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帝你们选我做皇帝,为什么不经我同意?
顺治帝画像
顺治,皇太极的第九子,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
努尔哈赤靠自己戎马一生打下江山,皇太极排除万难才登上皇帝的宝座,顺治帝却没费一丝一毫的功夫就得到了帝位。他何以能如此轻易登上帝位呢?
顺治帝称帝完全就是权力斗争的 意外结果。
崇德八年(1643)八月九日亥时,皇太极"暴逝"。由于他的突然死去,未对身后之事做任何安排,所以王公大臣在举丧的同时,一场激烈的皇位争夺战迅速在宫中酝酿起来。
努尔哈赤生前主张"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当时意见举足轻重的共有七人:四大亲王和三个郡王。但以当时的实际情况,只有三个人具备继承的资格:代善、豪格、多尔衮。
礼亲王代善是努尔哈赤的儿子,统领两红旗,但他早年在与皇太极的争位斗争中失败,现已年老多病。他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不想再卷入政治斗争。但以他的资历、两个红旗的实力,其态度能左右事态的发展。
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时年35岁,正值壮年,有文韬武略,也有赫赫战功。从利害关系而论,由皇太极生前亲掌的正黄、镶黄、和正蓝三旗都希望由皇子继位,以继续保持其优越地位。
多尔衮,他是努尔哈赤的十四子。当初母亲为了他能继承汗位,说出"多尔衮嗣位,代善辅政"的帝遗言,最后落得殉葬的下场。不过多尔衮确实聪慧多智,谋略过人。所以,他也是这次皇位竞争中不容小觑的人物。
清崇德八年(1643,明崇祯十六)十四日,诸王大臣在崇政殿集会,讨论皇位继承问题。
会议由代善主持。
各方阵营:
正黄镶黄——拥护豪格继承皇位。其间,就有鳌拜和索尼,闯入大殿,率先倡言:先帝有皇子在,必立其一。
这个,多尔衮当然不能同意。
白旗、镶白:阿济格和多铎推举多尔衮。多尔衮观察形势,没立即答应。多铎自荐,遭多尔衮否决。多铎推代善,代善说他年纪大了,不参与竞争。
这时的豪格以为自己志在必得了。有些得意,于是欲擒故纵说:"福少德薄,非所堪当"。说完就走出来大殿。
于是两黄旗与两白旗大臣互不想让,大殿之上,差点火并。
多尔衮权衡利弊,迅速盘算:即使自己强行登基,也只有两白旗的支持,说不定还会引起火并之势,两败俱伤。这大清政权才刚刚建立起来,陷入内乱,爆发战争可不行。于是,他想了一个折中的方案:让九阿哥福临继承皇位,他自己和济尔哈郎左右辅政,待福临长大后归政。这样,可以平衡各方利益,又保证了帝位的正统性。
这一建议,豪格自然心中不快,但他说不出口,自谦一下,竟失去了皇位。
济尔哈朗自觉沾了光,当然不会反对。
代善只求大局安稳。
这个方案就这么地为各方接受了。
那时的福临不过才六岁,不谙世事,竟这样戏剧性地登上了皇位,也没人问他愿不愿意。
在他即位后的前8年,皇帝实权一直掌握在多尔衮手中。直到他14岁,多尔衮因为突然染病去世,他才真正亲政。不幸的是,24岁那年,病逝。
顺治亲政开始,雄心勃勃,改革弊政,发展经济,但因国家新立,民困国穷,虽日夜操劳,然力不从心,致使矛盾重重,身心俱损。加上,他最爱的董鄂妃因为小皇子夭折抑郁而死,他也振作不起来了。
如果当初有人问一句,福临,你要不要当皇帝?是不是就有另一番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