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过年时,老人常说腊月忌尾,正月忌头,是什么意思?
农村老人常说"腊月忌尾,正月忌头″是什么意思?
今天是腊月十六了,眼看离年三十还有不到半月的时间,在这年末岁首交替之时,做为农村人来说,有很多禁忌需要记住的。越是临近年关越是要注意,特别是家里有老人的家庭,对这些禁忌更是讲究。腊月忌尾
腊月是人们对农历十二月的称呼,也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月,是一年的收尾月份。在农村老人们的眼里,是有很多讲究的,虽然有些讲究听起来有点滑稽,但人们还都去遵守的。
过年人们家家户户贴对联,有些人家贴得早,有的人家贴得晚。记得父亲在世时曾经告诉我说,这对联不能贴得太早,否则别人看到后会以为家里欠人家钱呢。因为在过去,有条不成文的规矩,如果有人欠你钱你年底上门讨要,看到对方人家大门上贴上了对联,就不能登门讨债了。所以,如果外面没有债务的人家是不会太早贴对联的。
年底钱财不外借。 农村老人认为,往外借钱是散财。如果年底往外借钱,对自己来年聚财有影响。
三十日晚上开始不扫地, 老人们怕小辈儿不讲究,都将家中的条帚藏起来。在他们眼中,拿条帚扫地的话,怕将财运扫走。
三十日晚上煮饺子的柴禾多抱一些回家,剩下的柴禾就放在灶口边上,是不再往外拿的,这叫家有"剩财″,是好兆头。而且这言语上也有很多禁忌,下饺子煮碎的,叫"挣″了等等。 正月忌头
过了年三十,就进入了新的一年,同样,这年初一也是不能扫地的。哪怕是门外年三十燃放的烟花爆竹的纸屑,都不能扫。就是连刷锅洗碗的水,都不能往外倒,怕带走财源。
正月初一忌动刀,所以初一早上的饺子都是头天包好的。
正月不理发,民间有正月理发死舅舅的说法。所以这一个正月里,有很多当舅舅的饱受外甥的"危胁″,动不动就拿要去理发来要挟讨要红包。不知道这种说法是不是有什么道理,但人们基本上是等到二月二"龙抬头"之时,才去理发的。
有一些农村的老规矩,现在人们还是去遵守的。不管是否真像老人们说的那样,但人们还是选择宁信其有,一直在遵守老一辈人传下来的这些规矩。你们那里是否也是这个样子呢?欢迎各位老师留言讨论。
农村过年,讲究很多。老人常说的"腊月忌尾,正月忌头",其实说的就是腊月底到正月里,需要忌讳的一些民俗讲究,要遵守。那么,都有啥讲究呢?
一、结婚闺女小年前回婆家
胶东有出嫁闺女不踩娘家"尘"的习俗。老辈子家里弟兄姊妹几个,总觉得儿子才是传宗接代的根儿,闺女嫁出去,就是人家的人了。外人自然过年不能回娘家来,会被人笑话,是不是在婆家不受待见,过不下去了。
还有迷信说法,闺女在娘家过年,会踩断娘家的尘根儿,让娘家断子绝孙。当然,这是迷信。在如今独生子女居多的农村家庭,这都不是什么事儿。
二、腊月不搬家
老辈子人觉得,腊月搬家,会给奔回家过年的祖先和诸神仙家找麻烦,让他们无法准确找到家,这都是不敬的表现。
再者,腊月是祭祀月,各种的规矩比较多,也是忙年的时候,此时只易往家里进财,不易搬家等往外拿东西,这也是忌讳。
三、年三十前所有熟食准备充足
农村人腊月底忙年,会做下非常丰富的熟食,炸面鱼,包包子,蒸大枣饽饽,烀猪头,打冻,灌香肠,等等,等等,全都为了正月里可以不做新米面,吃剩菜剩饭,寓意年年有余粮,年年有剩财。
直到现在,阿兮家也延续着老传统,年前灌香肠,煮鸡,炸鱼,打冻,买一堆大枣饽饽面鱼啥的,弄得冰箱里没处放。对了,年三十下午还得包年三十吃的饺子,年初一吃的饺子,初一早上直接煮饺子吃。
四、挂宗谱贴春联清扫院子挑满水缸
年三十这天真够忙的,早上起来要捞圣饭,半拉上午要挂宗谱,摆碗上供。请出财神、灶王、观音,香烛等摆放好。
把门窗擦干净,贴上春联,过门钱儿,窗花,水缸上贴"川流不息",牲口棚贴"六畜兴旺"。
有一点一定得记住了,古人贴福字,只有酒缸水缸上才会贴倒"福",寓意福气倒不出来。照壁上,门上的福字,一定端端正正地贴好。
五、年尾岁首只进不出
这啥意思呢?其实说明白了,就是说年三十和正月里,别像黄世仁那样去要债,当然也绝对不要选择这样的日子还人钱。
老民俗讲究,寓意年开局不好,破财。不只是钱财如此,就是正月初一家里水缸没水了,去人家邻居家里挑水,这都犯忌讳。水是财,你这不是大年初一去人家家里抢财运吗?
