜不腻。就像徐州人一样,有霸气爽利的气质,也有 热情柔软 的内在。
徐州人心中的好味道,还不能不提 贾汪素火腿、吴旗山矿月饼、骆马湖杂鱼、睢宁大腊皮、鳝鱼洗面面筋汤、赖皮月饼 ……数不尽的美味,在无尽的岁月里沉淀,融进徐州人的记忆里。
喝一碗劲劲道道的羊肉烩面,出一身汗,舒服。
图/视觉中国
漂泊他乡的游子,焖一锅也许不太地道的地锅鸡, 满怀的壮志和简单的思念,也能融化在水汽蒸腾中; 不论经历多少酸甜苦辣咸,安居于此的人民只要享用美食, 就能得到最深的慰藉,再对生活赞一句"办肆"(好)!
也许这就是独属于徐州人的幸福吧。
岁月很长,就互相陪伴吧。
摄影/Cobaltsta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