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简单讲是生产产品的能力如果饱和,生产出来的产品将超出社会需要的能力。 产能过剩,是指计划期内企业参与生产的全部固定资产,在既定的组织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产品和能够处理的原材料数量过多,超过市场标准的剩余。 产能过剩不是产品过剩,即使产品不过剩,产能也有可能过剩。当前,我国并没一个准确判断产能过剩的标准,产能过剩体现在: 1、产品价格相对下滑; 2、盈利能力大幅度下滑,亏损增加; 3、行业供给超过需求。 有人认为,三方面与产能过剩有关,但绝不是一一对应关系。行业产能过剩会有什么影响? 1、导致物价总水平明显下降,形成很强的通货紧缩压力,增加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 2、使企业的投资预期和居民的消费预期下降,使经济增长面临越来越明显的下调压力。 3、导致银行不良资产明显增加,金融风险增大。 在2001-2012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从40%下降至36.2%,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从50%下降至40%。居民消费处于发展型消费阶段,带动汽车、房地产及中上游的重化工业的发展。 在2020年,恩格尔系数下降至30%左右,意味着家电、汽车、房地产的消费需求扩张必然放缓,相应重化工业的下游需求收缩。这次产能过剩是一种长期性过剩,对经济增长的冲击深远持久。 行业产能过剩,最终结果导致产品过剩,由于互联网平台对过剩产能下的产品进行了营销,进一步诱发价格战。产能过剩的行业企业,往往都是低质高产的标准,淘汰可怜却以兼价贴牌进入市场流通,例如,衣服、鞋帽、水泥、螺纹钢等。 偷漏税企业的过剩产能产品,比曹德旺的玻璃还便宜,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和市场之争。曹德旺讲:"玻璃的主要成本是燃料,河北的玻璃用煤焦气炼,不仅偷税也不上环保设施,一吨可卖1200元;我们成本就要1400元,玻璃市场就是被这些人干倒的。标准、考核不统一,我们吃亏。" 华为与苹果公司的新手机本月先后发布,手机行业产能过剩,我们家里每人不止一两部。两个生产商价格高开低走,将中高低端手机市场一一"掠夺",许多山寨机和小份额品牌将会挤垮挤掉,不但亏损严重甚至关门大吉。 可见,经济下行压力并不是疫情带来的主要影响,产能过剩的失控才是根源所在。大部分企业都不需考虑赈救问题,淘汰出局等于直接倒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