这也是从年三十晚开始,直到初三早上,农村人家里不动笤帚,不扫地的原因。怕把财运扫走了。
六、要说过年话儿
一到过年,都不会说话了。唯恐哪句话说得不好,惹老人生气。所以,儿时过年,长辈都不允许孩子乱说话。
新年讨彩头,寓意一年的开局,农村人只说吉祥话的做法,也是无可厚非。胶东农村有句俗语"大年五更死了驴,不好也好 ",就是真实写照。大牲口对农户的重要性,不需言说,驴子突然死了,这得多悲伤的事情,可如果死在大年五更,你就得强壮笑脸,还得找到驴死了好的理由,说出来。想想心里都难受。
七、年三十守岁,初一不午睡
现在的人不论理了,要在过去,年三十是要守岁的,起码要守到过了凌晨十二点后,煮了素馅儿饺子,抛奠了,烧了纸钱,上了香烛,磕头,发纸以后,才能睡一两个小时,天不亮又要起来,敞开门,年轻人出门挨家挨户拜大年,老人们在家里守着,等别人家的年轻人来拜年。
据说年三十守岁,初一白天不睡觉,则一年都旺醒,不生病,有精神。
八、正月不剃头
农村讲究,腊月里剃头刮脸,正月里不剃头,要一直等到二月二剃头,又名"二月二龙抬头"。至于为啥正月不剃头,有说法是正月剃头死己舅。
其实这是一种误传。正月不剃头的习俗起源于1644年清廷颁布剃发令的前后,当时,清朝命令所有国民必须剪发,有人为怀念明朝,就在正月里不剪发以表示"思旧"。可又不能公开对抗,所以就以"正月剪头死舅"的说法做搪塞,流传至今。
关于年尾岁首的民俗讲究,还有更多,阿兮在此只是抛砖引玉。对民俗感兴趣的朋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互动,分享各自家乡的风俗习惯,或关注阿兮随笔 ,发私信给我。
你好,感谢邀请!农村老人常说"腊月忌尾,正月忌头",是什么意思?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小年了,还有不到一个星期就过年了,过年时中国人最重视,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中华上下5000年历史文化,对于过年也传承了很多风俗习惯,都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期待跟向往,像农村老人常说"腊月忌尾,正月忌头",又是什么意思呢?
"腊月忌尾" ,很多人不明白什么是腊月,其实腊月就是农历的十二月,一年最后的一个月,像农村有些地方在腊月都有杀年猪,做腊肉,腊肠,腊鱼的习俗,都是跟"腊月"有关的!"忌"就是忌讳,不要的意思,而"尾"就是从腊月的十五到大年三十,都是属于腊月尾,那在腊月十五到大年三十,农村过年"腊月尾"有些什么忌讳呢?
我们这里腊月尾了,外嫁女就不能够随便再回娘家了,特别是大年三十的除夕夜,因为觉得女儿嫁出去了,就是别人家的人了,就是外人了,而过年是一家人团圆,相聚的日子,如果女儿跟女婿在娘家吃团圆饭或者过夜,则会把娘家的财运带走,会影响娘家的运势!
像去年我四叔家过年杀羊,家里可热闹了,堂妹跟堂妹夫则回去帮忙,忙前忙后的,累的够呛,可是吃饭到了吃饭的时候,四叔不知道听谁说外嫁女不能在娘家吃团圆饭的,就立马把堂妹"赶"了回去,堂妹委屈的眼泪直流,估计年也没过好!不仅如此,在腊月尾忌讳的东西还很多,像年前家家都要贴春联,春联贴上去,贴歪了也不能再撕开,这样不吉利!贴上春联就等于是过年了,一些不好的话也不能乱说,去要债的,看见别人家里贴了对联也不能去要债了,因为过年都是聚财的,你去要债就是散财,没有人情,欠债的也会跟你急,所以什么事情都要等到过年后再说!所以这些风俗在腊月尾是一定要忌讳,不能去做的,这是"腊月忌尾"!
