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西峡县回车镇八迭村有个地方叫大人洼,这里的大人不是指岁数上的大小,而是人们对过去县官以上官员的称呼。提起这个地名的由来,还得从西汉末年王莽之乱说起。 而要说西汉末年王莽之乱,还得先说说西峡县回车镇八迭这个地方。西峡县以前叫析或析地,也就是析县。析县回车八迭古时候有个地方叫鄡亭,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大概是因为这里原来有个亭子的缘故吧! 鄡亭的鄡源于这里原来生活着一个叫枭的部落。枭是一种鸟的统称,类似于鸱鸮,也就是我们熟知的猫头鹰。鸱鸮头骨宽大,面部似猫,嘴短而粗壮,爪和嘴前端弯曲呈钩状,视觉敏锐,听觉极好。它们常栖于树上、岩洞、草地和屋檐之中,性情凶猛,属于夜行性动物,昼伏夜出,进攻动作迅速,发现猎物常采用闪电战术,一爪凑效。 山水云雾亭子水彩画 成群的鸱鸮大部分居住在北大垛下面的鸱鸮山中,就是现在八迭冲大块地村杜营队后面的大山,部分栖息在八迭河两侧的山坡上。它们除了捕食小动物以外,夜间对小孩也不放过,给八迭冲及附近的平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它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与老虎、乌鸦以及后来官府的横征暴敛,共同蹂躏着这里的百姓。在《诗经▪秦风》里就有这样的描述: 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 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女下民,或敢侮予? 予手拮据,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 予羽谯谯,予尾翛翛,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哓! 这首诗的大概意思是:猫头鹰啊猫头鹰,你已经夺走了我的孩子,就不要再来毁坏我的房舍。我含辛茹苦地劳作,早已为养育孩子累得病了。趁着天还没有下雨,我寻找那桑皮桑根,将窗扇门户缚紧。现在你们这些可恶的东西,谁都来欺负我。我用拘挛的手爪,采捋茅草修补房子,又蓄积干草垫我的床铺,全身都累出了毛病,都是为了我这还没有筑好的家。现在我像惊恐的小鸟一样,翅羽稀落,尾羽枯槁。我的房子破烂不堪,正在风雨中飘摇,我只能惊恐地哀号了! 所以,回车八迭的鄡亭是因为这里原来生活的部落叫枭,而部落的名字又是因为这里有众多枭鸟的缘故。 鄡念"巧"音,一声。查康熙字典可知,"鄡亭,地名。"又据《前汉·王莽传》载:"析宰将兵数千,屯鄡亭",备武关。这里的"析"指的就是古析县。析县位于南阳北部,丹水之北,乃是南阳北部的军事重镇,也是从武关出中原的必经之道,战略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战国时期楚国就曾多次在此地抵挡秦军的入侵。"宰"是古代对官吏的通称。析宰就是析县的长官,大概就是当时的县令吧! 西汉末年,王莽改制造成天下大乱,为了朝廷的安全,王莽调兵遣将,扼关守隘,固守长安,长安东南的武关是重要隘口,主要由析县守卫。析县县令就派重兵把守,还在鄡亭这个地方屯了几千人的部队,用作武关的援军。王莽篡位称帝后,天下皆叛,豪杰并起,共同讨伐王莽。当时刘玄起兵于南阳,自称更始帝,刘秀也起兵策应。刘玄在南阳称帝时,恢复汉室国号,声势大震。公元23年八月,邓晔与于匡(注:两人均为今河南西峡县人,都是新朝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率领一百余人,在析县南乡(今河南省西峡县城东)起兵,以响应汉军。 王莽撵刘秀彩绘图 公元23年9月的一天,正在鄡亭驻守的析县县令刚刚吃过午饭,就收到部下卫将军来报,说一支农民起义军已经到了八迭河边,大约有一百多人。县令大人闻声一愣,赶紧吩咐卫将军抓紧再探,争取把情况弄清楚。卫将军出去了,县令大人在屋子里度来转去,心里恐慌不安。他之所以离开县衙来屯兵地鄡亭驻守,就是害怕起义军前来闹事,想不到他们居然真的找上门来了,而且来得这么快! 自从王莽被讨伐,刘玄起兵于南阳,自称更始帝 之后,析县县令就预感到事情不妙。特别是赤眉、绿林军起义,让邓晔、于匡在南乡也揭竿而起,加剧了析县的紧张局势,让他寝食难安。他知道这是王莽的因果报应,是天灾加上人祸一并爆发带来的结果。昨晚后半夜,他发现西边被火光染红的半个天,就想到肯定与起义军有关。早上快马来报,说是县衙被烧了半乍院,现在还余烟没灭。前一段时间听说,新朝宗室在避难逃亡中都加入起义军,各地的地主贵族武装也举起了反莽大旗。还听说起义军所到之处,官吏纷纷投降,衙门就成了起义军的根据地。他就是不信。这难道是真的吗?