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被贬的老六苏轼
从"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到"此处安心是吾乡"。这两句话是著名诗人苏轼说的两句话,前句话写与苏轼为官刚贬之时凄凉苦楚的心境,后一句则是苏轼经历好几次被贬后坦然面对的心境。
苏轼名门大家的公子——苏轼
这前后的截然不同的心境,与苏轼的被贬经历有关。关于苏轼我们对他最多的了解就是知道他是北宋著名诗人。当然或许吃货们还知道东坡肉的发明与苏轼有关。但他的家境,他一生的经历好多人却不为所知。
苏轼用现在的话说那是正儿八经的富二代官二代,自己的父亲哥哥都是高官且是书香门第,在这样的家庭出生,苏轼不用为生计发愁,他可以尽情的追求自己的梦想,施展自己的才华,这样的家境使得苏轼成为一个才高八斗,性格开朗乐于结交朋友游山玩水还爱天下美食的乐天派。
"三苏"苏洵、苏辙、苏轼金鳞岂是池中物
当然,玩归玩像苏家这样的大户,对苏轼的学业也是很重视,加之苏轼聪明伶俐,学业自然不成问题,在他二十一岁那年进京赶考,并以清新脱俗的文风震动了当时的主考官欧阳修,本来苏轼的状元十拿九稳,没想到却闹了个乌龙,欧阳修认为这是自己学生曾巩的文章,为了避嫌就给了个第二,结果苏轼就成了个冤大头。
欧阳修
但像苏轼这样才华横溢的有志青年,出人头地哪只是时间问题,加上北宋名人大师欧阳修的称赞帮助,很快苏轼就名动京师,并且开始了自己平步青云的仕途。有才难施展的苏轼
本以为苏轼将在官场大显身手,施展自己的才华,没想到官场是一个充满着人情世故复杂名利场,天真烂漫的苏轼,走到官场却如同陷入了泥潭。
并且他与当时北宋的大
北宋尔虞我诈的官场
臣王安石政见不合,受到排挤的苏轼急流勇退,自己上鉴朝廷,出京到湖州任知州。这成了苏轼被贬的开始。
之前我们说过苏轼的性格很开朗同时作为一个诗人他哪怕是给朝廷上书的奏折中都充满了大量的个人情感,这就给他同朝的死敌提供了使绊子的机会。
这些人开始利用苏轼的奏折大作文章,说苏轼在奏折里对皇上有怨言,这也导致皇上对苏轼渐渐有了疑心,既然是可疑之人又怎么能重用呢?这就导致后面苏轼一辈子都不停的走在贬官的路上。
乌苏台案导致苏轼贬官如何面对自己的贬官
面对不停的贬官,苏轼又是如何面对的呢?开始当然是感觉怀才不遇郁郁寡欢的,可乐天派的性格让他很快走出来贬官的阴影,他开始将贬官当作旅游,贬官途中数月的旅途他开始游山玩水,并将这些祖国的大好河山写进了自己的诗词里,他开始享受贬官的过程,走到哪享受到哪,本着既来之则安之的佛系态度,行走在贬官的途中。
我们不妨简单看一下他在贬官的过程中做了那些事情,前面我们说苏轼是一个资深的美食家吃货,所到之处不光品尝当地美食,自己还发明美食,被贬黄州他发明了东坡肉,直接将之前无人问津的肥肉做成了美味佳肴,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传世名菜。自己还因为东坡肉太好吃吃得上火,得了红眼病。医生劝他少吃,他说脑子知道了但就是管不住嘴,妥妥的美食大博主。
名菜东坡肉
还有更有趣的事,当得知自己的好友张怀民也被贬时,大半夜去敲门,把熟睡的怀民拉起来去月下散步,怀民可能心里苦呀,被贬算了连个安稳觉都睡不了。
当然除了自己玩乐吃喝外,苏轼还是始终不忘为人民做好事,被贬杭州时,他看到一潭死水的西湖成为一个环保者,带领二十万人对西湖进行了治理,才有了西子般美丽的西湖,苏轼功不可没。 他在杭州任职时,还创办了世界上最早的公立医院为贫苦百姓免费看病,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当然,这一路被贬是需要盘缠的,而好游山玩水品尝美食经常做慈善的苏轼,早就将自己的工资用完了,兜里没钱寸步难行,怎么办呢?还好他在朝中有个做高官的弟弟,飞鸽传书告诉苏辙自己手头紧吧,爱弟支援我七千两潇洒。
除了自己没钱跟弟弟要,他有次看到黄州百姓疾苦,还写信让苏辙为百姓献爱心,用弟弟给的这笔建桥修堤。设计出最早的自来水工程"东坡引水"。
只是苦了弟弟,导致苏辙七十岁才买上自己的第一套房,实在不容易。
苏辙
后期贬儋州,苏轼意识到要改变这里贫穷落后的状态就要搞教育,目光可谓长远,他开始建立大批公立学校,顺手培养出了海南第一个进士姜君弼。当然了,在这里苏轼又发现了另外一个美食——生蚝,开始吃起了海鲜。苏轼说人间值得
不难看出苏轼在享受着贬官的过程,贬到哪里快乐到哪里,看看风景写写文章,品尝美食。没钱了问弟弟要,潇洒的活在世间,享受当下。人间对于苏轼是非常值得的
当然他除了独乐还不忘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为百姓做了好多切实好事,真正的为人民做好事。
苏轼不愧是一个有烟火气的大师,生于富满身才华但愿意将自己立与凡世的烟火之中,无论何时都享受着快乐。
这样的人连学者余光中都表示古人中自己最愿意与苏轼交朋友,会给自己带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