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李修平经过一系列打扮之后,走进直播间,开始了长达30分钟的《新闻联播》。 她吐字清晰,声音温柔,可是每一条播报中却掺杂着一股浓浓的不舍之情。 最后用那句"观众朋友,再见",告别了长达26年的主持舞台。 在这26年中,她踏实、认真、尽善尽美,牺牲了所有的假期,缺失了对家人的爱和陪伴,才换来了26年的零失误。 她真的该歇一歇了,也该追求属于自己的生活了。 因为她的主持事业虽然顺风顺水,可是辉煌的背后却有着很多辛酸和遗憾。 李修平,1963年出生在甘肃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桥梁工程师,母亲是人民教师。 他们对女儿抱有很高的期望,而李修平也没让他们失望,入学后学习刻苦,成绩名列前茅。 可是在进入高三后,却发生了反转,她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眼看高考在即,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也反思过,可能是长久的高期待给女儿产生了负担,才造成了如今的结果。 可是事已至此,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就这样李修平怀着忐忑的心,步入了考场。 其实结局早已注定,她落榜了! 起初她并没有多少沮丧,今年不行就等明年,可是经历3次落榜之后,她为数不多的信心被彻底磨灭。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1983年北广开始招生,她在老师的建议下前去试镜,最终靠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被成功录取。 转眼间,到了开学季,她怀揣着父亲的嘱托,在母亲依依不舍的目光下,踏上了前往北京的求学路。 可是入学后她才发现,全国汇聚到这里的人才太多了,原来以前都是在坐井观天。 发现自身的不足后,她将一门心思都投入到了学习中,当然由于她气质出众,难免受到男同学的"骚扰",不过她都选择了无视。 4年后又到了毕业季,李修平也在为自己的实习做着准备,恰逢央视招人,可是只有32取4。 虽然没有多大的把握,可她依然选择了报名,最终以高评分获得了这个难得的名额。 在央视实习的那段时间,虽然没有做出多大的成就,可她的业务水平却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实习结束后,她面临着多种选择,要么留在央视,要么回甘肃老家。 她选择了后者,回到甘肃后,她在甘肃电视台任职,当然这个决定让她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毕竟央视人才济济,作为主持新人的她,可能不会得到重用。 入职甘肃电视台后,她专门负责文化类节目主持,因为当时条件有限,很多稿件都以手写的方式递交给她。 当然也避免不了一些书写不公正的问题,每逢此时,她会充分发挥不耻下问的精神,请教记者。 她的努力没有白费,由于工作认真,能力突出,很快引起了领导们的注意,两年后成为甘肃卫视的当家一姐。 1989年,李修平收到了央视的邀请,于是她办完交接手续后,和家人告了别,再一次踏入了央视的大门。 这一次她被安排到了《新闻联播》,当然对她来说这也是一份重任。 于是她在闲暇之余,就会向前辈们请教工作经验,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 慢慢的,她的业务能力越来越熟练,并且得到了很多领导的赏识,至此她算是在央视彻底站稳了脚跟。 可是她的感情问题却让父母操碎了心,因为即将成为大龄剩女的她,连恋爱都没谈过。 为此,她的母亲通过找熟人,托关系等方式,最终确定了兰州的一名工程师,两人年龄相差不大,对方收入稳定,最主要的是老实。 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后,两人步入婚姻,已经29岁的李修平也彻底摆脱了单身的身份。 婚后的两人由于各自忙于事业,加之分隔两地,根本没心思考虑要孩子。 1995年,《新闻联播》的播出形式发生了改变,由以前的录播变为了如今的直播。 李修平更忙了,而且随之而来的压力也更大了,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工作状态,她选择了和丈夫分居。 可是长久的聚少离多,让两人的感情变得越来越淡,最终选择了离婚。 恢复单身后,她将大半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当中,唯一牵肠挂肚的就是自己的父母。 可惜,子欲养而亲不待,2003年,她父亲因病去世,让她彻底卸下了坚强的伪装,情绪崩溃。 从悲伤中走出后,已经42岁的她,对婚姻不再畏惧,选择了再婚。 虽然她的丈夫比她大10岁,可两人却有着共同话题,而且对方也很浪漫,经常会搞小年轻的那一套。 不过由于两人都年龄偏大,并没有选择要小孩。 收获美满婚姻的同时,她的事业也得到了肯定,2009年,李修平获得了"金话筒奖"。 2015年3月,李修平阔别了26年的主持生涯,转战幕后,至此她有了更多的时间去陪伴自己的亲人。 她在主持界的这26年,把最美的青春奉献给了事业,不过却迎来了观众的百年好评。