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人们崇尚伟人,因为他们似乎总能完成常人做不到的事情。但很多时候,人们都忘记了,伟人们也只是肉体凡胎,也有自己的七情六欲。 "干革命是为了造福下一代,而为了革命,又不得不丢下下一代!" 正像这句话一样, 毛主席 的儿女们都似乎都无可奈何地与父亲分离了。 毛主席 毛主席共有10个儿女,但能够顺利长大成人的孩子却只有四个…… 毛主席与杨开慧生下三兄弟 1920年,毛主席和恩师的女儿 杨开慧 相遇了。 少年的情感就像夏日的阳光,真挚而热烈,很快两人喜结连理。 婚后,俩人有了自己的三个孩子,分别是毛岸英、毛岸青和毛岸龙。 但对于已经投身革命的夫妻二人,相聚的时光是十分短暂的,1927年8月底,毛主席离开家去指挥秋收起义。 毛主席和杨开慧 1930年10月,杨开慧落入敌手,连着岸英、岸青都一起被关在监狱内。 后来杨开慧英勇就义,在乡亲们的帮助下,两兄弟得以放出。 失去了母亲,父亲又不知在何处,不过八岁大的 毛岸英 主动承担起了大哥的职责,他先是带着两个弟弟和外婆生活了一段时间。 但因为当时长沙的特务仍在大面积抓捕与毛主席有关的人员,身为毛主席孩子的毛家三兄弟,即使住到乡下也不安全,最终党组织决定把他们送到上海,由我党人员负责的幼稚园。 毛主席和孩子们在一起 但他们刚到学校,由于党内有人叛变,大同幼稚园被迫解散,毛岸英和弟弟们被送往了收养人的家中。 寄人篱下的滋味并不好受,时间一长,收养人也不耐烦起来,于是被打被骂、吃不饱饭,都成为了兄弟三人的常态。 或许是继承了父亲毛主席的一身傲骨,兄弟三人不愿意再过这样憋屈的生活,干脆逃了出去。 可是三个小孩子出去流浪会有什么好日子呢? 周总理夫妇与毛岸英兄弟 据毛岸英后来回忆,在流浪的日子里,他们几乎被饿死,为了生存脏活、累活都愿意干,只有一点,他们绝不抢、偷东西。 在这期间,最小的弟弟 毛岸龙 因病夭折了,三兄弟就只剩下了两兄弟。 兄弟俩的流浪生活,直到3年后被党组织的人在破庙找到才得以结束,之后他们被党组织送往苏联。 在苏联,已经错过入学年龄的毛岸英从头开始,用毅力熬过了入门阶段,又先后在苏联多所军事学院进修。 毛岸英、毛岸青在苏联 从苏联回国后,毛岸英与父亲团聚了一段时光,并和心爱之人 刘思齐 举办了婚礼。 但婚后没多久,毛岸英就在1950年10月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成为了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一名战士。 同年11月25日,美军对部队所在地进行了空袭,毛岸英在回指挥部取作战图时被击中,壮烈牺牲。 这一年,他才28岁,正值朝气蓬勃的年纪。 在毛岸英参军之前,彭德怀等人其实都是不同意他去参加的,可是作为父亲的毛主席却只是说 :"谁叫他是毛主席的儿子呢。" 毛岸英 后来毛岸英阵亡的消息传来,彭德怀甚至都不敢去告诉毛主席,只是将此事电告了周总理。 等到1951年1月2日,第三次战役结束后,毛主席的秘书叶子龙等人,才终于向毛主席报告了毛岸英的牺牲的消息。 毛主席听完关于长子最后的消息,静静点上了一支香烟,缄默许久后,他才开口道 :"打仗嘛,难免要有牺牲的。" 战场上有那么多战士牺牲,只不过有一个刚好是他毛主席的儿子罢了,他只能这样安慰自己。 毛主席和毛岸英 毛岸英牺牲后,当初的三兄弟就只剩下了 毛岸青 。 而当年毛岸青回国后,因为童年的苦痛遭遇,一直处于修养的状态,后来他和妻子邵华致力于马列著作翻译和传播红色文化。 直到2007年,毛岸青因心脏病去世。 贺子珍接连失子,情绪崩溃 毛主席有十个孩子,六个下落不明或是夭折。这里面,除了毛岸龙,其他五个都为毛主席的第二任妻子 贺子珍 所生。 