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论天才考底利耶
考底利耶生活在公元前4世纪,是古代印度的政治家和政论家,他所著的《政事论》非常著名,他也因此而成名。
考底利耶,印度语为Kautilys,别名那迦和毗湿笈多。具体生卒年代正史没有记载,已不可考证了。他具备卓越的政治才能,协同旃陀罗笈多在旁遮普一带组织人民起义,推翻了希腊一马其顿侵略者的政权。旃陀罗笈多在他的主谋和协助下,于公元前324年在印度西北部称王,接着率军东征,推翻了腐朽的难陀王朝,定都于华氏城,即现在的巴特那。考底利耶作为国王的大臣、顾问和国师,辅佐国王建立和统治着这个新兴起的庞大的奴隶制国家,是孔雀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考底利耶原籍是古代印度西北部文化中心咀叉始罗城,出生在一个婆罗门家庭。他出生后不久父亲即去世,由母亲抚养成人。母亲对他影响很大,她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有教养的教师。他经过刻苦学习后,精通三部《吠陀经》,通晓天文、地理,熟悉有关冶金学的知识。他更关心政治活动和国家事务。但他的才华没有得到王室重视,反而引起难陀王朝官廷的嫉妒和轻视。他决心脱离难陀王朝,另外开辟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新天地。考底利耶碰到失意的旃陀罗笈多之后,便把他带到咀叉始罗城,对他施以教育,从而成为旃陀罗笈多的导师和顾问。
从反对亚历山大的人侵开始,考底利耶就支持旃陀罗笈多的事业。最初,他们在咀叉始罗同亚历山大的希腊一马其顿驻军进行斗争。他们组织边区部族,发动印度人推翻外族入侵者的政权。考底利耶在他的《政事论》中充分地表明了对外族统治者的民族仇恨。他指出外族征服者怎样榨干了这个国家的财富。当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在巴比伦死去的消息传来时,考底利耶抓住时机,让旃陀罗笈多提出反对外族侵略者的号召。这种呼吁给他带来了同盟者,众多的印度人民集中在他的麾下,同外族入侵者拼杀。希腊军队于公元前322年被驱逐出去,咀叉始罗城被收复。旃陀罗笈多在考底利耶的协助下,取得了反对侵略的胜利,并在斗争中壮大了自己的军事和政治势力。
在驱逐了亚历山大的侵略军之后,旃陀罗笈多在考底利耶的劝导下协助下,攻打腐败无能的难陀王朝。在战争中,考底利耶进一步施展了他的军事才能。他毫无顾忌地认为,为了达到目的应不择一切手段,他利用敌誉中的矛盾,进行分化瓦解,进而消灭敌人。尽管缺乏这方面的史实材料,史剧《罗刹娑与指环印》却从侧面描写了考底利耶为获得旃陀罗笈多的政敌罗刹娑的合作所采取的权术和计谋。他终于笼络和迫使这位难陀王朝末代国家的重要大臣为旃陀罗笈多服务。考底利耶的策略使难陀王陷于孤立。由于考底利耶的谋划,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难陀王朝被打败了,新的王朝一孔雀王朝建立起来了,旃陀罗笈多登上了王位宝座。旃陀罗笈多死后,考底利耶又辅佐他的儿子和继承人宾头沙罗(公元前300年一前273年在位)继续工作了一段时间。
公元前311年前后,塞疏古继承了亚历山大在巴比伦的统治后,转而向东方扩张。公元前304年,他的军队渡过了印度河,孔雀王朝迎击入侵之敌。考底利耶的军事策略发挥了作用,战败了塞琉古。塞疏古把印度河西部一直到喀布尔各省都割给了旃陀罗笈多,相传塞疏古还把女儿嫁给他,而后缔结了和约。孔雀王朝与西亚的希腊人保特着密切联系,这对孔雀王朝的巩固与发展好处极大。塞疏古派往华氏城的使者麦加斯特湿斯在那里住了5年,他写的《印度志》一书,成为研究印度古代史的重要资料。
考底利耶的另一重大贡献是给后世留下了不朽著作《政事论》。这部著作的内容涉及内政、外交、民政、军事、商业、财产和司法等方面,甚至包括度量衡和历法等。从《政事论》中,我们可以看出考底利耶的智慧和他的多方面的学识,以及他的范围广泛的统治艺术。在以后的许多世纪中,《政事论》引起了众多政治家、研究者的广泛注意。到20世纪初,它的完整的手抄本被发现后,又引起学者的注目,它被整理出版并翻译成多种文字。研究者对它提出许多新的见解,有人认为这部著作不可能是一个人的观点,有着后世人士的许多修订和增删。大多数学者认为它出自考底利耶的手笔,但经过后人修改,大约在2世纪最后修订。
《政事论》是一部巨著,包括15卷,共180篇(按另一种分法为150章)。最重要的内容是关于国家组织的问题,它论述了国家各个部门的职能。国家有会计、财政、矿业、兵工、农业、贸易、航运、畜牧和税收等部门,这些部门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农村按照征税原则加以组合。《政事论》并提到各种不同的交通道路,以及国家和人民在维护交通道路方面的责任。
《政事论》涉及政府理论和实际方面的许多题目。它论述了国王、大臣、顾问、政府各部及其在外交、战争与和平方面的各种职责。为了加强奴隶主的政权,考底利耶主张国王有绝对权力。国王是最高的统治者、军队的统帅、法律的执行者,他有任命官吏的最高权力,国家是为国王而设的,国王是至高无上的。《政事论》第六部中很明确地叙述了构成"国家"的七种要素,即国王、大臣、土地、要塞、国库、军队和同盟者。他同时提出国王应是精力饱满而头脑清醒的人,国王要调配军队,注意国家收支的核算,留心乡村发展的事务,任命高级官员,下达命令,接受侦探所搜集的秘密情报,制定和执行作战计划。因此,他主张国王必须学习,还要花些时间用于自省。《政事论》论述了一套森严的政治结构,国王、军队、官吏及各部的组织,需要十分周密而雷厉风行的制度和作风。它特别强调对各省行政机构的控制,从而强调加强侦探活动。
