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新疆,因为我的父亲曾在那里工作过,每到年底或者隔很长一段时间才回一次家,彼此陪伴在一起的时间很难得,等逐渐长大,骨子里的那种若即若离的感觉就愈加显现,这也是作为孩子的我们与他似乎总感到有一丝生疏的原因吧。 记得,有一次他从新疆带回来一根似乎早已死去的葡萄藤,干枯枯的,根部还沾着细土,我们怀疑它能否活过来。我们把它栽种在屋子前面的土地上,后来竟然真的开花结果起来,只是记忆当中结出的葡萄并不十分香甜。当然,现在这根葡萄藤早已化作春泥,成为了记忆当中的一部分。 虽然那时候我只知道新疆很遥远,并不知道它具体在哪里,但或许从那时候开始,心底就埋下了一颗种子——长大后一定要坐着绿皮火车,去一趟新疆。 而今当QW6081航班降落在喀什机场的时候,我终于如愿以偿,只是并不是坐着绿皮火车,因为新疆喀什真的太过遥远,在中国的最西部地区。为了节省时间,飞机显然是最快速的时间机器。于是我乘着这部最快速的时间机器,来到了梦想之地——新疆喀什。 喀什初印象 复旦大学教授梁永安在《阅读、游历和爱情》一书中说, "若时间不自由,则追寻无意义" 。那么,我应该是循着他的这句话,让时间成为时间,让自由成为自由,只是追寻的意义在哪里呢?其实我也在追寻当中。而当我走出机舱,双脚真正站立于喀什这片土地,我知道,意义其实也没有那么重要,或者说,对我并没有那么重要。 在疫情期间出游,可能唯一的好处就是游客比较少,这样就避免了许多挣扎的过程。何况我厌倦人山人海,那就像一位渔民一网兜下去,然后使命拉上来,各种海货混杂,腥味相错,拥挤在一起,就像在开一场无聊的生死party。 出机场大楼,工作人员穿着防护服站在那里,对每一位过客进行筛查,时不时看看手中的A4纸,这张纸上标记着国内有风险的地区,看是否对号入座。 当我说出来自南京的时候,他似乎对这一名称过于敏感,立马在A4纸上仔细寻找着,然后又看了看我,让我过去。走到门外的时候,我又被捅了一下喉咙。经过这一层层的闯关,我终于成为了"自由人",然后我坐上一辆出租车去往喀什古城——我的落脚点。 出租车司机是一位维吾尔族小哥,有点黝黑,但长得很帅,他似乎不大听懂我说的汉语,然后拿着手机向我比划着,我终于明白了他的意思,是让我用手机进行导航,然后他跟着导航走就可以了。 现代科技总是那么便利,有时候连语言沟通都可以省略,我在想,或许过不了多少年,语言这种东西可能也要正式进入博物馆。 坐在出租车上,我的思绪开始飞舞,我总是对陌生感的事物充满兴趣与期待,不管是一条普通的马路还是其貌不扬的一个人,只要我没有见过,我都会充满好奇。 喀什的马路并没有什么特别,路上的车也都开的很快,只是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在飞流而过的风景当中,路两边众多维吾尔族人的面孔让你多少觉得有点异域风采,你得以确定,你的确已经来到了新疆,来到了喀什。 语言不畅,显然与司机小哥并无交流,车上一直放着维吾尔族的歌曲,那么欢快,那么热烈,司机大哥似乎都快要跳了起来,但双手一直紧抓着方向盘,目不斜视。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也将更深刻地体会到维吾尔族人的能歌善舞,这是深刻在骨子里的基因,就像大海的波涛一样早已成为日常。 "到了。"司机小哥指着马路对面,用他蹩脚的汉语对我说,然后又回头看向我。他眉宇间友善的微笑突然给了我对这座城市更多的期待,只是此刻,我依然没有体会到喀什的特别之处。 