可以想象,那又是一些何其残酷的故事。 1929年秋,贺子珍在福建生下了一个女孩。 看着自己的第一个女儿,毛主席很是喜爱,便给长女取名为 毛金花 。 毛岸青一家人 但龙岩当时的革命形势根本不允许一个刚出生的孩子,跟着毛主席夫妻二人搞革命。 于是,即便再难以割舍,毛主席还是让闽西特委书 邓子恢 为她悉心挑选了一户收养人。 刚刚生下的女儿,却要就此分别,贺子珍内心中当然是千般万般不肯的。 但她知道,她是毛主席的妻子,也是中国共产党员,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他们去做。 不过贺子珍还留有一些希望,她认为红军接下来也经常在龙岩一代活动,之后与孩子见面总是不难的。 毛主席和贺子珍 可是等到1932年4月,毛主席的弟弟 毛泽民 按照贺子珍的记忆,寻找当年收养毛金花的大嫂询问孩子情况时,却得到了一个令人心碎的回答 :孩子已经夭折了! 当年一别竟是永诀。 可是这样骨肉分离的事情并不是最后一次,而只是开始。 这样的痛苦,此后还在继续上演。 1932年11月,贺子珍生下了第二个孩子。这一次是个男孩,毛主席按照"岸"字辈排名给他取名" 毛岸红 "。 图片来源网络 当时,贺子珍接连生产,身体有些损伤,孩子就交由奶妈照顾。 奶妈是江西本地人,喜欢叫小孩毛毛,于是毛岸红便有了"毛毛"这个小名。 两年后,红军开始长征,毛主席夫妇为了让毛毛有更多生存的可能,在商量后决定把毛毛托付给,留在苏区打游击的毛泽覃和贺怡夫妇。 毛泽覃是毛主席的弟弟,而贺怡恰好是贺子珍的妹妹,把孩子交给亲人他们最放心不过。 但不幸的是,毛泽覃在一次战斗中牺牲了,被他坚守着的毛毛的行踪,连身边人贺怡也不得而知,更遑论他人了。 毛泽覃 毛毛失踪后,大家也一直有在寻找,但却始终没有确定,不过 ,有一个叫 朱道来 的人是最疑似毛毛的人。 1953年,贺子珍写信请求当时的江西省长帮忙寻找毛毛的下落。 江西省政府经过一番苦心寻找,终于找到一个有可能是毛毛的人,也就是朱道来。 1934年10月,朱盛苔和黄月英夫妇收养了红军的一个小男孩,取名为朱道来。 可为什么说朱道来很可能就是毛毛呢? 朱道来 有两点原因:一来, 朱道来的模样和相关资料表明他很有可能是毛毛 ,这一点也得到了毛主席和贺子珍的认可。 二来,在那个没有亲子鉴定技术的年代,人们根据血型来简单判断两个人之间是否具有亲子关系。 而朱道来的血型是与贺子珍的血型是一致的 ,有了以上两点相似,贺子珍断定朱道来就是她的毛毛。 可就在事情几乎板上钉钉时,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 贺子珍 在南京的 朱月倩 突然站出来说 :"朱道来并不是毛毛,而是我和霍步青烈士的儿子霍小青。" 最为重要的是,朱月倩也拿得出了自己的判断证据。 两方几乎陷入僵局,于是毛主席果断地说 :"不管怎样,他是革命后代,就是党的孩子,不必分你我谁的! " 就这样,毛主席夫妇二人一直也没有找回自己的毛毛。 而当年,贺子珍在生下毛毛后不久,再次怀孕。孕妇长途跋涉早已疲惫不堪,加上母子所需营养供应不上,贺子珍早产生下一个男孩。 霍步青烈士 由于早产的关系,这个孩子最终也没能活下来。 1935年,红军二渡赤水的阶段,贺子珍怀上了第四个孩子。 一天下午,当她跟随队伍在翻越白山时,肚子突然发动了。 但当时的确不是一个适合生产的时机,因为队伍的后头正有追赶红军的敌人。 危险重重,留给贺子珍生产的时间并不充裕。 周围环境也极其恶劣,贺子珍的"产房"是一间连门都没有的破旧房子,里面空无一物。 同志们想为产妇烧点热水,却连柴火和水井都找不到。 贺子珍 贺子珍只好躺在担架上生产,在拼死生下一个女孩后,她就立刻被担架员抬着前进了。 有过之前的经历,贺子珍也明白,自己是不可能陪伴这个刚出生的孩子一步步长大了。 