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省体育产业一年一个大步,快速增长,成为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十四五"时期,我省发展体育产业的思路也非常明确,把体育产业融入大健康产业和大休闲产业,整合关联产业要素,做强"体育+",做实"+体育",形成产业链一体化,以此增强体育产业整合要素、抗击风险、抢占市场的能力。 视频加载中... 体育+产业 融合发展精彩纷呈 在石首市西普体艺中心,道路两旁停满了车辆,其中还不乏外地车。"好多周边乡镇的,甚至湖南的市民也开车来这锻炼、住宿。"该项目的投资人王亚初介绍说,他2016年进入体育产业,将原本无人问津的破旧房屋进行改造,变厂房为场馆、变废墟为步道、变破旧为遗址,形成了"一主两辅"的发展格局,建成了深度融合体育、文化、商业三大功能于一体的体育综合体,2019年,西普体艺中心被列入了"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成为全国废旧厂房改造而成的体育产业典型代表。截至2019年底,西普体艺综合体实现整体营运收入达1.9亿元,实现净利润4500万元,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宜昌百里荒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是以旅游业为龙头,农牧业、康养产业为两翼的企业集团。近年来,集团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的体旅融合相关政策,推动百里荒体旅融合发展,累计投资8亿多元,高标准建设体育旅游硬件设施,建成滑翔伞基地、房车露营基地、七彩滑道、玻璃水滑、管轨滑道、云中马场、登山步道、自行车道等众多深受全民青睐、全网爆红的体育旅游项目,获评"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单位"。2013年以来,这里先后举办户外登山挑战赛、滑雪节、房车露营节、全国风筝赛、全国登山挑战赛等系列活动,多次受到央视等国家级媒体的关注。 武汉齐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将体育科技紧密结合的高科技公司,为运动爱好者提供数字化的运动装备和数据服务,目前主要产品集中在自行车运动领域,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骑行智能码表及传感器、iGPSPORT APP和云服务平台等,产品90%以上出口海外,服务于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00多万个用户,特别是以智能骑行码表为核心的骑行数据领域,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如今,一个新的产业平台模式正在荆楚大地推广开来,体育与旅游、商业、科技、文化、健康跨界融合成为新常态。 政策落地 激发市场新活力 2021年底,省体育局在2021湖北·荆门体育产业大会召开之际正式发布《湖北省体育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十四五"体产规划》),为实现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谋划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 《"十四五"体产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省基本建成布局完善、结构合理、多业融合、竞争力强的体育产业体系,形成消费引领、创新驱动的体育产业发展格局,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居全国第一方阵。具体目标有5项内容: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3000亿元,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体育产业从业人员达到40万人,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1300亿元,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体育产业比重达到70%。这也意味着,到2025年末,我省将有40万人吃上"体育饭"。 《"十四五"体产规划》指出,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一体化发展,要立足于我省体育产业发展的短板弱项,推动体育产业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全面提升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和质量;要加快武汉都市圈体育产业同城化发展,打造襄阳都市圈和宜荆荆都市圈的体育产业经济带,推动全省体育产业协同发展。 《"十四五"体产规划》要求的"一体化发展",在荆门产业大会上很快得到体现。会上,宜昌、荆州、荆门、恩施等市州的体育部门负责人共同签订"宜荆荆恩"体育产业合作框架协议。京山、枝江、巴东、石首等县市的体育部门共同签订"京枝巴石"体育产业合作框架协议。签约各方将建立体育产业轮值机制,重点依托长江、清江、江汉运河等轴线,共同举办、轮流承办社会体育俱乐部联赛等品牌主场赛事,打好三峡、楚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户外文化"五张牌",加强体教、体旅融合协作,组团开展体育招商引资工作,共同推进体育行业地方标准化建设,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体育强省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