考底利耶在《政事论》中也提到货币等经济问题,有一章专门论及钱币的铸造与货币制度的采用,并规定国王在土地的产品中征收1/6的赋税,有的甚至高达1/4。它规定:全印度都是国王的财产,国王征收赋税、罚金及买卖上的什一税。
《政事论》所谈及的问题十分广泛,从某些侧面反映了孔雀王朝的历史,也是当代印度政治历史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它一反印度其他文献的常态,脱离了连篇累牍的宗教规范和神话传说的窠白,而成为论述国家机构与组织问题的一部政治论著。
《政事论》论述了孔雀王朝的整个政治制度同时也提到了与外国的联系,提到中国的丝绸。露考证,孔雀王朝时代,印度和中国还没有接触,有的学者据此认为这部著作是孔雀王朝以后时期编废的。但《政事论》论述的基本上是孔雀王朝的冠会情况和制度。虽然不能排斥此书有后人修改、编纂的成分,但它最初确实出于考底利耶之手却是比较可信的。
《政事论》的作者极端地宣扬了国王在国家中的作用,并强调了使用暴力的恐怖统治,把古代奴隶制印度的政治体制加以理想化。这是由作者的奴隶主阶级立场所决定的,也反映了他的历史局限性。印度以后的历代奴隶主和封建王的专制国家,在官僚政治、警官制度和赋税制度等方面,大体都沿袭了孔雀王朝的制度,作为他们统治和压追人民的工具,因而不能不肯定《政事论》在这方面所起的作用。印度历史学家也承认:"古代印度关于政府的学说,在《法治》和考底利耶的《政事论】中已奠定了主要基础。"
考底利耶这位古代印度政论家的业绩和他的著作《政事论》,已成为印度的历史遗产为后人
重视。
河北省,1984年照片版权归新华社及相关记者所有,著作权归今日头条作者集影阁所有。备注也引用于新华社,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略有删减。媒体类平台需本人同意后方可转载!编辑不易,君若喜欢打个赏!唐山市建设
说一说皂袍大将尉迟恭的成名之战日抢三关,夜夺八寨!尉迟恭,字敬德,大唐朝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隋唐年间名列天下第十七条好汉,由于每次作战皆是黑盔黑甲黑战袍,故此人称皂袍大将。提起尉迟恭来,想必我们大家都不陌生吧?他和大唐
宋代纸币的兴衰,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财富引言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中国占据着许多世界第一,比如造纸术,印刷术等等,而在货币发展史上,第一个使用纸币的也是中国。在中国的北宋时期,四川就出现了纸币交子,经过不断发展变革,到南宋时
东汉龙亢桓氏的势微,究竟是谁的锅,是戚宦专权还是经学衰败?自汉顺帝永和六年至献帝延康元年(公元141一220年),是为东汉王朝迅速走向衰落灭亡的时期。期间,外戚宦官势力相继专权乱政,朝局昏暗。士人士大夫的政治倾向随之发生了明显的分化,他们
西晋的八王之乱中谁才是最后的赢家?八王之乱(291年306年)是发生于西晋时期的一场因皇族争夺权利引发的内乱。公元265年,晋武帝恢复了古代的分封制,封皇室27人为王,却种下了祸根。晋武帝死后,晋惠帝无能力治理朝政
熬战13年方结束,为何说清廷错失了扼杀太平天国的最好时机?洪秀全和冯云山携手创业要说太平天国,就不得不说洪秀全和冯云山携手创业的故事。影视剧中的洪秀全形象1844年,频繁落榜的洪秀全陷入焦虑,圣人云三十而立,可自己到三十却依然一事无成,在
古代奇事冥府洗肠在明代古籍集異新抄里曾记载一个故事,说的是有个人,因为这个人的人品确实不咋地,所以作者也不屑提他的名字就叫某生吧。这人自持比较能干,因此经常欺凌母亲和弟弟,弟弟遭受欺凌,也争不过他
李永和,蓝朝鼎起义(1)进攻犍为,骆炳章总督四川军务李永和,蓝朝鼎起义,这个起义更加鲜为人知,而且规模也很大,说实话这就是个冷物件,看的人不会太多。第1次鸦片战争以后,鸦片进口每年都大量增加,结果就造成国内的白银大量外流。清政府呢,
清静无为历史上真能达到此境界的,是曹参刘邦称帝时,萧何为丞相。刘邦去世,汉惠帝刘盈继位,此时萧何已年老体衰,卧病在床。惠帝探视萧何,趁机咨询国事您百年之后,谁可为相?曹参可以吗?读者知道,汉建国后,在后期萧何跟曹参之间
皇上下旨赐死宠爱一生的杨贵妃,看看当时各媒体是如何发表的宠爱一生的杨贵妃,却不得好死根据唐朝朝廷官媒旧唐书。杨贵妃传,唐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安禄山叛军攻陷洛阳,继而潼关失守,唐玄宗率众逃出长安。随从护卫的禁军将士本就对祸国殃民的奸
朱瞻墡明朝第一个监国的藩王,3次卷入皇位之争,为何还能善终我们都知道,历史上卷入夺嫡之争的皇子或宗室,都很难有好下场。李世民的三儿子李恪,仅仅因为李世民提过一句想换掉李治,立他为太子,便被李治的舅舅长孙无忌恨上了,多年之后找借口除掉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