我下车,背上背包,突然身高又矮了三公分,这背包里面装了一年四季的衣物,我当时想的是,说不定喀什走完了,还要去其他地方呢,带着总比不带着好。于是,六十升的背包此刻鼓鼓囊囊,压得我喘不过气,就像怀孕的一匹母马一样,让人充满好奇。 沉迷喀什古城 "走进喀什古城,你才真正来到了喀什"。从这一层面而言,喀什古城的确是喀什最富有特色的地方,也是喀什的心脏。 当我穿过一个普通的大门,就算走进了喀什古城,的确与刚才出租车飞驰而过的风景与感受不同,此刻映入眼帘的是蔓延开的植物花草以及富有特色的建筑,越往里走,人就越多了起来,一些异域特色的味道就更加浓烈。 你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地方,但你的确能够感受到,内心当中也莫名变得更加兴奋,这显然与之前去过的其他地方的心境和感受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维吾尔族人的群像此刻就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你的眼前,老人、小孩,还有那些年轻人,他们笑靥如花,他们生活在这里,一直如此。 喀什古城的建筑近乎中亚风格,有着浓烈的土耳其风情,色彩艳丽华美,给人无限的美感,我觉得这样的建筑风格我们只有在幼儿园的时候可能会看到。 有时候我穿梭其间,就感觉似乎在一座偌大的花园里,老城的生活气息和烟火气依旧十足,一点都不感觉乏味和无聊。在街角的某一处,可能还会遇到一群维吾尔族人在弹着十二木卡姆——他们引以为豪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然后翩翩起舞。 我到的那天就赶上了一场好戏——"西域公主招亲仪式"的表演。驼铃声起,招亲队伍沿着老街而来,每个人都穿着极具特色且华丽的民族服饰,公主更是雍容华贵,盖着面纱。 随着招亲仪式的高潮不断袭来,旁观的游客和观众情绪高涨,兴致也被不断提起。公主在楼上将绣球一抛而下,整个现场的情绪达到了顶点,欢笑声四起,旁边的维吾尔族小孩们挤在一起,目不转睛地盯着前方。 无论是在哪一个地方,人们似乎都比较喜欢这种形式及题材的表演,通俗易懂,能够让人快乐。其实吸引我的不是这种表演,而是每个人脸上展现出了灿烂的微笑及乐观的心态。 表演结束,我在喀什古城闲逛,街头巷尾,就好像在一个迷宫当中,我走不到尽头,也走不出尽头。维吾尔族小孩在巷子里奔跑嬉戏,这就是他们的家园,我有些羡慕。 有一个小孩,大概四五岁,一直跟着我们,家长不知道去了哪里,反正她一个人玩得很开心,一会儿奔跑,一会儿转圈,没有任何烦扰。 我多想和他们玩在一起,结伴奔跑,和他们踢球,和他们做游戏,但有时候他们爱搭不理的。有的小孩反而会抓着我问,"你是男的女的啊",原来新疆的小孩也会问我这个问题。 只是这时候我并不知道如何向他们解释,只能坚定地说"我是男的",但他们依旧不信。此刻的我好像变成了一个会撒谎的小孩,而他们瞬间成为了一群大人,审视着我这个外来的孩子。 喀什古城内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卖烤包子的大爷对你微笑,可能还会高歌一曲;我喜欢吃店家自制的冰淇淋,每一家的味道都不尽相同,因此,你的感受都有所不同;在喀什仅存的百年老茶馆点一壶玫瑰花茶,往里面放一颗晶莹剔透的黄冰糖,听维族民间乐队弹奏民族乐器,如果你擅长舞蹈,还可以跟着维族的大爷共舞一曲…… 从南京到喀什,生活突然慢了下来,连黑夜都舍不得过来。