他几乎乱了方寸,陷入了深思。 屯兵鄡亭是西汉王朝的一件大事。为确保京城长安的安全,帝王们都把长安东南的武关关隘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王莽篡位后,把防御武关的重任交给了都尉朱萌,我就在鄡亭屯兵数千,作为武关的后援。武关距离鄡亭也就不足二百里的路程,只要朱萌发出求助,鄡亭的军队骑马一天就可以到达。好在朱萌有勇有谋,再加上武关地形险要,我以为自己根本不用担心。加上鄡亭这个地方比较隐秘,屯兵数千也无人知晓,既安全,又舒心。尤其是西岭后洼,前有八迭河环绕,中有土岗横亘,后面是黄土岭护卫,浅浅的沟坡向下绵延数里,沟口河边有森林掩盖,这里就是一个风水宝地。因此我就在这里修了宅院,本想在这里清净清净,想不到现在却成了我的避难之地。 正在县令大人陷入深思的时候,又有人来报说,情况已经探明,来者是邓晔、于匡,他们嚷着非要拜见大人不可,已被挡在兵营外面的哨所。县令大人挥挥手说,"知道了,让他们先侯着!通知卫将军、车将军,带领护卫军跟我一块儿过去。" 从县令府邸到鄡亭兵营不过里把地路程,县令大人竟然用了两袋烟的功夫。他们是来借粮?借兵?还是来剿杀我?自从上任县令后,自己没有威逼百姓,也没有乱杀无辜,还阻扰了课税的增加,他们是找不到剿杀我的理由的。这时候,他的脑子里有个清醒的认识:我毕竟还是新朝官员,就是发生冲突,也不能满足起义军的要求。这里是官府的军队,保卫帝王的尊严,是自己的职责。 汉光武帝刘秀雕塑 县令来到鄡亭兵营前,他远远地看到了一面汉字大旗,旗下围着粗布短衣的农民,手持长斧、木棍,怒目而视,心里不由得打了一个冷颤。他下马站立在队伍的前面,高声质问:"来者何人,有何贵干?这是屯兵禁地,你们胆敢擅自闯入!" "大人说话不要如此傲慢。"身着黑布衣、腰扎白布带的头领向前一步高声喝道,"我是辅汉左将军邓晔,这是辅汉右将军于匡。我们前来与你商量起义大事,你还不快快出来欢迎,要我们在这里白白浪费时间,是何居心?!" "大胆匪徒,你们蛊惑人心,聚众造反,烧我官邸,竟然还敢来策反本官,挑动是非。我正要捉拿归案,寻你不着,反倒自己送上门来。" "你不要趾高气扬。"邓晔厉声喝道,"我们不要你的狗命,就算是便宜你了,你还敢口出狂言。你要不是个好官,我们早就砍下了你的头颅。" 邓晔亮开了嗓门继续说道,"我原本同你一样是新朝的官吏,要不是被王莽的横征暴敛相逼,我能扯旗造反吗?土地大量兼并,让农民失去了生活的根本。课税多如牛毛,加之老天爷持久干旱,几年绝收。严重的饥荒,使农民抛离家乡,到处流浪。饥民争相蚕食,白骨遍地,府郡却视而不见。官府里粮仓封闭难开,下拨的赈灾粮食,被地主官吏瓜分殆尽。南乡的饥民们为了一个草根、一块树皮相互争斗,出现了群死现象,县衙也没人理会,还称这些饥民为盗贼。王莽篡弑,残虐天下,百姓思汉,久不可耐。所以,州府各地豪杰并起,这个你是知道的。" "大丈夫各自为主,何故受人牵制?"县令大人说,"我身为新朝命官,享用新朝俸禄,当为新朝效力,怎能与你叛贼为伍?" "天下者,民也。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王莽已失去民意,众叛亲离,不久即将灭亡。何况刘玄起兵称帝,群雄起兵响应。反莽义军洪流滚滚,势不可挡。王凤与刘秀等人攻下颍川、昆阳、定陵、郾城等地,声势浩大,已经震慑八方,你怎么还认不清形势呢?辅汉是我们的口号,复 汉是我们的决心。我们今天来就是要告诉你,你不要自认为兵者众,有实力。但你们失民心,合者寡。如果还执迷不悟,终将被滚滚洪流所淹没,下场将是可悲的。况且,你的兵丁中有哪一位是真心跟着你去送死的?他们的爹妈正在遭受蹂躏,有的逃亡在外,被人欺凌;有的惨死他乡,尸骨难寻,他们还有心跟着你去支援武关吗?" 西峡秀美山水风光 县令似有感悟,遂于车将军、卫将军低头私语。卫队中也有窃窃私语者,几个卫士举起了戈、矛,轻轻叫喊了一声:"辅汉!复汉!"随即队伍里响起了一片呼喊声:"辅汉!复汉!"见众心已去,县令大人只得交出兵权,投降了邓晔。车将军、卫将军继续留用。县令大人则收拾细软,带着妻儿,趁着夜晚悄悄地离开了西岭山洼,消失在茫茫的黑夜中。 邓晔和于匡收编了析县的全部兵众,在此休整了几天后,就带着队伍直奔武关而去。朱萌兵败投降邓晔,邓晔乘胜进攻王莽的右队大夫宋纲,与宋纲激战,三战三捷,将宋纲杀死;向西挺进,并攻陷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附近的湖县,长安震动,加速了新朝灭亡的步伐。 因为西岭山洼里析县县令大人在这里居住过,而且县令还算一个好官,所以,人们就把这里叫它大人洼。现在,西岭还在,山洼还在,只是没有了茂密的森林,没有了豪华的宅院,没有了飞扬的尘土。但大人洼,族族辈辈都是这样叫的,直到现在人们还是这样称呼它。(根据李俊科老师提供的资料创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