前路漫漫,艰难困苦,对于孩子来说, 最好的办法还是把她送给当地的老乡抚养。 贺子珍都没来得及好好看一眼这个孩子,钱希钧同志就用大衣将女婴裹了起来。 贺子珍只给女儿留下身上仅存的4块银元,再无过多的情绪,这一次她表现得很坚定。 贺子珍、李敏和外孙 钱希钧看着贺子珍憔悴的模样,有些不忍心,希望她给孩子留下点可以相认的物件,也算留个念想,但贺子珍拒绝了。 因为她已经承受不起再一次失去孩子的痛苦了,为了让孩子有更多活下去的可能,就把她留在群众中,平凡且普通地过下去。 于是这个女儿就被留在了人民中间。 然而思想工作做得再好,也抵挡不住母亲对儿女的牵挂,在革命形势稍作好转后,贺子珍再一次怀孕了。 1936年,贺子珍生下了女儿李敏, 李敏 出生后就一直被养在父亲身边。 贺子珍和李敏 因为她每一次看到女儿,既有疼爱,也有心痛,为之前失去的4个孩子感到痛心。 到1937年,红军终于在延安安顿下来, 受到心伤和身体双重伤害的贺子珍,在此时提出想要前往苏联做手术,取出体内残留的弹片。 感受到贺子珍的精神状况不佳,毛主席再三挽留,但还是没能让贺子珍改变主意。 而此时的贺子珍其实还怀有身孕,当到达莫斯科不久后,她就生下了一个男孩,并取名为 廖瓦 。 毛主席和女儿 廖瓦是个很讨人喜欢的孩子,贺子珍以为她终于能够看着自己的孩子慢慢长大了。 可正当她希冀着这个孩子的未来时,廖瓦却因为护理不当,导致本来的感冒变成了肺炎。 病情来势汹汹,廖瓦还没来得及被送往医院抢救,就夭折了。 贺子珍再也绷不住了,失去孩子的痛苦一次又一次压在她的心上。 亲眼看到这个原本活蹦乱跳的孩子死在自己的面前,贺子珍悲痛欲绝,精神极度萎靡。 贺子珍与家人 远在中国的毛主席得知了贺子珍的遭遇后,也不免心疼起这个自己曾经的爱人。 他思索再三,还是决定忍痛割爱,将四岁的女儿李敏送去了苏联,让她去陪伴受伤的母亲,也好让贺子珍得到一丝宽慰。 后来,李敏就常在父母之间来回往返。 小女儿李讷 在毛主席所有的儿女中, 李讷 是童年过得最幸福的一个,因为她是唯一一个能够在父母身边度过完整童年的。 李讷是毛主席儿女中最小的一个,算得上老来得女。 虽然毛主席从不溺爱孩子,但他也是真的十分疼爱小女儿李讷。 毛主席和李敏 在与李讷的交流上,毛主席是"小爸爸",而女儿是受人怜爱的"大娃娃"。 小时候,李讷曾经要同时做两个手术,毛主席紧张得连觉都睡不好了,但苦于不能亲自去陪伴,他只能写信来鼓励女儿要勇敢。 长大后,李讷进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就读。或许是学业繁忙,李讷很久都不曾写信给父亲了。 于是一向镇定沉稳的毛主席竟然不淡定了,他在信中问女儿,为什么不给自己来信呀?难道你是不爱爸爸了吗? 毛主席和李讷 然后他又连忙否认,坚定认为女儿肯定还是爱自己的。 后来,李讷到了31岁都还没有找到男朋友,老父亲毛主席又开始担心起女儿的婚事来,还有意无意地对李讷进行催婚。 看到这里,我们也会不禁失笑,原来毛主席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父亲,会为了儿女操心,有时甚至还显得有些幼稚。 结语 毛主席是伟大的领袖,与此同时,他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父亲。 可是,正如他说的那样, 为了整个中国的下一代,他却与自己的儿女被迫分离。 毛主席与家人在一起 当年搞革命的人都是这样,或是夫妻分离,或是亲子难相见,有时候一句"再会"就是"永别"。 他们昨日的牺牲,为的就是我们今日的幸福。 心怀感恩的同时,我们也要继承他们的遗志,成为对得起他们的下一代,将中国打造成他们希望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