"正月忌头" ,过完大年三十就是正月初一,新年的开始,从正月的初一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就是属于"正月头",在"正月头"有什么忌讳,不能做的呢?
正月里绝对不能去剪头发,所以我们过年年前一般都会去剪头发,发廊的生意还特别好,而且还升价了!等到过完年,发廊基本都放假了,没人去剪头发,新年好的寓意都是发财,如果剪发,就像说减财似的,不吉利,所以"正月头"是不能去理发的,一定要理发,可以在"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去理,是大吉大利的!
还有在大年三十除夕夜夜,都有"守岁"的习俗,也就是通宵,晚上的灯要一直点到天亮,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然后就去放鞭炮,正月初一的时候,走亲串门,拜年都要放鞭炮,满地的鞭炮碎纸,寓意"红红火火,发大财",所以即使看起来很脏,鞭炮碎纸也是不能去清扫的,家里的垃圾,瓜子壳,也不能丢,因为初一是聚财的,丢垃圾,扫地,都是散财的行为,这样也是要忌讳的!而且"正月头"也不能说脏话,骂人,特别是夫妻,如果在正月吵架,表示一年的都会有很多争吵,夫妻感情会不好!
这就是为什么农村老人常说"腊月忌尾,正月忌头",我国地域宽广,很多地方的文化习俗不同,过年的一些风俗也不同,但都是中华历史文化的一种传承,体现了勤劳,善良的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跟期盼!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想了解更多三农资讯分享,可以关注下我,谢谢!
在农村过年时,老人常说"腊月忌尾,正月忌头",是什么意思?
马上就要过年了,在外打工的人也慢慢要回到老家,要趁过年的时候和家里人团聚了。集市上年味也越来越重了,做生意的人也开始行动起来了,各处变得五彩斑斓,十分具有年味的特点。在农村地区过年的时候,有很多老的风俗,这些风俗都是我们的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提供很多可以借鉴的经验。
记得小时候家里盖房子的时候,家里的老人总会请一些比较有经验的工匠,这些工匠对于房屋的选址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论,很少有人懂为什么大多数北方房屋都是东边高于西边,其实在俗语当中就有反映"宁让青龙高万丈,不让白虎抬头望";一些老人对于节气也十分的关注,有些人在过年得时候会通过看"灶马头"的形式去看来年是否丰收,比如今年就是"八龙治水",通过这个就可以做出来相关预测。
"腊月忌尾,正月忌头"这句俗语也是经常会听村里的老人讲的,意思是说腊月作为一年的结尾,正月作为一年的开头,所以有一些是需要控制的,有所禁忌。腊月的时候忌讳:第一大年三十,家中水缸不满;第二大年三十,往外扫垃圾;第三已婚女性,留在娘家过年;第四腊月忌搬家。正月的时候忌讳:第一正月的时候不剃头;第二正月初一不能倒垃圾,泼脏水;第三正月初一到初五,不能缝缝补补;第四正月初一不能借钱。当然腊月和正月有很多忌讳,需要我们能够记住这些忌讳,并且遵守。
我们老祖宗留下的老传统,老说法,都是有它的依据在的,不管如何,都应该有所了解,而不应该一味的抵制。随着现代化的不断推进,这些东西会越来越少,也更需要我们传承,"腊月忌尾,正月忌头"讲的是风俗,告诉我们的是我们生活在人世间,需要有所忌讳,而不能随意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懂规矩,才能生活的更愉快。
农村老人常说"腊月忌尾,正月忌头",是什么意思?是指正月不理发吗?
