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南宋第一预言家,是从史书中走出来的武林高手,也是深谙现代经管之道的朝廷命官,懂营销、会众筹、善招商,他就是文武双全,能征善战的大宋超级IP辛弃疾。 绍兴三十二年,二十出头的辛弃疾突然就出圈了,一下子从普通的待业青年变成了举国闻名的英雄豪杰。当时他身在沦陷区,悄悄聚拢了两千人,加入了山东人耿京的起义大军,但耿老大的队伍只是乌合之众,无名无分,粮草不足,装备不精,纵有满腔热情也弄不出太大的动静。于是,耿京委派辛弃疾为全权代表,南下与大宋朝廷取得联系,准备里应外合给金人来个措手不及。 都是为了抗金大业,朝廷接受了耿京的提议,也承认了起义军的合法地位,可就在返程途中,辛弃疾却接到消息,叛徒张安国杀死了耿京,带着半数军队投靠了金人。他连忙跑到驻地,看到十万大军以作鸟兽散,留在营地的不到五十人,这TM就尴尬了,机构和编制都批下来了,队伍却没了,情急之下辛弃疾,带着这五十人连夜杀进了敌军的阵营。这一夜,霜冷路寒,人仰马翻,血流成河,尸横遍野。最终辛弃疾一行五十人,在五万人的大军中抓住叛徒张安国,将其押回了健康行营。 这可就厉害了,千百年来,有多少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还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将军,都是跪着听完这段传奇的,就连辛弃疾本人,多年后回忆起这段超燃经历,也对自己佩服的五体投地。 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辛弃疾一战成名,人气爆棚,支持者众。日常生活的一丁点小事都会占用公共资源,引来围观一片,能文能武,又自带流量。按理说这样的人才前途无量,没想到辛弃疾最终却被任命为江阴签判,让一个武林高手负责处理州府公文,举国沸腾,群情激奋,百姓都心如明镜,这朝廷是不敢也不想抗金呐,面对千万子民的质问,宋高宗赵构索性传位给继子赵昚,自己却躲进后宫写写画画好不潇洒。 新上任的宋孝宗,被后世誉为全宋最有作为的帝王,即位之初,便派出主战派大臣张浚,率领数十万大军与金人决战于宿州符离。张浚身先士卒,将士奋勇杀敌,百姓众志成城,但仍然改变不了全线溃败的命运,南宋几十万大军仅生还千余人,正在江阴的辛弃疾听说宋军大败,朝廷对金俯首称臣,义愤填膺难以平静,写下《美芹十论》,分析军事形式,查摆失利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希望孝宗皇帝待从头收拾河山,一统中原。可奏本呈进朝廷,却如同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公元一六八年,在时任江南东路计度转运副使赵德庄的帮助下,辛弃疾调任健康府担任通判,一个签判二点零版的职位,毫无疑问,辛弃疾对此没有任何兴趣,闲暇之余便经常填词写赋。官场应和,他慷慨激昂;登临远眺,却倍感惆怅。 千里渥洼种,名动帝王家。 金銮当日奏草,落笔万龙蛇。 带得无边春下,等待江山都老,教看鬓方鸦。 莫管钱流地,且拟醉黄花。 唤双成,歌弄玉,舞绿华。 一觞为饮千岁,江海吸流霞。 闻道清都帝所,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 回首日边去,云里认飞车。 他在诗词创作上的影响力,再一次成功引起了朝廷的注意,两年后宋孝宗传旨召见辛弃疾。 为了这一次拜见,辛弃疾准备得相当充分,也充满了信心。从素材的收集到着装的礼仪,再到说话的语气,都考虑得非常仔细,甚至哪一句该重音,哪一处该停顿,他都一一做了标记。不料在大殿之上,辛弃疾刚张口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宋孝宗立刻就叫了暂停,辛同学,你是文人,别老整一些打打杀杀的东西,怪吓人的。辛弃疾继续坚持,陛下,我永远不会忘记,在我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宋孝宗彻底没了兴趣,小辛别把自己当战狼,咱不聊边疆和战场,朕召见你,只想问问平定内乱,发展经济,你有何良方啊。辛弃疾一脸蒙圈,那一刻他终于明白,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山高水长,也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学了三年的挖掘机,毕业考试你却出了美容美发的题。 好在时任宰相虞允文颇为爱才,在他的积极争取下,辛弃疾还是留在了临安担任司农寺主薄,负责后勤事务和粮农事宜。