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学名腧穴,主要指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中医可以通过针灸或者推拿、点按、艾灸刺激相应的经络点治疗疾病。部分穴位并不在经络上,但对其的刺激亦可产生疗效。手少阴心经 手少阴心经自心中起始,出来属于心系,向下贯穿膈肌,联络小肠。它的分支,从心系向上,挟着食道上端两旁,连系目系:它外行的主干,从心系上肺,斜走出于腋下,沿上肢前边,行于手太阴经和手厥阴心包经的内侧,下行肘节,沿前臂尺侧,到手掌后豌豆骨突起处,进入掌中,沿小指桡侧出其末端。脉气由此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连。主要治疗心、胸、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治疗心脏病常用极泉、阴郄、神门;神志病常用神门、少冲;舌咽病用通里、阴郄;血证常用阴郄;上肢内侧后缘痛、麻可用极泉、青灵、少海、灵道。针刺极泉时应避开腋动脉。 穴位与应用 少海 【定位】在肘前区,横平肘横纹,肱骨内上髁前缘。 【功效】理气通络,益心安神,降浊升清。 【主治】 1. 心痛、癔病等心与神志病; 2. 肘臂挛痛,臂麻手颤; 3. 头项痛,腋肋痛; 4. 瘰疬。 【配穴】 1.配后溪主治手颤、肘臂疼痛; 2.配神门、内关、大陵主治癔病。 神门 【定位】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功效】 1.帮助入眠,调节自律神经,补益心气,安定心神; 2.辅助治疗心痛、心烦、惊悸、怔仲、健忘、失眠、痴呆、癫狂痫、晕车等心与神志病证; 3.治疗高血压; 4.缓解胸胁痛、掌中热、便秘、食欲不振; 5.改善心悸,治疗心绞痛、无脉症、神经衰弱、癔病、精神分裂症等。 【主治】 1. 心痛、心烦、惊悸、怔仲、健忘、失眠、痴呆、癫狂痫等心与神志病证; 2. 高血压; 3. 胸胁痛。 【配穴】 配支正主治健忘、失眠、无脉证; 配大椎、丰隆主治癫狂。 5. 配内关穴、神门穴治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