其实,农村老人常说的所谓"腊月忌尾,正月忌头"就是过年的禁忌,和正月不理发没有任何关系。这里的头尾,不是指身体上的头尾,人固然有头,但没有尾巴。所以,这个头尾,是指开头和结尾,也就是腊月的最后一天和正月的第一天。有些朋友说成是腊月的最后几天和正月的开始几天,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没有固定的范围,反倒不好说话了。所以,这个头尾,实际上就是腊月三十和正月初一,总体来说,就是过年的禁忌。
大家都知道,过年是一个辞旧迎新的节日,除旧布新,万像更新,图的是一个吉利,讨的是新一年的好彩头。所以,过年的禁忌很多,主要集中的腊月三十和正月初一这天,这就是"腊月忌尾,正月忌头"。
腊月忌尾。
大家知道,腊月三十这天,早晨要捞上盛饭,上午贴上对联,年就真正的来到了。所以,三十这天,就开始有很多禁忌了,比喻不能随意叫孩子的乳名,因为怕冲撞了先人的名讳。因为农村人的大名都是按辈份排列,不重名的,但是乳名都是随便起的,重名的机率非常大,先人过年来家过年,如果喊孩子小名,就有可能冲撞了先人的名字。同时,三十日这天,不能说任何不吉利的话。比如晚上下饺子,如果饺子在锅里碎了,那不能说碎和破,要说挣了,寓意新一年里能挣到钱。过去农村老百姓说,"大年五更死了驴,不好也说好",就是这个意思。还有,在农村,出嫁的姑娘是不能在娘家过年的,虽然年前可以回家看看,但三十日这天,就不允许回娘家了。农村有俗语"出嫁的姑娘不踏娘家陈",三十这天家家户户要"撒陈"(把正间地上撒上麦秸草,以挡住丧门神)。还有三十晚上要守岁,别让祟这个怪物出来作祟,伤了孩子。如果要出房门,必须先要放一个小鞭,或者死劲拍打几下房门,以免冲撞了鬼神。这种种禁忌,都是为了计个吉利。
正月忌头。
正月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年,禁忌比腊月三十更多,除了和腊月三十那天一样,要说吉利话、出嫁的姑娘不许回娘家之外,还有不能扫地,不能洗衣,不能往外泼水,鞭炮纸不能往外扫,不能打骂孩子,不能哭,不能洗澡等等,总之,除了吃喝玩乐,啥都不要干,要好好地享受一天,快乐一天。因为人们都说,这新年第一天是个彩头和兆头,第一天顺利开心了,这一年便会顺利开心。如果这一天干这干那,那一年又是劳碌命。特别注意不能扫地泼水,不能倒垃圾,那样容易把财运扫出去、倒出去和泼出去。
综上,"腊月忌尾,正月忌头",就是告诉人们,春节要吉祥,要快乐,要讨彩头,以求得新一年诸事如意,财运旺盛。虽然没有什么科学道理,但这种趋吉的风俗,其实也是好事,人就是要有这种精神,创造好的气场。过个春节,一派详和欢乐,这种风俗,真的不应该丢弃。
农村老人常说"腊月忌尾,正月忌讳头"是什么意思?
在农村过年是有很多讲究的,我们这里是腊月二十三小年这天,出了嫁的闺女就不能回娘家。特别是家里有哥哥弟弟的,出嫁的闺女是坚决不可以回娘家的。腊月二十三这天是辞灶的日子,闺女回娘家关系到娘家人烟不旺盛,老人们说会踩断了娘家根,所以既使闺女嫁的是一个村子的,这一天也要回避去娘家。农村人腊月都做大枣饽饽,如果大枣饽饽蒸的裂了纹,这个时候不能说是裂纹了,要说是饽饽都笑了。
一般情况下,腊月三十这天,家家就都贴春联了。各地的风俗不一样,我们这个地方讲究的是,只要贴上春联以后,不管欠谁的钱,欠了多少钱,腊月三十这天都不能登门去要了。按理说欠债还钱,什么时间都可以,但是我们这里的风俗就是这样,贴上春联还去人家家里要钱,就是太不仗义了。意思就是说要过年了,希望大家开开心心的,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过了年再说吧。腊月三十晚上,一夜不能关灯,要守岁。
大年初一的第一天,讲究更多我们这里都是凌晨起来过年,也就是看完了春节联欢晚会,大家就开始放鞭炮,这个时间全家人是不不允许随便乱说话的,更不允许大声喧哗。说话也只能说吉利话,比方说锅里的水饺煮碎了,你不能说是水饺破了,要说是水饺都"挣"了,挣钱的"挣"。初一这一天,如果有小孩子吃饭打碎了碗,也不能埋怨孩子,大人们都会高兴地说,碎了就碎了,碎碎平安。
大年初一这一天是有很多讲究的,早晨起来洗了脸,脸水不能往外倒,因为水是财,财不能倒出去。家里放再多的鞭炮,鞭炮纸屑就算是再厚,也不能扫,起码要等到初三以后,才可以扫门口扫院子。意思是说初一这一天是一年的开始,尽量什么活都不要做,否则接下来这一年都要忙忙碌碌,非常辛苦。
在农村过年时,老人常说"腊月忌尾, 正月忌头",是什么意思?