此刻我犹如一片棉絮,在这里自由飘舞,没有目的,没有目标,也没有什么抱负,我是一个外来的陌生人。正印证了杰克·凯鲁亚克说的——"我非走不可,所以我走了"。因此,我来了! 一半火焰,一半淳朴 离喀什古城近四公里的地方有一处喀什著名的景点——香妃园。后来我才得知,在这埋葬的人群当中,香妃其实并不是最显著的那个,或者说最重要的那个,甚至香妃并没有被真正葬在这里,而确切的葬地是河北遵化清东陵的裕妃园寝。 我猜想是因为促进旅游的原因,从而给整个景区起了这么一个"美丽的名字",每每有人会疑惑什么叫策划,看,这就是一个成功的策划,名字决定了一半以上的生意。 在香妃园我又看了一场娶亲的大戏,只不过这一次的表演队伍更庞大,文武百官,帝王嫔妃一应俱全,只是我很好奇,在这个后打造的亭台楼阁当中,是否能够真正一眼千年,反正我是毫无兴致,于是我坐在旁边的秋千上,自娱自乐。 我又急不可待,索性撇开我的导游和小伙伴们,一个人去了香妃墓。一座典型的伊斯兰建筑映入眼帘,琉璃砖贴面,间以黄蓝二色瓷砖镶嵌,远远看去很是气派,就犹如一方巨大的纪念碑。 "有的人死了,她还活着",显然,香妃还活着,在历史的帷幕下,给后人无限的遐想,也带给这座生她养她的城市无上的荣辉。 当走出香妃园,突然听到某处传来热烈欢快的音乐声,循声而去,走入一个偌大的空间里,有一群人正在兴高采烈的跳舞,而舞台中央站着一对衣着华丽的年轻人,我们突然意识到,这是一场正在举行的维吾尔族的婚礼现场。 一墙之隔,墙内是香妃墓,是过往美好的历史。墙外是喜结连理,是新的充满希望的开始。所有的故事都在延续,都在重新演绎,或许这就是生命旅程的意义。 尔后,我又去了喀什牛羊大巴扎,看到了此生最多的羊,以及最多的牛。羊咩咩,牛哞哞,整个牛羊大巴扎就似一座巨大的牛羊的动物庄园,牛羊显然是这里的主角。 其实牛羊大巴扎是一个交易市场,就像农贸市场一样,只是因为独有,而成为外来游客的打卡点。交易的双方你来我往,虽然维吾尔族语听不懂,但看他们的架势也一定是在商谈一个合理的价格。 后来我得知,这里的交易并不用上秤,而是全凭感觉,感觉对了,开始谈价格,最终以握手成交为准,付完钱,便可牵走牛羊。这种传统交易的方式在这里依然鲜活,讲究的是彼此的信用。 有些东西在时间的车轮下最终被碾为尘土,而有些东西却依然得以保留。在热闹异常的牛羊大巴扎,我们这些匆匆游客就像湮没其中的孩子一样,左顾右盼,充满好奇,无处安放,最后在尘土飞扬当中,又匆忙离开。 在青旅的时候,有一位初次见面的小伙伴在我面前"嘚瑟",说他拍得牛羊大巴扎的视频突破了几万播放量。我看着他拍的视频,原来是在用双手拍打肉嘟嘟的羊屁股。他笑得很开心,不知是为这突然"小火"的视频开心,还是真正体会到了拍羊屁股的乐趣。 后来他又说,这个视频被限流了,原因是他视频当中拍到了羊的敏感部位。显然,在这一点上,人畜不分,是公平的。 亲历比想象更重要 新疆安全吗?喀什安全吗? 当回到南京的时候,许多人会问到我这个问题。其实答案显而易见,我完好无损地回来了,而且又获得了新的认知及体会。 我想走出去的意义并不是说走出去就真的自由了,而是有些东西只有亲历,才能够从心底获得对它的认知,真正地得到一个属于自己的"正确答案"。 詹姆斯·乔伊斯在《都柏林人》一书当中说,"一直呆在家里的人不可能有真正的冒险,要冒险非到外面去不可"。那么似乎也可以这样说,"一直呆在家里的人不可能有真正的远行,要远行非到外面去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