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 在别人看来 恨妈妈是有违常理的 甚至会被批判 , 但他们肯定也会恨自己的妈妈 ,不管有没有表现出来,不是曾经还是现在 不管他们记不记得 我不清楚,但我觉得 他们也一定会有这样的想法 。" "她并不是真心想要孩子, 她结婚 然后生子,是因为每个人都希望她这么做,这也是世人对所有女人的期待 ,大多数人都是这么想的吧。" "我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小的时候 我跟妈妈的感情很好 ,我很爱她,喜欢在她的身边,静静看着她,跟她说话,但是... 我再也做不到了 , 我对谁都可以这样,唯独她不行。 " 每重看一遍《我杀了我妈妈》都要将自己层层剥开,再把自己揉碎杂糅进剧情当中,感受男主于贝尔对母亲的 矛盾、挣扎、我反复的爱你,我又反复的恨你,在这种矛盾里来回跳脱,来回挣扎。第一次看完更多的是与于贝尔产生的共鸣,三年过去了,现在这杆秤偏向这位每天被儿子用最狠的言语刺痛着的单亲母亲。 她吃橙子时满嘴的汁水喷呲与舔舐; 她吃面包时挤蹭在嘴角的奶油与吮指; 她开车时自认精致美丽的胡乱通涂的大红嘴唇; 她习惯听庸俗男人的电台广播和无养的肥皂剧; 她闯红灯还对过路司机的大吼大叫 在于贝尔眼里母亲的举止是粗俗的 这些粗枝不雅的行为,都遭到这位正在青春期品味高雅的美少年的白眼/鄙夷/嫌弃/不可理解,在于贝尔眼里,这样的母亲 眼光是庸俗的;举止是粗俗的;脾性是世俗虚荣的。 在于贝尔眼里,妈妈的" 罪行 "他能列举出一大堆,这些"罪行" 摧毁了一个少年对美好的向往,也摧毁了他对女性形象的全部幻想 。母亲香黛儿笨拙的爱,不知于贝尔他精神世界的匮乏;不知于贝尔他是个同性恋;不知于贝尔他有多么地渴望被爱。 其实,母亲从未有一刻停止爱他 他用 咆哮式刺痛的语言攻击着自己的母亲 ,却又渴望母爱与家庭的温暖,他希望能与妈妈平和的有效沟通,互相理解。 青春男孩的刺痛的言语 于是他开始无数次幻想妈妈的葬礼,妈妈躺在棺材里,他们再也不会争吵 就像电影《春潮》中女儿面对躺在病床上的母亲,轻声道:"你安静了,世界就安静了",这无异于将母亲封锁在自己内心的地狱里。 他无数次幻想妈妈的葬礼 多兰镜头下的母子情是 复杂的 是 多元的 ,这位20岁 自导自演自编 的天才, 16岁编写剧本,17岁自费拍摄,19岁就完成了这部影片 。他在剧中真实的情感迸发和流露,忠于自我的私欲 发泄、歇斯底里的内心发声,更像回看一部关于自己的自传回忆录,也像一面镜子在替我发声。母子间的隔阂、分歧、矛盾大量的嘶吼争吵戏份,场场精彩、场场相似、场场能引发我的共鸣,一而再让我一并带入,虽为同志片,但写的是家庭/社会/心理等问题,简化同性因素。起初刚看完《去他妈的世界》,然后被《我杀了我妈妈》片名吸引,显然名字很无情,可细节无不在阐述着对母亲的爱恨交织,和母与子间深入骨髓的爱,既彼此需要,又无法和解。 矛盾、挣扎、我反复爱你,我又反复的恨你,这种矛盾里来回跳脱,来回挣扎 但凡超过两分钟,两人共处的空间总有嘶吼的争执。他 不断地在精神上抹杀自己母亲的真实存在, 一次是直接 对老师说母亲早已死了 ,一次是 写了一篇《我杀了我妈妈》的作文 。他不断否定自己对母亲的重要性,他又反复发疯般的去证明母亲是不是真的爱自己。 多次向外说出杀死了妈妈 我讨厌她,但这并没有阻挡我爱她 他用黑白DV记录着自己内心独白的时刻:"每当我说起她或者想到她,其实 我还是爱她的,但不是很情愿的, 奇怪的是当别人伤害她的时候,我会有杀了那个人的冲动 ,但我同时也能想出百八十个比起我妈妈来,我更爱的人。" 他陷入一种矛盾循环: 一边用最刺痛的语言怒怼出对母亲咬牙切齿的恨 ,告诉她她是世界上最差劲的母亲; 一边他还是会拉着妈妈的手不停说 我爱你妈妈 ,诚心为自己的莽撞不知所措表达歉意; 但这些的最后他还是想要逃离家庭,一并逃离幸福,他与母亲的美好永远停留在四岁前的漂亮王国里。 他还是会拉着妈妈的手不停说 我爱你妈妈 其实,母亲从未有一刻停止爱他, "所以女人把孩子当成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一个永远永远不会长大的部分,甚而她对自己身体这部分的爱,超越了爱自己本身。" 在于贝尔质问母亲: "如果今天我死了,你会怎么办?" 母亲答: "那我明天也会死。 " 母与子的爱恨交织 间歇性发疯,间歇性狂躁,情感是需要释放,表达的和沟通 "我想做诗人、作家,我可以做一个不拘泥于对话的作家,然后我可以在作品中把我的想法表达出来,这样就能解脱了,我所有的抗争。" 于贝尔说 反反复复情绪的爆发,独白的思考,波浪式推进着剧情。电影中穿插了于贝尔大量的内心想象, 通过DV日记中留存的样子,更具有生动 , 把自己的情感杂碎揉捏揉进剧情 。内心独白的叙述, 更能一层层帮你剥开心中谜团,解决家庭亲子的矛盾 。无疑的是 坚持输出 坚持表达,互相倾听 ,是家庭调和的最好办法。 情感是需要释放 需要表达 人的一生都在摆脱和重塑,包括亲情 我是这样的感同身受,我们同样 被家庭与自我撕扯 着( 来回/反复/无尽 )我们想 摆脱 ,想缓解家庭矛盾, 可我们是第一次当孩子,她们也是第一次当妈妈 。 不止于贝尔, 于贝尔的老师也面临与自己父亲的十年沉默 。"亲爱的于贝尔,你就像深海的鱼,盲目地游着,身上散发着光芒,你用看似现代的方式在复杂的社会中遨游,但你的诗歌透露出一股旧事的脆弱和哀伤。 就在你走之后,我的父亲给我打电话了 ,他说:是我,我打来想问问你的近况, 十年的沉默就用十秒就打破 了 ,我发现,生活有时候很荒诞。 我不会忘记你的 朱莉。" 十年的沉默就用十秒就打破了 最后,于贝尔逃回了他的美丽王国,带着母亲一起回忆四岁未长大时王国里的奔跑、欢笑声。他剥落掉属于母亲泥娃娃脸上的泪痣。无论是画面、色彩的拍摄还是音乐的搭配,都显示了这位年仅20岁的导演不俗的品味。 成长路上,别忘了爱与被爱 我们几乎是在不知不觉地爱自己的父母,因为这种爱像人的活着一样自然,只有到了最后分别的时刻才能看到这种感情的根扎得多深。 ——莫泊桑 他剥落掉属于母亲泥娃娃脸上的泪痣 他带着母亲一起回到快乐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