在以前人们对于一些流传下来的习俗会比较重视,尤其是在过年前后一段时间,个地方都会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都会非常重视这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哪些习俗,有些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被人们遗忘和抛弃,但是有一些却依然非常被人们重视,尤其是一些老人,经常会提醒年轻人哪些东西该做,哪些不该做。而农村老人常说的"腊月忌尾, 正月忌头",就是典型的例子,那它到底什么意思呢?一、腊月忌尾
首先腊月相信大家肯定都知道是什么时候,那我在这里再普及一下,过年前后三个月分别是冬月、腊月、正月,冬月指农历十一月,腊月这是农历十二月,也就是农历年最后一个月份,正月大家都知道是农历一月。
那么腊月作为一年当中最后一个月,临近过年,在外的人都在这个月陆陆续续回家过年,年前很多行为是比较忌讳的。 尤其是在腊月的月尾,临近春节的时候。在我们当地也有这种说法,就是在年底必须把之前借出去的钱收回来,否则又要到下一年,很可能就收不回来。然后就是嫁出去的女儿是不能在腊月待在娘家的,必须待在婆家,否则会给娘家人带来霉运。(当然这个现在已经没那么守旧了)还有一个就是年底是忌讳搬家的,也不能将家里的大件家具移动位置,否则会动了财气。二、正月忌头
正月就是农历一月,也就是新春佳节之际,我不知道其他地方有没有这种习俗,我们当地大年初一不能出去别人家里,尤其是不回去拜年。然后就是在大年三十一般都会打爆竹之类的,地上到处都很脏,但是大年初一不能把垃圾扫掉,也就是大年初一不要倒垃圾,否则就是把财运倒掉。
我记得小时候大人都会特意叮嘱我们,正月初一不要去别人家串门玩耍,还有就是在年前把头发剪掉,不要留到过年期间去剪。还会特意叮嘱我们不要动地上的爆竹屑,不要扫掉等等。不过这些习惯早就印在了脑海里,现在他们不说我们也知道了,只是以后的小孩子应该不会知道这些,大人很少会讲了。
在老辈人心目中,过年总是很有仪式感的一件事,因此过年前后的说法也多,讲究也多,虽然这些讲究多多少少与现在有些脱节,但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还是很有意思的。
就比如说"腊月忌尾,正月忌头"这句俗语吧,我从小就看到爸爸妈妈一直遵守,并严格按照这句俗语的含义来过年,小时候不理解,现在多少也能理解父母的心意。说白了,父母无非是想让设生活过得更美好,想让我和哥哥更健康,仅此而已。
腊月是一年中农历的最后一个月,过了腊八就是年,腊月一到,小寒、大寒、立春、春节等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气接踵而来,并且腊月属于农闲,人们有更多闲暇的时间去处理家中事物,像腊月二十三小年祭灶王爷,吃灶糖,然后也是这一天正式进入过年阶段;腊月二十四开始扫房子,腊月二十五开始做豆腐,一直忙到腊月二十九,腊月三十这一天往往就是闲着,什么事都不干。
而"腊月忌尾",多是在腊月最后的几天里有些事不能去做的禁忌,比如读小学的时候,我爸爸赚了一些钱在老宅子上盖楼几间新房,本来想在年底搬过去的,但后来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新房只是简单的装修了一下,贸然搬过去自然会导致整个新年都要收拾新家,这在老辈人心中是非常忌讳的,老辈人讲究"有头有尾"的圆满,如果腊月搬家显然与这种圆满不相符,是很忌讳的。
小时候我爸爸做生意亏了,每年腊月三十晚上都会有债主上我家要钱,这个时候爸爸不好说什么,多少都会给一些的。这也是"有头有尾"的一种说法,一般来说,腊月都是要往回收钱的,绝对没有往外借钱的道理,因为收钱叫做聚财,借钱叫作散财。所以"腊月忌尾"也包含了不能借钱出去的忌讳。
"正月忌头"这个很好理解,打小妈妈就告诫我们正月不能剪头发,否则"死舅舅",一直到过了"二月二,龙抬头"才可以剪头发,就是说的正月禁止理发,虽然我们也知道"死舅舅"只是一句戏言,但我们每年过年依然会给舅舅开玩笑说"我要在正月剪头发",这个时候舅舅就会将红包笑着塞到我的口袋。