辛弃疾辛有不甘,又写下《九议》就朝廷选人用人,国防建设,迁都选址,民族团结等献计献策,依旧是风过无痕,波澜不惊,怀才不遇,壮志未酬,自然会在浅斟低唱间流露。 在临安的两年,辛弃疾一直郁郁寡欢,唯一能够聊以慰藉的还是听曲填词。第二年的元宵节,临安城火树银花,异常繁华,或许是有了一场艳遇,也或许只是一种隐喻,赏灯归来的辛弃疾写下了这首《青玉案·元夕》。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一年后经虞允文举荐,辛弃疾担任滁州刺史,面对十室九空,流民四窜的滁州。辛弃疾减税免役,新修房屋和水利,并出台新政,只要外地客商来滁便可减免税赋十分之七。一时间各地客商云集,短短几个月,滁州的经济就恢复了元气,商人多了,税收总量也就上来了,辛弃疾利用这笔钱,雇佣百姓烧瓦伐木,兴建客栈酒馆,改善外地商贩和旅客的吃住条件,如此商旅更多,交易日盛;接着辛弃疾又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建起了"奠枕楼",供滁州的百姓聚会宴游,你没看错,今天我们大力倡导的招商引资,发展第三产业,关注民生福利都是辛大人们剩下的。 不到半年的时间,滁州就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首次主政一方,辛弃疾便显示出了卓越的政治才华,向朝廷交上了一份满分答卷,也为自己的仕途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朝廷对辛弃疾的任用和调整,却如同吃了炫迈,根本停不下来。此后六年间,辛弃疾辗转于皖湘鄂赣等地,先后担任转任判官、知府、安抚使、大理寺少卿、转运副使和转运使等职,调任十余次。在江西遇茶商军作乱,辛弃疾凭借超人的胆识和智慧,与匪首赖文正直接对话,最终说服其缴械投降,立下大功一件,被朝廷加封"秘阁修撰";在湖南为保一方安全,辛弃疾创建"飞虎军",因筹建营房急需大量瓦片,并采用众筹的方式,令长沙百姓每户送瓦二十片付款百文,如此二十万瓦片两日内凑齐,比草船借鉴更有效率。 虽然仕途上甚是得意,可辛弃疾念念不忘的还是祖国尚未统一,同胞仍在分离,途经江西造口,想起从前金兵肆虐,人民受苦的情景,辛弃疾忧伤满怀,感慨不已。这段时间,他的词作不是借古喻今,讽刺投降派的祸国殃民;就是以美人隐喻政治理想,诉说壮志难酬的苦闷。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公元一八一年,辛弃疾在上饶城外购置了庄园带湖新居,此后十一年,他一直蛰居江西,日常不是饮酒填词,就是儿孙绕膝,过起了隐士般的生活,但与陶渊明不同的是,老辛并不是真正在隐居,而是身在乡野,心系朝堂。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六十三岁时,因宰相韩侂胄举荐,辛弃疾被任命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史,次年改任镇江知府,正是在镇江的北固山旁,辛弃疾写下了两首最为著名的怀古词。两年后因为与韩侂胄在抗金战略上产生分歧,辛弃疾被迫离职,回到江西燕山。韩侂胄兵败后,朝廷连续三次启用辛弃疾,给出的官职一次比一次大,从浙东安抚史,到江陵知府加龙图阁待制,再到兵部侍郎,辛弃疾均以病请辞。直到第四次,宋宁宗下旨任命辛弃疾为枢密院都承旨(副宰相),钦差昼夜兼程一路狂奔,赶到铅山时,六十八岁的辛弃疾却已在弥留之际。"杀贼",用尽了全身的力气,辛弃疾喊出了人生中最后两个字怀恨西去。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三十年后,金国为蒙古所灭,又四十年后,南宋也亡于蒙古。而这一切辛弃疾早在滁州任上便已做出了精准的预测,仇虏(金)六十年必亡,虏亡则中国之忧方大。从来诗剑最风流,何须赋词强说愁,在大宋的词人群中,辛弃疾文武双全,能治善战,是粉丝最多的IP之一,他是著名词人,在内容和题材上,政治哲理、爱情友情、田园风光、民族人情无所不能入词。在形式和风格上以豪放为主,极英雄之气,却也可婉约,可明媚,可柔情,可悲壮,不拘一格,自有特色,他是忠义之臣,精忠大义。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一生力主抗战,却未遇真伯乐,备受排挤,壮志难酬,报国无门。 正如《宋史》中的记载,读罢令人唏嘘不已,咸淳年间,史馆校勘谢枋得曾在辛弃疾墓旁的僧舍借宿,竟听到大堂之上隐约有疾呼之声,像是在替辛弃疾鸣不平,从黄昏至深夜一直未停,谢枋得连夜秉烛,为辛弃疾写了一篇祭文,准备清晨到墓前祭奠,奇怪的是,文章写好后,疾呼之声也同时停止,这该是怎样的一种悲愤啊,才可以穿透时空,无期亦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