其实这种习俗,只是源于一个词的谐音罢了,就是"思旧"之说,每年年头里的这段时间,人们要思旧,不要在好日子里忘记以前的苦难日子,这样才能让生活更美好。
而"正月忌头"另一层禁忌指的是,正月初一不扫地,每年初一我家都会放一挂大大的鞭炮,轰鸣过后遍地红尘,但是正月初一这天是绝对不能够扫除地上的碎屑的。而且也不允许动用剪刀、菜刀等铁器,所以正月初一吃的饭,一般我妈妈都是在腊月三十提前做出来,比如饺子家里都是常备的。
所以"腊月忌尾,正月忌头"与其说是一种老思想,倒不如说是一种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和寄托。尽管很多腊月、正月的忌讳都没有科学道理,但人们还是愿意这样做下去。一是讲究过年的仪式感,二是一种美好的寄托。
(文/阿冰)
似水流年,年年平安。冬月将半,腊月相连。于是,年味一天浓于一天。特别是过了腊月二十,就是人们常说的"年底"了。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年底到正月初是有一些讲究的,这些讲究用一句话说就是"腊月忌尾,正月忌头"。什么意思呢? 一、小年腊月二十三
这一天是小年,祭灶日,家家户户要祭灶。最要紧的是把灶王爷"请"出来贴在靠近锅灶或者风箱的墙上,"灶王爷"两边有一副对子,一般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上面横批:一家之主。
贴法也有点儿讲究,我们这里是"灶王爷"上面向右倾斜,下面向左倾斜,寓意是"灶王爷爷往里倒,打的粮食吃不了。"当然,也需要摆一些糖果、水果之类,说一些吉利的话,再拜一拜,以示尊敬和虔诚。
二、新出嫁的闺女小年前回婆家
在祖祖辈辈的老人看来,闺女嫁出去,就是人家的人,过年不能在娘家。不管以前在娘家住多久,小年以前要回婆家。如果在娘家住,会被人笑话:是不是在婆家不受待见,过不下去了。 三、腊月二十四扫年
这一天叫扫年日,也叫扫尘日或迎春日。就是年底了,要进行卫生大扫除。要打扫房子,把房顶上、墙壁上一年来的尘土、蛛网等打扫干净。当然不止这些,洗衣洗澡理发等等都可以做,总之要过年了,一切都需要干干净净。这个习俗表现了我国人民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四、玉皇大帝视察人间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这是北方的一句谚语,原先的时候豆腐就是比较好的菜了,春节前后能吃上豆腐就算是享受美味了。"大寒小寒,杀猪过年"毕竟是富人家的生活,一般人家消受不起哦!
这不是扫尘日过了吗,所以这天有了"二十五糊窗户"的说法,过去的房子不比现在,门窗都是木制品,上面、两边都有嵌缝,要用纸什么的糊一糊。还可以贴窗花、贴"福"字、贴春联等。而最要紧的是,这一天玉皇大帝要来人间视察,所以千万不要忘记请老天爷,俗称"接玉皇"。
五、从"割年肉"到"蒸馒头"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 这是句谚语的来源是这样:过去经济不发达,人们只有到春节才能吃上肉。人们在一天割肉炖肉,成为习俗。
"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大公鸡很漂亮,有雄赳赳气昂昂之气派,杀大公鸡过年,寓意大吉大利。另外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说法,腊月二十七洗浴为"洗福禄"。
"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其实,现在有不少人家过了腊月二十就开始蒸馒头、包包子、蒸花糕、炸丸子……
还要赶大集,备年货。在 年三十前所有年货准备充足。 六、三十终于忙到头
年三十这天仍然忙,早上起来要打扫院子,上午要挂宗谱,摆碗上供。没请出财神、灶王、老天爷请出来,没贴的春联要贴好,要准备饺子馅。下午要包饺子,水缸里挑满水(现在很多都有自来水,把缸盛满水),还要准备年初一早餐用的长秸秆柴火,要到林地去,放鞭炮,把故去的老人灵魂请回家(有的是请到宗谱)。除夕饭比往日早,饭后长辈们要给孩子发压岁钱。然后"熬一熬",即守岁,又叫"过囫囵年"。现在好多人是看"春晚",农村一些小青年觉得无聊,就喝酒打牌,热热闹闹一整宿。
最值得一提的是,贴春联、贴门神。歌剧《白毛女》"扎红头绳"一曲中有"门神门神其红马,贴在门上守住家。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进不来。"我这里是说,只要贴上了门神,你该别人的钱,一般人家都不来讨要了。
七、大年初一讲究多
鲁迅先生在《阿长与<山海经> 》里有这样的话: 她(阿长)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溜溜……"
这话虽然有地域性,但说明这一天大有讲究,一定要说吉利话。
这天一般都早起,出屋门要放几个鞭炮,不要去厕所,洗脸水不外倒,煮饺子烧准备好的长秸秆,不折断,不拉风箱。碗里舀满饺子,吃花糕。饭后走街串巷去拜年最后没事了,再去扭一扭。
孩子多,一旦打碎碗盆,往往认为不吉利,现在人们赶快说上一句"岁岁(碎碎)平安"。
从年三十晚开始,直到初三早上,不动笤帚,不扫地,以免把财运扫走了。
八、正月不剃头
农村讲究,腊月里剃头刮脸,正月里不剃头,要一直等到二月二剃头,美其名曰"二月二龙抬头"。至于为啥正月不剃头,有说法是"正月剃头死舅舅"。
不用管这说法的来历,没有一点科学根据,现在理发的可多了,什么事也没有。
俗话说:五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更何况与不少朋友天涯相隔。朋友们,你们那里具体有什么习俗,不妨说来听听。
从小我就听爷爷讲,腊月忌尾,正月忌头。一进了腊月,整个气氛瞬间就进入一个即紧张又期盼的状态。紧张的是千万别触了忌讳,期盼的是来年有个好彩头。
那么腊月忌尾,忌的是什么?
1,腊月忌讳搬家
咱们 中国人一般是不喜迁居的,老辈儿常说"人搬穷,火搬熄","人搬三道空,火搬三道熄"。尤其是腊月,将近年关,更是不能搬家。因为腊月里偏寒,如果冒然搬入新宅子的话,寒冷的气氛和陌生的环境,会让一家人很不习惯,不习惯就不舒服,不舒服就可能生病或者家庭矛盾,这样就会阻隔家中的兴旺气氛,过年是热热闹闹,暖暖和和,团团圆圆的,不能因为搬家导致影响了过大年。
2,二十四扫房子,但是有些地方不能乱动
二十四,扫房子,扫去一年的尘和晦气,期待来年的好运气。但是有些地方却不能动。
首先,大门不能动,对联门神画就算风刮日晒,褪色烂掉,也不能动,直到你贴新对联前,才可以清扫。
其次,屋里供奉的神位不能动。
神位请进来的时候,都是有讲究的,加上长年供奉,会有灵性的,因此,不要因为打扫卫生,就把神位搬来搬去,随意改变方向或者位置,这是大不敬。既然你信,就要信到底,你不信,就不要供。
3,腊月临近年关,不能往外借钱
腊月间,临近年关了,一年里的各种帐,都要互相结算一下,收了帐,攒起钱,开开心心过大年。但是,民间传统,最好不要在腊月借钱给别人,同样道理,如果不是迫不得已,也不要开口问人家借钱。因为会给人家带来霉运,破财。在这里,也祈求,那些欠我们农民工钱的老板,公司,把欠我们的钱都结了,不要大过年的,没良心。
正月忌头,忌的什么?
正月是一年的开头,大人小孩都要图个吉利,讨个好彩头。
1,正月初一上午不能倒水。
水是财,初一上午不能倒水在地上和门外,要用个桶把所有的水,收起来,过了中午才可以倒。
2,初一不能动剪刀等凶器
大家都祈求平安如意,因此不能动尖锐的利器,免得有血光之灾。
3,初一不能动针线
初一动了针线,挑了龙筋长针眼。意思就是说,初一动针线,对小孩不好,生下的小孩容易眼睛小。
4,初一不能动斧头劈柴
柴同财,劈柴就是劈财,一年的财运都被劈光了。以前我们农村烧柴锅的时候,都是在腊月把柴火劈的满满的一灶伙(厨房),整个正月都不劈柴。
当然,各个地方风俗不同,正月腊月的忌讳也不同,但是,大家都为了一个目的,安安稳稳过个年,给来年讨个好彩头!
朋友们,你那里正月和腊月都有什么忌讳?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